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青素混合物对鹦鹉鱼着色和生理机能的影响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o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虾青素与不同载体(磷脂、维生素E)的组合方式,研究虾青素混合物对鹦鹉鱼着色和生化指标的影响。以540尾1龄健康的鹦鹉鱼[体质量为(8.23±0.52)g]为研究对象,试验时间为30 d。试验分为3个组:A组为添加1%虾青素 0.3%维生素E;B组为添加1%虾青素 0.3%磷脂;C组为对照组(未添加任何色素和载体)。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B组均使鹦鹉鱼的体色显著变红;虾青素混合物对鹦鹉鱼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A、B、C组SOD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A组的SOD活性显著高于C组的SOD活性,C组的SOD活性又显著高于B组的SOD活性;A、B、C组CAT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A组﹥B组﹥C组;A、C组的MDA含量显著低于B组的MDA含量,A、C组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A组的抗氧化效果最好。虾青素混合物对血清中ALT、AST活性也存在差异:A、B组血清中的ALT、AST活性均显著低于C组的ALT、AST活性,A、B 2组差异不显著。总之,饲料中添加虾青素与维生素E、磷脂这2种载体的组合方式对鹦鹉鱼着色与生长效果较好。
  关键词:鹦鹉鱼;着色;生化指标;虾青素;磷脂;抗氧化;血清
  中图分类号: S963.73 5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4-0143-03
  鹦鹉鱼别称鹦嘴鱼,属动物界脊椎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鲈形目鹦嘴鱼科,是由红魔鬼父本和紫红火口母本杂交得到的新品种,体色决定其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近年来,增色剂在观赏鱼的养殖中被广泛应用。何培民等把螺旋藻添加到饲料中来投喂锦鲤,随着螺旋藻投喂量的增加,锦鲤体色逐渐加深[1]。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类胡萝卜素喂养珍珠玛丽鱼、红剑尾鱼,它们的体色明显艳丽[2]。虾青素是水产养殖上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类胡萝卜素着色剂[3]。虾青素具有抗氧化、预防肿瘤、提高免疫力、提高肌肉性能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金征宇等将虾青素应用于罗氏沼虾中,效果十分明显,改善了罗氏沼虾的体色、提高了虾壳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4];谢剑华等研究发现,虾青素可显著提高日本沼虾的免疫力[5]。虾青素在金鱼等观赏鱼类[6]及真鲷[7]、金头鲷[8]、北极红点鲑[9]、虹鳟[10]、大西洋鲑[11]等食用鱼类均有着色作用。
  本试验将虾青素与磷脂、维生素E组合形成虾青素混合物,揭示其对鹦鹉鱼着色和生化指标的影响规律,旨在探索虾青素的最适添加量以及合理搭配,并以此指导生产,为以后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验用鱼
  鹦鹉鱼,体质量为(8.23±0.52)g,外观正常,体质健壮,共540尾。分别放在蓝色长方形塑料箱(70 cm×50 cm×50 cm)中,每箱60尾。暂养3 d,使其适应试验环境,减少应激反应。暂养期间水温为28~32 ℃。
  1.1.2试验药物
  虾青素(添加含量为1%,郑州华仁医药有限公司)、磷脂(添加含量为0.3%,北京源华美磷脂科技有限公司)、维生素E(添加含量为0.3%,郑州四阳化工产品有限公司)。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方法
  按照饲料中所添加的载体不同,试验设3组,分别为A、B、C,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放在蓝色塑料箱中,每箱60尾,实际水体积为120 L。其中,A组表示添加1%虾青素 0.3%维生素E;B组表示添加1%虾青素 03%磷脂;C组表示对照(基础饲料,未添加任何色素和载体)。水温保持在(30±2)℃,每日投喂3次,日投饵量为体质量的4%~7%,试验时间为30 d。
  1.2.2血清和组织匀浆的制备
  试验结束后,每箱随机抽取10尾采血,采取尾部抽血,于4 500 r/min、4 ℃下离心30 min,取血清备用。
  取200 mg左右的肝胰脏在冰冷的生理盐水中漂洗,除去血液,滤纸试干,用移液器加入9倍于组织块质量的预冷匀浆介质(0.86%的生理盐水),在匀浆器中进行匀浆,用匀浆管在冰水中匀浆15 min,于4 500 r/min、4 ℃下离心15 min,取上清液备用。
  1.2.3测定的指标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简称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alase,简称CA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简称AST/GO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简称ALT/GPT)活性、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试剂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总蛋白含量的测定试劑盒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用便携式色差仪HP-2132分别测量试验前后的血鹦鹉的亮度(L*)、红色(a*)、黄色(b*),每箱随机抽取10尾。测量前擦干鱼体表面附着的水,根据仪器测量鱼体的背部得出数据。
  1.3数据统计
  采用Excel常规处理数据后,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本试验所有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x[TX-*5]±s)表示。
  2结果与分析
  2.1虾青素混合物对鹦鹉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由表1可知,A组(1%虾青素 0.3%维生素E)的SOD活性显著高于B(1%虾青素 0.3%磷脂)、C(对照)组的SOD活性,C组SOD活性显著高于B组的SOD活性,A、B、C组的SOD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A组的SOD活性最高;A、B、C组的CAT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A组的CAT活性最高,显著高于B、C组的CAT活性,B组的CAT活性显著高于C组的CAT活性;A、C组的MDA含量显著低于B组的MDA含量,A、C组的MDA含量差异不显著。   2.2虾青素混合物对血清中ALT、AST活性的影响
  由表2可知,A、B、C组血清中ALT活性由低到高的顺序为A组﹤B组﹤C组,其中C组血清中ALT活性显著高于A、B组的ALT活性,A、B组间ALT活性差异不显著;A、B、C组血清中AST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C组﹥B组﹥A组,其中C组血清中AST活性显著高于A、B组的AST活性,A、B组间血清中AST活性差异不显著。
  2.3虾青素混合物对鹦鹉鱼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在肝胰脏中,C组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A、B组的类胡萝卜素含量,A、B组间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在肌肉中,C组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显著低于A、B组的类胡萝卜素含量,A、B组间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在皮肤中,3组的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A组﹥B组﹥C组,其中A、B组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显著高于C组的类胡萝卜素含量,A、B组间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由此可以看出,3种组织中A、B组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种组织中着色效果比较,由易到难的顺序为肝胰脏﹥皮肤﹥肌肉,说明肌肉相比其他2种组织更不易着色,肝胰脏最容易着色。
  2.4虾青素混合物对鹦鹉鱼体表色素的影响
  由表4可知,A、B、C组间鹦鹉鱼体表的L*值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A组的L*值显著高于B、C组的L*值,C组的L*值显著高于B组的L*值;鹦鹉鱼体表的a*最大值出现在A组,C组的a*值显著低于A、B組的a*值,A、B组差异不显著;A、B、C组间鹦鹉鱼体表的b*值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B组的b*值显著高于A、C组的b*值,A组的b*值显著高于C组的b*值。由此可知,虾青素与维生素E组合形成的虾青素混合物能够使鹦鹉鱼显著变红,着色效果较好。
  3讨论
  3.1虾青素混合物对鹦鹉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SOD、CAT是生物体内2种相互关联的抗氧化酶,可使生物机体免受氧化伤害[12]。同时测定MDA的含量常常可以反映机体内脂质过氧化的程度,间接反映出细胞损伤的程度[13]。本试验中A组SOD、CAT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说明虾青素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裴素蕊等分别在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的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均证实虾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14-15]。维生素E是动物体内阻断自由基链反应的脂溶性抗氧化剂之一,能使组织器官免受自由基损伤,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效果[16-17]。周立斌等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红鱼饲料中维生素E的适宜添加量为1 028 mg/kg,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18]。关于黄颡鱼的研究中,在维生素E的添加量为125、175 mg/kg时,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比不添加组略高[19]。蔡中华等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E不仅本身具有抗氧化功能,还可诱导机体显著增加SOD产生的能力,并显著降低氧化代谢产物MDA含量[20]。
  综上所述,由于虾青素和维生素E均能提高SOD、CAT的活性并且同时抑制MDA含量的增加,因此虾青素与维生素E组合形成的虾青素混合物(A组)对鹦鹉鱼的抗氧化性能力较强,效果较好。
  3.2虾青素混合物对鹦鹉鱼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影响
  ALT、AST被广泛用作肝脏损害的标志物。AST、ALT是反映肝脏健康状态最敏感的酶学指标,对肝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本试验结果表明,A、B组血清中的的ALT、AST活性均显著低于C组的ALT、AST活性,A、B组间的ALT、AST活性无显著差异。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和维生素E对血清中ALT、AST活性的影响十分明显,说明虾青素和维生素E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裴俊鹏等将虾青素加入到小鼠的饲料中发现,虾青素可以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从而改善乙醇性肝损伤[21]。Nakano等用添加了10.87 g/kg虾青素的饲料饲喂虹鳟后,显著降低了血清ALT、AST的活性,从而起到保护虹鳟肝脏的作用[22]。
  3.3虾青素混合物对鹦鹉鱼着色指标的影响
  鱼类的体色主要由类胡萝卜素决定,与其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也有关系。鱼类自身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只能从食物中吸收、沉淀和转化。影响鱼类着色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鱼类遗传特性、所处的环境、喂食的饲料以及鱼类自身的生理状态等。
  结果表明,鹦鹉鱼在肝脏、肌肉以及皮肤中A、B组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组的类胡萝卜素含量,A、B组间无显著差异,说明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和载体对鹦鹉鱼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十分明显,虾青素与维生素E、磷脂分别组合形成的虾青素混合物使鹦鹉鱼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综上所述,用虾青素混合物喂养的鹦鹉鱼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基础饲料,同时鹦鹉鱼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脏﹥皮肤﹥肌肉,说明肝脏和皮肤更容易着色。王海英等研究表明,添加虾青素可显著提升鹦鹉鱼的体色,而添加螺旋藻对其体色影响不大[23]。张晓红等研究表明,随着在饲料中虾青素添加量的增加,鹦鹉鱼皮肤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升高[24]。刘金海报道,维生素E对鹦鹉鱼着色也具有一定的帮助[25]。结果说明,虾青素对鹦鹉鱼的着色效果更好。
  鹦鹉鱼体表的L*值由大到小依次为A组﹥C组﹥B组,说明使用添加虾青素和维生素E的饲料喂养的鹦鹉鱼体表亮度明显高于其他2组,虾青素和维生素E混合的饲料喂养的鹦鹉鱼亮度更高。A、B组鹦鹉鱼体表的a*值均显著高于C组的a*值,说明使用A、B组的饲料喂养的鹦鹉鱼颜色更红,添加了虾青素的饲料着色效果更好;B组鹦鹉鱼体表的b*值显著高于A、C组的b*值,说明添加虾青素和磷脂载体的饲料效果更显著,相比其他2组颜色更偏黄一些。
  4结论
  虾青素与维生素E载体组合形成的混合物对鹦鹉鱼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虾青素对鹦鹉鱼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对鹦鹉鱼的着色效果较好。虾青素与维生素E、磷脂这2种载体组成的混合物对鹦鹉鱼的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中国哲学与历史学的关系最集中地表现在:历史著作的撰写中必然有哲学思想贯彻其中,历史不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的机械摹写,而是通过史学家的重新构思,使史书彰显某种道理,传达某种价值观念。价值与知识并重,史料的采撷、记录、评断与价值的彰显结合,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哲学对历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为史家提供评价历史人物、事件所必需的立场、观点、价值取向。哲学是历史的灵魂,决定史著的思想高度、艺术高度,而这两者是“成一家之言”的关键。王夫之的《读通鉴论》,是史评中最富哲学思想的著作,它的特点是:其一,不言正统;其二,因
浙江的海洋港口一体化已经进入了以信息化、智慧(智能)化和平台化为主要特征的后一体化时代。这三个特征可以统一为数字化。浙江很早就开始了港口数字化建设,成绩斐然。但是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互联互通能力差、口岸“单一窗口”改革进展缓慢、港口物流生态圈还需进一步扩展、部分现有规则制度不适于港口数字化建设等问题。为推进浙江的海洋港口一体化进程,推动港口数字化建设,浙江需要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创新港口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建立政府的大数据中心,推进口岸“单一窗口”改革,改革港口管理制度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双循环建设调研,以SWOT分析为分析框架得出,武汉市双循环建设存在教育资源丰富、消费市场潜力大、外部人才数量多、资本流动速度快等情况,要实现武汉市双循环的良好发展格局,需要坚持解放思想、优化供给、鼓励技术创新和发展绿色生态经济。
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必不可少的推动作用。基于云南省及各州市2010-2019年数据,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视角构建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其协调水平。研究发现:云南省及各州市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较低,空间上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格局,昆明一直处于最高水平,对周边州市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当今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越来越依赖于用户生成信息,使得采用大数据方法和技术开展基于用户生成数据的产品开发创新愈发重要。本文依据产品开发“漩涡式”模型的逻辑,以贵州白酒产品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白酒产品开发创新研究框架,包括白酒品牌监测研究、市场趋势研究、消费者需求研究、行业竞争者研究和新产品扩散研究6个模块,模块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该框架为未来的白酒新产品开发创新研究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在实践上为产品管理者提供了研究思路和路径,同时,为白酒品牌营销、白酒品牌定价等领域的市场研究提供了支持。
本文以石家庄市典型国控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SUMMA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对环境空气中的VOCs进行研究,确定其VOCs的污染特征及特征污染物。在此基础上研究了VOCs与常规污染物的关系以及VOCs在空气中的转化机制并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发现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为1.67μg·m-3。对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最高的几种VOCs是:甲苯、丙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乙苯、1,2,4-三甲苯、苯、正己烷。非致癌风险危害商值(HQ)在8.82·10-7——2.36·10-1之间,危害指
摘要:在用油菜来修复镉(Cd)污染土壤时,施加的氮肥作为最主要的大量元素肥料,可以影响油菜吸收积累Cd 。探究了施加不同生理性质的氮肥和添加Cd对油菜(Brassica napus L.)产量和油菜吸收积累Cd的影响,以期为采用油菜来修复Cd污染土壤提供合理施氮参考。结果表明,以Cd提取量为衡量标准,采用油菜修复Cd污染土壤最适用的氮肥为生理中性氮肥碳酸氢铵(NH4HCO3)。   关键词:氮肥;
摘要:采用文献统计法、内容分析法分析近年来土地整治生态风险的文献特点和发展概况,发现土地整治生态风险文献数逐年递增;土地整治生态风险研究时风险源一般为整治的四大工程类型,生境一般为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受体一般为生物多样性、土壤、水环境质量等;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时常见理论有可持续性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等,基本方法有物元分析模型和RRM模型等,常见规避措施有工程、技术、生物措施等。土地
汉字是通过构形直接记录语义、间接记录语音的表意体系的文字。古老的汉字形体承载着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通过分析这些字形,探索汉字的奥秘,可以为我们的识字教学提供借鉴,对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大有裨益。下面就以小学常见的几个部件为例,通过对构字理据的分析和意义联系,突出不同部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帮助发现新的教学方法。  一、与“人”有关的部件  “人”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较早遇到的一个字。“人”字的字形很简
摘要:研究油茶籽在常温储藏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烂籽率随时间的延长不断提高。油脂的酸值、过氧化值在前4个月上升缓慢,在储藏5、6个月开始快速上升;油茶籽种仁的含油率呈上升—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饱和脂肪酸含量呈增加趋势,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整体呈降低趋势;活性成分(角鲨烯、维生素E)在储藏后均较储藏前有所降低。综合试验结果,建议油茶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