于丹印象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fu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把我称为美女学者,其实无非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吧。我觉得我不美,但很阳光。”
  ——于丹
  
  


  有人说:她是位博学、睿智的学者;有人说:她是位出色的心灵按摩师;有人说:她是成功女性的典范;还有人说……
  自上《百家讲坛》后于丹就成了家喻户晓的公众性人物,对她的评价很多。她带着那份从容、干练用字正腔圆的腔调和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解读了流传中国2500多年的经典《论语》引起轰动,成为学术明星。继而又推出讲座“于丹《庄子》心得 ”和在央视“文化访谈录”播出“于丹·游园惊梦”讲解昆曲,也好评如潮。
  “听完于丹《论语》心得、《庄子》心得,你会感到一阵放松,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生命的气息,让你豁达的去接受一切。”这代表了大部分听众的心声,她的心得与感悟就像心灵鸡汤慰藉着现代人贫乏的心灵。
  
  生命的逍遥之境,不是人的生命凌驾于万物之上,而是用我们的心与世间万物相勾相连、水乳交融。——于丹《庄子》心得
  
  于丹从小很自闭。因为是独生女,父母“文革”后期都被下放,姥姥带着她住在一个只有她们俩的三进大院子里边。她从来没有上过幼儿园,在6岁半上小学之前基本上像一个得自闭症的孩子,话非常少。六七岁开始写日记,日记都不太靠谱,基本上不记什么具体的事,都是一些心情感受,自己跟自己说话。整个小学到初中都是在这种很封闭的状态下度过。
  或许是童年的经历封闭造就了她性格的另一面叛逆。上高中后的于丹变得不安分、爱玩,她就读的北京四中有一种特别好的传统,就是大家一定要会玩,所以于丹的性格一下子就变得特别的开朗外向。
  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她当过学生会的主席,研究生协会的主席,而名气最大、最能被人忆起的头衔还是她学生时代玩委会主任的头衔。她当时掌管财权,有一次拿着在80年代相当于巨款的3000多元和一群师兄妹去玩,疯得一对一对跳着华尔兹转着圈进入台怀镇。大学时她还曾有过一个人闯沙漠的记录。
  于丹喜欢游山玩水,在读大学的时候就走遍很多地方,中国没有任何一个省份是她没去过的,世界范围里面除了非洲没去过,其他的洲去了很多,她每一个假期都不会闲着,至今还觉得行路对她来讲比读书重要。
  于丹从4岁开始读《论语》,5岁半看《红楼梦》,她的骨子里传承着老子、庄子的精髓和受着古典底蕴的熏陶。她从自闭到叛逆、洒脱、开朗、豁达,正印证了她解读《庄子》的心得,做到心与万物的交流,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和谐表现在她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与执着,她的生命里处处充满着阳光。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的第一份职业让她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她硕士毕业时遇到一个新的政策,大学生得被下放去锻炼。于是于丹便带着户口,下到北京的南郊一个叫柳村的地方,去艺术研究院下属的印刷厂。她那时干的活儿叫“闯活儿”,就是那种铜版纸厚厚的一摞,咔,下去以后,把它抡起来,就这样一下她的手上就同时十几条血口子,纯体力活。于丹在那里干了一年半,然而这一年半的经历对她的磨砺很大,她称自己在工作中学到了很多,“那是我真正读的一个博士学位”,于丹感慨地说道。
  于丹的职业角色非常多。她从事影视创作及研究工作、电视频道策划、传媒运营策划、城市形象策划、教育培训、传媒研究,做得十分出色,获奖无数。她还多次应邀担任各种评奖的评委。
  当别人问起:“老师您有这么多身份,您究竟看重哪一个?”“首先,我是个大学老师,我的第一要务是讲课!” 于丹如是说。那么繁忙的她从来都不会误课,她的敬业精神让人钦佩。
  于丹很会在镜头前展示自己,她坦然地说,这跟她对影视的了解分不开。她坐下来接受记者的采访,会先征求摄像的“审美”意见:“你说我坐在哪个位置比较好?”说的过程中,她也不忘用眼角余光寻找镜头。当摄像稍稍偏离她的方向拍摄时,她又会特地停下来,要求摄像转换位置。
  于丹的口才很是让人敬佩,出口成章,滔滔不绝,犹如江河。她讲课时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语言妙趣天成。而于丹说,气场很重要。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并不是仅仅用语言在说话,而是用整个状态在说话。站在她的身边,就能感受到这样一种气场,充满感染力。
  有人说于丹走上《百家讲坛》是中了栏目制片人万卫的“计”。万卫曾与于丹相识,对她有着非常深刻而良好的印象。“她不是普通的大学老师,思想尖锐、犀利,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染人、打动人的能力都超出同时代的一般人,听过她的课,你会感到自己的思想豁然开朗。”
  经过万卫一次又一次精心设计、旁敲侧击、左右迂回,于丹终于“中计”走上央视《百家讲坛》。万卫没有给于丹太多要求,只说:“你得让中国15岁的人也能感兴趣、听得懂”,于丹就明白了,因为《百家讲坛》瞄准的观众群,是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人们。
  毫无疑问,实践证明于丹是成功的。她对《论语》、《庄子》作了‘感悟式’的解读,她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使我们重新拾起了自己的文化瑰宝,在这纷繁的生活中人人都需要一位孔子、庄子相伴,来缓解压力。
  于丹的出现掀起了一股“文化热”,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她内心深处有着自己坚固的价值体系,把压力换成动力,职业中的她就像一轮太阳,用光辉温暖着其他人。
  
  “一个仅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女人是苍凉的。对女人来讲,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于丹
  


  于丹认为现代女性一生中起码要承担四重角色。首先应建立大胸怀、大眼界、大人格的职业角色;其次是谈恋爱、成家、做妈妈的伦理角色;再就是交朋友、运动休闲、融入社会生活的社交角色;最后应建立心灵系统、建立自我恢复能力的自我心灵角色。她说:“只有一种角色的女人是不完美的。”
  于丹除了事业的成功,她的家庭生活也是其乐融融的。她很爱自己的家庭,她认为“一个女人应该是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如果这些角色都享受了,那就是遍享天伦之乐了。”于丹认为自己一样都不缺。
  39岁怀孕,40岁生女的她更是认为“孩子是一个女人最大的收获”。 女儿苗苗1岁多,于丹能陪她的时间很少,“没带过一天,没陪她睡过一天觉”,但是女儿还是跟她最亲,只要于丹一回家,就像炮弹似地冲到女儿面前,因为她是女儿最好的玩伴。
  对于女儿以后的教育,于丹决不让女儿再像她那样从小学古文了,她说:“我会给她讲些道理,其他时间就让她痛痛快快地去玩吧。”
  生活中的于丹其实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在她下放从事第一份职业的时候,她曾用身上仅有的10元钱买了一盒8元罗大佑《恋曲1990》的盒带,就因为一句歌词:“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现在她也追星,有一次在车上听到亚明的歌,觉得动了心,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然后就有了打“飞的”去香港,到酒吧静静听了一夜的歌又飞回北京的举动。
  像大众女性一样,于丹也很爱美。她每每都将自己装扮得很得体,跟她现在的身份很吻合,时尚中透露着知识女性的端庄大方。她钟情于紫色,聊到“穿衣经”,她会很兴奋地说:“我很喜欢紫色,我还有好多紫色的衣服、鞋子……”。
  于丹也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她的好玩是出了名的,“反正跟正经事不靠谱的,我都特别热衷,且爱到骨子里”。她好古玩,爱昆曲,迷恋西方爵士乐,喜欢足球,20年如一日地力挺德国队,痴迷拍照,她在一群人之中的pose总是最惹眼的,笑容也是最灿烂阳光的。
  于丹就是这样一个不管在职业还是在生活中都充满幸福的“阳光”女人。
  在谈到2009年的工作计划时,很多人在盼着出过四本书的她再接再厉,有新作问世,不过,于丹断然否认了短期内出书的可能性,她说:“我暂没有再出书的计划,写过四本书后,目前我最想做的是养心、静养一下。”
  愿于丹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其他文献
又是莺飞草长的五月,石榴花火红,诗歌、香风、禾苗、候鸟,一切的一切让我们着迷、陶醉;世界是多么自然、清新和亲切,一切都在奔往明亮、自由的路途上。然而,有一种疼并未消隐,有一道伤口并未愈合。一年,365天,短暂而漫长;5.12,让我,一位女人、母亲的心灵和诗歌包含泪水;5月12日,这个黑暗的日子,这个痛彻人心的日子,让我们放慢了脚步,时间在这里停顿下来,我们点燃蜡烛,献上白花。我们折叠小船、千纸鹤,
期刊
催人泪下又夺人灵魂的情为何物?是不是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巧遇梁兄的传说?或是西厢记里的崔莺莺看亡张郎的故事?还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想嫁给宝哥哥的记述……  为何神仙也不甘寂寞,纷纷坠入情网。惊现一幕幕“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千古绝唱?七仙女为情下嫁董永;三圣母被情困在华山;海螺姑娘却情系南海;连三亚鹿回头上那黎族青年的猎箭,在仙鹿回头的瞬间竟变成了情箭!  有一首很好听的歌叫白桦林。记得在国外也有一个类似白
期刊
隐私。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给人们带来探索实现快乐与遐想的空间,同时也可能带来的是悔涩与苦恼,是一个人的秘密。而在当今社会。使得隐私透明似乎成了现代人的一种“时尚心病”。一群以曝自己隐私为“时尚”的晒客们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各大“秘密”网站上,吐露或宣泄着无法与亲人、朋友交流的内心的酸甜苦辣。    白领减压的新渠道    传说古时候。心里藏着秘密的人,会跑到树林里找一个树洞,对着树洞说出秘密,然后用
期刊
妇科病定期检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农村妇女中开展妇科疾病定期检查”。寥寥16字,彰显政府对农村妇女健康的关心。与此同时,报告还提出在全国农村实行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定期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足见妇女儿童健康问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受到的高度关注。  这是一件好事,有关民生的提议。让普通民众感
期刊
“我有两颗心,一颗用来痛苦,一颗用来艳遇。”这是话剧《艳遇》中的经典台词。当你在波澜不惊的平凡生活中逐渐麻木时,偶然出现的另一双眼睛是否带来新的动力?这份暧昧能够永远停留在精神层面上而不越线发展吗?  生活在现代都市,人们尽管享受充分放逐人性的快感,但也愈加发现自己的情感大坝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管眼。当激情过后的婚姻变得平淡无奇的时候,当情感诉求不能得到满意关怀的时候,当一相情愿的爱恋只能躲藏在角落
期刊
女性的故事数也数不完,道也道不尽,万紫千红总是闪耀着品德之光、女性之美。这些故事中总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光里,一个美好的日子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它就是“三八妇女节”——女性与春天的约会。这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是献给所有女性的赞歌,是节日里最朴素却最真挚的礼物。    王梅香——深山里的坚守    百泉村是一个太行山深处的小村子,王梅香姑娘在这
期刊
5月,百花争艳,万紫千红。  5月12日,是白衣天使的节日——国际护士节。  护士,被称为 “安琪儿”, 生命的“守护神”!  她们有着纯洁善良的心灵和无私奉献的情怀;有着妩媚娇人的身姿和美丽无瑕的风采;有着精湛过人的本领和救死扶伤的能耐!  她们的微笑,如冰封雪山赐给人间的雪莲花,经受风雪洗礼,更显洁白无瑕;  又如阳光普照化解着患者心中痛苦的寒冰,滋润生命之树常青永在。  在她们温暖的港湾里,
期刊
“这容不下爱情的海洋,至少还容得下相思吧。”——《海角七号》  跨越了时间与距离的七封情书,终于带着逝去情人的思念,来到了白发苍苍、韶华不再的友子手中,无论炒作得多么厉害,演出得多么热闹,作为2009年初最红火的银幕记忆之一,《海角七号》中最吸引我们流连的始终是这七封情书。不可否认,它打动了我们,甚至促动起情书浪潮的复兴,也再一次深深勾起了女人内心深处的情书情怀。    情书于女人,就像一枚光彩夺
期刊
“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的忙。”  ——保罗·科贺  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  女人可以不美、困顿、低微,但是不能没有梦想,只要梦想存在一天,你的生命也许就会多一份奇迹。   
期刊
“不知道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同时执行多份Case,牺牲假日,做个赚钱机器……”  近年来,“working poor”一词开始在社会上流行。“working poor”在英文中是个专有名词,被翻译成“穷忙族”或“在职穷人”,是指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越来越多的人们在抱怨自己是“穷忙族”,其中不乏一些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甚至是拿着每月近万元收入的办公室白领。越来越多的白领形容自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