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背景下子午道沿途村镇景观设计策略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w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子午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了军事、文化、经济、贸易流通等功能,给现代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财产。宁陕县江口回族镇是子午道的重要驿站,位于子午道之中、秦岭腹地,其自然山水风光和古老的历史文化造就了江口镇丰富的旅游资源。本文以江口镇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为要素,将人文文化表现在雕塑、置石、绘画、书法等景观载体中,将自然资源打造为森林公园、狩猎场、峡谷漂流、生态文化体验等项目中,从而打造小镇的古道特色与自然景观,以期为江口回族镇的旅游开发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及参考借鉴。
  关键词:江口镇;休闲旅游;设计策略
  子午道又名子午谷,是古蜀道通过秦岭的四大古栈道(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之一,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关中和巴蜀的交通运输驿道,促进了两地的军事、文化、商贸交流。子午道北起长安子午镇、途经安康宁陕、石泉县,入汉中西乡县子午河与汉江的汇合口,全长420公里。根据出土文物推测,其开通时间是在商朝。[1]子午道在漫长的岁月中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留下不少的遗迹遗址,记录了鲜为人知的故事,成为旅游开发的珍贵资源。子午道最重要的路段和实物遗址在宁陕县境内。[2]目前宁陕子午道沿途的旅游开发仅有筒车湾、广货街镇的度假、漂流项目,虽然这些休闲旅游项目深得游客的喜爱,已经成为陕西旅游的大热点,但就宁陕子午道沿线的旅游资源来讲,目前的开发仅仅是开端。宁陕县江口回族镇是子午道的重要驿站,位于子午道之中,挖掘和打造江口镇的旅游资源,对开发旅游产业、塑造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江口镇概况
  宁陕江口回族镇地处秦岭南麓中段,洵河中上游,北距省城西安102公里,南距宁陕县城87公里,是全省仅有的3个回族乡镇之一。全镇总面积473平方公里,9086人,其中回族2371人,森林覆盖率达到73%。集镇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是陕南较大的中心集镇之一。江口回族镇除了是古子午道的必经之路和重要驿站外,境内还有盐店古街、狮子古石桥、摩崖石刻等名胜古迹,以及被列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毛泽东侄子)三烈士纪念陵园,另有野生动物、名贵植物、奇石怪潭、峡谷瀑布等自然资源。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广阔前景。
  2 江口镇古道旅游设计策略
  江口镇古道旅游建设应从当地历史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出发,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才能使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2.1 彰显文化,提升品位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过程中缺少文化将失去魅力,而文化的构建缺少旅游活动又将会失去活力,[3]两者结合才能彰显地域文化,提升旅游品位。子午道上演绎过诸多历史故事:刘邦被项羽逼离关中到汉中为王,途径子午道留下许多故事和传说;三国时期,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大将魏延建议亲率5000名精兵出子午道直捣长安,与诸葛亮率主力出斜谷(眉县西南)相配合夺取关中,若成功则关中即为蜀汉所有,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凶险难以成功,未采纳他的意见,“子午谷奇谋”成为中国军事史上永远不能破解的话题;唐天宝年间,唐玄宗为贵妃杨玉环从四川涪陵(今重庆涪陵)运送荔枝,子午道成为荔枝驿道中重要的一段,因此也被称为“荔枝道”,彼时的子午道得到了唐朝全力的修建和维护,提高了交通运输的等级,给予了子午道无上的尊贵,为保证荔枝在7日之内送往华清宫,采取“三十里一换人,六十里一换马”的方法日夜兼程,驿站传送不知累死、摔死了多少马匹和驿卒,诗人杜牧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永久流传在世,让人感受到荔枝道上苦不堪言的尘烟腾飞;南宋时期因长期与金、蒙的战争,军队长期驻守在这里,子午道又成了兵家重地;明代孙传庭镇压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曾派兵出子午谷;清代将领杨芳率兵6000余名驻守宁陕镇,同治二年,太平军陈德才部,亦由子午谷进攻西安;红军长征时,红二十五军曾沿子午道北上,解放战争期间,王震曾于1946年率三五九旅冲出胡宗南的重重包围,顺利从蜀道子午关进入陕南,同年8月,王震派往西安谈判的干部旅旅长张文津、政委吴祖贻和警卫员毛楚雄(毛泽覃的儿子、毛泽东的侄子),再加上一位农民向导,共4人在子午道重镇——江口,遭胡宗南秘密处决,4人的秘密失踪成为一桩扑朔迷离的历史悬案,直到1984年,中央重新成立调查小组,经查閱万封尘封的敌伪档案,找到了当年残杀中共代表的元凶的口供笔录,又从新疆监狱刑满释放回来的原敌伪人员处,才知道了三烈士和农民向导被害的内情,至此,当年和谈三烈士失踪之谜完全浮出水面,[4]真相大白,宁陕县人民政府于1986年在江口镇的周家坪吊楼堡建烈士陵园,烈士英灵拥有了归宿。
  子午道除了具有军事要道的功能外,在和平时期具有经济、贸易流通的功能。尤其是明清时期,子午道成为行人、马帮和南北商旅通行的大道,对陕南丝绸和茶等特产的对外运输起到了重要作用,西北少数民族对茶的需求确保了大西北茶叶市场的经久不衰,子午道上常年有“茶客”和“运茶工”奔波,见证了当时民生的繁忙;解放战争时期,子午道是我党的一个重要的地下交通线,是从南京、重庆等敌占区向革命圣地延安运送枪支弹药和药品、传递情报、护送我党高级领导的重要之路。曾有一本小说《红色交通线》,写的就是子午道这条地下交通线。[5]
  在文学方面,子午道上因发生的诸多历史事件和途径秦岭深处的壮观景色,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丰富情感,李白、杜甫、杜牧、李世民、苏轼、左观澜等人留下的脍炙人口的关于子午谷的诗词,为子午道的历史文化长廊又添风采;子午道沿途留有多处古迹,在江口段就有一摩崖石刻,上有“吉星高照”四字,字体清峻厚实、朴茂工稳,屹立在子午道路途之侧,与江口古道上的盐店古街、东江口狮子古石桥等古迹一起为子午道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岁月给予了子午道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后人有义务拾起散落的历史记忆,应用现代设计手法重现子午道的辉煌,可通过书法、篆刻等艺术手法将文人墨客的诗词再现。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历史记录、重要军事活动的硝烟以及商贸流通繁忙等情景,通过雕塑、置石、绘画等手法,转化为具象的人物、战马、士卒等,再现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成为可观、可游、可感受的旅游实体,是彰显古道文化、提升旅游品位的重要手法。   2.2 突出特色,提升竞争力
  地域特色是形成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根本要素,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3]江口镇位于子午道之中,此处子午道猫儿梁路段线路保存完好。猫儿梁段遗址位于江口镇盐店街后山坡的猫儿梁,全段长约3公里,道路主要修建于洵河西侧边坡上,路面、路基和人凿石台阶依然可见,路面宽2~2.7米。沿途还遗存石凳,石凳系挖掘山坡而成,长约0.65~0.8米,高0.07~0.15米,宽0.16~0.3米,与东江口狮子石桥、江口营城遗址一起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除此之外,作为全省仅有的3个回族乡镇之一,江口回族伊斯兰文化自成体系,如江镇村,其民族气息浓厚,现存清真古寺一座,回民风味美食在这里独树一帜,食材是就地取材,江口本地的牛羊肉品质好、无污染、纯生态,各类牛羊肉菜品美味可口、风味独特,其他地方不可仿制,与美食一起的还有回族民族歌舞。江口四面环山,江河、洵河两条河流汇集于此,潺潺南下,又因地处秦岭深处,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被誉为“森林氧吧”,成为盛夏避暑好去处。
  从旅游的角度看,这里融子午道遗迹、自然山水景观、高山峡谷、山地草甸、伊斯兰民族文化风情、地方特色古建筑、现代革命历史遗址等景观于一体,具有多样性,是打造景点的好地方。在景觀设计上应利用自然山水、植物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打造森林公园、狩猎场、峡谷漂流等回归自然的项目,并且要能够满足游客更多的对参与、体验、休闲、科普、猎奇等活动的需求,同时配套生态住宿、生态文化体验、地方特色饭菜和乡土特色产品来吸引更多游客。对于想体验山水风光、森林生态的游客来说,天然的高山峡谷、山地草甸、植物等环境资源的设计利用,可供他们体验自然、回归自然;对于想探寻子午古道文化的游客来说,古道的人文资源、历史遗迹等可供他们体验古道文化,凭吊历史古今巨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烈士陵园可供人们缅怀烈士,激励自己与后人。把这三种旅游方式结合起来,以古道旅游为核心,以自然山水、植物森林等旅游为依托,就能突出地方特色,聚集人气,吸引更多的客源,提升子午道知名度,从而提升旅游竞争力。
  3 结语
  古道沿途村镇是展示古道文化的重要载体,宁陕县江口镇是子午道的重要驿站,小镇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子午古道在这里的遗存相对完好,经过历史更迭和社会变迁后,这里逐渐形成的地域性景观,是其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生活方式等的最佳体现。[6]以江口镇地域文化和自然景观为元素,把具有古道特色的历史文化融入现代艺术中,再现古道所蕴含的历史文脉,结合小镇独特的自然资源打造旅游景观,有利于塑造江口镇的整体形象,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薛倩.古道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关于子午道旅游开发的探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 宁陕县作协.宁陕打造子午道文化品牌历史背景[EB/OL]. http://www.ningshan.gov.cn/Content-39226.html,2018-01-25.
  [3] 黄先超.福建省古驿道旅游的研究——以南平“三千八百坎”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09.
  [4] 王晓群.中国子午道[M].香港: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59,197,236,243.
  [5] 宁陕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宁陕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68.
  [6] 王晓彤.棣花古镇景观文化形象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作者简介:高曙光(1997—),男,陕西宝鸡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通讯作者:杨湘涛(1968—),女,陕西临潼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景观艺术和美术教学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老年人在生理与心理上对公园景观的需求,提出老年友好型公园在设计中应秉承适老性、安全性、功能性和可识别性的设计原则,并从道路系统、公共设施、种植设计三个方面分析老年友好型公园的设计要点,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多元适宜的公园活动场所。  关键词:老年友好型;公园;适老化;景观设计  0 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城市中的老年人在衣食住行方面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分析当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特点、生源的特殊性,阐述了北京开放大学在积极探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中,通过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改革、提升教学支持服务、创新办学模式以及完善质量评价等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为新时期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艺术设
期刊
摘 要: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自19世纪初创立以来,历经多次社会的动乱,逐渐成长为美国纽约标志性的、世界著名的歌剧演出场馆之一。大都会歌剧院现任选角导演乔纳森·弗依德(Jonathan Friend)在参加第二届哈尔滨音乐大赛声乐组评委工作期间,应笔者邀请,针对艺术管理理念、大都会剧院盈利情况、歌剧演员挑选、歌剧艺术面对的挑战等问题做了一次简短的采访。  关键词:理念;盈利情况;歌剧演员;歌剧艺术  1
期刊
摘 要:文物保护工作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具有重要意义。《文物保护法》自实施以来,在实践中不断遇到难题。本文从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出发,结合法理学正当程序理论、法律利益衡量及法律功能主义,针对文物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对《文物保护法》的修订提出了制度上的建议。  关键词:文物保护法;正当程序理论;法律利益衡量;法律功能主义;主体规制;惩戒机制;多方参与  0 引言  我国是一个有着优秀民族文化传统
期刊
摘 要:21世纪最有前途的两个行业:一是信息产业,二是文化产业。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新兴的一支,被誉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其深受当下青年人的热爱。但是从理论研究方面来说,它是欠缺的,笔者想通过把动漫这个新兴的文化产业放在艺术领域进行研究探讨,为中国动漫绘画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中国动漫;国漫发展;艺术创新;动漫制作  当代是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不仅对物质生活水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南京市两大市级综合性公园——玄武湖和绿博园的调查,明确市级综合性公园中餐饮服务设施存在的必要性,使用AHP层次分析法获取公园使用者对各个餐饮服务设施的使用后评价,对各个餐饮服务设施在面积、风景等资源占用方面及其活力贡献值进行比较,使用GIS中的工具综合分析比较与评价的结果,探究其背后各因素的影响机制。此外,进一步对公园内现有餐饮服务设施的空间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并在一个普适性餐饮服
期刊
摘 要:刘松年椅是宋代家具中的一件杰出家具,本文从生态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以刘松年椅为例的宋代家具,并给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宋代;家具;设计  王峥、郝维昌、王天民在《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设计》中指出,生态设计是在资源与环境压力下应运而生的,结合生态学的知识,考虑环境要素,设计合乎可持续发展准则的产品。HanBrezet在《生态设计实践动态》中提出,生态设计是在产品使用年限内,产品要具
期刊
摘 要:目前,国家大力发展特殊教育,要求不断提升特殊教育专业人才质量。高职高专院校作为特殊教育专业人才职前培养基地,需要构建以实践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基于“全实践”理念,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三个方面展开思考,结合市场需求对学生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希望能够实现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关键词:“全实践”;特殊教育;培养模式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办好特殊教育,让每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冬之旅》的第二和第四首,《风信旗》与《凝结》中钢琴伴奏所运用的织体与转调手法,力图展现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浪漫主义特色。  关键词:《冬之旅》;浪漫主义;伴奏织体;转调  费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奠基人之一,对音乐的贡献是巨大的,在他的影响下,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
期刊
摘 要: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音乐文化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传统文化大复苏背景下,如何在对少数民族独特音乐文化资源进行不断发掘和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其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重新散发出少数民族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传统音乐研究人员的重要历史使命。为此,本文以毛南族音乐为例,对新时期少数民族音乐可持续发展策略展开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