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ner综合征伴马德隆畸形并生长激素缺乏一例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hua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20岁.因生长发育迟缓19年余就医.患者为第3胎第3产,孕9个月顺产,出生时体重1.3 kg,无产伤,母乳喂养,生长发育较同龄人迟缓.9岁上学,智力正常,学习成绩中等,10岁始身高停止增长,至今无月经来潮.目前体形如10岁儿童,身高为1.2m,坐高/身长=0.55,体重29 kg.皮肤偏白,无色素沉着,未长腋毛及阴毛.头颅及五官未见异常,发际不低,无颈蹼.甲状腺无肿大,乳腺发育不良.心、肺、腹体检未见异常.外生殖器为女性生殖器,呈幼稚型.脊柱无畸形,无肘外翻,下肢呈"O"形腿.父母非近亲结婚,两姐姐发育正常,家族中无类似病患者.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血电解质、肾功能、血脂、乙型肝炎标志物、铜蓝蛋白、甲状旁腺素、血清游离T4、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催乳素、睾酮、尿皮质醇、血皮质醇及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数值及节律等均未见明显异常;ALT 69 U/L,AST 55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145 U/L;血清游离T3(FT3) 7.69pmol/L,促甲状腺素(TSH)7.345 mIU/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0.5 U/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1.3 IU/L;雌二醇<0.01 pg/L、孕酮0.2μg/L、黄体生成素11.63 IU/L、促卵泡激素79.66 IU/L,均低于卵泡期的参考值范围;生长激素(GH)0.145 μg/L,胰岛素低血糖激发试验最高峰值8.58μg/L(正常>10μg/L)。

其他文献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是一种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帕金森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起病年龄平均55岁,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目前,全球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已超过400万,仅我国就已超过200万之众,每年有近10万人成为新发帕金森病患者.迄今为止,本病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与年龄老化、遗传和环境等
期刊
由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办的“第六届东吴神经疾病论坛”定于2013年4月25-27日在苏州举行。论坛将继续以“转化医学”为主题,凸显“临床与基础对话”主旨精神,探索适合神经系统疾病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的新模式。主要议题将围绕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疾病、疼痛医学等神经转化医学领域的热点展开深入讨论。
期刊
期刊
近日一项研究将189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配接受初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或其替代疗法——纤维蛋白溶解术(结合及时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发现,发病后1h内未接受初期PCI治疗的早期STEMI患者,纤维蛋白溶解术替代疗法可产生有效的、与初期PCI治疗相似的再灌注结局,但可能会轻微增加颅内出血事件。
期刊
1664年,英国学者Thomas Willis在牛津小镇上第一次写下神经病学(Neurology)一词的时候,他都不曾想到这个学科之后惊人的发展速度以及这个学科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的影响.当30年前我选择这个学科做为职业生涯的时候,我也不曾想到这个学科在中国迅猛的发展态势.尤其是近10年,神经病学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所有的历史时期,学科在不断壮大,人才辈出.10年前,神经病学在大多数医院是一个小的
期刊
达标治疗(treat-to-target)概念起源于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控制,近年来被引入到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中,对RA的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早在2009年,德国Sieper教授在国际脊柱关节炎协会(ASAS)推荐的指南中,就有关于强直性脊柱炎(AS)治疗目标的论述,但AS的治疗目标并未像RA的达标治疗一样得到广泛的接受与公认.现就“达标治疗”这一理念,对AS的治疗提出一些意见供同行参考与讨论
期刊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加.2006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首次提出: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为哮喘管理的首要目标,并倡导以哮喘控制为目标的哮喘管理模式[1].在此基础上,2009年GINA提出了哮喘总体控制的概念,既要达到当前临床控制,又要降低未来风险[2].2014年GINA仍遵循哮喘管理要基于哮喘控制,即症状控制(既往称为“
期刊
期刊
近些年,重症医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患者为整体的整合医学救治模式成为目前治疗的重要方向.镇痛、镇静已成为重症患者整体治疗的重要部分.纵观国内外关于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指南,多推荐轻度镇静,使得轻度镇静在临床上成为重症患者的镇静目标而广为应用[1].毋庸置疑,轻度镇静可以维持患者对疾病的生理应激反应,减少对呼吸、循环的抑制,同时也有大量研究显示,轻度镇静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医学科(ICU)时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