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时期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ei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月份召开的国台办新年首场记者会上,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杨毅指出,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时期,台湾当局通过所谓“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将面临严峻挑战。
  
  陈水扁“台独”狂言不断
  
  今年以来,陈水扁发出一系列震惊两岸、刺激周边的“台独”狂言。他用少有的用词,表达了推动制定台湾“新宪法”,并为此推动“公投”的行动计划,宣称历史会记住他“捍卫台湾的苦心”。新年刚开头,陈水扁释放出的信号极具挑衅性,对今年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重大威胁。
  前不久,陈水扁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专访时,声称“中华民国”的“领土、疆界”只剩下“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称“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领土3.6万平方公里,人口2300万,是事实、是现况,不必重新定义”。他自称以台湾“新宪法”作为重点目标,说台湾不这样就不是一个“正常”及“完整”的“国家”。他极为煽情地说:“因为我们的宪法没有经过人民的同意,2300万的台湾人民需要一部合时、合身、合用的台湾新宪法。”在节目中,陈水扁公开称“我们拒绝接受‘九二共识’”,称台湾不隶属于大陆,“海峡两岸是两个不同国家”。
  
  警惕“台独”险恶用意
  
  对于陈水扁和民进党的“台独”动作,岛内其他党派和多数媒体都表现出了对陈水扁的鄙视和对未来局势的担忧。国民党方面说,不会把“台独”当选项。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表示,国民党要和大陆改善关系,建立两岸和平,减少对立。亲民党发言人李鸿钧说,陈水扁是为了转移弊案焦点,才会冷饭热炒再谈催生“新宪”,他认为民进党拿台湾人民身家安全为赌注,力图保住贪腐“政权”的心态非常不可取。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隋杜卿说,陈水扁目前是民进党内惟一的权力分配者,未来台湾的政局确实处于极度不稳定的状态中,一旦“迂回的法理台独论述”变成“真正的法理台独行动”,必将使台海局势变得非常险恶。
  当然,民进党与陈水扁都很清楚,如果主张“台独”,不只是大陆会有强烈反应,美国也会加以钳制。台湾《中时电子报》说,美国众院亚太小组新任主席表示,反对美国以出动航空母舰之类的大动作“捍卫台海和平”,“因为风险太大”。有关台海局势,他说最重要的是维持和平与稳定,避免片面改变现状,“如果台湾走向独立,就和美国与中国大陆的外交政策相抵触”。台湾切不可“造成两个巨人打仗,自己却躲在一旁”。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认为,陈水扁是个机会主义色彩和冒险色彩都非常浓重的政治阴谋家,如果大陆不表现出粉碎台湾搞“法理独立”的坚强决心和意志,不展现出足够强大的遏制“台独”的实力和手段,陈水扁完全可能采取激进危险的“法理台独”行动。所以,我们必须作好一切准备。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王建民研究员说,玩弄名词、概念,推进事实“台独”,是陈水扁的惯用伎俩。他在下台前大搞台湾“法理独立”活动的危险性非常大,甚至不能排除他绕过“立法院”,以“总统”名义公布一些“台独”团体起草的“台湾宪法”草案,制造“宪政危机”,以“非法程序”来搞所谓的“民主政变”。对此,我们绝对不能放松警惕。
  刘国深认为,陈水扁心存拉美日下水、逼美日在台海和中国大陆摊牌的企图。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美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打台湾牌,绝不会听任陈水扁的摆布而成为他手里的一张牌。
  
  “修宪”图谋由来已久
  
  1991年以来,台湾先后已经进行过6次“修宪”,但都是以制定或修改“宪法增修条文”的方式来实现的。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立即推动第一阶段“宪改”,也就是台湾历史上第七次“修宪”。
  2002年,陈水扁在其元旦祝词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修宪”,并称“修宪”内容以“国会改造和政府改造”为限,其他有关“修宪”的提议不宜仓促进行。2003年9月28日,陈水扁在民进党17周年党庆大会上提出,要在2006年催生“台湾新宪法”,且“新宪法”版本必须由“公投”的方式由人民决定。同年10月,陈水扁在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时表示,“目前台湾的宪法是在中国大陆制定的”,台湾人民没有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宪法”,声称“这不是正常现象,也代表台湾不是真正完整的国家”,因此台湾有必要通过“公投制宪”,让台湾成为“正常、完整、伟大的民主国家”。2004年5月20日,陈水扁公开声称,他将依循现行“宪法”规定,推动废除“国民大会”及“公投入宪”,“要在2008年卸任前,交给台湾人民一部合时、合身、合用的新宪法”。当年8月23日,台湾“立法院”表决通过了包括“立委”席次减半、单一选区两票制、废除任务型“国民大会”和“公投入宪”等议题在内的“宪法增修条文修正提案”。2005年6月7日,台湾“任务型国代”正式表决通过了“立法院”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标志着陈水扁上台以来推动的第一阶段“宪改”的完成。
  2005年5月14日,时任民进党主席的苏贞昌宣布,开始推动第二阶段“宪改工程”。根据民进党的主张,二次“宪改”主要涉及“中央政府”体制,包括实行“总统制”或“内阁制”,五权分立或三权分立等。为此,民进党当局先后成立了不少机构推动“第二阶段宪改”,还组织泛绿学者成立了“民间宪改联盟”,提出“民间宪法版本”,并规划举办万场“宪改座谈”和各种“宪改”讨论会。有专家指出,从其宣示的内容和方式来看,民进党推动的第二阶段“宪改”涉及对“宪法文本”的修订及要通过“公投”实现“台湾人自己的宪法”,实际上是要制定一部“新宪法”,这已不是“修宪”而是“制宪”了。
  
  背后隐藏多重意图
  
  其实,陈水扁和民进党积极推动“修宪”的背后有多重意图:
  一是通过“修宪”逐步肢解“中华民国宪政体制”中的一个中国架构,“终结中国宪法”,从而使“追求国家统一”的政治诉求在岛内失去法律依据,进而实现民进党“建立台湾国”的“最高理想”。民进党还希望通过“修宪”进行“台独”教育,向岛内民众特别是年轻人灌输“台独意识”,扩大“台独”的民意基础。
  二是通过“修宪”制造议题,为即将到来的“立委”、“总统”选举加分。由于陈水扁上台近七年来毫无政绩可言,“执政”团队及“第一家庭”贪腐成性,致使民怨沸腾,民进党的支持率也越来越低。为此,民进党企图通过推动高政治敏感度的所谓“宪改工程”,制造两岸对立和岛内蓝绿对决,转移民众视线,从而达到乱中取胜、维系民进党“政权”的目的。同时,民进党也希望通过“修宪”持续获得深绿势力的支持,为民进党继续当权营造一个有利的氛围。
  三是为陈水扁奠定政治地位。陈水扁处心积虑地推动“宪改”,还有其“私心自用”的一面,即通过“修宪”巩固其在泛绿阵营中的地位,防止提前下台,并在维护既得利益的基础上,争取“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支持,使其在下台后可以取代李登辉目前的政治角色成为“台独教父”,继续在台湾政坛发挥影响力。而一旦“宪改”如期完成,陈水扁还可以借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台湾之父”,从而实现自己的“历史定位”。
  
  决不允许“台独”图谋得逞
  
  尽管民进党打出如意算盘,但要想真正实现它,还面临着巨大的障碍:首先是岛内民众对于陈水扁当局的“宪改”没有太大兴趣,并担心会因此升高两岸对峙情势,因此在近七成民众希望维持台海现状的前提下,民进党要想实现“宪改”意图相当不易。其次是“立法院”政治生态也令“宪改”情势不明。由于“宪改”议题在“立法院”获得通过要跨过3/4多数同意的高门槛,因此在目前泛蓝主导“立法院”且国民党、亲民党均明确表示反对的情况下,“宪改”议案要想出“立法院”也相当困难。此外,美国明确反对“宪改”涉及“统独”、“领土”等议题的立场也令民进党在真正推动时要思忖再三。民进党著名人物陈唐山曾哀叹,民进党只要提到“修宪”、“宪改”等关键字,“美国就会打电话来”,令民进党往往不知该如何应对。
  对此,台湾《联合报》发表评论指出,“修宪”固然重要,但现在还看不出来其紧迫性,不如“多搞一些民生法案比较实际”。如果民进党当局是希望通过此举转移岛内对其“执政”无能、贪腐成性的关注,将“修宪”与拼选战画等号,那么民进党恐怕低估了岛内民众的政治智慧,并要为此付出政治代价!
  有关台湾问题研究专家指出,大陆遏制台湾搞“法理独立”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对此美国已经非常清楚,“台独”分子也心知肚明。他们的侥幸心理存在于内外各种因素的相互牵制。但他们错了。台湾问题的主动权早已不在“台独”势力手里,而牢牢掌握在大陆手中。如果他们真敢孤注一掷,必将输掉一切!
其他文献
生活中有一些老人,原先忙于工作,没什么兴趣爱好,和人沟通交流又少;退休后从社会回到家里,活动范围小了,空闲时间多了,愈加感到日子难以打发。他们不和人交往,也极少看电视听广播,更不看书报,每天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精神生活空虚贫乏,了无生趣。  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个现象,以为仅仅是性格孤僻内向使然。这实际上是一种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寡趣病”,又称“无兴趣综合征”。最早发现它的是德国著名的病理学家吕格尔教
期刊
从20世纪60年代初参军去部队,随后转业到地方,又从基层干到机关,一路风雨兼程走来,总觉得对于我是件很遥远的事。我还没来得及把上班一族的苦乐感受整理成篇,便就到了该退休的年龄。   其实,退了休也好,按朋友的话说是无事一身轻。退休是一种放松,一种解脱。   此前,我曾在报刊上读到过有关退休方面的文章,其中有的把退休渲染成人生的一大转折。比如:某人刚退休不久就患上了忧郁症;某长因退休,前来拜访的朋友
期刊
退了休的老同志,最富裕的是时间,最需要的是活动。到美国去探亲,一住就可以是半年,如果想再住下去,还可以向美国移民局申请延长。我见到一个河南老人,三次延长,已经连续住了两年多。客居国外这么长时间如何打发光阴,除了旅游之外,租块地种点菜,不失为一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我在美国探亲时就因此得益不浅。   在美国,由于地多人少,只要不是在城市中心,许多地方都可以花很少的钱租到一块地。在美国维斯康星大学旁边就
期刊
十项指标教你健康自测     1、体温:正常体温为36℃~37℃,高于此为发热,低于此称为“低体温”。后者常见于高龄体弱老人及长期营养不良患者,也可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休克疾病患者。     2、脉搏:成人脉搏每分钟60~100次,如发现过速、过缓、间歇强弱不定、快慢不等均为心脏不健康的表现。老年人心率一般较慢,但只要不低于每分钟55次就属正常范围。如平时心率较慢,某时突然快至80~90次以上,
期刊
老年人不妨买债券基金     文王在文   老年人在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与中青年人相比,都有着不小的差别,所以老年人在选择投资理财方式时,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把身体健康和资金安全放在首位。   老年人手中的积蓄往往都是用来养命的钱,主要是用于日常生活和医疗,万不可用于高风险的投资。因此,选择银行储蓄、购买国债等方式较为稳妥,如果身体健康而又对基金有一定的了解,那么适当购买一点低风险、收益稳定的
期刊
我的“三四五”养生纪实     ○金国章     不知不觉就是85岁的老人了,谁会料到我这个多灾多难的瘦骨嶙峋的人,竟然活过了耄耋之年,而且十分健康,仍然工作与生活得很精神!   说真的,我从不吃药,也不吃补品,这些年学校为离退休教职员工例行的体检,我的报告单上全是正常。这些年我没看过医生,我还在辅导高三学生的英语课,并写文章在报刊上发表。我讲课和看书报根本不戴眼镜。人们都说我“老得好”,有人则问
期刊
原中顾委委员、成都军区原政治委员万海峰上将的传奇婚姻和革命家风,在北京、成都军区的军营里传为佳话。日前,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访了万海峰上将。   这位老红军战士的寓所,在北京东直门内北新仓一个优雅宁静的四合院里,整洁的走廊里和窗台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形态各异、玲珑剔透、来自祖国各地的几十块玉石。据孙德阁秘书介绍,这是首长离休后的一项爱好,有的是闲逛北京花鸟鱼虫、古玩市场时淘来的,有的是外出视察、旅游
期刊
我的父亲马师孔(号蓝天),1909年出生,1934年2月由一个叫李进步的人介绍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因病去世。从我能记忆到父亲去世这些年里,他经常有病,很少谈及过去。对父亲来说,谈及过去,似乎是一件痛苦、悲伤、触动内心感情世界的格外复杂的事。他生前常讲一句话:“我能活到今天是万幸,什么也不求了。”  父亲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他不愿意回忆那难忘的过去,所以我们做子女的从来也不触及
期刊
当赣南大地金灿灿的晚稻迎风飘香的时节,冀中平原已是秋风瑟瑟,苍劲挺拔的青松分外引人瞩目。   穿越时空,回溯70年前的深秋,身为红军战士的他,告别中央苏区的父老乡亲,踏上漫漫征途,不屈不挠、南征北战,迎来了革命胜利,最后扎根在他浴血奋战过的热土。这位老将军,就是享受大军区级领导待遇的原河北省军区政治委员、曾为遵义会议选址并目睹会议召开的见证人——曾美。     红军歌曲动人心 召唤曾美当红军   
期刊
我出生、成长、工作的乐平市,位于鄱阳湖滨、乐安河畔。历史上洪涝灾难频繁,曾经流传这样一首民谣:“百里乐平农民苦,洪涝灾多农民忧,耕地多是望天丘,十年栽种九歉收。”说奇也奇,说巧也巧,在我出生、参加工作、退休的个人三个重要时期,遇到了三次特大洪涝灾害,灾情极为严重。但是,由于社会制度和救灾工作不同,灾害的后果却完全两样。   第一次是在民国24年(1935年),我出世不久。小时常听母亲说,那年乐平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