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党、全社会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却不十分令人满意,大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文章试从思想政治理论接受的角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作者简介]贾金玲(1967- ),女,河南内乡人,洛阳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 洛阳471023)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125-02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从客观上来看,教育环境的和谐性缺失、教学内容的现实性缺失以及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缺失是主要原因;从主观上来看,表现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缺失及教育者的整体素养缺失。
一、教育环境的和谐性缺失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接受主要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在外部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实现的。周围环境与教学内容是否和谐一致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接受程度。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一方面,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开放,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为他们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也产生了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各种文化与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西方敌对势力把意识形态的渗透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我们党和国家进行政治较量,争夺青年一代。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的挫折,“社会主义失败”的舆论遍布全球,对我国也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尽管改革开放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对繁荣发达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相对贫困落后的现状,仍然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有一种悲观的认识,这对于我们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教育学生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2.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加剧。地区差距拉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大量存在,农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加之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及各种丑恶腐败现象,都给学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全球形成了一种既独立于现实社会之外,又和现实社会有密切联系的虚拟化的“网络社会”。正如任何新技术革命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伦理道德上的困惑一样,网络对于思想开放、求知欲旺盛,而辨别力又不是很强的大学生来说更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带给大学生大量的信息,带给大学生新时代的行为理念和高效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网上复杂多样的思想观念也给大学生带来困惑和迷惘,网上大量的暴力黄色信息、反动言论也在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观念。面对这些情况,如何去解释并帮助、引导大学生,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不能回避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现实性缺失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来看,课程中一部分内容与中学课程存在着低水平重复、交叉重叠的现象,加之课程更新速度较慢,缺乏时代感、前瞻性,致使学生难以产生“新奇感”“求知欲”,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脱离社会生活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既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又要关心人、办实事,以情感人,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但是,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远离了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滞后,难以解释普遍发生在学生视野中的各种不道德现象,难以解答学生因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困惑。对如何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成才立业;如何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生活合理需要;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重视不够。
2.远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大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生活对他们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他们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判断和选择,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思想政治道德框架。而这个思想政治道德框架又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视这个框架的存在,总是把大学生当成无知的对象,机械地灌输理论知识,忽视方法论的讲授,不重视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来引导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生活性的缺失,其结果必然使课程缺少了生活的丰富性和乐趣。而一旦学生的学习脱离了他们的生活逻辑,他们就难以从自身的结构和需要中找到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契合点,就难免产生排斥、厌倦情绪以致逆反心理。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对象、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缺失
教学途径与方法单一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的又一普遍问题,也是造成其吸引力不足的另一主要原因。
1.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客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堂课”是高校理论课多年教学的一贯做法。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变化万千的外部世界,面对日益活跃的大学生思想,这种教育教学模式是难以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新形势的。
2.实践环节流于形式。据统计,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安排有实践教学环节,它们占学时总量的1/3~1/4,但实际上真正把这些学时有效利用、落到实处的却少之又少。多数学校是“蜻蜓点水”,少数学校是有其名而无其实。由于扩招后学生人数过多、教师难以组织与考核、活动经费无法保障等原因,即使搞了社会实践也往往是“典型引路”,以点带面。
3.多媒体教学差距较大。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多媒体教学需要购买计算机、投影仪等必要设备,投入资金较大。目前虽然多数高校都建有多媒体教室,但数量较少,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二是多媒体教学不是教师简单地把板书变为投影仪放映,需要教师要有广泛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要学会图片的扫描处理技术等,但公共理论课教师均出身文科,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
四、教育者的整体素养缺失
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在教师,但是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整体素养存在着明显的缺憾,这主要表现在:
1.专业理论素养不足,知识结构单一。主要表现在公共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特别是没有受过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师比例过大。由于教师自身缺乏理论造诣,因此,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受到限制,课堂讲授过于浅显。特别是在许多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兼职教师比重过大,兼职教师以辅导员充任,年龄普遍较轻,教学经验不足,甚至有的还是非专业出身,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加上所承担的行政工作随意性强,备课时间有限,因此,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此外,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力量也较为薄弱。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提高质量,就要增加教学中的科研含量,要从理论的高度来解释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这样才能说服学生,才能真正使学生理解。
2.缺少职业自信心、荣誉感。由于教育对象普遍对政治课存有逆反心理,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对政治的淡漠和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使得很多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缺少信心。调查显示,对从事公共理论课教学这一职业选择“没有荣誉感”的达到31%;选择“有条件就改行”的达到17%,这两项加起来接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调查还显示,“对所教课程不太感兴趣”的教师竟高达46%。
3.教育观念陈旧,对公共理论课教育教学目的认识模糊。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面对现实,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特别是对我国高校开设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但调查反映出,相当一些高校的政治课教师面对这种变化和冲击的危机感不强,习惯遵循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去组织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忽视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将其简单等同于一般知识的传授,不注重研究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不注重把科学的理论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不注重把抽象的概念与鲜活的学生思想实际结合起来,自觉不自觉地扼杀了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使它成为一些学生眼中的“鸡肋”。
总之,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师的人格力量,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也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少数教师个性魅力的缺失,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感召力。
五、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缺失
从受教育者方面来看,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不够重视,缺乏学习的动力。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学习来实现的。而部分大学生受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把是否具有发展前途和对自己有用作为选择专业和学习课程的主要标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和直接的收益,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离自己很远,似乎与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就业前途没有多大关系。毕业找工作时,用人单位只会关心专业课成绩或外语水平,不会问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打了多少分。由于学生不能从思想上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他们成长成才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导致了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偏见。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学习兴趣的现象在我国各高校普遍存在。调查显示,34%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不认真、没兴趣,56.2%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一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了应付考试,两者之和超过90%。“上课点不点名?”“这门课要不要考试?”“考些什么内容?”“划不划重点?”这些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为关心的。由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学习兴趣而造成大学生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的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鉴于上述缺失,要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改进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的各要素:优化教育环境,创造和谐美;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内容美;更新教学方法,彰显形式美;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师表美;复归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生命美。只有这样,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要素才能实现和谐共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学生最需要、最喜爱的课程;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占安.对进一步推动“两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2).
[2]高春兰.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2).
[3]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作者简介]贾金玲(1967- ),女,河南内乡人,洛阳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 洛阳471023)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125-02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从客观上来看,教育环境的和谐性缺失、教学内容的现实性缺失以及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缺失是主要原因;从主观上来看,表现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缺失及教育者的整体素养缺失。
一、教育环境的和谐性缺失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接受主要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在外部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实现的。周围环境与教学内容是否和谐一致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接受程度。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一方面,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开放,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为他们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也产生了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各种文化与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西方敌对势力把意识形态的渗透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我们党和国家进行政治较量,争夺青年一代。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的挫折,“社会主义失败”的舆论遍布全球,对我国也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尽管改革开放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对繁荣发达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相对贫困落后的现状,仍然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有一种悲观的认识,这对于我们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教育学生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2.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加剧。地区差距拉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大量存在,农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加之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及各种丑恶腐败现象,都给学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全球形成了一种既独立于现实社会之外,又和现实社会有密切联系的虚拟化的“网络社会”。正如任何新技术革命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伦理道德上的困惑一样,网络对于思想开放、求知欲旺盛,而辨别力又不是很强的大学生来说更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带给大学生大量的信息,带给大学生新时代的行为理念和高效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网上复杂多样的思想观念也给大学生带来困惑和迷惘,网上大量的暴力黄色信息、反动言论也在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观念。面对这些情况,如何去解释并帮助、引导大学生,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不能回避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现实性缺失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来看,课程中一部分内容与中学课程存在着低水平重复、交叉重叠的现象,加之课程更新速度较慢,缺乏时代感、前瞻性,致使学生难以产生“新奇感”“求知欲”,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脱离社会生活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既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又要关心人、办实事,以情感人,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但是,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远离了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滞后,难以解释普遍发生在学生视野中的各种不道德现象,难以解答学生因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困惑。对如何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成才立业;如何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生活合理需要;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重视不够。
2.远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大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生活对他们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他们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判断和选择,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思想政治道德框架。而这个思想政治道德框架又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视这个框架的存在,总是把大学生当成无知的对象,机械地灌输理论知识,忽视方法论的讲授,不重视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来引导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生活性的缺失,其结果必然使课程缺少了生活的丰富性和乐趣。而一旦学生的学习脱离了他们的生活逻辑,他们就难以从自身的结构和需要中找到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契合点,就难免产生排斥、厌倦情绪以致逆反心理。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对象、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缺失
教学途径与方法单一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的又一普遍问题,也是造成其吸引力不足的另一主要原因。
1.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客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堂课”是高校理论课多年教学的一贯做法。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变化万千的外部世界,面对日益活跃的大学生思想,这种教育教学模式是难以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新形势的。
2.实践环节流于形式。据统计,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安排有实践教学环节,它们占学时总量的1/3~1/4,但实际上真正把这些学时有效利用、落到实处的却少之又少。多数学校是“蜻蜓点水”,少数学校是有其名而无其实。由于扩招后学生人数过多、教师难以组织与考核、活动经费无法保障等原因,即使搞了社会实践也往往是“典型引路”,以点带面。
3.多媒体教学差距较大。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多媒体教学需要购买计算机、投影仪等必要设备,投入资金较大。目前虽然多数高校都建有多媒体教室,但数量较少,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二是多媒体教学不是教师简单地把板书变为投影仪放映,需要教师要有广泛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要学会图片的扫描处理技术等,但公共理论课教师均出身文科,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
四、教育者的整体素养缺失
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在教师,但是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整体素养存在着明显的缺憾,这主要表现在:
1.专业理论素养不足,知识结构单一。主要表现在公共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特别是没有受过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师比例过大。由于教师自身缺乏理论造诣,因此,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受到限制,课堂讲授过于浅显。特别是在许多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兼职教师比重过大,兼职教师以辅导员充任,年龄普遍较轻,教学经验不足,甚至有的还是非专业出身,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加上所承担的行政工作随意性强,备课时间有限,因此,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此外,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力量也较为薄弱。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提高质量,就要增加教学中的科研含量,要从理论的高度来解释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这样才能说服学生,才能真正使学生理解。
2.缺少职业自信心、荣誉感。由于教育对象普遍对政治课存有逆反心理,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对政治的淡漠和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使得很多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缺少信心。调查显示,对从事公共理论课教学这一职业选择“没有荣誉感”的达到31%;选择“有条件就改行”的达到17%,这两项加起来接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调查还显示,“对所教课程不太感兴趣”的教师竟高达46%。
3.教育观念陈旧,对公共理论课教育教学目的认识模糊。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面对现实,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特别是对我国高校开设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但调查反映出,相当一些高校的政治课教师面对这种变化和冲击的危机感不强,习惯遵循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去组织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忽视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将其简单等同于一般知识的传授,不注重研究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不注重把科学的理论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不注重把抽象的概念与鲜活的学生思想实际结合起来,自觉不自觉地扼杀了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使它成为一些学生眼中的“鸡肋”。
总之,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师的人格力量,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也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少数教师个性魅力的缺失,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感召力。
五、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缺失
从受教育者方面来看,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不够重视,缺乏学习的动力。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学习来实现的。而部分大学生受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把是否具有发展前途和对自己有用作为选择专业和学习课程的主要标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和直接的收益,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离自己很远,似乎与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就业前途没有多大关系。毕业找工作时,用人单位只会关心专业课成绩或外语水平,不会问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打了多少分。由于学生不能从思想上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他们成长成才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导致了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偏见。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学习兴趣的现象在我国各高校普遍存在。调查显示,34%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不认真、没兴趣,56.2%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一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了应付考试,两者之和超过90%。“上课点不点名?”“这门课要不要考试?”“考些什么内容?”“划不划重点?”这些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为关心的。由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学习兴趣而造成大学生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的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鉴于上述缺失,要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改进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的各要素:优化教育环境,创造和谐美;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内容美;更新教学方法,彰显形式美;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师表美;复归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生命美。只有这样,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要素才能实现和谐共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学生最需要、最喜爱的课程;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占安.对进一步推动“两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2).
[2]高春兰.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2).
[3]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