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腐酸对大豆内源激素的调控及结瘤能力的影响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黄腐酸提高大豆结瘤能力的作用机理,以辽宁慢生根瘤菌(Brad yrhizobium liaonin-gense)CCBAU 05525和冀豆17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探究黄腐酸对大豆结瘤初期内源激素含量、分布及结瘤的影响.结果 表明:黄腐酸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大豆结瘤数量最多,比对照组显著提高73.1%,同时该条件下激素含量和分布变化最为明显,具体表现为大豆根、茎、叶中玉米素(ZT)、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含量增加,根中脱落酸(ABA)含量减少,叶中ABA含量增加.而黄腐酸质量浓度为1000 mg/L时则表现为抑制大豆结瘤.上述结果为解析黄腐酸提高大豆结瘤固氮的机理、增加大豆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基于新的合成方法学研究,以色酮-3-甲酸1与二级胺2为原料,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在二氯甲烷中发生Michael加成/脱羧/开环反应,合成了15个水杨酮烯胺化合物3a~3o,产率72%~92%,其结构经1 H NMR,13 C NMR和HR-MS(ESI-TOF)表征,并进一步通过单晶确定化合物3o的结构.该方法不需要任何催化剂,利用色酮-3-甲酸的高活性和二级胺的亲核性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生成的中间体不稳定,发生脱羧和开环反应产生目标产物水杨酮烯胺化合物3,可以为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提供多样性的合成子或
以三(4-(吡啶-4-基)苯基)胺和Cu4I4(PPh3)4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的Cu(Ι)配合物[Cu2I2(TPPA)2]n·4H2O[1,TPPA=三(4-(吡啶-4-基)苯基)胺],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晶胞参数a=29.257(5)?,b=12.621(2)?,c=18.304(4)?,α=90°,β=90°,γ=90°.固态荧光测试结果显示,在365 nm激发态下,配合物1在低温时具有多重发射峰,在CIE坐标下对其颜色做了一定的
以3,4-二甲氧基苯乙酸为原料,经酰化、脱水、C-烷烃化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α-异丙基-3,4-二甲氧基苯乙腈(5);再以3,4-二甲氧基苯乙酸为原料,经酰化、还原、N-烷烃化反应得到N-(γ-氯丙基)-N-甲基-3,4-二甲氧基苯乙胺(2);2与5经过缩合得到了最终产物维拉帕米,总收率为25.4%,其结构经1 H NMR和13 C NMR确证.该合成路线具有原料廉价易得、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便、收率较好等优点,具有较高的工业化前景.
以邻甲苯胺、苯胺或乙醇胺和二硫化碳为原料,经与氨水、氯乙酸钠和水合肼反应,合成了N(4)取代氨基硫脲,再与取代水杨醛或2-乙酰基吡啶进行缩合反应,得到6个缩氨基硫脲化合物3a~3f.抗菌实验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化合物3 d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采用直流放电产生均匀等离子体,研究下极板上运动的带电颗粒的带电量问题.通过分析带电的介质颗粒发生碰撞运动时的碰撞轨迹,进而得到颗粒运动的相对速度等参量,最终求得颗粒的带电量Q,Q为106~107 e.实验结果对深入研究尘埃等离子体中带电颗粒的各种复杂运动提供了依据.
对大气压环境中偏置正弦电压激励的氩气等离子体射流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随着偏置电压从负值增加到正值,所产生的羽从实心过渡到空心.利用电学和光学手段对实心羽和空心羽的放电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对于这2种羽,每个电压周期都只有单个放电脉冲.利用快速摄影,看到“胖”定向子弹在实心羽中传播,其中涉及负流光机制.而空心羽中涉及正流光机制,它表现为从棒电极端开始的定向流光,随后逐渐演变成在气流周边传播的分叉流光.利用光谱学手段,研究了距离管口不同位置处的电子温度.基于潘宁电离和残留负离子的作用,对这2种羽的产生机制进
Ⅱ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新疗法的初步疗效,以早期无效终止和中期go/no-go决策为主要特征.此类设计的主要终点多集中在二元的疗效终点,例如客观缓解率.但随着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的出现,主要终点变得更加复杂,可以是有序的或共同多(co-primary)终点的.为适应新形势下复杂终点的研究,本文介绍一种灵活的贝叶斯最优Ⅱ期(BOP2)设计方法,这是一种单臂Ⅱa设计方法,能够灵活处理简单(如二元)和复杂(如有序、嵌套和共同多)终点.并使用Dirichlet-多项式模型统一处理上述不同类型的终点.在每
当前装配式混凝土桥梁结构节点间传力枢纽的节点材料质量问题是1个技术难点.基于荣乌高速节点间复合改性砂浆材料出现破损、脱落的问题,以正交试验为基础,室内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了水胶比、胶砂比、矿物掺和料对节点复合改性砂浆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1)根据正交试验可知,影响节点复合改性砂浆材料的主要性能是水胶比,水胶比对流动性和3d抗压强度影响最大,矿物掺和料组合对1d、28 d抗压强度影响最大.2)由灰色关联理论得到,水胶比对流动度和强度的相关性均最高,改变水
为建立以胶体金标记抗体为基础的罗丹明B(RB)快速检测技术,利用戊二醛法将RB的衍生物罗丹明123(R123)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白蛋白(OVA)分别合成完全抗原(R123-BSA)和包被抗原(R123-OVA),对雌性大耳白兔皮下注射R123-BSA获得多克隆抗体.胶体金作为示踪标记物标记到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涂覆R123-OVA作为检测线,用羊抗兔IgG作为质控线,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开发了渗滤式胶体金免疫快速检测试纸条,研制出RB标准品浓度比色卡.以比色卡作为判定依据,以辣椒、花椒为研
为探寻alg3、vps1301、rad51基因缺失对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生长及接合生殖的影响,在25℃条件下,培养野生型和3种基因缺失的粟酒裂殖酵母,统计并分析其生长情况;将野生型和3种基因缺失菌株分别各自交配产孢,分析对比野生型和基因缺失菌株的接合生殖情况.结果 显示,生长实验中,25℃条件下,12 h内,野生型菌株、alg3A菌株、vps1301Δ菌株和rad51Δ菌株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0.0425、0.0098、0.0193、0.0369OD59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