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稻区稻麦周年高产高效品种比较分析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明苏南稻区主要稻麦两熟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及主要性状的表现,及其与耕作制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苏州地区种植的南粳46、常优5号、常农粳8号等16个粳稻品种和扬麦16号、镇麦10号等9个小麦品种,通过在苏州不同地区进行试验分析了不同粳稻品种和小麦品种的产量和产量结构、生育期和株高等主要性状。[结果]参试粳稻品种间的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小麦品种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粳稻不同播期和生育期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而小麦不同播期和生育期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稻麦高产品种的每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极显著,说明稳定每公顷穗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每穗粒数是稻麦周年高产的重要基础。[结论]针对苏州地区,在选择周年高产高效的稻麦品种组合时,主要考察水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其次考虑小麦品种的播期和生育期,再结合实际生产的需要合理搭配高产型、高效型或高产高效兼顾型的稻麦品种组合。
  关键词苏南稻区;粳稻;小麦;周年高效高产品种;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7-071-04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nnual High Yield and Efficiency Varieties of Rice and Wheat in Jiangsu Southern Rice Region
  ZHOU Jian-ming,CAO Min-xu,ZHU Zheng-bin et al (Suzhou Seed Administrative Station, Suzhou, Jiangsu 215011)
  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understand growth period, yield and main trait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 with farming system of varieties combination of rice and wheat in Jiangsu Southern rice region. [Method] Sixteen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and nine wheat varieties planting in Suzhou area were selected, and growth period, yield and main traits were analyzed through comparison tests in different areas of Suzhou City. [Result] The yield showed very difference in tested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while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ested wheat varieties. The different sowing date and growth period of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ha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yield, while the different sowing date and growth period of wheat varieties had ver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yield. The number of grains per spike of high yield and efficiency varieties of rice and wheat had ver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yield, which indicated that keeping the number of spike per hectare, controlling ineffective tillering, improving spike rate and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grains per spike were the important basis for annual high yield and efficiency varieties of rice and wheat. [Conclusion] As for Suzhou area, when annual high yield and efficiency varieties of rice and wheat were selected, yield and quality of rice varieties were mainly observed, secondly sowing date and growth period of wheat varieties were considered, and then high yield varieties, efficiency varieties or the combination of high yield and efficiency varieties of rice and wheat were matched.
  Key wordsJiangsu Southern rice region; Japonica rice; Wheat; Annual high yield and efficiency varieties; Comparative analysis
  稻麦两熟是苏州等苏南稻区的主要耕作制度,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稻麦两熟周年高产、超高产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1-4],但是超高产记录是在较小面积上取得,管理、农资等投入较大,技术体系上缺乏原创性的关键技术,大面积上稻麦周年高产、超高产的栽培技术还没有重大突破[1]。苏州地区北面长江,南靠太湖,东临东海,稻麦两熟是重要耕作制度,目前有水稻种植面积76 660 hm2左右,小麦种植面积73 330 hm2左右,大面积稻麦周年产能在14 550 kg/hm2左右。为了探明苏南稻区主要稻麦两熟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及主要性状的表现,及其与耕作制度的关系,笔者选择苏州地区主栽(适宜)的稻麦高产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旨在为大面积稻麦周年产能突破15 000 kg/hm2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试验水稻选择苏州地区主栽的或适合苏州地区栽培的晚粳稻新品种:南粳46、常优5号、常农粳8号、武运粳30号、常优粳6号、常农粳5号、甬优1540、武运0175、常农粳7号、常粳12-7、镇稻18号、苏10-100、武运粳19号、嘉58、常农粳6号、南粳5055,共计16个。小麦选种苏州地区主栽的或适合苏州地区栽培的新品种:宁麦15号、宁麦16号、扬麦19号、扬麦16号、扬辐麦5242、镇麦10号、扬麦22号、扬麦23号、镇麦4号,共计9个。
  1.2试验设计
  1.2.1
  田块选择。试验选择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和吴江区5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为试点。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良好、土壤肥力均匀、无梭条病毒病或发病较轻的田块。1个品种安排1个田块种植,面积1 334 m2,不设重复。
  1.2.2播栽要求。水稻:播种前全部用药剂浸种催芽,防治种传病害。采用机械化播栽,常规稻移栽30万穴/hm2左右,基本苗控制在75.0万~90.0万苗/hm2,杂交稻移栽24万穴/hm2以上,基本苗控制在37.5万~45.0万株/hm2;小麦:播期根据当地的生产岔口,在10月25日至11月10日。播种前测定发芽率和千粒重,播量按田间基本苗控制在225万~270万株/hm2。
  1.2.3田间管理。试验期间,各项操作应在同一天(或集中)完成,肥料施用应结合土壤肥力水平合理安排,采用化学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做好杂草去除,并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指导,认真做好病虫防治。
  1.3调查与分析方法
  主要考察稻麦的产量及产量结构、生育期、株高等主要性状,每个品种固定5个点进行考察。试验数据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稻麦产量结构及产量结果
  2.1.1粳稻。
  2.1.1.1产量结果分析。从各试点对16个参试的粳稻品种进行实收的产量结果看(表1),各品种产量变幅在8 689.5~11 830.5 kg/hm2,其中甬优1540和常优粳6号杂粳组合的产量超过10 500 kg/hm2,分别为11 830.5、10 720.5 kg/hm2。单产在9 750~10 500 kg/hm2的品种有武运0175、武运粳30号、常农粳7号、常优5号、常粳12-7,产量分别为10 483.5、10 482.0、10 438.5、10 269.0和10 192.5 kg/hm2。单产在9 000~9 750 kg/hm2的品种有镇稻18号、常农粳8号、苏10-100、常农粳5号、武运粳19号、嘉58、南粳46,产量分别为9 631.5、9 559.5、9 559.5、9 477.5、9 316.5、9 264.0、9 226.5 kg/hm2。常农粳6号和南粳5055的单产低于7 500 kg/hm2,分别为8 791.5和8 689.5 kg/hm2。
  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粳稻品种的单产存在极显著差异,F值为7.679。通过对不同品种产量结果的多重比较将粳稻大致分成4个区段,即单产超过10 500 kg/hm2的品种、单产在9 750~10 500 kg/hm2的品种、单产在9 000~9 750 kg/hm2的品种以及单产低于7 500 kg/hm2的品种。
  表1粳稻产量及产量结构数据
  序号品种名称有效穗数万穗/hm2每穗总粒数粒/穗每穗实粒数粒/穗结实率%千粒重g实际产量kg/hm2
  2.1.1.2产量结构因子分析。
  将不同粳稻品种的产量结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得到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F值分别为5.047、29.113、17.321、3.998和9.649,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品种间的产量结构因子差异较大。
  对不同粳稻品种的产量结构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表2),每公顷有效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643,达到负的极显著水平,即产量越高的品种每公顷有效穗数越低,说明参试的粳稻品种主要是大穗型;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3和0.805,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大穗型的品种容易获得较高的产量,是粳稻品种高产的重要基础。
  2.1.2小麦。
  2.1.2.1
  产量结果分析。参试的9个小麦品种单产变幅在5 649.0~6 595.5 kg/hm2(表3),其中单产高于6 000 kg/hm2的品种有6个,为宁麦15号、宁麦16号、扬麦19号、扬麦16号、扬辐麦5242和镇麦10号,单产分别为6 595.5、6 514.5、6 366.0、6 357.0、6 292.5、6 091.5 kg/hm2;扬麦22号、扬麦23号和镇麦4号的单产分别为5 848.5、5 812.5和5 649.0 kg/hm2。
  对不同小麦品种单产进行方差分析,其F值为1.859,差异不显著。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参试小麦品种可以分成2组,一组单产高于6 000 kg/hm2,另一组单产低于6 000 kg/hm2,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2.1.2.2产量结构因子分析。
  将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得到每公顷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F值分别为1.442、0.968和9.921,其中千粒重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小麦品种间的千粒重差异较大。
  为了分析小麦各产量结构与产量的关系,对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4),其中每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726,达到极显著水平,每公顷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每穗粒数和产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即每穗粒数越多,产量越高,试验说明每穗粒数多的大穗型是小麦高产的首要基础。   表3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
  序号品种有效穗数万穗/hm2每穗粒数粒/穗千粒重g实际产量kg/hm2
  2.2稻麦生育期及株高性状
  2.2.1粳稻。
  2.2.1.1生育期。
  参加试验的16个粳稻品种的全生育期平均为156.8 d(表5),变幅在151.8~160.0 d。对不同粳稻品种全生育期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值为1.649,差异不显著,说明这些粳稻品种的生育期不存在显著差异,生育期比较接近。同时,将生育期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2),相关系数为0.014,相关性不显著。
  该试验的各试点按各地实际的种植安排进行,水稻的播种时间为5月15日至6月5日,移栽日期为6月3日至6月23日,从始穗期来看,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较小,比较集中,基本在8月25日至9月10日。通过分析,在5月15日至6月5日进行播种,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对产量的影响也不明显,需要进一步试验证实。
  2.2.1.2株高。
  对不同粳稻品种的株高进行分析比较(表5),不同品种的株高变幅在88.2~123.1 cm,其中常优5号的株高最高,为123.1 cm。对不同粳稻品种株高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显示,F值为42.326,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粳稻品种的株高与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615(表2),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株高与产量存在正相关,即株高越高,产量有越高的趋势,一定的生物产量、足够的物质积累是粳稻高产的基础。
  43卷7期
  周建明等苏南稻区稻麦周年高产高效品种比较分析
  表5粳稻生育期及主要性状
  品种名称播种期移栽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全生育期d株高cm
  2.2.2小麦。
  2.2.2.1生育期。
  参加试验的9个小麦品种生育期平均为203.8 d,变幅在196.8~207.2 d(表6),其中宁麦15号、宁麦16号的生育期最高,分别为206.6和207.2 d,通过数据分析,小麦品种产量越低,其生育期也越短。对生育期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其F值为6.286,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不同小麦品种的生育期和产量的相关性分析(表4),其相关系数为0.812,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产量越高的小麦品种,其生育期也越迟。
  该次试验小麦的播种期在11月4~19日(表6),拔节期在3月7~19日,小麦的拔节时间相差不大。但是,从不同小麦品种的始穗期看出,生育期晚的品种抽穗日期较迟,且相差较大,成熟时间也相应较迟。试验表明,产量高的小麦品种生育期较长,且主要表现在抽穗前的拔节、长粗需要较长时间,有待试验进一步探明。
  2.2.2.2株高。参试小麦品种的株高在78.8~97.7 cm(表6),其方差分析F值为6.414,达到极显著水平,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708(表4),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株高与小麦产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即产量越高,其株高也越高。试验表明小麦类似粳稻,要获得高产,需要一定的生物产量和足够的物质积累。
  2.3稻麦周年高产高效品种配置
  在该次试验中,粳稻大致分成4个区段,即单产超过10 500 kg/hm2的品种,为甬优1540和常优粳6号;单产在9 750~10 500 kg/hm2的品种,为武运0175、武运粳30号、常农粳7号、常优5号、常粳12-7;单产在9 000~9 750 kg/hm2的品种,为镇稻18号、常农粳8号、苏10-100、常农粳5号、武运粳19号、嘉58、南粳46;单产低于7 500 kg/hm2的品种,为常农粳6号和南粳5055。小麦品种可以分成2组,单产高于6 000 kg/hm2的品种,为宁麦15号、宁麦16号、扬麦19号、扬麦16号、扬辐麦5242和镇麦10号;单产低于6 000 kg/hm2的品种,为扬麦22号、扬麦23号和镇麦4号。通过比较分析,稻麦高产品种的每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极显著,说明稳定每公顷穗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每穗粒数是稻麦周年高产的基础,是配置稻麦轮作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
  表6小麦生育期及主要性状
  苏州地区北部紧靠长江下游,南部紧邻太湖流域,以水稻生产为主,大面积单产在9 300 kg/hm2左右。小麦生产为辅,近年来随着暖冬气候的影响[3-4],苏州地区的小麦产量有所上升,大面积产量突破了5 250 kg/hm2。通过对参试稻麦品种主要性状表现的进一步分析,经过配组比较,将试验稻麦品种分成以下3类组合。
  2.3.1稻麦周年高产型。
  通过对苏州地区主要栽培稻麦品种及表现的分析,将稻麦单产高于18 000 kg/hm2,及水稻单产在12 000 kg/hm2、小麦单产在6 000 kg/hm2的品种组合选择为适合大面积推广的超高产组合。在该试验中,甬优1540单产为11 830.5 kg/hm2,与宁麦15号、宁麦16号、扬麦19号、扬麦16号、扬辐麦5242配置轮作,稻麦周年单产在18 123.0~18 426.0 kg/hm2。这些稻麦品种产量高、稳产性好,适合大面积生产的需要。
  2.3.2稻麦周年高产高效型。
  单产在15 000 kg/hm2以上,稻米品质较好,具有很好的销售市场,是适宜的稻麦周年高产高效品种配置组合,也是适宜在苏州地区大面积推广的组合。在该试验中,常优粳6号、武运粳30号、常农粳7号、常优5号、常农粳8号、苏10-100、常农粳5号、嘉58、南粳46这些品种的米质较好,蒸煮和食味品质俱佳,消费市场需求大,且单产在9 220.0 kg/hm2以上,与单产在6 000 kg/hm2以上的小麦品种进行轮作,如宁麦15号、宁麦16号、扬麦19号、扬麦16号、扬辐麦5242和镇麦10号,周年产能及经济效益俱佳,综合经济效益较高。   2.3.3稻麦周年高效型。
  在该试验中,南粳5055的产量为8 689.5 kg/hm2,但其米质较好,市场大米销售价格在10元/kg左右,而普通大米价格为6元/kg,经济效益明显。其他粳稻品种如南粳46、常优5号等也是米质非常好、市场需求大的品种。这些优质高效型的品种也是苏州地区规模化、产业化开发的一个方向。在小麦品种选择上,以水稻生产为主,选择茬口衔接适宜的小麦品种即可,如南粳5055生育期早,可选择生育期相对较迟的高产品种宁麦15号、宁麦16号等;对于生育期较迟的南粳46,可以搭配种植扬麦16号、镇麦10号等。
  3结论与讨论
  3.1苏州地区稻麦周年高产高效品种配置原则
  通过对上述稻麦品种的对比分析,得出在苏州地区稻麦两熟高产品种的一般生育期和播栽条件是:粳稻在5月15~30日播种,6月15~20日移栽,成熟期在10月25日至11月5日,全生育期在151~156 d,产量型的单产在12 000 kg/hm2以上,优质型的单产在9 000 kg/hm2以上(稻米品质优、食味佳);小麦在11月5~15日播种,成熟期在5月25日至6月5日,全生育期在200~205 d,单产在6 000 kg/hm2以上。上述配置适合稻麦两熟的耕作安排,有利于高产品种的充分生长,有利
  于获得高产。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结合稻麦岔口情况,笔者
  提出了稻麦周年高产高效品种配置的一般原则:① 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每穗粒数多、灌浆结实好是选择水稻、小麦周年高产高效品种配置的依据;
  ② 耕作茬口衔接合适,且适合当地的生产需要,需要详细考虑到稻麦品种的特性、生育期、播栽技术,以及栽培和收获生产操作的时间安排等,所以需要适当选择有一定播种和生育期差异的品种组合搭配,方便生产安排;
  ③ 适合机械化轻简栽培方式种植简便、抗病抗逆强、抗倒伏,同时对耕地营养的汲取和环境的影响较少,有利于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④ 根据生产规模、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品种类型。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在冬闲搭配种植小麦,就不需要过多考虑小麦的生育期和播栽等,重点考虑水稻品种的品质和栽培技术等。
  3.2稻麦周年高产高效品种配属应配合相应的耕作制度和方式
  稻麦耕作制度和耕作方式的研究、配套是保证稻麦品种获得周年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许多科研和农技推广部门对稻麦周年高产、超高产的配套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1-4],在稻麦轮作的岔口衔接、播栽方式、播种密度、肥水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精确化、定量化和机械化耕作方面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技术成果。但这些超高产记录是在较小面积上取得,管理、农资等投入较大,技术体系上缺乏原创性的关键技术,大面积上稻麦周年高产、超高产的栽培技术还没有重大突破[1]。因此,需要针对大面积生产,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规模开展相应的研究,从而切实指导广大农民的稻麦生产。
  参考文献
  [1]
  杨建昌,杜永,刘辉.长江下游稻麦周年超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6):1611-1621.
  [2] 王龙俊,蒋小忠,吴中华,等.江苏省粳稻-小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4(5):1-6.
  [3] 王龙俊,蒋小忠,吴桂成,等.江苏省粳稻-小麦周年种植资源分析与高产组合配置[J].耕作与栽培,2013(6):1-4.
  [4] 景德道,周为华,钱华飞,等.晚收迟播对稻麦周年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4,34(11):1566-1571.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连续2年小区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培肥措施对早晚稻连作地区低产田土壤理化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添加秸杆、绿肥、畜禽类配施化肥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3.6%、25.0%、10.4%、210.0%和26.7 mg/kg。各培肥处理产量与单施化肥处理产量增产1.6%~14.7%。  关键词秸杆还田;紫云英;畜禽类肥;土壤理化性状;产量  中图
期刊
摘要寒地村镇具有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景观,随着寒地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对寒地乡土景观的营造研究显得尤为必要。研究试图运用新乡土景观思想,结合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牡丹江江畔的小朱家村的改造实例,对寒地新乡土景观营造方法进行探析,以期推动寒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与改造。  关键词寒地;新乡土景观;小朱家村;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S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7-112-03  1 寒地
期刊
摘要[目的] 为黄鹤楼基地单元提供优质高产的卷烟填充料品种。[方法] 结合陕西省陇县的实际情况,通过品种区域试验筛选出能满足黄鹤楼基地单元对优质卷烟填充料的需求的品种。[结果] 综合考虑植物学形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感官质量方面,与对照秦烟96相比,中烟202和辽烟17相对较好。[结论]建议在种植秦烟96的同时,逐渐扩大辽烟17和中烟202的种植面积。  关键词基地单元;烤烟;筛选;填充料  中
期刊
摘要[目的] 开发甘蔗滴灌专用液肥,探讨在生产上的施肥模式,为现代农业水肥一体化生产方式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选取ROC22为供试材料,田间设置选用近年与广西新方向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甘蔗专用液肥两个配方:新方向平衡型21-21-21+TE、新方向高钾型13-6-39-TE,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分别设置前期施基肥分蘖期开始水肥一体和全程水肥一体两种模式。[结果] 前期施基肥分蘖期开始水肥一体
期刊
摘要通过选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典型土壤样点进行土壤养分研究调查,实验室处理测定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土壤含盐量等6个因子,综合分析土壤养分现状和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伊金霍洛旗能源开发区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量、土壤全磷量均呈现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含量逐步降低的趋势,土壤全钾量保持相对稳定;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量、土壤全磷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差异性显著,土壤全钾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
期刊
摘要草苁蓉(Boschniakia rossica)为列当科植物,具有抗肿瘤、抗肝损伤、增强免疫力、抗炎、抗疲劳等多种生物活性。在此主要对不同草苁蓉提取物中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为草苁蓉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草苁蓉;提取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7-011-04  草苁蓉 Boschn
期刊
摘要遵循蔬菜生产无公害化的要求及广东地域特点,综述了广东地区蔬菜上蚜虫、黄曲条跳甲、小菜蛾和菜青虫4种最常见也最严重的害虫的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方法(天敌防治、植物及植物源防治、微生物防治)。  关键词蔬菜害虫;发生规律;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7-104-03  广东地区气候环境优越,光照和雨水充足,大部分地区冬季无霜期长,最适宜蔬菜生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与奶牛产奶量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方法] 在冷水江市金汉乳业养殖场开展试验,探讨气温与奶牛产奶量的关系。[结果] 冷水江市黑白花牛产奶的适宜温度为12.5~24.4 ℃,当平均气温≥25.0 ℃、极端最高气温>35.0 ℃时,不利于提高奶牛产奶量。炎热高温对奶牛产奶极为不利,产奶量随着极端最高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奶牛耐寒性较强,0 ℃以下的低温对产奶量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显著。[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梨果实接种梨轮纹病原菌后的防御机制和生防菌的酶活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不同处理在梨果实上接种梨轮纹病原菌和喷施生防菌,测定其对梨果实抗氧化酶体系的影响。[结果]丙二醛(MDA):生防菌处理对MDA含量变化影响不大,轮纹菌处理MDA含量48 h达到高峰值,为10.22 nmol/g,是对照的1.86倍,轮纹菌+生防菌处理MDA含量24 h达到高峰值,为8.92 nmol/g,是对照的
期刊
摘要基于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研制的ADTD闪电定位系统获取的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江苏省的云—地闪电资料对江苏省的空间闪电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闪呈比较明显的纬度变化,也呈比较明显的经度变化。  关键词闪电定位系统;地闪;空间分布;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S1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7-187-02  江苏省大部分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湿润,年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