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现状调查及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吉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499586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现状,并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PFD)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0月期间分娩的产妇140例,其中阴道分娩104例(包含助产18例),剖宫产分娩36例.通过产科基础资料调查问卷,收集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后通过仪器检查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下产妇的产后盆底功能,后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下产妇致PFD的影响因素.结果:阴道分娩产妇Ⅰ类肌与Ⅱ类肌肌力异常、Ⅰ类肌疲劳度异常及阴道壁压力异常均明显高于剖宫产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0%,而剖宫产产妇的异常率均>40%.阴道分娩产妇盆底数据总评分(59.7±2.9)分相对低于剖宫产产妇的(60.9±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剖宫产产妇快肌与慢肌阶段数据评分均高于阴道分娩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产妇PFD影响因素为年龄≥35岁、产次≥2次、产前BMI≥30 kg/m2、孕期BMI增加值≥10 kg/m2、新生儿体重≥3.5 kg、顺产侧切、母儿合并症、总产程时间≥20h及第二产程时间≥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分娩PFD影响因素为年龄≥35岁、孕次≥2次、产次≥2次、孕期BMI增加值≥10 kg/m2、阴道试产及产后出血量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调查分析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异常情况高于剖宫产产妇,且两种分娩方式产妇产后致PFD的影响因素诸多,提示经历妊娠过程均有盆底功能异常可能.针对影响因素应于产前及早干预,产后加强盆底肌锻炼及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孕次、产次、流产、哺乳、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生育年限等生殖因素与女性2型糖尿病(T2DM)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REACTION研究中兰州地区的资料,于2011年5月开始对兰州市天庆嘉园社区、张广社区和五泉山社区三个社区年龄为40~75岁的女性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确定生殖史、月经史.纳入调查资料完整的7094名女性,其中基线糖耐量正常2963名,随访5年内结局事件T2DM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Cox风险回归模型探讨生殖因素与女性T2DM发病风险的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及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尿肾脏损伤分子-1(KIM-1)对成人心脏手术相关性急性肾损伤(CSA-AK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3月-2021年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170例,在术前和术后2 h、2 d、7 d分别留取静脉血及尿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suPAR、尿NGAL、尿KIM-1水平.按术后7 d是否发生AKI分为AK
目的 探讨术中个体化血压管理策略对接受腹部大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腹部大手术的老年患者2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个体化组和对照组.个体化组术中维持收缩压(SBP)波动在基础值的±10%以内;对照组术中维持SBP≥90 mmHg或SBP下降不超过基础值的40%.记录诱导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后30 min(T2)、60 min(T3)、90 min(T4)、120 min(T5)、150 min(T6
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年来研究发现,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UCA1)是一种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胃癌、结直肠癌及食管癌等多种消化系统肿瘤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且可通过与miRNAs相互调控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上皮-间质转化、凋亡及耐药等过程.该文综述lncRNA UCA1与miRNAs在胃癌、结直肠癌及食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并展望lncRNA UCA1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应用前景.
目的 探讨血液嗜碱性粒细胞CD16和CD32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就诊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COPD、ACO患者及招募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COPD组、ACO组及健康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病史、发病年龄、体重指数(BMI)及吸烟史等一般资料并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嗜碱性粒细胞富集群中CD16和CD32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
目的 分析鼻腔鼻窦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并探讨其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20年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收治的5例鼻腔鼻窦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程时限等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案及预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与总结.结果 5例患者均为男性,鼻腔鼻窦肿瘤的发病年龄为49~81岁.5例均伴有反复多量鼻出血,其中1例伴视力下降.发病部位包括上颌窦2例,筛窦和蝶窦1例,筛窦和额窦2例.1例以鼻腔肿瘤为首发症状,全面查体时发现肾癌,后采用B超引导下腹腔灌注及
目的 探讨lncRNA NEAT1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对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0、5、10、20μmol/L Aβ25-35诱导PC12细胞,构建AD细胞模型.用5μmol/L Aβ25-35处理PC12细胞,并于24、48、72 h采用qRT-PCR检测lncRNA NEAT1相对表达水平.取PC12细胞,(1)设置对照组、敲降lncRNA NEAT1组、si-NC组、空载体组及过表达lncRNA NEAT1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
目的 探讨全胃肠外营养(TPN)对幼鼠心肌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24只6~8周龄雄性SD幼鼠,随机分为四组(n=6):正常组、对照组、TPN-7 d组和TPN-14 d组.其中,正常组不置管,自由进食水;对照组经右颈静脉置管,持续输注生理盐水并自由进食水;TPN组经右颈静脉置管,持续输注TPN营养液并禁食禁水.分别在建模第14、14、7、14天处死各组幼鼠,获取心肌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幼鼠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TUNEL染色观察各组幼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幼鼠心肌组织中丙二醛(
内质网自噬是指细胞通过选择性自噬清除内质网的过程.选择性清除应激的内质网以及内质网腔内过度聚集的蛋白质对于内质网的质量控制及细胞稳态非常重要.多种内质网自噬受体介导了内质网与自噬体的特异性结合,促进内质网片段被溶酶体降解.内质网自噬异常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内质网自噬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生理及病理意义.该文对内质网自噬的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近年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及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疾病在同一患者体内同时或先后出现的报道逐渐增多,学者们将这类疾病统称为MOG抗体病及抗NMDAR脑炎重叠综合征(MNOS).MNOS在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等方面不同于单纯的抗NMDAR脑炎或MOG抗体病,但因缺乏认识,临床医师往往容易忽视患者的一些临床表现,将这类综合征诊断为单纯的抗NMDAR脑炎或MOG抗体病,以致延误病情,影响预后.为加强对MNOS的认识,该文从MNOS的病因假说、发病人群特征、临床表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