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感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sil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上好课、教好学生是每个老师的心愿。作者从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课堂问题及课堂作业三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感悟。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课堂导入 问题设计 课堂作业
  最新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那就是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感悟。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有效的导入对于一堂课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前5分钟内迅速激发出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激情,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妙用数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它不仅推动着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还提高了国民的素质,它所产生的强大作用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引导性、趣味性,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作用。
  如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是初等几何的一个基本定理。在上“勾股定理”这一节时,笔者事先整理一部分与勾股定理有关的数学史提供给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关于勾股定理的不同名称让学生大开眼界,觉得十分有趣,比如:毕达哥拉斯定理,商高定理,百牛定理,驴桥定理,以及埃及三角形等。这个定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几乎所有文明古国(希腊、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对此定理都有所研究。因此教学中不应局限于对于勾股定理的文字、符号的描述及公式的应用,还可以通过数学史的介绍揭示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形成的全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将知识的发现过程还原与再现,不断将数学知识的源泉从数学家的探索痕迹中挖掘出来。这样数学概念的形成就像是学生自己构建的一样,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二)创设游戏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一节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直是个难点,而且这一章节的内容被安排在初三下学期,临近中考,学生上课时状态很低迷,听课效果不佳。为了让学生兴奋起来,笔者在刚开始先卖了个关子,没有说这节课要学什么,而是让学生看了一个我市的大型游乐场的宣传图片,憧憬一下中考结束后的快乐时光,果然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当所有学生的焦点都集中到屏幕上后,我将游乐场中摩天轮、跷跷板、滑滑梯的图片进行了放大,接着很自然地引入了课本的第一个问题:“游乐场的大型摩天轮的半径为20米,旋转一周需要12分钟,小明乘坐最底部的车厢(离地面约0.5米)开始一周的观光,2分钟后小明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学生顿时明白了原来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一直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打破学科界限教数学。
  在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后,按照计划应该安排一次复习课。我选择了一个很特别的课题——《草船借箭》,用一段小学语文课本里都学过的三国时期的故事作为引入,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学生都猜不透这数学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居然在数学课上讲语文。我正儿八经地带着学生分析起了这篇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某一天,四更到五更。
  地点:长江上,周瑜军营和曹操军营之间。
  人物:主要有周瑜、鲁肃、诸葛亮、曹操。
  起因:周瑜要害诸葛亮,命他在三天内监造10万支箭。
  经过:诸葛亮用鲁肃帮他准备的二十只上面扎了1000多草人的船,准备借箭。
  结果:诸葛亮成功地向曹操“借”到了10万支箭,周瑜被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所征服,甘拜下风。
  正当学生越听越疑惑时,我话锋一转,将起因、经过、结果三个事件演变为三个数学活动,归纳出了四个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的数学问题。
  问题1:配套问题
  若1名工匠1天可以削60根竹子或制作160片翎毛,这100名工匠该如何分配才能使一天所造的竹子和翎毛刚好配套?
  问题2:工程问题
  如果按照《梦溪笔谈》上记载的造箭速度,吴军中的造箭营能在3天内造出10万支箭吗?
  问题3:盈亏问题
  如果平均每个靶子中4支箭,每只船比估计的多得1000支箭;如果平均每个靶子中3支箭,那么每只船比估计的少得500支箭。你能算出每只船上安装了多少个靶子吗?估计能得多少支箭呢?
  问题4:流水问题
  假设“借”箭的船四更出发,逆流而上,五更时分已近曹寨,而“借”完箭后顺流而下,返回只用了半个时辰。如果当时水流的速度约为7千米/小时,你能算出“借”箭的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两个大营之间的距离吗?
  这节课,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提取有用的信息,设置了适当的问题,建立了方程的模型,并最终解决了问题,初步形成了建模的思想。一节方程组的复习课,以不同以往的形式出现,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此以外,我还尝试在数学课堂上引入音乐、科学常识等一系列学生愿意亲近的内容、形式,让学生能用它们表达数学、理解数学,进而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之外自然地、愉快地联想起数学,研究数学,体会数学的妙趣所在。
  二、精心设计问题让课堂更有效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高质量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最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问题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重要载体,更是高效教学的一项重要支撑,问题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时候由于没有精心设计问题,提问有很大的随意性,以致提出的问题空泛笼统或偏难,或所给时间不足,造成学生接受困难,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应该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索问题的组合,练习问题的选择,变式拓展问题的创造,使课堂教学在有效的预设下生成。   (一)避免无效的问题。
  听课时常常会听到师生间有这样的对话:“对不对?”“对!”“会不会?”“会!”“是不是?”“是!”笔者曾经参与过一次课堂观察,对开课教师所提问题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让笔者吃惊的是这样的对话居然占了问题总数的三分之一多,听起来课堂齐问齐答,非常热闹,但事实上,这种不用经过思考,随口即可以答的一点思维价值都没有,坦率地说,根本就不能算作是问题。
  一方面所提问题不能过于简单直接,比如说老师问“一组什么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学生答“邻边”。这样的问题有很强的暗示性,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会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所以问题要有挑战性。另一方面要注意问题要清晰,指向要明确,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突然出现冷场,学生面面相觑,无人应答,这就很有可能是所提的问题太宽泛,没有针对性,学生不知问的是什么,或者不知道从何而答。
  (二)问题设置要有梯度。
  教师要善于分析学情,考虑学生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及“潜在发展区”,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找准问题的突破点,设计一些由浅入深、小梯度的问题,适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方式,包括问题展示方式也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引导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思维之中。学生把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把新知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在这个内化的过程中对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完善,使之更趋科学、和谐,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设计以下问题串:
  问题1:假如我们每个人手上有一根24cm长的铁丝,将它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唯一确定的吗?(答:是,边长为6cm)
  问题2:如果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能唯一确定吗?(答:不能)
  问题3:设长为xcm,宽为ycm,则x、y满足什么条件?(答:[2(x y)=24])
  问题4:围正方形满足这个条件吗?(答:满足)
  问题5:为什么正方形能确定,而长方形不能确定?(答:正方形还满足x=y)
  问题6:把长24cm的铁丝改成24根1cm长的小棒,将小木棒首尾相接围成一个长方形,此时的长方形是否有无数个呢?(答:不是)
  问题7:如果给它增加一个条件,比如3y-2x=16,围成的长方形能确定下来吗?(答:能)
  给看似枯燥的数学问题加上了学生熟悉的实际背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里的问题不但对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复习,而且引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实现了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确定性探索。如果这一串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整堂课的核心内容就会凸显出来。
  (三)问题设计要有实效性和开放性。
  教师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考虑,精心设计对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有用的问题,若是无发展性的问题也就无法形成思维的创新。精心设置启迪性较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当然,问题要恰如其分,否则会启而不发、发而不动,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课堂教学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出拓展性、反思性的问题,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使课堂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使问题在丰富多彩的课后拓展中得到进一步解决。今后的课堂不仅指常规意义上的课堂40分钟,还应包括课前和课后,涵盖学习的全过程。课堂的本质应该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场所,课堂应该是系统的、动态的、不断建构生成完善的。
  三、精心设计课堂作业,给学生真正减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课堂作业不仅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重要途径。它的目的在于掌握方法、规范解题、熟练技能、开阔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笔者曾在所教年级进行过一次数学作业情况的调查,从调查中发现课堂作业的布置及完成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有的教师误认为课堂讲授时间与教学效果成正比,常常是“填鸭式”、“满堂灌”,以为如此就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成绩。不少教师基本上是在下课铃声响后才匆匆忙忙地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外完成,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其实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均离不开自身的独立活动观察、独立解题,并以自身的这些独立活动,促进知识“内化”。单靠听教师讲授,充其量只能让学生“懂”,而达不到“会”。
  课堂独立作业是学生独立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运用,在运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建构、巩固新知与形成技能。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应用上的错误。实践证明,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与技能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及时得知自己作业的正误和能否及时获取矫正的信息。因此,挤掉学生课堂独立作业时间用于讲授做法是错误的,也难以强化教学效果。
  有的教师忽略了作业的设计和筛选,搞一刀切,很少分层布置作业,导致学生机械重复地做练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题海战术”学生疲于应付,苦不堪言。有的学生完成不了,就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导致会的还是会,不会的还是不会,浪费了时间。所以课堂作业的设计应以紧扣教材、提示关键、突破难点为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考虑到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作业设计应多样化、多元化,要体现梯度,适时布置开放习题或创编式习题,作业内容应该精选、适量。
  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及时的批改、讲评,针对学生产生错误原因,特别是普遍的或典型的问题,通过师生交流,及时反思,调整教学;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自己建构知识。在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时候,教师最好不要只站在讲台上,等着学生做好后集体报个答案或者找几个学生口述一下过程。笔者通常会带上一支红笔,穿梭于教室中,多关注那些课堂上很少有机会发言、展示的学生。事实表明,课上练习如果能够当堂批改订正,则矫正效果较好。
  总而言之,上好课、教好学生是每个老师的心愿。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与同行分享。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赵东珍.我对数学教学的感悟[J].学术研究,2012(4).
  [3]沙青末.浅谈如何将数学课堂的第一锤敲在学生心灵上[J].语数外学习,2013(3).
  [4]迟立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技巧探析[J].成才之路,2013(3).
  [5]诸淑红.提高数学课堂作业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12(1).
其他文献
把企业报的质量提升到新水平胡丹桂不可忽视的机遇面对报刊治理整顿的新情况,作为企业报,面临的不仅仅只是挑战,应该说还有不可忽视的新机遇存在。只有看到机遇,才能树立信心,振奋
时代意识最重要———办好党报要闻版之我见项友炜党报的优势,主要集中在要闻版。要闻版是党报的窗口。从某种意义上讲,要闻版办得如何,可以反映一张党报的面目和质量。近几年来
一、前言在由复杂的通风网形成的矿内某地点发生火灾时,由于火灾气体温度分布和气体的组成成分发生变化而使通风出现紊乱。为了预测该情况的气流变化,提出了以几个基本的火
北美电力可靠性协会所做的调查显示,控制系统的这10个软肋,也正是解决控制系统安全弊病的最佳着手点。 According to a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North American Electric R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运用多媒体,语文教学更充满情趣和活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人格魅力,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多媒体 好处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未来教育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语文教材
摘 要: 作者就自己在数学教学中转化后进生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后进生 转化方法  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来,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会碰到数学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后进生无时无处不在,因此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不断摸索总结了一些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并提出转化后进生的几点措施。  数
研究了一类含变时滞互联项并同时具有匹配和不匹配不确定性的大系统的分散自适应控制问题.假定互联项满足匹配条件和线性增长条件,但增益未知;同时假定匹配不确定性和扰动是
信息技术以它强大的功能促进着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使得数学教学从静态展示模式转变为动态演示模式,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使学生从“学数学”转变为“做数学”。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带来的不仅仅是手段的先进、效率的提高,它还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主体作用的真正发挥;它不仅仅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更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它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电脑网络的机会,更使学
摘 要:移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初一学生起初接触移项时很容易出错,作者通过《移项》教学实录的陈述,进行了教学反思:尊重学生心理规律,让课堂动起来,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移项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移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因为它是解方程,求方程解的重要步骤。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初一学生初次接触移项的相关知识始终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含混不清,始
摘 要: 初中数学分式部分,是整个中学数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作者根据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提出针对分式部分的教学建议,以期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分式方程 整式方程 分数概念  1.内容总体安排  分式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乘除法,分式的通分与加减法,以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和多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