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机制研究

来源 :贵州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sh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过程是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利益互动、自律转化和制度保障的内在统一。理性和情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主观因素,利益互动和制度保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客观基础,客观基础与主观基础互为促进实现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他律转为自律。研究和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内在机制,有利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发展。
其他文献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对我国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正确评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背景下我国农村贫困治理绩效,不仅有利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而且有利于客观评价农村贫困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基础.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两大战略背景下,科学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评估体系非常必要,综合考察巩固拓展产业扶贫同产业兴旺衔接、巩固拓展绿色减贫同生态宜居衔接、巩固拓展文化扶贫同乡风文明衔接、巩固拓展
侗学研究的学术成果值得回顾展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侗学研究出现了显著的多维拓展.其中的突出标志,在于提出了话语表述上的概念系列,值得关注的有"跨省侗乡""无冕王国""文化边地"及"中国侗族"等.这些成果对于侗学的局部自身来说意义重大,对于侗学之外的宏观外围而言,也标志着当代民族研究与人类学理论整体中不可忽略的重头之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理论思考提出可见于“2011年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到今天已有10年.随着时间推移与民族社会发展,理论探究愈加深入,尤其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霍尔在其文化表征理论中指出主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经由实践用符号建构事物以赋予其意义.在相对较为封闭的环境下,"长角苗"和他者群体拥有差异化的由概念系统和语言系统所组成的文化表征系统,无法共享意义.以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为节点,在社会变迁下"长角苗"社区逐步开放,社会环境、基础设施、社会结构、文化价值等都产生变化,因此在自我表征与他者想象的共同作用下,以传统节庆跳花坡为基础重构了跳花节.跳花节的出现并非是"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的结果,而是"长角苗"与他者群体在"政府主导、市场需求、社区参与"下的共谋.其中
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曾被恩格斯誉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不仅在当时,就是到了今天, “经典进化论”对科学研究的影响力依然有增无减.对中国环境史研
宅基地"农户资格权"议题研究缘于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的提出.文章基于"身份权"的研究视角,通过对当前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实践的透视,分析典型地区为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而对其内含的宅基地取得权、宅基地居住权、宅基地流转与空间置换权、宅基地收益权等四项具体权利所做的权能设定,以此揭示"身份权"对于建构宅基地"农户资格权"的重要意义,并从"身份权"的视角提出宅基地"农户资格权"的建构应精准"农户资格权"的身份识别、优化"农户资格权"的权能设定、明晰"农户资格权"的价值指向.
依据传世文献和简牍资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两周时期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承担的任务和劳作状况.妇女的生活境遇,社会对于妇女的态度,是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指标之一.通过对两周时期农业家庭中女性的研究,初步判断是:根据性别、特长以及体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女性承担了很多任务.第一,持家、生育、抚养教育后代是女性的主要任务,生育状况对于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至关重要.第二,家内劳动在很长的时段内都是女性的主要任务,因其属于无酬劳动,所以决定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不高.女性地位的变迁源于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体现在法律制度之中的
在土家族的民间信仰中,火神与祖先神的相通是一大特征.土家人将火神与祖先神统一于火塘之上,是基于两者在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方面的一致性.对祖先火神的信仰习俗体现在土家人
分家契约是民间契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对分家契约的研究开始逐渐增多.但是大部分研究多从历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以试图揭示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各种经济制度,建构基
随着扶贫攻坚任务的胜利完成,乡村振兴也就很自然地提到议事日程.要做好乡村振兴,就必须为之打下坚实的基础,农业不振兴,就没有乡村的振兴;没有农业植根的生态系统,农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