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医改新政下的“施氏文章”

来源 :成功·健康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chen12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六届中美健康峰会成功闭幕了。在热闹的背后,是施秉银默默忙碌的身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这届峰会的承办方,作为院长的他是这家医院的一家之主。从申办、筹备到大会的举行,施秉银付出了太多的心智和精力。
  回顾这届峰会,施秉银纵横捭阖,从一附院到“健康中国”,从个人到全民健康,话语中透露的更多是责任,也不无欣慰和骄傲。
  他说,第六届中美健康峰会恰逢“健康中国”全新蓝图出台。“建设健康中国”,不仅关系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中国履行国际义务、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体现。西安交大一附院在迁建六十周年纪念之际,承办第六届中美健康峰会,是医院六十周年发展砥砺前行、辉煌成就的一次展示,也是医院综合实力的再次印证。
  在线整十年 问诊不要钱
  “在交大一附院,最难挂的号就是施秉银的专家号。”采访中,大多数患者都有这种感受。
  “有的病人坐飞机来看病,一个月可能都挂不上号。而借助现代信息平台就很方便快捷。”施秉银说。
  从2006年开始,大家眼里的“潮人”施秉银尝试利用网络等新平台为患者提供医疗咨询,一看就是10年。这么多年来,他借助网络这一便捷平台,牺牲休息时间、利用间隙零碎时间,为上千名患者义务问诊,提供医疗咨询。
  在施秉银的微博上,上万条公开信息多数是回答患者咨询的,微博私信、微信、QQ、电子邮箱中排得满满当当的大都是看病聊天记录,“大概有两万多条,涉及上千名患者。”施秉银说,“很多零碎时间都用来网上医疗咨询,上电梯的时候也不例外。”
  梳理施秉銀的微博可以发现,他往往在深夜回复患者问题,“睡前我习惯在网上答复患者留言”。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讲究视触叩听。”施秉银说,可以通过图像、声音和当地的检查数据,对某些疾病就做出基本判断;如果已经在门诊上看过,很多患者的复诊就可以在网上实现。内科一半的医疗活动将来可以通过网上实现,外科手术后随访也可以在网上做。
  “目前我们正在筹划网络医院模式,在现在的医院医疗模式基础上构建网上就医方式。”施秉银说,和目前大多网上就诊平台最大的区别是,该院打造的网上就医平台都是依靠目前医院科室的框架衍生而来,每个平台后面都有现实的科室支撑,提供的是正规的、便捷的、线上线下互动的就医服务。
  恪守职责 救死扶伤
  “我是一个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所以我们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为病人解决他们得病以后的困难痛苦。”与施秉银谈到成绩,他总是这样低调和谦逊。
  “好多病人可能花了很长时间排队挂号也不一定能挂上,所以我们尽可能给他看上,所以就不断加号,每次上门诊都要拖到很晚才能下班。最多要看到八九十个,甚至过一百。”施秉银说。
  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一个共产党员,30多年来,施秉银扎根西部,恪守医生救死扶伤职责;获得一项项国际领先的医学科研成果,为患者减轻病痛。
  1959年他出生在甘肃兰州,从小目睹了周围人缺医少药的痛苦。1983年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他还是选择回到西部救死扶伤。从医30多年来,施秉银一直坚守在临床、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在医学研究和临床上取得多项国内外领先成果。其中,由他倡导实施的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及细胞学检查,大大减少了过度手术的现象。2010年,他还首次从理论上证明了甲亢也像天花一样,可以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他总说,要“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不懈追求。
  医改新政下的个性化攻略
  怎样配合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如何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如此等等,国家的医改部署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这是目前国内每一位公立医院院长面临的相同考题。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雨绸缪,逐渐找到顺应国家医改政策和促进医院发展的个性化攻略。施秉银认为,这是坚持“抓住自己的头发往上提”的结果,困难不少,战绩亦多。
  身处医疗服务体系“金字塔尖”的施秉银,打心里支持推进分级诊疗。当然,他很清楚,一旦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成熟,不少病人会分流到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得大医院的门急诊量降低。他把这个变化称为大医院即将遇到的“挑战”。事实证明,他不惧怕这种挑战,底气在于,该院已提前培育新的竞争力。
  首先是空间上的布局。跟很多城市的老牌医院一样,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围高楼林立,已无横向拓展的空间,可是,由于周边城市中小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有限,他们时常遇到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现象。着眼于此,施秉银决定把院内专家资源引流到基层。目前,该院已在西安之东代管民营的韩城医院;在西安之西代管彬县中医医院。另外,再过一年,代管延安新区医院也要开诊。在外拓的同时,施秉银还着眼于医院的转型。近几年,该院积极参与地方医改,在省内率先牵头组建雁塔区医联体,探索与雁塔区4家二级医院、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分级诊疗试点,并在全国首创“医联体+全科医师”的城市分级诊疗模式,服务人口超过120万,履行大医院的社会职责。
  其次是学科布局。在施秉银看来,将来分级诊疗真正落地时,大型医院部分内科的病人会减少,而一些外科的患者反而会增加,如心脏外科、肿瘤科、血管外科等。基于这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施秉银正谋划全新的学科布局——分类处理各个学科,适应分级诊疗时代。他们从众多学科中,遴选具有强劲潜在需求的科室,想方设法做强做大,致力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顶级学科。如组建了新的血管外科,并给原有心血管外科从国内外引进多个顶级专家。
  另外,对于将来会受到一二级医院冲击且目前诊疗量较低的亚专科,实行关停并转。再者,对于技术力量较弱,但三级医院理应承担诊疗服务的学科,医院给予资源倾斜,使其达到与医院地位相匹配的标准,保持医院平衡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施秉银要求所有科研项目密切结合临床。当问到该院的新技术研究成果时,施秉银脱口而出,讲述多个案例,认为随着新技术开展,“大大提升了整个医院的竞争力”。   最后是人才布局。施秉银坚信,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环节,人才队伍建设又是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效果的最关键因素。因此,最近一年多,他把人才战略作为医院的重中之重。一是重新界定“人才”内涵,只要擅长某项医疗技术或在某个领域有突出贡献者,都是该院欢迎的对象;二是不设引进人才的数量上限,但凡能帮助医院发展,都开放引进;三是引进人才时,摒弃“SCI论文量”等传统考量指标,充分考虑临床能力;四是允许符合条件的国外专家兼职;五是注重培养年轻人,最近一年多共派出50多人出国进修和考察国外一流的医疗实践;六是扩大招聘优秀医学应届毕业生,只要达到医院制定的最低标准,“有多少招多少”,储备未来力量。
  健康中国:施院长,第六届中美健康峰会在西安成功举办了。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作为东道主和承办方,在前期肯定做了不少工作,付出了不少努力。你们是怎么把这届峰会争取到西安举办的,背后有些什么故事?为了会议的召开,你们又做了哪些筹备?哪些细节和事情,印象深刻?
  施秉银:自2011年在哈佛大学创办以来,中美健康峰会在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指导下,每年在中美两国交替举办,为中美两国卫生与健康领域的精英们搭建了一个高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影响力日益增加,已经成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计划”一项重要内容和成果。
  在去年的时候,我们已经对峰会有了初步了解,想在今年一附院60周年院庆的时候举办一个类似这样的会议,一是为了烘托院庆的气氛,二是想跟外界有更多的医疗卫生方面的沟通。为此我们专门去了北京拜会了刘远立教授,还赴美参加了去年的中美健康峰会。在那届峰会上,确定第六届中美健康峰会在西安举办,由我们承办。
  健康中国:就目前情况来看,这届峰会举办的比较成功。现场我们看到有很多学生、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参与了会务工作,作为承办方,能否介绍一下筹备工作?
  施秉银:这一次我们能办成这样一个有一定规格和规模的盛会,也是我们与峰会组织反复沟通的结果。中国有一个非常大的医疗市场,峰会组织能邀请到非常多的国内外专家,我们就想把第六届峰会的规格办得更高一点、影响更大一点,。会议的基调就这样定下来了
  中美健康峰会尽管开了6次,不管是规模上,还是影响上,这届的峰会是最大的一次,也正值交大一附院的60年院庆,我们就把峰会揉到院庆里,作为活动之一。为此,医院专门成立了院庆办,组织了专门的人员来筹备这次会议,还借助了一些社会力量,整体上讲,会议还是非常成功的。
  健康中国:我关注了您的微博,我们看到,一院正在庆祝迁建60周年,60年为一甲子。中国人习惯在时间节点上要总结总结,要给自己算算账。您作为现任的院长,一院在这一个甲子中,他在行业内,给患者、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又影响了什么?如果从传承的角度上讲,这60年能沉淀了哪些精神和價值财富?
  施秉银:60年中,我觉得最主要的精神财富是医院持有不忘初心的家国情怀,一直优先考虑解决老百姓的基本疾病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我们做的是平民医院,坚持低价格,让他们能看病、看上病。此外我们不断加强医院的医疗能力建设,从技术手段上保障能看好病。最后,我们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的组织,包括今年的院庆和这次的峰会,全院都积极行动起来,在峰会开幕当天晚上的文艺汇演中,能看到这股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是保证医院基业长青的精神营养。
  健康中国:我们从媒体上了解到,目前一院已经在陕西省内托管了数家医院,在十三五期间,医院还有哪些目标要实现?
  施秉银:交大一附院近两年在医院管理、医疗技术、架构调整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包括优质资源外延。我们争取到“十三五”末,在全院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将交大一附院打造成真正的西部“领头羊”,成为国内的一流综合性医院。
  截至目前,韩城、彬县两地的托管医院已经正式运营,延安的托管医院也将在今年运营,兴善寺和国际港务区的分院也要在“十三五”末全部建设到位。此外,我们还将通过与国内百余家医院技术协作,让医院的优质资源医疗下沉,建立有效的网络,使一附院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某些专项领域,能够在国际上有所建树。
  健康中国:您1959年出生在甘肃兰州,从小目睹了周围人缺医少药的痛苦。1983年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还是选择回到西部救死扶伤。在一附院这么多年了,一附院的成长历史,也是您个人的成长史。一步步从下而上地走过来,一院给您带来了什么?您又给一附院注入了什么?讲讲您的故事吧。
  施秉银:我是伴随着一附院的发展而成长的。我是1983年到的医院,当时医院有一个很好的培养体系,这个培养体系是在上世纪70年代建立的,当时有3年的规培,完了以后就定到专业里,到专业里以后又有一段时间基本的训练,这为后来的医疗业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第二点就是医院毕竟是高等学府下的附属医院,有比较好的科技条件,非常浓的教学和科研氛围,在临床技能成熟的同时,教学和科研上也能出成果。
  组织培养了个人,个体也会反哺单位,二者相辅相成。比如一附院现在的内分泌专业,在甲状腺的研究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席之地,我个人对学科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以前我负责医院的教学工作,特别强调人才培养,我们制定了学生培养规范、学生质量提高措施,保证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建成了一个国家级的临床培训中心,正因为这些工作今年获得了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最近两年,我负责医院的全面工作,对医院的整体发展、学科布局做了比较多的战略思考,也进行了非常多的实践,例如院区的扩展,分院的托管,都是战略思考的一部分。
  近几年医院发展的非常快,无论是本部还是外延上,以及科研等各个方面,这也是我在这个岗位上对医院的一点贡献吧。
  健康中国:回到您的专业上。您是全国有名的甲状腺领域学科带头人,而甲状腺疾病是今年争议较大的慢病和隐形公共卫生难题,主要发生于中青年女性,处理不好不止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更影响一个家庭的和睦稳定。目前国内的状况怎样?为什么争议较大?难题又出在哪里?作为学科带头人,您有何建议?
  施秉银:有两个趋势,一个是甲状腺患病人数比原来多多了,这是人群的患病情况,二是在患病人群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甲状腺癌,癌症也增多了。
  实际上,现在甲状腺疾病增多最核心的原因是我们的检查手段提高了,现在通过超声两个毫米以上的结节都能发现,病人也就随之多了。公众也惊慌失措。在学术界有一个建议,大部分病人单单随访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观察后没有变化,就继续观察。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变化的比较快,就需要进一步处理。
其他文献
IHS生命科学公司总监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了解很多精彩的发言都是关于个体的慢病,比如说糖尿病、乳腺癌,还听了一个关于肺癌的。  我想谈的不仅仅是哪一种慢病,实际上我是想向大家介绍一个框架,我们在过去的四年当中一直致力于建设这样一个框架,我们希望用这个框架能够在个体层面去做预测,然后来规划今后15年的投资。这个模型在美国的联邦层面和州层面,还有家庭层面我们都已经开始
期刊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首先谢谢第六届中美峰会的邀请。我们看到在2012年3月中美之间签订了一项合作协议,在生物医药方面,包括我们要共同培养在癌症方面的一些专家和学者,在这个协议下面我们也开展了多项的癌症合作,其中也包括了癌症的筛查。  今天我要讲两部分。肺癌从90年代开始就是中国人健康的一大重要挑战,在美国我们看到通过全民的肺癌检查,我们降低了由于癌症所引起的死亡率,所以通过研究美国的防治成果,我
期刊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  尊敬的各位中外嘉宾,很高兴能有机会向大家汇报最近几年中国脑卒中防控的一些工作体会和进展。  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向大家做汇报,首先我们简单看看中国脑卒中流行情况。可以说从进入本世纪以来,脑卒中就已经成为国民第一位的死因,而且这样一种疾病的流行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卒中一直造成这样的威胁,这也是造成大量的残疾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根据中国残疾人抽
期刊
诺和诺德大中华区总经理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第六届中美健康峰会,而且我也非常高兴看到慢病已经成为了本届峰会的重要议题。  糖尿病一直以来在各国都是一个主要的健康威胁,包括在中国,和其他的一些慢病,比如高血压一样,它有着很高的发病率,我们对于它的控制却比较缺乏。有很多人目前都患有慢性疾病,而且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糖尿病患者很多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得病了,所以他們去接受治疗的比例也非常低。如果我们接
期刊
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报告一个脑卒中病人的案例,因为有些脑卒中病人,包括脑血管以外的病人,这种病人如果一旦需要上呼吸机的话,他上呼吸机的时间就比一般病人要长。昨天在贵州的一个会议上,说上呼吸机的病人三个月才下呼吸机,这个处理非常困难。一般呼吸机超过一周就要考虑做气管切开了。  脑卒中气管插管停机以后最常见的就是痰,分泌物。分泌物过多比其他的病人发病率都要高,一个是上呼吸机的时间太长,还有一个是有些脑
期刊
国际卒中大会主席  王主席,非常感谢您精彩的引入工作。  接下来20分钟给大家讲一下预防中风各种方法,我讲一下病人案例,还有专家的一些指导方法。第一个案例:65岁,有中风,这个中风因为右侧的侧盲,高压136,低压88。哪种治疗方案比较好,哪种能够减少第二次中风的风险。是控制在血压130左右,还是降低到120,还是用转化酶抑制剂,我们答案是,不需要治疗,可能有点惊讶。  如果说降压的话,脑卒中降低概
期刊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谢谢。作为本届峰会的组织者,首先感谢王陇德院士在百忙之中莅临本次大会,要感谢环球医疗对本次高峰论坛的大力支持。  我和我的同事今天想就脑卒中的数据分析的初步结果给大家做一个汇报。我们这个话题是今年刚刚启动的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重点的课题,为期5年,王陇德院士和我是这次课题的联合首席专家。这个课题大的题目是基于健康大数据的新型公共卫生管理,以脑卒中项目作为基础
期刊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神经外科总住院医师  首先,要感谢这次大会给我这个机会来在此演讲。更重要的是,我要感谢环球医疗咨询技术有限公司,谢谢你们给我这一次宝贵机会。我和一些公司有合作关系。我们在约翰霍普金斯研发阶段有非常活跃的活动和进展,我要特别感谢这些同事。这些是在工作当中做出很多贡献的同事,有科室主席、迈克、朱莉、琳达等。  我们今天的演讲有很多都在强调脑卒中的重要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疾病,在全球范
期刊
UCLA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主任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非常感谢大会主办方邀请我参加这次盛会。我很荣幸能够与各位尊敬的与会者进行分享。我也很感激你们能够邀请我来西安这座美丽的城市,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今天我要讲脑卒中的复健与康复。我会向大家展示我做的科研工作。  我今天要讲的很简短,以下是我的要点:第一是大脑如何恢复,我会向大家讲解一下脑卒中之后患者治疗之后去哪里;第三点是治疗情况;最后会介绍
期刊
中国卒中中心管理指导委员会主任  下面我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报告,本人在天津市环湖医院工作,现任脑卒中防控委员会卒中指导管理委员会委员,我想把我国在脑卒中有些方面的举措给大家介绍一下。  大家都知道脑卒中是我们中国人高发的脑血管病,有时候和肿瘤一样是排在第一第二的,我们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远远高于欧美国家,我们新发的脑血管病人,刚才王部长已经介绍了,每年有200多万以上,现在我们的死亡率每年都到1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