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23例合并食管穿孔、颈胸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12例,年龄2~87岁,病程2~11 d。术前CT扫描评估异物位置、食管损伤及周围炎症情况,其中异物位于第一狭窄16例、第二狭窄4例、第三狭窄1例及第四狭窄2例,合并食管穿孔23例、食
【机 构】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 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聋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聋病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53,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23例合并食管穿孔、颈胸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12例,年龄2~87岁,病程2~11 d。术前CT扫描评估异物位置、食管损伤及周围炎症情况,其中异物位于第一狭窄16例、第二狭窄4例、第三狭窄1例及第四狭窄2例,合并食管穿孔23例、食管周围炎17例、食管周围脓肿3例、颈部脓肿2例、纵隔脓肿1例。23例中,行经硬性食管镜异物取出术17例、颈侧切开探查异物取出术5例、开胸探查异物取出术1例,围手术期配合胃肠减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治疗。术后根据Stooler分级标准评价食管损伤后食管狭窄程度。
结果本组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经手术及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均顺利拔除鼻饲管,行颈侧切开和开胸探查的患者均顺利拔除伤口引流管,均痊愈出院。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并发颈段食管狭窄Ⅱ级,行食管扩张治疗后恢复正常。患者出院后随访3~5个月,23例均正常进食普通饮食,标准食管狭窄程度Stooler分级均为0级。
结论伴有严重并发症的食管异物应依据异物嵌顿部位及患者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取出异物,同时给予围手术期胃肠减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多学科联合施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举措。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围生期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相关性,为更好防治ROP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出生即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且住院时间≥2周、出生胎龄≤35周、出生体质量≤2 500 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出生后即时心率、血压、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出生第1、7、14天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等围生期资料,根据视网
目的掌握儿童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特征,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诊治的80例IB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治经验。结果1.80例IBS患儿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9.70±2.88)岁;中位病程10个月。2.80例IBS患儿均有腹痛表现,其次为腹泻(60例),便秘(31例),自觉腹胀(21例
目的探讨Alagille综合征(ALGS)患儿的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ALGS的1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部分患儿进行随访。结果13例患儿中12例(92.3%)存在胆汁淤积,8例(61.5%)存在心脏畸形,5例(38.5%)存在特征性面容,5例(38.5%)伴有皮肤瘙痒,1例(7.7%)有阳性家族史;7例眼科就诊
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2例早期移植物肝脏失功能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替代疗法在此类患儿中的临床意义。例1原发病为胆道闭锁,例2原发病为尼曼匹克病,2例患儿肝移植术后均出现移植物肝脏失功能和多脏器功能不全。术后2 d启动间断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方案,经1周干预后2例患儿均成功逆转了急性期的多
婴儿期是肠道菌群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肠道菌群主要来源于母体与其之间的菌群交换。剖宫产、早期接触抗生素和配方奶喂养可能会破坏微生物群的建立,并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母乳寡糖(HMOs)是一类结构多样的非共轭聚糖,母乳中含量丰富,可调节婴儿肠道菌群组成,对婴儿肠道健康产生有益影响。为了解婴儿肠道菌群的定植特点及HMOs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现就此综述如下。
目的报道1例应用肝移植治疗毒蕈中毒并多脏器衰竭的儿童病例,探讨应用肝移植技术治疗儿童毒蕈中毒的手术效果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毒蕈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常规治疗不理想情况下行同种原位肝移植治疗,并进行文献复习,评估肝移植治疗儿童毒蕈中毒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患儿,男,2岁,术前Child-pugh分级C级,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周黄疸消退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的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为主。目前英夫利昔单抗(IFX)是唯一应用于我国炎症性肠病患儿的生物制剂,本质上是生物合成的人鼠嵌合性单克隆抗体,能够与T淋巴细胞上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相结合,通过细胞毒作用和诱导淋巴细胞凋亡来抑制炎性反应。IFX可以达到有效的短期诱导缓解和长期维持缓解症状,同时具有促进黏膜修复、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及减少并发症的作用。临床研究中也
目的探讨单次曝光改良Budin位X线片测量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股骨前倾角(FA)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6—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关节外科拟行保髋治疗的22例DDH患者,其中男3例、女19例,年龄(25.8±7.2)岁。患者术前均行双侧髋关节改良Budin位X线摄片及CT扫描。在改良Budin位X线片上测量术前FA值,在CT影像上分别通过Yoshioka法和
2020年5月8日,欧洲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协会首次发布了《新生儿肠道手术围术期监护共识指南》,该指南针对新生儿肠切除手术提供了17条ERAS建议,内容涵盖术式选择、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止术中体温过低、围术期液体管理、镇痛、最优血红蛋白阈值、围术期沟通、家长的参与、术后早期营养护理和肠液回输10个方面。该指南旨在为新生儿肠道外科提
目的探讨腘动脉分支变异率及相关解剖学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205例(387肢)患者的术前下肢血管CT成像(CTA)资料,其中男153例、女52例,年龄12~79岁;双下肢182例、单侧下肢23例,左侧195肢、右侧192肢。通过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小腿动脉图像,观察腘动脉分支的解剖变异形态,根据Kim-Lippert分型统计腘动脉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