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银杏果不要吃

来源 :文萃报·周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3696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屏的银杏树是不是很壮观?漫天金灿灿,可美了。可是,今天的主角不是它,而是它的果實宝宝——白果(银杏果)。
   由于白果营养价值比较高,不少市民看到了会捡回家。但是需要提醒的是,野外的生白果不要乱碰。更不要乱吃,有可能中毒甚至因此身亡。
   近日,浙江嘉兴海宁就有一位钱阿姨(化名)发现家附近的银杏果成熟了,果实落了一地。看到掉落的银杏果,钱阿姨觉得浪费太可惜了,便捡了不少回家。
   连续吃了两天后,钱阿姨就生病了!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判断是食用生银杏果导致的中毒。钱阿姨的女儿说:“ 当时妈妈吃了不少,后来她就感到身体不适,有头晕,也有腹胀,本以为是消化不良,根本没想到会中毒……”
   不仅乱吃会中毒,还有人只是接触了生银杏果,皮肤也出现了严重化脓。
   去年9月份,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连续有10个人入院。他们都是因为捡白果,其中有一位老人接触它后,皮肤还出现严重化脓症状。
   前几年,浙江一名2岁的男童欢欢一口气吃了20多颗生白果,结果食物中毒。欢欢倒在地上,全身剧烈抽搐,被紧急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身亡。
   其实因为几颗小小的银杏果,晕倒、中毒的病例有很多……
   新鲜的银杏果, 果皮中含有刺激性毒素,有很强的致敏性。剥果皮时,刺激性毒素会入侵皮肤,导致皮肤红肿、瘙痒、起皮疹,从而引起接触性皮炎,甚至引起感染。
   银杏果性平、味甘、略苦涩、有毒。很多人以为白果营养丰富,生银杏果是一种中药材,一般不适合当做零食吃。生银杏果的毒性比熟白果的毒性更强,中毒者一定要送医院救治。
  (摘自《健康报》)
其他文献
梁启超有10个子女,除了第10个孩子在出生后不到6个月就夭折外,其余的9个子女在梁启超的影响下,长大后都成了各自领域里的专家。有趣的是,在孩子们小的时候,梁启超都给他们起了可爱的小名。   梁启超的长女名叫梁思顺,字令娴,是他最爱的宝贝。平日在家里,梁启超一会称她为“娴儿”,一会又唤她“BABY思顺”,各种爱不够的感觉。偶尔,他还会地对梁思顺偏心。比如,有一次在给梁思顺的信中,他就“无所顾忌”地写
期刊
位于冰岛西南角的雷克雅内斯半岛风景优美,地表岩石的年龄约为100万年。时至今日,此处地表形状仍被熔岩流不断重新塑造。初到这里的人多半会立刻察觉到周遭的空气里充斥着腐蛋臭味(硫化氢的气味),以及地热田不断朝上空喷发出的巨大蒸汽柱。   从开采角度看,地热能是仅次于太阳能的第二大清洁能源。全球地表以下10千米范围内的地热总量相当于全球煤炭储量的1.7亿倍,其中可利用量相当于5000万亿吨标准煤。如果按
期刊
口臭、牙龈炎与阳痿之间的关系,似乎是一件风马牛不相及、想扯也扯不到一起的事情。但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显示,不经常刷牙、口腔卫生环境差的人,真有可能患上阳痿。   科研结果表明,阳痿病人如果在生活中不注意护齿洁齿,长此以往就会使牙齿上长出肉眼可见的斑迹,这些斑迹是由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个直径0.5微米到5微米之间的细菌组成的。每当口腔疾病袭来时,这些细菌就会通过暴露的毛细血管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当血管内皮
期刊
日前,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郭秀花等人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子刊报告了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最新分析,发现抑郁症状较重,以及睡眠差和感到孤独者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均显著增加。   在中老年人群中,抑郁症状很常见。之前发表的中國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我国≥45岁居民中,约30%的男性和45%的女性有抑郁症状。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于2011年启动,纳入12417名≥45岁、基
期刊
9月初,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进化基因组学与基因起源学科组的一项最新成果,完善了亚洲萤火虫的系统发育研究,并为深入揭示全世界萤火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重要数据。 研究所董志巍和刘贵春等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陈兴等合作,利用二代基因组浅层测序技术,对昆明动物研究所自2002年以来收集的共计15个属23种部分亚洲萤火虫樣品进行了测序,获得了它们的线粒体基因组和核糖体DNA,其中11属22种萤火虫的线粒体基
期刊
生活中,为了清理鼻腔内的污垢(俗称鼻屎)或者鼻子发痒,很多人喜欢直接用手来解决。其实,这种看似正常的行为,除了在公共场合显得极其不雅之外,的确会给我们的鼻子带来一些不良后果。   用手抠鼻腔里面容易把手上的细菌带入到鼻腔里,与鼻腔里原有的不同菌群交叉,从而造成鼻腔交叉感染。而位于鼻腔里面的是鼻黏膜,上面布满了丰富的毛细血管,皮肤表面非常娇嫩,若有手指频繁地抠挖,很容易使其损伤出血,从而增加鼻腔交叉
期刊
曲室一间静观自大  万夫群仰有所不為
期刊
在201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将酒精列为一类致癌物质了。此话出自《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的2015年版本,够权威了。但它的前提是,如果要喝酒的话,就要适量。也就是说,适量喝酒是权宜之策,从绝对的健康要求下,应该是滴酒不沾。   2018年8月,世界頂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刊文指出:喝酒直接导致了全球280万人的死亡,最安全的饮酒量为零,即不饮酒对健康有益!   我们常说喝酒伤肝,但喝酒是可以提高好几
期刊
隨风潜入夜
期刊
据外媒报道,2019年7月初,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科研人员使用人体组织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颗3D打印心脏,给需要通过“换心”来延续生命的晚期心衰患者带来了新希望。这颗3D心脏不仅有细胞、心室和心房,还有着纵横交错的血管。   本次打印所用的“墨水”,源于患者体内提取的脂肪组织。其中,分离出的细胞在经过编辑之后成為诱导多能干细胞,之后又分化出构成心脏主体的心肌细胞和构成血管的内皮细胞。分离出的非细胞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