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凝聚力视角的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研究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tuz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科研团队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双重角色,也是顺利推进教学、科研工作不可忽视的载体。随着高职院校的逐渐崛起,其科研团队的运作理念与存在的相关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试图从团队凝聚力视角出发,剖析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对应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凝聚力
  一、引言
  团队的概念最早源自企业,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组成,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为了特定目标而以一定规划结合在一起。科研团队就是有着共同科研目标又技能互补的群体,以科学研究与新技术开发为主要内容。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就是把科研团队的概念引入到高职院校中,是由高职院校教师自发组成的科研群体,它要求成员具备相辅相成的科技研发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政府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构建一个优秀团队,首先要考虑组建一个有凝聚力的群体,一个没有凝聚力的科研团队就如一盘散沙,是不会有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只有当团队拥有超强的凝练力、成员之间有紧密默契的合作,才能通过相互取长补短的团结协作产生更强的竞争力,让团队取得“1+1>2”甚至“1+1>N”的合作效果。本文基于凝聚力的研究视角,结合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现状,探索提升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竞争力和创造力的途径。
  二、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特征及现状
  (一)特征
  团队是指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相互组合的群体;科研团队是以科研目标为依托,为解决科技问题、进行科技创新的人员所组合的群体;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实质上是把科研团队的概念引入到高职院校中,是高职院校教师为实现共同的科技创新目标而组成的科研群体。通过文献阅读,本文梳理得出高职院校科研团队是以科技创新平台、工程技术中心等研究机构为载体,集中在应用性研究,强调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对接地方经济,以区域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为研究方向,其团队的组成需满足一定的条件(表1)并具备相应的特征(表2)。
  (二)现状
  三、提升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凝聚力的途径
  凝聚力视角是一个综合性视角,研究如何围绕“凝聚力”提高团队运行效率的途径,达到团队合作的真正目的。
  (一)强化科研团队的共同目标,契合成员个人目标
  一个团体是否能持续成长,目标是关键,是团队的指挥棒。高职院校科研团队也一样,应该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定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特征的科研团队整体目标,同时通过各种措施使整体目标契合成员个人目标,将个人工作与团队任务、个人发展与团队发展、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使个人目标有实现的可能,以提高成员在科研过程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团队整体的科研效率。当科研团队目标与成员个人目标一致时,则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整个科研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正面的能量。
  (二)优化科研业绩评价机制,传承优秀团队成果
  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机制注重科研质量,不片面强调科研项目、学术论文、职务专利的数量。第一,分类评价。偏重文经研究的团队,应该注重学术评价与参政议政指标相结合; 偏重技术创新应用的科研团队,则侧重技术研发与经济评价指标相结合。第二,分层评价。高职院校科研团队中科研机构负责人,技術研发人员及教辅人员等,分层评价进一步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公平,如评价机构负责人的战略规划、组织协调、团队培养等领导能力;评价技术研发人员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能力。第三,非学术评价,如注重科研团队的情商评价,尤其是团队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奉献精神等。
  (三)打造和谐积极的团队文化,注重业余人际沟通
  和谐积极的团队文化是科研团队健康发展的助动力,也是团队传承发展的根基。高职院校科研团队文化的打造,在于提炼这个团队的共同价值观、完成共同使命和实现共同愿景,提供使成员感到舒畅、安全的环境,倡导宽松、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从而形成专业而积极、高效而有活力的团队文化,并通过不断传承而生生不息。同时,在打造团队文化的过程中,还需特别重视成员的业余人际交往,以促进团队的默契程度,提高合作水平,唤起和激发每个人对团队的深挚感情而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建设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实力靠发展,发展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靠团队,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建设,解决团队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以及科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蒋科兵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11(4):91—93
  [2]杨恒哲高校科研团队凝聚力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航天航空大学,2013
  [3]包华林,李权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2011(1):72—74
  [4]马军影响科研群体凝聚力的几个因素[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3(5):53—55
  [5]辛琳琳以质量为导向构建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价机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64—68
  [6]姚建萍,孙德芬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路径选择:以系统论为视角[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1(7):25—29
  〔本文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高职院校科研机构的科研团队凝聚力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WZY2014009)成果、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技术应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6wsk341)的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经济体制改革是新时期的重中之重。这期间,新、旧经济体制的转换历经了三个阶段:旧中有新,旧体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已不是铁板一块,被新体制慢慢蚕食着;新旧结合,新、旧体制并存且势均力敌;新中有旧,新体制已占据了主导地位,旧体制只剩下残余部分了。胡平任职期间只达到了第二阶段的初期。  福建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中央1979年50号文件。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原定五年,到1984年底期满。当年12月,谷牧
期刊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传统产业集群发展路径面临挑战,“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浙江省因空间资源制约,必须不断优化产业格局。特色小镇的建设符合发展规律,是浙江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抓手,有利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而浙江省桐庐县分水镇的制笔产业历经了三次变革,目前正通过打造妙笔小镇踏上第四次转型升级之路,是一个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历程的现实视角。  关键词:产业集群特色小镇转型升级  一、 引言  集群发展的趋势
期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长远而重要的意义。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新华社党校27班第一支部前往陕西咸阳,就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结合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和探索,对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和问题予以思考。  陕西省历史文化
期刊
摘要:建立为全社会所有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是普惠金融的宗旨,但是农村的金融排斥是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挑战,所以农村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重点。传统金融在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交易成本高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正好可以弥补传统金融的这些不足。但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必须注重风险的防范,更要依托传统金融的发展。本文基于苏北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调研,强调传统金融与传统金融在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
期刊
摘要:随着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消费者对私家车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私家车消费市场的竞争也必愈发激烈,私家车市场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价格战、品牌战、服务战、促销战、广告战等竞争,而所有的竞争都是围绕着消费者而展开。由于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等有较大差異,这种差异会直接反映在消费者对于汽车品牌、汽车类型、汽车质量等的选择与偏好中,甚至还会体现在消费者对汽车文化的理解与评价中,这就形成了我们所关注的汽车消
期刊
当前,不少中国消费者热衷于选择“海淘”等方式购买境外高端商品。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对此回应称,“针对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我想说一句话,就是国货当自强”。  3月11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副部长辛国斌,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张峰出席,并就“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等有关热点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苗圩在记者会上表示,中
期刊
摘要:城市化背景下社区集体经济治理机制存在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健康持续发展的障碍。引入特殊管理股制度是完善城市社区集体经济治理机制的一个可行路径。本文从特殊管理股制度试点目标、特殊管理股的资金来源、定位、行权的原则、范围与程序及其配套措施等方面出发,阐述了城市社区集体经济试行特殊管理股的制度框架。  关键词:城市化社区集体经济特殊管理股  一、城市化背景下社区集体经济治理机制现状与问题  改革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品牌相关用户生成内容,计算用户品牌态度,基于此研究非品牌中心和品牌中心企业生成内容对品牌态度的影响。本文将品牌态度的认知、情感、行为意向维度,以及品牌态度的正、负维度综合考虑。研究结果显示,非品牌中心和品牌中心企业生成内容对品牌态度以及情感、认知、行为意向维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除了正向和负向行为意向外,非品牌中心内容对正向品牌态度的正向影响更低,对负向品牌态度的负向影响也更低。  
期刊
“十二五”以来,山东省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明确发展重点,加大推进力度,全省节能环保产业稳步发展。2016年,全省节能环保企业3500余家,从业人数达到120万人,实现销售收入6300亿元,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4.1%,同比增长12.5%。  一、强化政策引导,谋划引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山东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当作新的支柱
期刊
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福建方案》)。福建省全力抓好贯彻落实, 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真抓实干,勇于创新,试验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着力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方向,通过改革试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将重点生态区位内禁止采伐的商品林,通过赎买、租赁、置换、改造提升、合作经营等多种改革方式调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