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起的石头(外三首)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1987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块一块的石头垒起来,石头就活了
  活在一根红绸的牵挂里,一面黄头巾的抚爱里
  一条白纱巾的亲吻里垒起的石头,让每一块石头成为象征
  成为思念的母本,成为一个游子归来的理由
  不远处就是雪山
  就是晚霞燃烧的山峦,垒起的石头
  听着雪山融化的声音,多想用一块石头
  擦亮另一块石头,让一个灵魂回来
  垒起来的石头
  多年之后还是石头
  而石头里的人已经走远
  静物
  这些静物,门前的一个石凳,废弃的坛坛罐罐
  村头的老井,那口久没有敲响的破钟
  静静地躺在那里
  那是一些一成不变的,记录着乡村历史
  但这些静物,突然改变
  比如门前的石凳,被一个石匠雕成了一尊佛像
  就有那么多善男信女顶礼膜拜
  坛坛罐罐,被养花人重新利用
  开出的花朵醉了几个季节,而老井被封住之后
  就尘封了一个时代,连那口破钟,也在风雨之夜
  自行鸣响,让一些人闻钟出行
  那些夜晚和星辰都不是我一个人的
  那些夜晚和星辰都不是我一个人的
  在我拥有这样的夜晚和星辰时,那么多人同样拥有
  在我抬头仰望夜晚和星辰时,那么多人也在仰望
  在我倚靠着夜晚数着星辰,怀念一个人的时候
  也有一个人倚靠着夜晚,数着星辰
  在怀念另一个人,在我把夜晚分成无数等分
  在每一个等分内,装进一些星辰时,也有一些人
  把夜晚分成很多等分,在一颗星辰一颗星辰地往里装
  我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无援的
  我拥有这么多夜晚这么多星辰,我的朋友
  也同样拥有这么多夜晚这么多星辰
  当我一个人站在夜空下,看着一颗星辰掉了
  村里又一个人走了,在另一片夜空
  也有一个人在哀叹,走了的那个人什么时候能回来
  烟寒吹雁不成行
  一会儿摆成“人”字,一会儿摆成“一”字
  摆成人字时,地面上一个个人
  都要抬头看着雁阵,人,就这样走着走着
  不远的距离就消失了
  摆成一字时,一条河平静地流淌
  一条大江紧紧捂住自己的不平静的心房
  一个圣人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言
  让整个山河微微颤抖
  多数时候,雁阵是不成行的
  煙寒吹雁,秋风吹雁,世间的不如意也在吹雁
  雁阵努力摆成人字和一字
  它们知道自己的使命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贯彻和落实情况怎样,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教师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教学水平的高下。结合教学实际,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重要性展开探讨,并对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初步尝试。   一、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中,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语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徜徉在语文的天空中,尽情享受美,本应该是语文学习的既定目标,可如今的语文课堂为了应试普遍存在考什么就教什么,剥夺了学生学习的幸福感。“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那么如何做到“退耕还农”呢?我认为应该捡拾起“美的碎片”,形成美的场力。  一、间关莺语花底滑——感受语文的音乐美  无论是古代诗歌、散文,还是现代诗歌、散文,每个汉字都承载着万种风情。我们要带领学生通过诵读文字来体会
主体性教育是当今创新教育的热点之一。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教学,必须强化“主体性原则”,创新是主体生命潜能的一种极致闪光,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试想一个没有主体意识,不能发挥主体潜能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有所创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性=主体性,一切教学的终极关怀,便是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获得与张扬。因此笔者认为教学要注重“心灵自由”的营造。    一、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创新情感    创新人才需要
我国档案学发端于民国时期。从那时期起,许多有志之士便投入到档案工作革新和档案学研究中去了。其中,有位先生颇为特殊,因为他的两本著作均作为档案学旧著十三本之一而被翻印。这位先生就是周连宽教授。    1 周连宽与档案学    周连宽,广东开平人,1905年2月出生。1924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就读,四年后毕业,旋即进入武昌华中大学文华图书科(即后来的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继续深造。19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认识学习规律的引导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渗透学法指导、回顾学习过程、迁移、序列训练等方式,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一、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我总结出了如下一些体会,与广大同行朋友探讨。  读  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阅读能力的强弱,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的语文积累。语文积累靠什么?靠广泛地阅读。而实际情形怎样呢?一项调查显示:多数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记录几乎为零。现在很多老师也都逐渐重视起课外阅读来,但大多数流于形式,只
集体备课和个体备课哪个重要?这个问题本不是个问题,当然是个体备课重要。但是现在却成了个大问题。几乎所有的学校在大会小会上都拼命强调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有些学校甚至采用查岗的办法来督促所谓的集体备课。更有甚者,喧嚣的中小学教育地界上,开始上演一出新的闹剧——集体备课展示。就是把原本应该在办公室里进行的一种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的教学研究的日常工作,搬到阶梯教室或者礼堂里的舞台上,演给领导、教研员和教师看。
余映潮先生在教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歌后,在语文界如何高效教学诗歌方面轰动一时,让单一的诗歌教学有了新的参考。余老师这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美文联读”和“读写结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厚度,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表达经验。整堂课课堂积累丰富充实,训练活动扎实有序,课堂氛围轻松愉快。余老师这堂课的亮点毋庸置疑,但在文本解读方面是否紧扣文本,读懂作者还值得商榷。以下主要从分析课例、文本解读入手来反
《寂静钱钟书》被选为福建省2009年高考语文阅读题,作者周劼人试做了一遍,总共15分中只拿到了1分。尤为荒谬的是,一个被作者认为“说出了我内心最真实意图”的选项,参考答案却是错的。作者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调侃:“两个问答题,出题老师比我更好地理解了我写的文章的意思,把我写作时根本没有想到的内涵都表达出来了,将我的文章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好’。”  这其实早不是新闻了。作家韩寒也曾“细心地完成”了针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期执行主持: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2008年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对“学习需要”给予了相当的关注。本年度对“学习需要”的关注与研究来自三个层面:学者的理论探讨、学生的陈述、教师的备教策略。本文将分别从这三个层面对相关文章加以述评。    一、“学习需要”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