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风武仗义救弱者
那时,颜神镇李家窑村有两个烧制陶瓷器皿的土窑,一个位于村南,人称“南窑”,一个位于村北,人称“北窑”,这南窑附近有一土地庙。土地庙甚小,只有间坐北朝南的小瓦房。由于年久失修,庙已十分破旧了。庙的四周是泥块和碎石砌成的院墙,说是院墙,已是断壁残垣。院子不大,不过在十平方米左右,院内杂草丛生,只有在通往门口的香几案前踩出了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偶有三三两两善男信女前来烧香叩头。其时,正值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窑主的生意也不怎么好做。每每地里的庄稼收拾完毕,便派几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去安徽、江苏等地用瓷器(即俗话说的窑货)换些日用品回来。
金秋十月,南窑的窑主便带着几个伙计来到土地庙里到香几案前,点燃上一炷香,带头虔诚地磕了三个头:“求土地神保佑,让年轻人安全回来!”
待香燃得差不多了,窑主才与几个年轻人走出了土地庙。“此次你一人外出,务必多加小心,一旦卖掉瓷货,就早点往回赶。”窑主转身对一位长得五大三粗的年轻人道:“时下贼寇横行,坏人当道,不可不防着点啊!”
“请放心,俺都记下了。”年轻人爽快而果断地答道。
这年轻后生是谁呢?正是在南窑给窑主推车子的王风武。这王风武虽出身贫寒,但因自幼受前辈影响,对武术也颇有研究。他由于经常给窑主推车到外地卖窑货,时间一长,在外结识了不少武林朋友。由于他功底好,加之善于细心揣摩,从朋友那里学到了不少武术套路,尤其擅长燕青拳、连环刀、进步刀。他练就的“七捶八达十二拳”更是所向披靡,确有独到之处。
告别了窑主和父老乡亲,王风武推着一车窑货“吱咯、吱咯”地上路了。
王风武白天赶路,晚上休息,遇店则住店,逢村则宿村。走了大约二十天的时候,他已来到了安徽亳州。这天下午,大约两三点钟的光景,他来到一片松林前,放下车子,找一块较平整的石头坐了下来,歇息起来。
过了不大一会儿,听到传来一阵“抓住他,抓住他”的吆喝声,接着是急促奔跑的声音。
“前面一定出事了”,王风武不觉警惕起来。
忽见从前面松林中的羊肠小道上慌慌张张地跑来了一个人。王风武定睛一看,这人四十岁左右,面黄肌瘦,一脸病态、衣衫褴褛,在离他大约有七八米远的后面,有三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紧紧地追赶着。
“这年头,实在没有穷人的活路”,刚想到此,“衣衫褴褛”者已看到了王风武。
“大哥,行行好,救救俺吧!”衣衫褴褛者跑到王风武跟前,跪倒在地,苦苦地哀求道。
王风武刚要发话问他为何被人追打,后面的三人已蹿到了眼前。
王风武见几人横眉竖眼,料定他们必是恶人无疑。他朝三人看了看,然后抱拳道:“请问三位兄弟,你们年轻力壮,为何追这样一位弱不禁风的人?”
“少废话,这关你屁事!”那三人恶言恶语道。
说罢,其中一人上前一步,伸手就去抓已瘫倒在地的“衣衫褴褛”者。
“慢!”王风武猛地前身一弓,左手推出,只听“哎呀”一声,把抓人者摔倒在地。
另外两人见自己人吃亏,也想上前使其拳脚,却被王风武三拳两脚打倒在地。
此时,“衣衫褴褛”者见王风武只几下便把三个恶少打了个抱头鼠窜,知道自己今天遇上“救星”了,忙不迭地一再叩头:“谢谢大恩人,谢谢大恩人!”
“都是穷苦人家,客气个啥”,说罢,王风武将“衣衫褴褛”者扶了起来。
待“衣衫褴褛”站定,王风武问道:“他们是啥人,为何要追打你呢?”
听王风武问起,中年汉子的眼泪便簌簌地流了下来,接着,他含泪向王风武讲述他的悲惨身世。
俺本是河南兰考人,13年前因发大水,不仅房子被淹,父母也相继离开了人世。为活命俺只身一人来安徽逃荒,路上要着饭来到了这里,住进前面“河里寨”村。那时,俺正值年轻,浑身是劲,村里有一个财主,姓杜,人称“地头蛇杜霸天”,他的手下人见俺有的是力气,便把俺骗去给他做长工。起初,俺没白没黑地干,虽吃苦受累,倒也比要饭强,可后来他们渐渐对俺刻薄起来,一个月前,俺不幸患上了“痨病”,咳血咳得很厉害,他们见俺不中用了,便让人把俺赶了出来,今天早上,俺又回到村子里去,本想向他们要点钱,也好作为盘缠,回老家治病去。可谁曾想,他们不但不给钱,还说俺故意传染他们,把俺关在间茅屋里整整待了一个上午。下午,俺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他们又派人追俺,非要把俺打死不可。
听了“衣衫褴褛”的叙述,王风武心中一阵凄凉:“这是什么世道呀!”
他翻遍自己的所有口袋,终于找到两个铜板,随手把它递给了“衣衫褴褛”:“这点钱你收下,快点回老家治病去吧,免得把病耽搁了。”
中年汉子见此,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流了下来,“真是好人呐!”
谢过王风武,中年人步履蹒跚地走了。
见中年人走远了,王风武才又推起车子,“咯吱、咯吱”地上路了。
李富友相助刘振茂
簸箕掌村地处朝阳山西麓,西临孝妇河。早在明末清初即已建村,因该村势如簸箕,形如手掌,故得名“簸箕掌”。清朝末年,该村百姓就有人开始杀牛羊卖肉谋生,后来,买卖牛羊肉的人多了起来,后生们也就一个个学会了这手艺。这天,刘振茂去柳杭街卖肉,待卖完之后已是夕阳西下了。他推起车子,朝家里赶去。由于雾大,路面坎坷不好走,他索性放下车子,坐在车把上休息起来。
歇息了一会儿,见雾没有散尽的意思,他又推起车子继续赶路,没走几步,突然从路边的树林中蹿出两个人来。
“站住!”两人蹿到刘振茂跟前,几乎同时吼道。
此时,刘振茂离两人站的地方也不过五六米远了。
听到咋呼声,刘振茂先是一惊,怎么,这晴天白日的还会有人打劫吗?待他抬头一看,只见那两人一胖一瘦。胖的是“老鼠眼”,瘦的像“腊条杆”。
刘振茂不言不语,看了他们一眼又继续推着车子往前走,心里盘算如何对付他们,随后停下了脚步。
见刘振茂停下了,“腊条杆”恶狠狠地发话了:“留下买路钱,饶你一条命!”“老鼠眼”也“嘿嘿”了两声,从腰中抽出了一条三节鞭提在手中,并随手朝空中“噼噼啪啪”地甩了几下。
刘振茂毕竟年轻气盛,这种场面从未见过,但他在心里盘算着:论个头,自己明显比两个强人高出头,加之小时候也曾跟前辈们学过几招“少林拳”,果真交起手来,自己还不一定吃亏呢?想到此,见两个强人冷笑着走了过来,他忙放下车子,从车把架子上拿下“点棍”(一根带叉的木棍,竖起车子时作支撑用)握在手中。
“老鼠眼”和“腊条杆”见刘振茂放下了车子,抽出了点棍,又看他长得这样高大魁梧,也不免心里发怵,心头不禁为之一紧,待缓过神来,一左一右刚要朝刘振茂扑过来,随着“沙沙”的几声脚步声,从刘振茂身后突然冒出一个人来,此人四十来岁,留着胡须,双目有神,步伐稳健, 头上、胡子上落上一层薄薄的雾霜。听到后面有动静,刘振茂侧眼一看:咦,这不是在电石厂看门的李富友,李先生吗!
在这之前,刘振茂因常去夏家庄附近买牛卖肉,三两天便路过一次电石厂,自然而然也就和李富友熟识了。谁料,今天两人却在此见面了。
李富友来到跟前,一看三人的架势,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咋啦,小刘”,李富友一眼认出了刘振茂,故意问道。
“腊条杆”、“老鼠眼”见李富友与刘振茂认识,又见李富友身材瘦小,根本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用手掂了掂手里的三节鞭,继续吼道:“把钱留下快滚开!否则,也没有你的好看。”
再说刘振茂对李富友的武功早有所闻,见他来了,心里自然踏实了不少,但又怕李富友吃亏,正不知如何是好,却见李富友已朝两个强人走去。“两位兄弟,有话好说,这大雾天的,大家动什么肝火呢?”李富友抱拳道:“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又何必打打杀杀的?”
谁知,他这番话并没有使两个强人软下来,见李富友已来到眼前,两个强人蓦地扑了上来。“老鼠眼”手提三节鞭,摆个“大鹏展翅”的架势,猛地腾空而起,将三节鞭“唆”地甩出,直朝他头颈部打去;“腊条杆”右手提棍,一招“黑虎掏心”,挥棍直逼他胸前。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李富友就地一闪身,行如流水快似电,一招“猿猴转掌”,“唰”地便站在了两人身侧,趁“老鼠眼”与“腊条杆”立足未稳,使一招“顺水推舟”,正中“老鼠眼”右肋部,同时右脚飞起,一招“海底探月”,踢向“腊条杆”裆部,只听“哎呀”两声,“老鼠眼”和“腊条杆”脚上如飘,踉跄几步,双双扑倒在地。谁知,就在他们刚要扑倒的一刹那,“腊条杆”手中的木棍却“呼”地一声朝李富友的腿部飞来。见此,站在一旁的刘振茂不禁为李富友捏了一把汗。
原来,“腊条杆”一招“黑虎掏心”击向李富友胸部的时候,他万万没料到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位“小老头”出手竟然这么快,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已被李富友躲过,又见李富友猛地朝自己裆部踢来,不觉一惊,忙“哎呀”一声,脚下一用力,顺势来了个前空翻,翻了过去。尽管裆部也被李富友踢着了,但并未伤及要害。就在他刚刚落地的当儿,顺手将手中的木棍朝李富友站立的方向掷了出去,想趁此机会击中李富友的小腿部,以报这一脚之仇。话又说回来,李富友脚刚站稳,猛听到脚下“呼呼”风响,低头一看,原来是“腊条杆”手中的木棍飞了过来,忙提脚而起,随之双脚一夹,将飞来的木棍踩在脚下。见此,“腊条杆”顿时脸色蜡黄,瘫在了地上。“老鼠眼”呢?因右肋部被李富友击中,早已趴在地上哭爹喊娘了。
见两个强人片刻之间便被李富友打翻在地,刘振茂大开眼界。他忙放下手中的“点棍”,一再向李富友表示谢意。
两个强人见不是李富友的对手,忙不迭地爬起来,跪倒在地,请李富友饶命,并诉说自己出来抢劫,实出无奈,家中还上有老,下有小,若自己没命了,也就等于要了全家人的命……
李富友走到“老鼠眼”和“腊条杆”跟前,仔仔细细将他们打量了一番,见他们身上均穿着破破烂烂的粗布衣服,虽一胖一瘦,模样丑陋,却也不像是什么奸邪之人,便厉声警告了他们几句,放他们走了。两人一看李富友并不跟他们计较,忙叩了几个响头,爬起来,丢下木棍和“三节鞭”,飞也似地消失在了大雾之中。
刘守峰威震陈三拳
却说李富友在簸箕掌村开设了武场,不少年轻后生为之所动,纷纷慕名拜师学艺。这些年轻后生中,既有簸箕掌村人,也有邻村人。经过严格筛选,最后李富友收下了三十多个徒弟。在徒弟中,刘振茂、刘守峰、刘业仁等13人功夫最好,颇得李富友武功真传,被称作是李富友的13个得意弟子。
有一年秋天,细蒙蒙的秋雨已经断断续续地下了七八天,仍没有晴天的迹象。这天一大早,天仍像灰漆漆过一般,雨雾弥漫。此时此刻,由簸箕掌村通往夏家庄村的乡村小道上,急匆匆走过来一个人,在灰蒙蒙的雨雾中,他走得虽然匆忙但步伐有力。此人三十岁左右,长脸、浓眉、两目炯炯有神,身高不过1米60左右,身材瘦弱但却显得十分干练。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李富友的高徒之一,簸箕掌村的刘守峰。他没披雨具,也没戴草帽,只是眼睛盯着脚下,匆忙而有力地朝前走去。
他要去干什么呢?原来,因其在岳父大人开设的煤井上当掌柜,前些日子他代岳父外出未能及时向岳父交账,今晨趁雨尚小,他便一大早往岳父那里赶去。
说起刘守峰的岳父,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呢。
刘守峰的岳父叫张平三,本是大奎村人,因早年在夏庄煤矿开了个私人煤井,逐渐发了家,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富豪,后来他便落户于掩的村。前些年,每逢夏家庄大集,张平三喜好带几个手下人去逛集市。这天中午时分,他又来到集市上,刚一进集市,前面不远处便传来吵吵嚷嚷的声音。“八成发生了什么事了!”他这样想着,忙命手下人给他开道,凑上前去。嗬!有热闹看了,两个年轻人正在吵架。两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高的胖,矮的瘦,两人的身材呈鲜明的对比。大约吵了五六分钟,高个子突然拉开了马步,一招“螳螂捕蝉”,双掌直朝矮个子青年人抓去……
“呀!好险啊!”不只是张平三,就是围在一旁看热闹的人,手心也都捏了一把汗,莫不为矮个子青年人担心。试想,那个又高又胖的人,生就一副蛮横无理的模样,看上去横眉竖眼的,似乎穷凶极恶;而那个又矮又瘦的年轻人呢,身单力薄,似乎弱不禁风,表情倒是善良温和。要是这两掌狠狠地击下去,说不定会把矮瘦青年的头颅打扁呢。
就在高胖青年的双掌刚击到矮瘦青年的左右太阳穴时,却见矮个子青年把头一低,同时用力朝前一撞,恰好撞在了高胖子的腹部上,只听“妈呀”声,继而“噔噔噔”三下,高胖子连退几步,随后“扑通”一声,摔个四脚朝天,躺在地上“哎呀”起来。
再看看矮个子呢,却仍是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
“呀!”张平三既觉惊讶,又觉高兴,这弱者打倒强者的事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呢。
大约过了两三分钟,跌倒在地的胖子才摸着屁股爬了起来,这时,人们才看清他的面孔:方脸、阔嘴,脸呈紫铜色,乱发蓬飞,一脸横肉,双目骨碌碌地转,犹如两只小铜铃,一眼看去,就让人觉得很不顺眼。后来得知,此人正是这一带有名的惯于欺行霸市的“黑老三”。
再说矮瘦青年人呢,只见他穿一件浅蓝色的灰布衫,人虽单寒了点,却是浓眉大眼,双目炯炯有神,显得精明干练,此人便是簸箕掌村的年轻后生刘守峰。
“黑老三”本想先发制人,将又矮又瘦的刘守峰打翻在地,谁知却让刘守峰用头一顶其腹部,把他撞了个仰面朝天。他爬起来,心想,自己活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哪个人敢跟自己打架呢,怎能让这小子不明不白地撞倒算了?他忙止住“哎呀”声,气势汹汹地走了过来,边走边不干不净地 骂开了:“好小子,你竟敢打老子。看老子今天非揍扁你不可!”一边骂着,一边挥舞着拳头,真好像要将刘守峰一拳砸扁。
就在离刘守峰约有三四米远的时候,“黑老三”突然一跃而起,一招“泰山压顶”,双拳击向刘守峰头顶。说时迟,那时快,见“黑老三”没头没脸地打来,刘守峰侧身一转,随之双掌推出,一招“四两拨千斤”正好打在了“黑老三”击来的双拳上,轻松地就将“黑老三”的双拳推了出去……
常言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别看这“黑老三”人高马大,力壮如牛,可是刘守峰这一推非同小可,实在出乎“黑老三”的意料,他顿觉头重脚轻,踉踉跄跄退了几步,差点一头栽倒在地。
话又说回来,这“黑老三”要是没有两下子,也不会在此欺行霸市,横行乡里。说心里话,“黑老三”两招落空,确实吃惊不小,加之他见刘守峰步伐灵活,出招迅疾,又恰似是在以柔克刚,心想:不给这小子来点厉害的,自己断然难以取胜。想罢,他已站稳了脚跟。为尽早报这“一撞”、“一推”之仇,他头也没回,只是双脚一用力,往后一个后空翻便又跃到了刘守峰跟前,脚未立稳已双掌变拳,一左一右,一招“黑虎掏心”,直朝刘守峰的左胸部打来。
好一个刘守峰,见此招凶狠毒辣,忙伸出双掌朝上一架,继而举步左移,单脚独立,抽出一脚踢向“黑老三”的右膝盖处,只听“黑老三”“哎呀”一声,右腿一弯,双拳也没了劲。见“黑老三”被踢中右腿,双拳欲抽回去,刘守峰忙伸出右手,一抖手便把“黑老三”的左手腕抓在了手中,同时一用力,“黑老三”已疼得“哎呀、哎呀”地喊叫起来。
场外观众见此,禁不住高声呼喊起来,而站在一旁的张平三呢,真可谓且惊且喜且疑,刘守峰不过是抓住了“黑老三”的手腕何至于疼得他“嗷嗷”大叫呢?
俗话说:木不钻不透,话不说不明。原来,刚才刘守峰用的正是他的硬功夫——“钢抓钩”。
这“钢抓钩”在武林界被认为是“实打实”的功夫,素有“快疾如闪电、劲猛似千斤”之称。
早年李富友来簸箕掌村开设武场,刘守峰在刘振茂等人的影响下,来到了武场要拜李富友为师,几经说合,李富友终于收下了这个徒弟。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李富友见刘守峰虽非身强力壮之人,但却为人忠厚,办事机警,训练刻苦。经再三考虑,便决定将自己的硬功夫——“钢抓钩”传授于他。
初练站桩、拉地功,刘守峰坚持早来晚走,风雨无阻,有时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因用力多,他的练功鞋每半月就得换一双。
刘守峰吃苦耐劳地练,李富友深感欣慰。不知不觉中半年过去了,刘守峰的基本功已练得炉火纯青。见此,李富友便又让他练第二步——“猛虎十八窜”。
三年过去了,刘守峰不知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终于练成了这“猛虎十八窜”。此时,他已是臂力过人,指若钢钩。不管你如何力大身强,只要被刘守峰抓住,就别想逃脱,人称“钢抓钩刘守峰”。
刘守峰力挫“黑老三”的场面,被张平三看得清清楚楚,他觉得刘守峰是块“好料”!
到这时,“陈三拳”总算尝到了刘守峰的厉害,忙向刘守峰抱拳道:“小人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多谢老弟手下留情,小人服了。”
“我本无意与你交手”,刘守峰正色道:“怎奈你自恃武艺高强,连出怪招,目中无人却心狠手辣,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是绝不会认输的,既然认输了,我也不再跟你计较。”
再说“陈三拳”的两个鼻孔,被“钢爪钩”刘守峰这么一拖拉,早已成了紫红色,听刘守峰又忠告自己,忙不迭地点头称是,并一再言称今后要好好学艺,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办事,再也不称王称霸。
后来“陈三拳”回到老家之后,曾开过武馆,教下不少徒弟,但都以谦虚好学著称,几乎没有人敢在外胡吹海夸的。
见“陈三拳”诚信诚意认输了,刘守峰也不再言语,挥了挥手,又消失在了蒙蒙细雨中。
刘凤辉虎口拔须
刘凤辉生于清朝末年,颜神镇簸箕掌村人,因自幼习武,练就了一身绝技,颇得晚辈崇拜,排行第四,人称“刘四爷”。常言道:“武功待要好,一年三百六十早。”早在幼年时期,刘凤辉就受簸箕村前辈们的熏陶,早出晚归,苦练武艺,对少林拳、燕青捶等都练得炉火纯青,到了十七八岁时已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了。
后来,为了养家糊口,他背着杀猪卖肉的家什去了周村镇,干起了杀猪卖肉的行当。
一晃几年过去了,刘凤辉在周村卖肉虽说没发什么财,但银两却也挣了一些,正在他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这年夏天,阴雨连绵,瓢泼的大雨整整下了三天三夜,许多破旧的茅草房全被雨水冲塌了。几天下来,刘凤辉不仅买卖没做成,买来的几头肥猪也因连日大雨死掉了,加之租来的两间破草房漏了顶。百般无奈,刘凤辉只得与房东结了账,决定先换个住宿的地方再说。
天渐渐黑下来,雨却仍在“哗哗”地下个没完没了。刘凤辉顶着个破草帽,提着家什,急匆匆地朝村头的一家旅店赶去。
说是“旅店”,其实不过是一般的小
后来,张平三托人说媒,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刘守峰。当然,这是后话。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再走二三里路刘守峰就要到了岳父张平三的煤井上了,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哈哈哈哈……”突然,随着一声大笑,一个黑影拦住了去路。透过蒙蒙细雨,刘守峰没有看清那人的脸面,只隐约看到这人穿一件黑色雨衣,距刘守峰约二三十步远,像一尊铁塔一样立在路当中,听声音好像不是本乡本土的人。
“哈,果然是你!”等刘守峰走近了,拦路人拉长嗓音,高声嚷道。
刘守峰停住了脚步,抱拳施礼道:“不知大哥为何拦住兄弟的去路?”
拦路人又“哈哈”一笑:“你可是簸箕掌村的刘守峰吗?”“正是!”刘守峰显得不慌不忙。
“是就好,俺已在此恭候多时了”,拦路人说毕,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
“不知大哥有何指教?”
“听说你身怀绝技,俺特来向你请教几招,不知你有没有这个胆量?”拦路人说罢又“哈哈”一笑。
“敢问大哥尊姓大名?”
拦路人干咳一声,提高嗓门道:“听清楚了!俺姓陈名闯,李闯王的‘闯’。俺本是曹州府人,因几年前家遭不幸,俺才只身一人跑来颜神城。在曹州俺可是鼎鼎大名的武林高手,外号‘陈三拳’,俺这三拳可很少有人能吃得消呢。”说罢,“陈三拳”握起双拳,在空中舞了舞,随后又“哈哈”大笑起来。
武林中人最恨他人口吐狂言,刘守峰毕竟也是身怀绝技之人,自然不会被“陈三拳”的胡吹海夸所吓倒。刘守峰进前一步,抱拳道:“区区一介武夫,岂敢言身怀绝技,我身单力薄,只不过略懂点拳脚而已。既然大哥非要交手,还望大哥手下留情。”说到“留情”二字,刘守峰故意提高了嗓门。
见刘守峰同意交手,“陈三拳”来了精神,口中连连称赞道:“不愧为颜神好汉!有种!”说罢已摆开架势,一下蹿到刘 守峰面前,继而连出怪招,先似“老鹰抓小鸡”,双手如钩,直朝刘守峰双肩抓去,接着又如“白蛇吐信”右掌直锁刘守峰咽喉,再一招“青蝎甩尾”,双足踢向刘守峰左胸肋部,其所用怪招动作连贯,招招凶猛,且都击向刘守峰的要害部位。
“陈三拳”怪招迭出,刘守峰应对自如,大约战罢十多个回合后,“陈三拳”仍是怪招频频,寸步不让。此时,刘守峰已看出他的破绽,决计给他点厉害尝尝。想到这里,刘守峰且战且退,故作败状,而后突然一招“二龙出须”,将右手食指与中指并起,猛地朝前伸出,对准“陈三拳”的鼻孔插去,然后一拖一拉,这下“陈三拳”便招架不住了,只见他双手紧紧捂住鼻子,一个劲“哎呀”地叫了起来。宅院而已,经主人稍加整理,便成了客房。正北是一个用黑砖砌成的二层楼房,上下共六间,东西各有两间厢房,三间南屋,是账房先生办业务和居住的地方。
几年前,刚来周村不久,刘凤辉曾来此旅店住过一段时间,故对此地十分熟悉。
“嗬,是刘先生呀?快请进,快请进。”账房先生似惊似疑地道。
落座之后,刘凤辉说明来意,账房先生神秘兮兮地告诉刘凤辉:由于连日来大雨不断,东西客房都已住满了客人。北楼虽有空房,但几个月前被“赵武举”一人包下了。“赵武举”有言在先,没有他的同意,任何人不得去住。
提起“赵武举”,周村一带的百姓可谓妇孺皆知。此人是周村镇东“赵霸天”家的“少爷”,自幼娇生惯养,任性蛮横,并跟一位自称“道人”的人学过拳脚。在他17岁那年,“赵霸天”花了上千两银子为他买到了一个“举人”的头衔,自此,世人便送他一个绰号——“赵武举”。近年来,“赵武举”仗着家财万贯和“赵霸天”的势力,雇用了一批打手,耀武扬威,称霸一方,欺男霸女,横行乡里,无恶不作。黎民百姓一听到“赵武举”几个字,莫不避而远之。刘凤辉这几年在这里杀猪卖肉,对此人也早有所闻。
雨仍在下,天已完全黑了下来。此时刘凤辉已是走投无路了。厉声道:“让‘赵武举’给俺让出间客房来,俺付双倍的客房钱。要不然,可别怪俺不客气!”说罢,刘凤辉将手中的家什抖了抖。
见刘凤辉发火了,账房先生慌了手脚:“使不得,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你一言,我一语,两人吵了起来。
雨渐渐小了,两人的吵声惊动了客房里的人,人们都站在窗前朝这里张望起来。
“哪个不要命的不知天高地厚在此闹事?”一个破锣般的声音从北楼上传了下来,人们循声望去,借着灰暗的灯光,只见说话的人是一个长得五大三粗、肥头大耳、一脸横肉、眼露凶光的家伙。他光着膀子,穿一条又肥又大的裤衩,站在北楼东侧客房门口的栏杆前。此人就是称霸一方、无恶不作的“赵武举”。
人们见“赵武举”出来了,纷纷将头缩了回去,惟恐惹怒了这位“赵大人”。
听到说话声,刘凤辉三步并作两步跨到门口,冲着“赵武举”厉声吼道:“姓赵的,今晚你若不让出间客房来,可别怪你大爷不客气!”刘凤辉此言一出,客房里的人无不吃了一惊:何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刚才,站在楼上的“赵武举”破锣般地吼了一声之后,刚想转身回屋里去,冷不丁听到南屋口传来刘凤辉的声音,待他弄明白了这个胆大包天、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年轻人是何许人时,刘凤辉已穿过院子,直奔楼上而来。
平时,“赵武举”无恶不作,称霸一方,目空一切,根本就没有把这个杀猪卖肉的颜神后生放在眼里。
未等他走至楼梯口,刘凤辉已来到了二楼。见此,“赵武举”二话没说,挥拳便劈头盖脸地向刘凤辉打来。
刘凤辉刚刚跃上楼梯口,见“赵武举”如此无礼,“嘿嘿”一声道:“今日你四爷就来管教管教你这称王霸道、虎狼不如的孽畜!”说毕,大吼一声:“来吧!”双掌一用力,“呼”地一声,推了出去。
“赵武举”不知为何,更没有看到刘风辉用的是何等的“招数”,又是如何出手的,在刘凤辉双掌推出之后,他只觉胸前有一股劲风吹到,顿时头重脚轻,身不由己地向后退了几步,晃晃悠悠,站立不稳。要不是左手抓住了栏杆,说不定早已摔倒在地了。
常言道:“不吃黄连不知苦。”“赵武举”本想几拳便会把刘凤辉打下楼去,没想到举起的拳头被刘凤辉推了回来。待站稳脚跟,心中更加恼火:“好小子,胆敢用歪门左道的功夫跟老子作对。看招!”言落手出,抖手便去扣刘凤辉的手腕。
刘凤辉见“赵武举”出手扣自己的手腕而来,忙运气在掌,气沉丹田,不躲不闪。
这时,“赵武举”见刘凤辉站着未动,身稳如山,似乎明白了刘凤辉的用意。其右手手型虽然未变,并仍向刘凤辉的手腕抓去;左手却以掌为刀,直奔刘凤辉的前胸而来。
刘凤辉见“赵武举”双手齐出,晓知其用的乃是武功绝技“二龙戏珠”。刘凤辉深知此招的厉害,忙施展腾挪躲闪之技,“倏”地闪向一旁。
这一闪不要紧,“赵武举”双手均扑了个空。就在这一闪之时,“赵武举”好像看出了刘凤辉的破绽。他想,这小子不过是个仗着年轻气盛,猛打猛冲之辈,若真论起武功来,不出十招,非把这小子揍扁不可。想到此,他趁刘凤辉立脚未稳,猛然一招“拦江截斗”。
本来,依刘凤辉的武功,完全可以将其这一招化解掉,但他见“赵武举”向自己越逼越近,陡然心生一计,便佯装后退,边退边挡,身子渐渐朝楼梯口挪去。
见刘凤辉即将退到墙角,“赵武举”来了精神。他认为这是刘凤辉后劲不足,功力不够,故而被自己逼到了楼梯口。想到这里,他急忙凝运功力于左掌之上,陡然向刘凤辉击了过去。
刘凤辉毕竟在外面闯荡了多年,也曾与不少武林人士交过手。他见“赵武举”误解了自己的意思,心里不觉暗自高兴。他迅疾地暗用功力于双掌之上,“呼”的一声,两掌相对,“赵武举”被击了个趔趄。说时迟,那时快,趁“赵武举”立足未稳,刘凤辉猛地由掌变拳,对准“赵武举”的下巴打了过去。只听“妈呀”一声,“赵武举”被击出了栏杆,朝楼下滚了下去。账房先生此时早已站在了南屋门口,他万没料到刘凤辉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上楼去跟“赵武举”动起真格的。此时,他又见“赵武举”被打下了栏杆,滚下楼来,忙跑了过去,将摔在地上“哎呀”不止的“赵武举”扶了起来。
东西客房在偷偷看热闹的人们也都惊呆了:这下,这年轻人可惹下祸了!
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地上一片泥泞。“赵武举”爬起来之后,用手捂着屁股,发疯似地朝刘凤辉吼道:“小子,你等着瞧吧!”说完,灰溜溜地逃出了客店。
东西客房的客人万没想到眼前这个个头不高、胖瘦程度不及“赵武举”一半的颜神青年,竟把“赵武举”打得落荒而逃,人人都觉得十分解气,却又不禁为刘风辉担忧起来,劝他躲躲为好。刘凤辉根本就没把这些话听进耳朵里,大义凛然道:“四爷决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俺在外头闯荡这么些年了,还没有怕过什么人呢。别看他有几个臭保镖,就是有几十个,俺也不怕他!”说完,径直走进屋里,略微整理了一下床铺,倒头便睡了起来。
那时,颜神镇李家窑村有两个烧制陶瓷器皿的土窑,一个位于村南,人称“南窑”,一个位于村北,人称“北窑”,这南窑附近有一土地庙。土地庙甚小,只有间坐北朝南的小瓦房。由于年久失修,庙已十分破旧了。庙的四周是泥块和碎石砌成的院墙,说是院墙,已是断壁残垣。院子不大,不过在十平方米左右,院内杂草丛生,只有在通往门口的香几案前踩出了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偶有三三两两善男信女前来烧香叩头。其时,正值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窑主的生意也不怎么好做。每每地里的庄稼收拾完毕,便派几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去安徽、江苏等地用瓷器(即俗话说的窑货)换些日用品回来。
金秋十月,南窑的窑主便带着几个伙计来到土地庙里到香几案前,点燃上一炷香,带头虔诚地磕了三个头:“求土地神保佑,让年轻人安全回来!”
待香燃得差不多了,窑主才与几个年轻人走出了土地庙。“此次你一人外出,务必多加小心,一旦卖掉瓷货,就早点往回赶。”窑主转身对一位长得五大三粗的年轻人道:“时下贼寇横行,坏人当道,不可不防着点啊!”
“请放心,俺都记下了。”年轻人爽快而果断地答道。
这年轻后生是谁呢?正是在南窑给窑主推车子的王风武。这王风武虽出身贫寒,但因自幼受前辈影响,对武术也颇有研究。他由于经常给窑主推车到外地卖窑货,时间一长,在外结识了不少武林朋友。由于他功底好,加之善于细心揣摩,从朋友那里学到了不少武术套路,尤其擅长燕青拳、连环刀、进步刀。他练就的“七捶八达十二拳”更是所向披靡,确有独到之处。
告别了窑主和父老乡亲,王风武推着一车窑货“吱咯、吱咯”地上路了。
王风武白天赶路,晚上休息,遇店则住店,逢村则宿村。走了大约二十天的时候,他已来到了安徽亳州。这天下午,大约两三点钟的光景,他来到一片松林前,放下车子,找一块较平整的石头坐了下来,歇息起来。
过了不大一会儿,听到传来一阵“抓住他,抓住他”的吆喝声,接着是急促奔跑的声音。
“前面一定出事了”,王风武不觉警惕起来。
忽见从前面松林中的羊肠小道上慌慌张张地跑来了一个人。王风武定睛一看,这人四十岁左右,面黄肌瘦,一脸病态、衣衫褴褛,在离他大约有七八米远的后面,有三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紧紧地追赶着。
“这年头,实在没有穷人的活路”,刚想到此,“衣衫褴褛”者已看到了王风武。
“大哥,行行好,救救俺吧!”衣衫褴褛者跑到王风武跟前,跪倒在地,苦苦地哀求道。
王风武刚要发话问他为何被人追打,后面的三人已蹿到了眼前。
王风武见几人横眉竖眼,料定他们必是恶人无疑。他朝三人看了看,然后抱拳道:“请问三位兄弟,你们年轻力壮,为何追这样一位弱不禁风的人?”
“少废话,这关你屁事!”那三人恶言恶语道。
说罢,其中一人上前一步,伸手就去抓已瘫倒在地的“衣衫褴褛”者。
“慢!”王风武猛地前身一弓,左手推出,只听“哎呀”一声,把抓人者摔倒在地。
另外两人见自己人吃亏,也想上前使其拳脚,却被王风武三拳两脚打倒在地。
此时,“衣衫褴褛”者见王风武只几下便把三个恶少打了个抱头鼠窜,知道自己今天遇上“救星”了,忙不迭地一再叩头:“谢谢大恩人,谢谢大恩人!”
“都是穷苦人家,客气个啥”,说罢,王风武将“衣衫褴褛”者扶了起来。
待“衣衫褴褛”站定,王风武问道:“他们是啥人,为何要追打你呢?”
听王风武问起,中年汉子的眼泪便簌簌地流了下来,接着,他含泪向王风武讲述他的悲惨身世。
俺本是河南兰考人,13年前因发大水,不仅房子被淹,父母也相继离开了人世。为活命俺只身一人来安徽逃荒,路上要着饭来到了这里,住进前面“河里寨”村。那时,俺正值年轻,浑身是劲,村里有一个财主,姓杜,人称“地头蛇杜霸天”,他的手下人见俺有的是力气,便把俺骗去给他做长工。起初,俺没白没黑地干,虽吃苦受累,倒也比要饭强,可后来他们渐渐对俺刻薄起来,一个月前,俺不幸患上了“痨病”,咳血咳得很厉害,他们见俺不中用了,便让人把俺赶了出来,今天早上,俺又回到村子里去,本想向他们要点钱,也好作为盘缠,回老家治病去。可谁曾想,他们不但不给钱,还说俺故意传染他们,把俺关在间茅屋里整整待了一个上午。下午,俺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他们又派人追俺,非要把俺打死不可。
听了“衣衫褴褛”的叙述,王风武心中一阵凄凉:“这是什么世道呀!”
他翻遍自己的所有口袋,终于找到两个铜板,随手把它递给了“衣衫褴褛”:“这点钱你收下,快点回老家治病去吧,免得把病耽搁了。”
中年汉子见此,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流了下来,“真是好人呐!”
谢过王风武,中年人步履蹒跚地走了。
见中年人走远了,王风武才又推起车子,“咯吱、咯吱”地上路了。
李富友相助刘振茂
簸箕掌村地处朝阳山西麓,西临孝妇河。早在明末清初即已建村,因该村势如簸箕,形如手掌,故得名“簸箕掌”。清朝末年,该村百姓就有人开始杀牛羊卖肉谋生,后来,买卖牛羊肉的人多了起来,后生们也就一个个学会了这手艺。这天,刘振茂去柳杭街卖肉,待卖完之后已是夕阳西下了。他推起车子,朝家里赶去。由于雾大,路面坎坷不好走,他索性放下车子,坐在车把上休息起来。
歇息了一会儿,见雾没有散尽的意思,他又推起车子继续赶路,没走几步,突然从路边的树林中蹿出两个人来。
“站住!”两人蹿到刘振茂跟前,几乎同时吼道。
此时,刘振茂离两人站的地方也不过五六米远了。
听到咋呼声,刘振茂先是一惊,怎么,这晴天白日的还会有人打劫吗?待他抬头一看,只见那两人一胖一瘦。胖的是“老鼠眼”,瘦的像“腊条杆”。
刘振茂不言不语,看了他们一眼又继续推着车子往前走,心里盘算如何对付他们,随后停下了脚步。
见刘振茂停下了,“腊条杆”恶狠狠地发话了:“留下买路钱,饶你一条命!”“老鼠眼”也“嘿嘿”了两声,从腰中抽出了一条三节鞭提在手中,并随手朝空中“噼噼啪啪”地甩了几下。
刘振茂毕竟年轻气盛,这种场面从未见过,但他在心里盘算着:论个头,自己明显比两个强人高出头,加之小时候也曾跟前辈们学过几招“少林拳”,果真交起手来,自己还不一定吃亏呢?想到此,见两个强人冷笑着走了过来,他忙放下车子,从车把架子上拿下“点棍”(一根带叉的木棍,竖起车子时作支撑用)握在手中。
“老鼠眼”和“腊条杆”见刘振茂放下了车子,抽出了点棍,又看他长得这样高大魁梧,也不免心里发怵,心头不禁为之一紧,待缓过神来,一左一右刚要朝刘振茂扑过来,随着“沙沙”的几声脚步声,从刘振茂身后突然冒出一个人来,此人四十来岁,留着胡须,双目有神,步伐稳健, 头上、胡子上落上一层薄薄的雾霜。听到后面有动静,刘振茂侧眼一看:咦,这不是在电石厂看门的李富友,李先生吗!
在这之前,刘振茂因常去夏家庄附近买牛卖肉,三两天便路过一次电石厂,自然而然也就和李富友熟识了。谁料,今天两人却在此见面了。
李富友来到跟前,一看三人的架势,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咋啦,小刘”,李富友一眼认出了刘振茂,故意问道。
“腊条杆”、“老鼠眼”见李富友与刘振茂认识,又见李富友身材瘦小,根本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用手掂了掂手里的三节鞭,继续吼道:“把钱留下快滚开!否则,也没有你的好看。”
再说刘振茂对李富友的武功早有所闻,见他来了,心里自然踏实了不少,但又怕李富友吃亏,正不知如何是好,却见李富友已朝两个强人走去。“两位兄弟,有话好说,这大雾天的,大家动什么肝火呢?”李富友抱拳道:“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又何必打打杀杀的?”
谁知,他这番话并没有使两个强人软下来,见李富友已来到眼前,两个强人蓦地扑了上来。“老鼠眼”手提三节鞭,摆个“大鹏展翅”的架势,猛地腾空而起,将三节鞭“唆”地甩出,直朝他头颈部打去;“腊条杆”右手提棍,一招“黑虎掏心”,挥棍直逼他胸前。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李富友就地一闪身,行如流水快似电,一招“猿猴转掌”,“唰”地便站在了两人身侧,趁“老鼠眼”与“腊条杆”立足未稳,使一招“顺水推舟”,正中“老鼠眼”右肋部,同时右脚飞起,一招“海底探月”,踢向“腊条杆”裆部,只听“哎呀”两声,“老鼠眼”和“腊条杆”脚上如飘,踉跄几步,双双扑倒在地。谁知,就在他们刚要扑倒的一刹那,“腊条杆”手中的木棍却“呼”地一声朝李富友的腿部飞来。见此,站在一旁的刘振茂不禁为李富友捏了一把汗。
原来,“腊条杆”一招“黑虎掏心”击向李富友胸部的时候,他万万没料到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位“小老头”出手竟然这么快,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已被李富友躲过,又见李富友猛地朝自己裆部踢来,不觉一惊,忙“哎呀”一声,脚下一用力,顺势来了个前空翻,翻了过去。尽管裆部也被李富友踢着了,但并未伤及要害。就在他刚刚落地的当儿,顺手将手中的木棍朝李富友站立的方向掷了出去,想趁此机会击中李富友的小腿部,以报这一脚之仇。话又说回来,李富友脚刚站稳,猛听到脚下“呼呼”风响,低头一看,原来是“腊条杆”手中的木棍飞了过来,忙提脚而起,随之双脚一夹,将飞来的木棍踩在脚下。见此,“腊条杆”顿时脸色蜡黄,瘫在了地上。“老鼠眼”呢?因右肋部被李富友击中,早已趴在地上哭爹喊娘了。
见两个强人片刻之间便被李富友打翻在地,刘振茂大开眼界。他忙放下手中的“点棍”,一再向李富友表示谢意。
两个强人见不是李富友的对手,忙不迭地爬起来,跪倒在地,请李富友饶命,并诉说自己出来抢劫,实出无奈,家中还上有老,下有小,若自己没命了,也就等于要了全家人的命……
李富友走到“老鼠眼”和“腊条杆”跟前,仔仔细细将他们打量了一番,见他们身上均穿着破破烂烂的粗布衣服,虽一胖一瘦,模样丑陋,却也不像是什么奸邪之人,便厉声警告了他们几句,放他们走了。两人一看李富友并不跟他们计较,忙叩了几个响头,爬起来,丢下木棍和“三节鞭”,飞也似地消失在了大雾之中。
刘守峰威震陈三拳
却说李富友在簸箕掌村开设了武场,不少年轻后生为之所动,纷纷慕名拜师学艺。这些年轻后生中,既有簸箕掌村人,也有邻村人。经过严格筛选,最后李富友收下了三十多个徒弟。在徒弟中,刘振茂、刘守峰、刘业仁等13人功夫最好,颇得李富友武功真传,被称作是李富友的13个得意弟子。
有一年秋天,细蒙蒙的秋雨已经断断续续地下了七八天,仍没有晴天的迹象。这天一大早,天仍像灰漆漆过一般,雨雾弥漫。此时此刻,由簸箕掌村通往夏家庄村的乡村小道上,急匆匆走过来一个人,在灰蒙蒙的雨雾中,他走得虽然匆忙但步伐有力。此人三十岁左右,长脸、浓眉、两目炯炯有神,身高不过1米60左右,身材瘦弱但却显得十分干练。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李富友的高徒之一,簸箕掌村的刘守峰。他没披雨具,也没戴草帽,只是眼睛盯着脚下,匆忙而有力地朝前走去。
他要去干什么呢?原来,因其在岳父大人开设的煤井上当掌柜,前些日子他代岳父外出未能及时向岳父交账,今晨趁雨尚小,他便一大早往岳父那里赶去。
说起刘守峰的岳父,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呢。
刘守峰的岳父叫张平三,本是大奎村人,因早年在夏庄煤矿开了个私人煤井,逐渐发了家,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富豪,后来他便落户于掩的村。前些年,每逢夏家庄大集,张平三喜好带几个手下人去逛集市。这天中午时分,他又来到集市上,刚一进集市,前面不远处便传来吵吵嚷嚷的声音。“八成发生了什么事了!”他这样想着,忙命手下人给他开道,凑上前去。嗬!有热闹看了,两个年轻人正在吵架。两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高的胖,矮的瘦,两人的身材呈鲜明的对比。大约吵了五六分钟,高个子突然拉开了马步,一招“螳螂捕蝉”,双掌直朝矮个子青年人抓去……
“呀!好险啊!”不只是张平三,就是围在一旁看热闹的人,手心也都捏了一把汗,莫不为矮个子青年人担心。试想,那个又高又胖的人,生就一副蛮横无理的模样,看上去横眉竖眼的,似乎穷凶极恶;而那个又矮又瘦的年轻人呢,身单力薄,似乎弱不禁风,表情倒是善良温和。要是这两掌狠狠地击下去,说不定会把矮瘦青年的头颅打扁呢。
就在高胖青年的双掌刚击到矮瘦青年的左右太阳穴时,却见矮个子青年把头一低,同时用力朝前一撞,恰好撞在了高胖子的腹部上,只听“妈呀”声,继而“噔噔噔”三下,高胖子连退几步,随后“扑通”一声,摔个四脚朝天,躺在地上“哎呀”起来。
再看看矮个子呢,却仍是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
“呀!”张平三既觉惊讶,又觉高兴,这弱者打倒强者的事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呢。
大约过了两三分钟,跌倒在地的胖子才摸着屁股爬了起来,这时,人们才看清他的面孔:方脸、阔嘴,脸呈紫铜色,乱发蓬飞,一脸横肉,双目骨碌碌地转,犹如两只小铜铃,一眼看去,就让人觉得很不顺眼。后来得知,此人正是这一带有名的惯于欺行霸市的“黑老三”。
再说矮瘦青年人呢,只见他穿一件浅蓝色的灰布衫,人虽单寒了点,却是浓眉大眼,双目炯炯有神,显得精明干练,此人便是簸箕掌村的年轻后生刘守峰。
“黑老三”本想先发制人,将又矮又瘦的刘守峰打翻在地,谁知却让刘守峰用头一顶其腹部,把他撞了个仰面朝天。他爬起来,心想,自己活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哪个人敢跟自己打架呢,怎能让这小子不明不白地撞倒算了?他忙止住“哎呀”声,气势汹汹地走了过来,边走边不干不净地 骂开了:“好小子,你竟敢打老子。看老子今天非揍扁你不可!”一边骂着,一边挥舞着拳头,真好像要将刘守峰一拳砸扁。
就在离刘守峰约有三四米远的时候,“黑老三”突然一跃而起,一招“泰山压顶”,双拳击向刘守峰头顶。说时迟,那时快,见“黑老三”没头没脸地打来,刘守峰侧身一转,随之双掌推出,一招“四两拨千斤”正好打在了“黑老三”击来的双拳上,轻松地就将“黑老三”的双拳推了出去……
常言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别看这“黑老三”人高马大,力壮如牛,可是刘守峰这一推非同小可,实在出乎“黑老三”的意料,他顿觉头重脚轻,踉踉跄跄退了几步,差点一头栽倒在地。
话又说回来,这“黑老三”要是没有两下子,也不会在此欺行霸市,横行乡里。说心里话,“黑老三”两招落空,确实吃惊不小,加之他见刘守峰步伐灵活,出招迅疾,又恰似是在以柔克刚,心想:不给这小子来点厉害的,自己断然难以取胜。想罢,他已站稳了脚跟。为尽早报这“一撞”、“一推”之仇,他头也没回,只是双脚一用力,往后一个后空翻便又跃到了刘守峰跟前,脚未立稳已双掌变拳,一左一右,一招“黑虎掏心”,直朝刘守峰的左胸部打来。
好一个刘守峰,见此招凶狠毒辣,忙伸出双掌朝上一架,继而举步左移,单脚独立,抽出一脚踢向“黑老三”的右膝盖处,只听“黑老三”“哎呀”一声,右腿一弯,双拳也没了劲。见“黑老三”被踢中右腿,双拳欲抽回去,刘守峰忙伸出右手,一抖手便把“黑老三”的左手腕抓在了手中,同时一用力,“黑老三”已疼得“哎呀、哎呀”地喊叫起来。
场外观众见此,禁不住高声呼喊起来,而站在一旁的张平三呢,真可谓且惊且喜且疑,刘守峰不过是抓住了“黑老三”的手腕何至于疼得他“嗷嗷”大叫呢?
俗话说:木不钻不透,话不说不明。原来,刚才刘守峰用的正是他的硬功夫——“钢抓钩”。
这“钢抓钩”在武林界被认为是“实打实”的功夫,素有“快疾如闪电、劲猛似千斤”之称。
早年李富友来簸箕掌村开设武场,刘守峰在刘振茂等人的影响下,来到了武场要拜李富友为师,几经说合,李富友终于收下了这个徒弟。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李富友见刘守峰虽非身强力壮之人,但却为人忠厚,办事机警,训练刻苦。经再三考虑,便决定将自己的硬功夫——“钢抓钩”传授于他。
初练站桩、拉地功,刘守峰坚持早来晚走,风雨无阻,有时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因用力多,他的练功鞋每半月就得换一双。
刘守峰吃苦耐劳地练,李富友深感欣慰。不知不觉中半年过去了,刘守峰的基本功已练得炉火纯青。见此,李富友便又让他练第二步——“猛虎十八窜”。
三年过去了,刘守峰不知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终于练成了这“猛虎十八窜”。此时,他已是臂力过人,指若钢钩。不管你如何力大身强,只要被刘守峰抓住,就别想逃脱,人称“钢抓钩刘守峰”。
刘守峰力挫“黑老三”的场面,被张平三看得清清楚楚,他觉得刘守峰是块“好料”!
到这时,“陈三拳”总算尝到了刘守峰的厉害,忙向刘守峰抱拳道:“小人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多谢老弟手下留情,小人服了。”
“我本无意与你交手”,刘守峰正色道:“怎奈你自恃武艺高强,连出怪招,目中无人却心狠手辣,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是绝不会认输的,既然认输了,我也不再跟你计较。”
再说“陈三拳”的两个鼻孔,被“钢爪钩”刘守峰这么一拖拉,早已成了紫红色,听刘守峰又忠告自己,忙不迭地点头称是,并一再言称今后要好好学艺,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办事,再也不称王称霸。
后来“陈三拳”回到老家之后,曾开过武馆,教下不少徒弟,但都以谦虚好学著称,几乎没有人敢在外胡吹海夸的。
见“陈三拳”诚信诚意认输了,刘守峰也不再言语,挥了挥手,又消失在了蒙蒙细雨中。
刘凤辉虎口拔须
刘凤辉生于清朝末年,颜神镇簸箕掌村人,因自幼习武,练就了一身绝技,颇得晚辈崇拜,排行第四,人称“刘四爷”。常言道:“武功待要好,一年三百六十早。”早在幼年时期,刘凤辉就受簸箕村前辈们的熏陶,早出晚归,苦练武艺,对少林拳、燕青捶等都练得炉火纯青,到了十七八岁时已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了。
后来,为了养家糊口,他背着杀猪卖肉的家什去了周村镇,干起了杀猪卖肉的行当。
一晃几年过去了,刘凤辉在周村卖肉虽说没发什么财,但银两却也挣了一些,正在他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这年夏天,阴雨连绵,瓢泼的大雨整整下了三天三夜,许多破旧的茅草房全被雨水冲塌了。几天下来,刘凤辉不仅买卖没做成,买来的几头肥猪也因连日大雨死掉了,加之租来的两间破草房漏了顶。百般无奈,刘凤辉只得与房东结了账,决定先换个住宿的地方再说。
天渐渐黑下来,雨却仍在“哗哗”地下个没完没了。刘凤辉顶着个破草帽,提着家什,急匆匆地朝村头的一家旅店赶去。
说是“旅店”,其实不过是一般的小
后来,张平三托人说媒,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刘守峰。当然,这是后话。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再走二三里路刘守峰就要到了岳父张平三的煤井上了,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哈哈哈哈……”突然,随着一声大笑,一个黑影拦住了去路。透过蒙蒙细雨,刘守峰没有看清那人的脸面,只隐约看到这人穿一件黑色雨衣,距刘守峰约二三十步远,像一尊铁塔一样立在路当中,听声音好像不是本乡本土的人。
“哈,果然是你!”等刘守峰走近了,拦路人拉长嗓音,高声嚷道。
刘守峰停住了脚步,抱拳施礼道:“不知大哥为何拦住兄弟的去路?”
拦路人又“哈哈”一笑:“你可是簸箕掌村的刘守峰吗?”“正是!”刘守峰显得不慌不忙。
“是就好,俺已在此恭候多时了”,拦路人说毕,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
“不知大哥有何指教?”
“听说你身怀绝技,俺特来向你请教几招,不知你有没有这个胆量?”拦路人说罢又“哈哈”一笑。
“敢问大哥尊姓大名?”
拦路人干咳一声,提高嗓门道:“听清楚了!俺姓陈名闯,李闯王的‘闯’。俺本是曹州府人,因几年前家遭不幸,俺才只身一人跑来颜神城。在曹州俺可是鼎鼎大名的武林高手,外号‘陈三拳’,俺这三拳可很少有人能吃得消呢。”说罢,“陈三拳”握起双拳,在空中舞了舞,随后又“哈哈”大笑起来。
武林中人最恨他人口吐狂言,刘守峰毕竟也是身怀绝技之人,自然不会被“陈三拳”的胡吹海夸所吓倒。刘守峰进前一步,抱拳道:“区区一介武夫,岂敢言身怀绝技,我身单力薄,只不过略懂点拳脚而已。既然大哥非要交手,还望大哥手下留情。”说到“留情”二字,刘守峰故意提高了嗓门。
见刘守峰同意交手,“陈三拳”来了精神,口中连连称赞道:“不愧为颜神好汉!有种!”说罢已摆开架势,一下蹿到刘 守峰面前,继而连出怪招,先似“老鹰抓小鸡”,双手如钩,直朝刘守峰双肩抓去,接着又如“白蛇吐信”右掌直锁刘守峰咽喉,再一招“青蝎甩尾”,双足踢向刘守峰左胸肋部,其所用怪招动作连贯,招招凶猛,且都击向刘守峰的要害部位。
“陈三拳”怪招迭出,刘守峰应对自如,大约战罢十多个回合后,“陈三拳”仍是怪招频频,寸步不让。此时,刘守峰已看出他的破绽,决计给他点厉害尝尝。想到这里,刘守峰且战且退,故作败状,而后突然一招“二龙出须”,将右手食指与中指并起,猛地朝前伸出,对准“陈三拳”的鼻孔插去,然后一拖一拉,这下“陈三拳”便招架不住了,只见他双手紧紧捂住鼻子,一个劲“哎呀”地叫了起来。宅院而已,经主人稍加整理,便成了客房。正北是一个用黑砖砌成的二层楼房,上下共六间,东西各有两间厢房,三间南屋,是账房先生办业务和居住的地方。
几年前,刚来周村不久,刘凤辉曾来此旅店住过一段时间,故对此地十分熟悉。
“嗬,是刘先生呀?快请进,快请进。”账房先生似惊似疑地道。
落座之后,刘凤辉说明来意,账房先生神秘兮兮地告诉刘凤辉:由于连日来大雨不断,东西客房都已住满了客人。北楼虽有空房,但几个月前被“赵武举”一人包下了。“赵武举”有言在先,没有他的同意,任何人不得去住。
提起“赵武举”,周村一带的百姓可谓妇孺皆知。此人是周村镇东“赵霸天”家的“少爷”,自幼娇生惯养,任性蛮横,并跟一位自称“道人”的人学过拳脚。在他17岁那年,“赵霸天”花了上千两银子为他买到了一个“举人”的头衔,自此,世人便送他一个绰号——“赵武举”。近年来,“赵武举”仗着家财万贯和“赵霸天”的势力,雇用了一批打手,耀武扬威,称霸一方,欺男霸女,横行乡里,无恶不作。黎民百姓一听到“赵武举”几个字,莫不避而远之。刘凤辉这几年在这里杀猪卖肉,对此人也早有所闻。
雨仍在下,天已完全黑了下来。此时刘凤辉已是走投无路了。厉声道:“让‘赵武举’给俺让出间客房来,俺付双倍的客房钱。要不然,可别怪俺不客气!”说罢,刘凤辉将手中的家什抖了抖。
见刘凤辉发火了,账房先生慌了手脚:“使不得,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你一言,我一语,两人吵了起来。
雨渐渐小了,两人的吵声惊动了客房里的人,人们都站在窗前朝这里张望起来。
“哪个不要命的不知天高地厚在此闹事?”一个破锣般的声音从北楼上传了下来,人们循声望去,借着灰暗的灯光,只见说话的人是一个长得五大三粗、肥头大耳、一脸横肉、眼露凶光的家伙。他光着膀子,穿一条又肥又大的裤衩,站在北楼东侧客房门口的栏杆前。此人就是称霸一方、无恶不作的“赵武举”。
人们见“赵武举”出来了,纷纷将头缩了回去,惟恐惹怒了这位“赵大人”。
听到说话声,刘凤辉三步并作两步跨到门口,冲着“赵武举”厉声吼道:“姓赵的,今晚你若不让出间客房来,可别怪你大爷不客气!”刘凤辉此言一出,客房里的人无不吃了一惊:何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刚才,站在楼上的“赵武举”破锣般地吼了一声之后,刚想转身回屋里去,冷不丁听到南屋口传来刘凤辉的声音,待他弄明白了这个胆大包天、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年轻人是何许人时,刘凤辉已穿过院子,直奔楼上而来。
平时,“赵武举”无恶不作,称霸一方,目空一切,根本就没有把这个杀猪卖肉的颜神后生放在眼里。
未等他走至楼梯口,刘凤辉已来到了二楼。见此,“赵武举”二话没说,挥拳便劈头盖脸地向刘凤辉打来。
刘凤辉刚刚跃上楼梯口,见“赵武举”如此无礼,“嘿嘿”一声道:“今日你四爷就来管教管教你这称王霸道、虎狼不如的孽畜!”说毕,大吼一声:“来吧!”双掌一用力,“呼”地一声,推了出去。
“赵武举”不知为何,更没有看到刘风辉用的是何等的“招数”,又是如何出手的,在刘凤辉双掌推出之后,他只觉胸前有一股劲风吹到,顿时头重脚轻,身不由己地向后退了几步,晃晃悠悠,站立不稳。要不是左手抓住了栏杆,说不定早已摔倒在地了。
常言道:“不吃黄连不知苦。”“赵武举”本想几拳便会把刘凤辉打下楼去,没想到举起的拳头被刘凤辉推了回来。待站稳脚跟,心中更加恼火:“好小子,胆敢用歪门左道的功夫跟老子作对。看招!”言落手出,抖手便去扣刘凤辉的手腕。
刘凤辉见“赵武举”出手扣自己的手腕而来,忙运气在掌,气沉丹田,不躲不闪。
这时,“赵武举”见刘凤辉站着未动,身稳如山,似乎明白了刘凤辉的用意。其右手手型虽然未变,并仍向刘凤辉的手腕抓去;左手却以掌为刀,直奔刘凤辉的前胸而来。
刘凤辉见“赵武举”双手齐出,晓知其用的乃是武功绝技“二龙戏珠”。刘凤辉深知此招的厉害,忙施展腾挪躲闪之技,“倏”地闪向一旁。
这一闪不要紧,“赵武举”双手均扑了个空。就在这一闪之时,“赵武举”好像看出了刘凤辉的破绽。他想,这小子不过是个仗着年轻气盛,猛打猛冲之辈,若真论起武功来,不出十招,非把这小子揍扁不可。想到此,他趁刘凤辉立脚未稳,猛然一招“拦江截斗”。
本来,依刘凤辉的武功,完全可以将其这一招化解掉,但他见“赵武举”向自己越逼越近,陡然心生一计,便佯装后退,边退边挡,身子渐渐朝楼梯口挪去。
见刘凤辉即将退到墙角,“赵武举”来了精神。他认为这是刘凤辉后劲不足,功力不够,故而被自己逼到了楼梯口。想到这里,他急忙凝运功力于左掌之上,陡然向刘凤辉击了过去。
刘凤辉毕竟在外面闯荡了多年,也曾与不少武林人士交过手。他见“赵武举”误解了自己的意思,心里不觉暗自高兴。他迅疾地暗用功力于双掌之上,“呼”的一声,两掌相对,“赵武举”被击了个趔趄。说时迟,那时快,趁“赵武举”立足未稳,刘凤辉猛地由掌变拳,对准“赵武举”的下巴打了过去。只听“妈呀”一声,“赵武举”被击出了栏杆,朝楼下滚了下去。账房先生此时早已站在了南屋门口,他万没料到刘凤辉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上楼去跟“赵武举”动起真格的。此时,他又见“赵武举”被打下了栏杆,滚下楼来,忙跑了过去,将摔在地上“哎呀”不止的“赵武举”扶了起来。
东西客房在偷偷看热闹的人们也都惊呆了:这下,这年轻人可惹下祸了!
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地上一片泥泞。“赵武举”爬起来之后,用手捂着屁股,发疯似地朝刘凤辉吼道:“小子,你等着瞧吧!”说完,灰溜溜地逃出了客店。
东西客房的客人万没想到眼前这个个头不高、胖瘦程度不及“赵武举”一半的颜神青年,竟把“赵武举”打得落荒而逃,人人都觉得十分解气,却又不禁为刘风辉担忧起来,劝他躲躲为好。刘凤辉根本就没把这些话听进耳朵里,大义凛然道:“四爷决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俺在外头闯荡这么些年了,还没有怕过什么人呢。别看他有几个臭保镖,就是有几十个,俺也不怕他!”说完,径直走进屋里,略微整理了一下床铺,倒头便睡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