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虚拟法”在物理教学与解题中的应用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_h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的物理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合成法、分解法、割补法、图解法等,但虚拟法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虚拟法,又叫假设法,就是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感到困惑时,依据已有的事实基础,假设在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下,通过思维加工推理,来求解问题的方法。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如安培分子电流假说,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玻尔模型等等都是成功运用虚拟法的典范。
  虚拟方法的特点,是以事实为基础,对物理量、物理模型、物理条件、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物理命题等进行合理的假设,然后根据物理规律进行讨论和计算。下面我就通过虚拟法的思维过程,从虚拟物理量、虚拟条件、虚拟状态、虚拟过程、虚拟模型等几个方面,谈一下虚拟法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一、虚拟法的思维过程
  
  了解思维的过程在我们学习概念、规律、解决一些选择题时,常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人们使用虚拟法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归谬法,另一种是穷举法。
  归谬法主要适用于非此即彼的问题。如果采用直接论证方法不易解决或不能解决,而证明该论题的反论题的虚拟性较为容易时,则采用归谬法,它的思维程序是:设反、归谬、结论,其中归谬是思维的核心。因而我们必须注意归谬方式,可以证明与题设条件相矛盾,也可以归引到与物理概念、规律、常识等相矛盾。
  另一种适用于问题本身存在着若干可能的答案,其中有真有假,但我们暂时难直接确定这些答案的真假。它的思维过程是根据论题构思物理图景;查明一切可能情况;去伪存真得出结论。其中构思物理图景是思维的起点;查明一切可能性情况和去伪存真是思维的过程和核心,要求思维者慎重考虑,以防错漏,结论是思维的归宿。
  例1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重球,在重球下放一光滑斜面,球与光滑斜面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弹簧保持竖直状态,则重球受到的力有()
  A.重力和弹簧的弹力;
  B.重力、弹簧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C.重力、斜面的弹力和斜面的静摩擦力;
  D.重力、弹簧和拉力、斜面的支持力和下滑力。
  解析有弹力必有形变,但由于实际问题中,很多情况下产生弹力时,物体形变量很小,凭直觉是观察不到的,因此判断弹力是否存在时,一般多用假设法再结合物体所处状态进行分析。
  设存在斜面弹力,那么应垂直斜面向左上方,其水平分力不为零,故球不可能静止在竖直位置,从而排除弹力存在,选A。
  
  二、虚拟法的特点
  
  掌握虚拟法的特点,就能使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掌握虚拟法,更好地解决应用学习中的习题。
  1.虚拟物理条件
  例2重为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求重物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
  解析:假设Fcosθ=Gsinθ,虚拟临界条件为f=0;
  若Fcos>Gsinθ,则f=fcosθ-Gsinθ方向沿斜面向下;
  若Fcos  这里利用虚拟法,不仅一下抓住了临界状态,而且防止了多题漏解的现象发生。
  2.虚拟物理状态
  在所研究的物理问题中,研究对象的运动形式可能发生质的转化,存在着分界限现象。那么就可以虚拟一个临界状态,通过对它以及与一般状态的比较,分析可以迅速地作出判断。
  如在讲授弹力时,判断弹力的有无是重点,也是难点,下面我就通过虚拟法讲一下如何判断不明显形变弹力的有无。欲分析一物体的某一接触处是否有弹力作用,可先假设没有所接触的物体,看看被研究的物体有怎样的运动趋势:
  若被研究的物体倒向原接触物的一边,则两者之间有挤压的弹力,它们之间的弹力方向必与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面)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的内部。
  若被研究的物体倒向远离接触物的一边,则两者之间只能产生拉伸的弹力,倘若仅是物体与细绳连接,它们之间的弹力方向必定沿绳指向各自的外部。若被研究的物体仍不动,则两者之间无弹力。
  例3用一根细线竖直悬挂一根长为l的均匀木杆AB,置于水桶内的水平面上方。当水桶缓慢上提时,细木杆逐渐浸入水中,当木杆浸入水中超过一定深度l时,木杆开始出现倾倒现象,求l是多少?已知木杆密度为ρ,水的密度为ρ0。
  解析:这类题目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事实上我们可以假设木杆受到干扰而处于倾倒状态(虚拟状态),相对A点将出现方向相反的重力矩MG和浮力矩MF。显然下述关系是成立的:
  当MG>MF时,木杆将回到原竖直位置;
  当MG  当MG=MF时,木杆将处于发生倾斜的临界状态。
  根据浮力和作用点位于浮心(浸入部分的几何中心),并设杆的横截面积为S,临界倾角为θ,根据力矩平衡条件有
  ρlsg(L-12l)sinθ=12LSgLsinθ
  解得l=L(1-ρ0-ρρ0)
  这样在原有的物理情景基础上,合理外推,虚拟状态,使问题简单化,能够很好地培养同学们的逻辑能力,进而提高思维的流畅性。
  3.虚拟过程
  一个复杂的物理现象,往往可以从不同的物理过程演化而来,虚拟一个过程,不仅使一些非理想过程变为理想过程(如气体漏气问题等),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的问题(如弯曲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等),而且可以使认识升华到更高的层次。
  在静电场的学习中有这样一种说法:
  例4设想有图所示静电场,其电场线互相平行但疏密程度不同,这种静电场有可能存在吗?
  解析:这是一个很抽象的问题,无法用概念或规律直接判断回答,又难以找到思维起点。这时,我们在电场中虚拟一个物理过程:即设a,b为该电场中的任意两点,一电荷沿不同路径acb和adb从a运动到b,如图所示,就会使问题具体化。该电荷沿路径acb和adb运动时,电场力做功分别为
  W1=qEb•bc—
  W2=qEa•ad—
  因为bc—=ad—,Ea≠Eb,故W1≠W2
  显然这与“静电场对电荷做的功与电荷移动路径无关”相矛盾。所以这种静电场是不可能存在的。
  如此通过虚拟物理过程,将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的方法,不仅达到化难为易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无中生有”,能很好地培养同学们的辩证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思维的创造性。
  4.虚拟模型
  例5△ABC为等腰直角三角棱镜的主截面,MN为一束单色光,从AC边射入,经AB面反射后从BC射出的光线为PQ,且MN∥AB∥PQ,试在图上准确画出光在棱镜中光路图。
  解析:该题按基本作图法,似乎缺少条件,不能做,这时我们不妨把MN光线在AC面上的入射点N虚拟为一个点光源,将AB面虚拟为平面镜进行研究,就会使问题化死为活。
  过N点作AB的垂线并找出关于AB面对称点N′,即可得到N点的像。连接N′P交AB于O点,这样便找到了棱镜中光线AB在面上的入射点(或反射点)连接NO,即为光线在AB面上的入射光线,则OP就是反射光线。
  像这样经过虚拟物理模型,将陌生问题转化为熟悉模型的过程,似是“捏造”,实为创新,这不仅使问题起死回生,而且还能很好地培养同学们的联想、类比、等效推理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而提高思维的创造性。
  通过以上几例可以看出,虚拟就是一种科学假设、合理推理、借虚论实的过程,是一种虚拟事物、转换思路、创新求实的过程,也是培养同学们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前辅助动脉灌注化疗的血管影像学和病理学的变化.方法 96例乳腺癌患者在动脉灌注化疗前行DSA造影,其术后标本进行病理变化研究.结果乳腺癌的供血动脉多起源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造,人类就不会进步。在现实的生活和实践中许多客观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主要是科技领域的竞争,科技领域的竞争又
2008年初由于学校的需要,由我来任教全校最差的班级——高1·3班的班主任工作。班级的大多数学生表现差,习惯差,不学无术,犹如“朽木”不可雕;学习差,自律性差,态度偏激,如“顽石
人们常说需要“以史为鉴”,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加深对现实的理解。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适时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既能较好地体现历史学科“古为今用”的原则,也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这是素质教育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在此,我就这一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热点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注重课文知识点的讲述,就事论事,机械记忆。这就很容易使学
一、《文化生活》的内容    刚一接触《文化生活》,还真不知是讲什么内容的。可时间长了,虽还不知它真正讲的是什么,却知道了《文化生活》不是对文化理论的系统阐示;不是历史知识的繁复堆积;不是文学艺术的品味欣赏;不是文化现象的浮光掠影。当然,后来慢慢也就知道了《文化生活》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一门精神家园的耕耘篇;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增设的必修模块,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
分析了多工位压力机相关部件的运动规律,提取出运动曲线数据。构建了具有等效运动的虚拟凸轮,建立了用于模拟的多工位压力机相关部件的运动模型,用以检查模具和夹持机构在生产中
近日,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国产软件供应商CAXA认正式签署了设备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与服务合同,这标志着CAXA数字化制造解决方案项目在中航沈飞正式启动。
教育伤害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言行,有意或无意对学生在行为、智力、情绪或身体功能等方面暂时或永久性的伤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提高化学演示实验的趣味性。文章提出注重化学史中的趣味性发现的介绍,及时
有效的复习课堂要注意激发复习兴趣、注重学生主体性,对知识进行系统疏理、精心设计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