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杂食”年代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ivan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生活,人们越吃越精细,于是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便纷至沓来。有医生劝告,平时常吃点五谷杂粮,有利于改善营养结构。《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中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是药物为治病攻邪之物,五谷杂粮对保证人体的营养必不可缺,水果、肉类、蔬菜是必要的补充。饮食如此,读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每一类书,总有自己的生命方式、自己的独到发现。读书人若能博读之,定能激发自我的生命潜能,从而在字里行间发现自我、丰富自我、提升自我。
  法國数学家塞尔是包揽阿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三项大奖的“三冠王”。60岁时,他接受法国记者采访说:“从童年起,读书就是我的一大爱好……在我喜欢的作家当中,我可以举出圣西门、司汤达、普鲁斯特、吉奥诺、凯诺、尤瑟纳、道尔麦森……”阅读大量文学作品,让塞尔丰富了情感,开阔了思维,拓展了想象,对攻克一个又一个数学堡垒不无益处。从科学角度看,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右脑管形象思维,左脑管逻辑思维,学习文学艺术,有助于开发人的右脑,为左脑的分析、推理、判断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大脑的两半球得以均衡发展,使人的观察敏锐、思维流畅。
  读书之所以要“吃点五谷杂粮”,恰如大禹治水,须知天下之脉络。鲁迅先生说得更是形象透彻:“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一个人只有将底子打宽夯实,将来才能够目光四射,触类旁通,许多问题才能变成自己心中整体的一部分,而不把孤立的片面的问题当成整体。
  更何况,学科知识是相互关联的,这种内在联系使它们互相牵制、互相参照、互相补充、互相阐明,哪一门也不能独立。难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说:“读书的设计是一个立体性、动态性的设计。围绕着某个问题、某种原有优势的拓展,既可以在纵向上涉及古今,又可以在不同层面上涉及中外以及诸种学科。知今不知古,就罕能清理出事物的原理;知古不知今,就罕能悟透事物的意义和它运行的曲线;知中不知外,就容易使自己的知识封闭起来;知外不知中,就容易使自己的知识失去根,变得虚浮空泛。古今中外在某一个问题上进行互参,是读书深入以后应该追求的通则。”
  我们不反对“学贵专精,不尚驳杂”的道理,但我们也相信,在这个知识庞杂、世事日繁的社会里,如果专攻一事、专读一类,不及其他,恐怕要成功、要更上一层楼也是极其困难的。
  “杂食”大环境的良性构成,非一日之功,我们既要珍惜,又要理性对待。在阅读的“杂食”年代,幸与不幸,一千个人的选择可能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式的答案。我们且不论其优劣,还是各找适合自己的品位为妙!以最爱的几脔为基点,兼顾及杂陈的另几味佳肴,平心静气品味一番,细细咀嚼,如《菜根谭》般喋出些意味深长来,尽量抵抗住“杂食”的喧嚣和诱惑,试图为自己找回属于自我的一席之地。
  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西游记》中,为了突出求取真经的难度,作者特意给出“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设定,使得取经路上的各路妖怪都对“唐僧肉”趋之若鹜。奇怪的是,在谈及“如何吃唐僧肉”的问题时,各路妖怪却出奇地一致,认为唐僧肉应该“蒸着吃”。至于其他吃法,似乎不太上得了台面。为什么会这样?  既然《西游记》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唐代,那么,按照唐人饮食文化,唐代妖怪真的有可能偏爱蒸肉吗?他们如果要吃唐僧肉,又会有多少种做法呢?
期刊
序:初夏之际,岁在丙申,明德先生于习民斋中偶得无名氏之六条遗训,念其文辞华丽,微言大义,于今世之人,殆大有裨益,故兹述于下,暂定其名曰《修身赋》,与诸君子同享,勿使古人之训遗没于世矣!  一曰:不作恶,多行善  为善为恶,不过意之所动;成佛成魔,只在一念之间。积世之善,行一小恶,便受轮回之苦;累世之恶,心存一善,犹能立地成佛。人生一世,哪怕湮没无闻,至少心中坦荡;匆忙余生,不求富贵荣华,但得问心无
期刊
老北京把会讲故事的人称为“故事篓子”。鲁迅就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故事篓子”。他读过“十三经”,熟通“二十四史”,又广泛搜求野史杂说,写过前无古人的《中国小说史略》,对东西方的文学、史学、哲学、美术等都广为涉猎,因而成了“故事篓子”。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个故事的连缀。人生不能没有故事,没有故事的生活是乏味的生活,没有故事的艺术是苍白的艺术。故事能感染现实的人们,能让人记住爱、记住恨、记住过去、
期刊
杨绛女士百岁感言曾说过,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此话用来形容唐宋八大家再合适不过,他们的人生起起伏伏,给后人留下许多生活的真知灼见。  韩愈:胸怀坦荡,乃为君子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与孟尚书书》  君子是社会的道德标杆,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孔子曾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一个实至名归的君子
期刊
我的写作方向发生变化,应该是在2008年之后,同绝大多数当代中国作家一样,由于受底层文学思潮的影响,至少有那么六七年光景,不再去写与上世纪那段特殊历史相关的小说。  那段时间,上小学的女儿芳菲正在读曹文轩和沈石溪等人的作品。有一天我俩在湖畔散步,她饶有兴趣地跟我谈孩子们喜欢的那些故事时,突然扬起脖子问我,爸爸,你为什么不写一本我们孩子也喜欢读的书呢?我怔了一下。于是,我们就这个话题边走边聊,那天黄
期刊
某周日的早晨,悉尼的阳光和往常一样好。起床后,我按习惯烧水、铲猫砂、扔猫砂。接下来原本还有喝水、吃早餐等一系列安排。可事情只进行到“扔猫砂”这一步,一切就向着不可思议的方向滑了过去。  一  澳洲的电梯公寓每层都设有垃圾通道,免去了住户下楼的麻烦。我迷迷糊糊走到电梯旁,用右手拉开垃圾通道沉重的铁门,将左手伸进通道,还没来得及松开捏着猫砂袋子的前三个手指,挂在左手无名指和小指上的钥匙就率先掉了下去。
期刊
杭州西湖边的西泠桥畔,六朝名妓苏小小的墓众人皆知。然而,在它的北侧树林里,却隐藏着一个四方形柱式纪念塔以及一个墓丘。  这里埋葬的人也是个名人,他就是有“民国奇僧”之称的苏曼殊,殁时年仅35岁。  01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多愁善感,多次感慨:人总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苏曼殊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贾宝玉。“一切有情,都无挂碍”,是他在世上走一遭的全部感悟。  苏曼殊还被称为“诗僧”和“
期刊
北大陈世骧教授曾说:“金庸小说,细至博弈艺术,上而恻隐佛理,破孽化痴,境界之深,胸怀之大,而不可轻易看过。”不说其他,单只人物命名一项,就藏着许多学问和讲究。  01不出阴阳八卦形  金庸笔下最琅琅上口的一个组合的名字莫过于“乾坤五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射雕英雄传》)。金庸对他们的命名,实际上是将中国传统的五行思想巧妙地融入其中。  东邪黄药师,居东海桃花岛。东方,五行屬木,故植桃树。
期刊
脑筋急转弯:“只”字加一笔,猜一字?  同事5岁的女儿一口就对答了:冲!  想必你费了不少的心思,看到答案后又恍然大悟。确实,脑筋急转弯就是当思维遇到特殊的阻碍时,要很快的离开习惯的思路,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我很佩服这个出题的人,他让人加深了对“只”和“冲”的认识。从字形字义来讲,这两个字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只是文字游戏将它们连在了一起。表面上是这样,其实我以为既然相连,内在关系不是扯不
期刊
公元721年,大唐长安岐王府的歌舞之间,玉真公主见一弹琴的清雅少年,问岐王:“他是谁?”“一个懂乐的人。”  琴音停,公主看向他:“这是什么曲子?”少年答:“《郁轮袍》。”  在长安城里,玉真公主从未听过这样的音乐。而接下来,岐王让他递来诗文,看完,公主眼睛一亮,说:“如果这次科举你取得解元,我定会全力举荐你。”  那年,21岁就中了解元的王维,写下“新丰美酒斗十千,系马高楼垂柳边”;那年,他向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