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樋口一叶《十三夜》中的意象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l19860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樋口一叶(1972-1896)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在她短短二十五年的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一连串的不朽之作,被日本文學界称为传奇人物。她善于在小说中运用和歌中的意象,在《十三夜》中“月”作为主要意象在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文中出现的“芒草”意象,由于它出现的位置也值得思考和分析。
  一、“芒草”的形象
  这部作品描写的是旧历九月十三晚上的事。上篇主人公阿关在这一晚上回来告诉父母决定离婚。她虽是奏任官的妻子,表面光鲜,但常被丈夫辱骂。在父亲劝说下,为了孩子,为了家族,最后放弃离婚回到原田家。下篇阿关在回家的路上与青梅竹马的恋人意外重逢又分别。
  “…明净的月亮孤寂地挂在天空上,在屋里,只有亥之助从后边堤坝上掐来插在瓶里的野生芒草,像招手似地摇晃着穗子。”
  “芒草”在阿关放弃离婚与父母告别时出场。
  “芒草像招手一样”本应出现在父母欢迎女儿回家的场景中,在本文中却出现在告别中。并且出现的场面是阿关从娘家出来到乘坐人力车的转换点上,而且这也是上下篇的分节点,在此处描写值得关注。
  从传统上来讲,说到“芒草”首先想到“像招手一样”的动作。另外“芒草”作为秋天的景物,与无常孤寂的形象相关。
  二、“芒草”的作用
  1. 録之助的出场。“芒草像招手似地”迎来録之助的出场。
  阿关成为奏任官原田的妻子后,平常出门都带女佣,穿绸缎衣服,乘坐带家徽的黑漆包车。并且生下儿子太郎,看起来没有不满足的地方。从贫穷的斋藤家的女儿到奏任官夫人,这种出人头地是周围无数人羡慕的。即使父母看来,温柔的女儿成为高官夫人也是无可非议。但是,这些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夫妻处于离婚的危机中,阿关被丈夫冷酷地对待,这与幸福的假象越离越远。阿关一直忍气吞声,其实她内心非常苦恼。这天晚上,她想把实情吐露出来,但结果在父亲的劝说下又要回到从前的生活。在她的内心深处迫切地想要逃离现在的生活,极度希望有个人倾听自己人生的苦恼。
  于是,通过芒草的“像招手似的”形象,预告了録之助的出场。从阿关回娘家请求离婚的斋藤家的故事(上篇)到阿关和録之助的意外重逢别离的故事(下篇)的展开,芒草可以说是一条线索。
  2.阿关和録之助的恋情。阿关和録之助是青梅竹马的恋人,在知道她与奏任官的婚约后,明白自己失去了求婚的机会。后来自暴自弃,整天在外游荡,沉浸在自我厌弃的情绪中。在此由“芒草”能联想到暗恋以及恋情的明朗化。在下篇故事之前描写“芒草”可以说是预告下篇中将要出现的阿关与録之助的恋情。“芒草”起到导入下文的作用。
  3.转换场景。描写“芒草”前后场景气氛完全改变。在阿关放弃离婚与母亲大声痛哭时上篇的场面接近尾声,这时描写“芒草”,接着场面一转,双亲与女儿收起眼泪告别。
  在上篇围绕着阿关的婚姻,是离婚还是继续气氛非常紧张。下篇却描写了阿关和録之助重逢,淡淡地别离。看起来下篇也是在写阿关放弃离婚,与上篇重复,但是却从激烈紧张的场景变成了清冷的场景。“芒草”是沉寂的秋天的景物,使整个场景飘荡着淡淡的孤寂的感觉。对它的描写奠定了接下去的场景气氛的基调。“芒草”的描写使文章从上篇到下篇过度更为自然顺畅。
  4.“芒草”和斋藤家。这天晚上,阿关的弟弟亥之助不在家。肩负兴旺斋藤家重任的他边工作边在夜校学习。这个“芒草”就是他掐来插在瓶子里的,所以“芒草”把不在的録之助也拉入了场景中。通过描写“芒草”来写亥之助不在家,通过他的不在来表达他承担起家的希望,使他在斋藤家的位置更明朗了。所以当天晚上弟弟尽管不在,但在阿关的离婚问题上却有很大的影响力。通过“芒草”这个媒介实际上证实了亥之助在斋藤家的存在感。
   5.“芒草”和哀伤的形象。在古歌中,“芒草”常用来寄托与死相关的哀伤的感觉。阿关决定回到如暗谷般的原田家,“芒草”寄托了阿关为了娘家决定牺牲自己的幸福,家人的哀伤之情。阿关放弃离婚时说“就当是死了”“就算是从今天晚上起阿关已经不再人世,只有她的灵魂守护着孩子”,由“芒草”可以联想到她放弃离婚回到原田家悲怆的心情。
  结论
  如上所述,通过“芒草”的传统形象分析它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芒草出现在《十三夜》上下篇的分节点上这个重要的位置,在它之后阿关的青梅竹马的恋人出现,同时也暗示她的暗恋逐渐清晰。同时与酝酿出的秋的沉寂的气氛吻合,导出下篇中与録之助重逢的场景。在整个故事中起主干作用的意象是月,与此相对的,芒草只起到作为伏线连接上下两个故事的作用。乍一看很唐突的下篇的故事通过“芒草”这个伏线也被包含在上篇中,并且上下篇的场景转换更顺畅自然。由此可见,“芒草”在《十三夜》整篇文章文理脉络上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日]樋口一叶.十三夜,世界短篇小说经典全集(第5卷)[M].萧萧,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
  [2]孙新平.从《十三夜》看樋口一叶的现实主义风格[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作者简介:展真真,女,硕士研究生,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人民对上大学的需求基本满足以后,已逐步转向选择上同类质量好、特色鲜明的大学。因此,人才质量、办学特色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点之一。对新建民办高校的民办高校,拟上下共同努力、整合校内外资源,在现有基础上,强化四项特色培育,即服务面向的学科特色 “两有两强”人才特色,校企结合培养模式特色,全员内控质量监控特色。   一、服务面向的学科重点行业地区特色   1.以面向重点行业、地区服务为主
期刊
一、天台宗    天台宗于上世纪30年代,曾由释心道传播。心道原籍湖北黄陂,在湖北章化寺出家,依净月方丈。据闻清光绪年间封为国师。心道学有所得,曾主持江西、南昌圆通寺。未几,又去广东观宗寺,受净权法师教,以有辩才,遂得法师位,有感于《显密圆通》教法,遂立愿由显入密。来西宁后,在湟中通海镇、石灰沟、西山堡以及湟源一带,宣扬天台宗教旨。城镇农村中皈依成风,有受剃度为僧为尼的。亦有母女、父子同时皈依剃度
期刊
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但是,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研究汉字的起源问题,在国内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荀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
期刊
蒹葭苍苍,河边芦苇青苍苍,  白露为霜。 秋深露水结成霜。  所谓伊人,意中人儿在何处,  在水一方。 就在河水那一方。  溯洄从之,逆着流水去找她,  道阻且长。 道路险阻又太长。  溯游从之,顺着流水去找她,  宛在水中央。仿佛在那水中央。  蒹葭凄凄,河边芦苇密又繁,  白露未唏。 清晨露水未曾干。  所谓伊人,意中人儿在何处,  在水之湄。 就在河岸那一边。  溯洄从之,逆着流水去找她, 
期刊
一座城市的发展既离不开物质文明建设,也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一个载体,是城市文化的一个窗口,不论在什么样的社会与历史发展阶段,都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因为它对提高市民素质、引导和规范市民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构建城市文化的蓝图中,建设与人民大众需求相适应的群众文化,扩张和提高群众文化的总量和质量,强化并丰富全民审美教育,提高市民素质,是群众文化的历史使命。而要做到这一点,必
期刊
本土文化主要是指扎根本土、世代传承、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本土文化既有历史传统的沉淀,也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发展。凤凰镇有着深厚的本土文化——河阳文化,其中有流传6000年历史的河阳山歌,有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更有众多历史名人留下的文人文化。除此以外,更有先人留下的物质文化,如千年红豆树、千年永庆古寺、百年恬庄古街等名胜古迹。如何综合利用这些深厚的本土文化,来繁荣凤凰文化,把文化优势变成产业优势,
期刊
打开装帧古朴典雅的《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一书(下称《大全》),读到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院长常江先生为此写的序中说,他见到此书的瞬间,突然想到“我带副白手套来就好了”。这位对文学和楹联学有着很高造诣,与湟源有着深厚因缘的专家,以这种方式表达了他对这本古籍的崇敬之意。我算半个湟源人,对湟源也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眷恋。但对楹联知之甚少,所以抱着“看热闹”的心情,随手翻来,渐渐觉得此书墨
期刊
礼仪是人们为维系社会正常次序而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讲究礼仪地打电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无论是接听电话还是给人打电话其实都是有很多讲究的。电话礼仪是现代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所遵循的原则却是不谋而合的,也就是说人们在制定礼仪时的宗旨和目的都是一样的。  电话礼仪是现代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都有着纷繁复杂的礼仪。但是无论每个国家,每个名族,每个行业或者每个地
期刊
壮族自古是个喜歌善舞的民族,尤其是山歌在壮族地区广泛流传。壮族人喜歌、爱歌,以歌传情,以歌达意,用歌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山歌不仅成为壮族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更是广大民众满足他们在求知、教育、审美等精神生活方面需要的传统活动。因此,被称为壮族人民的“百科全书”。本文田野调查的对象是民间一位歌师,之所以选择这个命题,源于笔者对山歌文化和民间歌师之间的个体认识。笔者于2010年2—3月,2011年2—
期刊
贝壳舞,主要流传在温州洞头县操闽南语的区域,是民间“迎火鼎”活动游灯队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民间舞蹈,通过实地的调查访谈研究他的缘起、发展以及现状,对当地民俗活动的探究,从“贝壳舞的”发展的成功经验中摸探索温州地区民间舞蹈的发展思路。  温州洞头的贝壳舞是在温州地区发展与传承方面做得较领先的地方舞蹈,近几年,贝壳舞在浙江省各种舞蹈大赛中的展示和夺魁,更加引起了当地政府以及民间音乐研究机构的重视,富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