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根掌象按摸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经验总结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小儿厌食症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由于发病因素复杂,对其的认识及治疗方法缺乏经验,故临床疗效不理想。基于此采用八根掌象按摸配合彝药健脾消食按摩膏治疗小儿厌食方面取得较好治疗效果,通过刺激八根在手掌上的对应部位调节二气的通畅、平衡,维持血循气生、气循浊生,促进消化、吸收、循环和排泄功能,体现治疗求本之意。
  【关键词】 八根;掌象按摸;小儿厌食;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3-0093-0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anorexia in children is gradually rising, but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anorexia in children is still lack of mature experience because of the complex factors, the clinical efficacy is not ideal. It has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anorexia in children by combining the massage cream of strengthening spleen and eliminating food with Yi medicine. By stimulating the corresponding parts of the eight palmtop to regulate the smoothness and balance of the two qi, maintain the blood circulation of qi and qi turbidness, promote digestion, absorption, circulation and excretion, and embody the meaning of treatment.
  Keywords:Eight Roots; Palm Elephant According to Touch; Anorexia in Children; Summary of Experience
  西医认为小儿厌食症是一种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是指小儿较长时期的食欲减退或食量较少,见食不贪,厌恶进食的病症,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因素有以下几种:一是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影响消化功能,使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胃动力不足,消化液分泌减少,酶的活性降低;二是受到人体内外环境的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对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三是由于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喂养不当,乱吃零食,过食生冷,乱给“营养食品”,致使食欲下降。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多以口服助食剂、胃动力药物及激素疗法[1]。《灵枢·脉度》篇最早记载有关本病的内容,指出“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说明脾气调和,则知饥纳谷,食而知味,这一论述为认识小儿厌食的病理生理奠定了基础。
  八根掌象按摸疗法是彝族地区传承应用的小儿按摸技术,以彝医诊病理论为基础,运用看手象的方法来诊查辨析疾病,并在八根对应的掌象上进行按摸治疗小儿疾病的一套彝医特色方法。它依据八角理论把人体内器官分为八根,通过刺激八根在手掌上的对应部位,调节清浊二气通畅、平衡,维持血循气生、气循浊生,促进消化、吸收、循环和排泄功能[2]。笔者采用彝医八根掌象按摸疗法配合彝药健脾消食按摩膏(厂家:楚雄州中医医院院内制剂;规格:25g/盒;批號:180323;使用方法:外用;剂量:1~1.5g/次)治疗小儿厌食症,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明代《赤水玄珠全集·卷十三伤饮伤食》云:“不能食者,由脾胃馁弱,或病后而脾胃之气未复,或痰客中焦,以故不思食。”《幼科发挥·脾经兼证》云:“诸困睡,不嗜食,吐泻,皆脾脏之本病也。”中医认为,小儿厌食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受损,且长期不愈者会使气血生化乏源,易感受外邪,合并血虚证,或日渐消瘦,转化为疳病。彝医认为人体内清浊二气升降平衡协调,才能身体健康,生机盎然,清气和浊气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二者必须平衡协调,才能使机体生理功能处于正常状态[3]。若清浊二气任何一方发生有余、不足或气血及二气运行失调,就会产生病理变化、产生疾病。在病理情况下,清浊二气是变动不居的,经常处于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变易之中,一方之不足则致另一方之有余,或一方之有余则致另一方之不足,故其消长变化,称为“有余”或“不足”,如侵入机体之热毒邪有余或亢盛,可致清气随之有余,则耗伤津液,致浊气之不足或亏虚。
  2 证型特点
  本病以食欲不振、食量减少、面色少华、形体偏瘦等为特点。在整个临床表现中以清浊二气不调,六路不通为主,主要证型有脾运失健、脾胃气虚及脾胃阴虚。如出现厌恶进食,食而乏味,若迫食或偶然多食后则脘腹胀满,或见有嗳气泛恶,胸闷脘痞,大便不调,形体尚可,精神正常,舌质淡红,苔白腻或微黄,脉濡缓或滑数,指纹淡,为脾运失健;不思进食,形体偏瘦,食少便多,大便入水易散,夹不消化食物,常兼面色少华,神倦乏力,部分患儿易出汗,易罹外感,舌体胖嫩,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指纹淡,为脾胃气虚;以不思进食,食少饮多为主,常兼面色萎黄,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甚或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偏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沉细,指纹紫,为脾胃阴虚[4]。
  3 治疗方法
  本病病因病机复杂,中西医认识各不相同,治疗方法各异,疗效不同。八根掌象按摸疗法是以彝医理论为指导,治疗小儿疾病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①术者蘸取适量彝药健脾消食按摩膏涂在八根对应的掌象部位(心、肝、脾、肺、肾),手指拇指或中指指腹紧贴穴位皮肤表面,稍用力下压,然后揉摸,激活八根的生理活动;②按照五行相生规律,配合彝药健脾消食按摩膏进行手法操作,先常规按摸肝300次、按摸心300次、按摸脾300次、按摸肺300次、按摸肾300次;③再结合彝医诊病揣度法,诊查八根对应掌象局部皮肤,通过辨证分型,哪根发生症候,重点按压哪一根;④根据小儿个体的体质差异,结合清浊二气有余或不足进行补泻按摸。   4 典型验案
  患儿,男,3岁,2020年6月10日初诊,因“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厌恶进食半年”就诊,其母代诉,患儿半年前出现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厌恶进食,多次到儿童医院诊治,开具小儿醒脾养儿颗粒、山麦健脾口服液及胃蛋白酶散,服用近4个月,效果不佳。近段时间,患儿逐渐消瘦,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入水易散)、夜间睡眠不安稳,经介绍至我科就诊。查体见:精神可,面色不华,形体消瘦,头发稀疏,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指纹淡,腹软,心肺(一),大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治法:补脾助运、调平清浊二气。治疗处方:术者蘸取适量彝药健脾消食按摩膏涂在八根对应的掌象部位(心、肝、脾、肺、肾),手指拇指或中指指腹紧贴穴位皮肤表面,稍用力下压,然后揉摸,激活八根的生理活动;按照五行相生规律,配合彝药健脾消食按摩膏进行手法操作,先常规按摸肝300次、按摸心300次、按摸脾300次、按摸肺300次、按摸肾300次;重点按摸脾肺;加揉双侧足三里穴。以上手法每日治疗1次,每次约10分钟。治疗半月后,患儿家长述患儿胃口好转,睡眠可,大便每日3次,继续治疗半月,患儿面色红润,胃口、睡眠较前明显好转、食量明显增加、大便正常规律。后改为每周2次治疗,持续3月,患儿食欲正常、体重逐渐增加。随访3月,纳眠可,二便调,体重正常,未复发。
  5 小结
  彝医八根掌象按摸法治疗能促进消化、吸收、循环和排泄,维持身体物质平衡,调平清浊二气,加强患儿食欲,改善厌食,强化脾胃运化功能,促进小儿健康、生长发育;彝药健脾消食按摩膏主要由野坝子(阿能抛)、臭灵丹(贝乃怕)功效、茶葉(弄帕)等组成,具有健胃消积、和胃化痰、解毒利湿的功效,针对机体的清(热)气、浊(寒)气病因产生直接治疗作用。彝药健脾消食按摩膏直接归肺、胃肠路,药物能直接作用胃肠路,使胃肠路运化功能正常,从而达到补益清气,平衡清浊二气,调和气血、调脾助运的功效,维持身体物质平衡,以改善厌食症状,调整机体营养状况。
  因此,彝医八根掌象按摸疗法结合彝药健脾消食按摩膏治疗本病,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显著,标本兼治,且无不良反应,本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75-1277.
  [2]王正坤.彝医药理论与应用[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8:184.
  [3]杨本雷.中国彝族医学基础理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156.
  [4]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44-646.
  (收稿日期:2020-11-23 编辑:徐雯)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9年4-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
【摘 要】 失眠在临床治疗上存在耐药性、依赖性及常见不良反应等问题;中医药治疗具有安全、个体化、疗效稳定的特点。文章总结了吴辉副教授多年来诊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吴辉副教授认为该病病机在于人体阴阳失衡、水火不济,导致神不得安发为失眠,临证首选黄连阿胶汤加减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阳潜阴藏,人体五藏阴阳归于平衡,疗效显著。  【关键词】 失眠;心肾不交;黄连阿胶汤  【中图分类号】R2
目的 分析吉林省流动老年结核病患者发现及就诊延迟情况,探索新形势下结核病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整理2016-2020年吉林省流动老年结核病患者资料,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
目的了解血清锌离子(Zn)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7—1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诊断为AMI的患者122例作为AMI组,选择同期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病历资料,基础资料,并采集静脉血测定生化指标和Zn浓度。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MI组Zn
【摘 要】 目的:对武汉市黄家湖大学城的大学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大学生体质与抑郁症状发生的关系,分析抑郁状态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型分布规律。方法:从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时间段中选取600名在校大学生(黄家湖大学城)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调查对象进行体质分布和辩证分型,首先计算各亚量表的评分,计算原始分数后可再换算为转化分数。结果:观察组平和质频率低于正常
【摘 要】 自古以来,在旴江流域,众多医家崇尚养生,勤于探求健康长寿之道,善于辨证施养与因人施养。在男性养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方法和经验,具有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特色,为维护本土男性健康及促进中医养生学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有关论述散在于各家医籍中,未见有系统全面的论著。文章通过对旴江医学男性养生理论进行探析,以期为现代男性健康保健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旴江医学;男性养生;传统文化  
【摘 要】 目的:观察消萎化肠方治疗脾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胃复春,观察组予口服消萎化肠方。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病理学积分、生存质量评分、PGI、PGII、PGR、G-17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P<0.05),观察组
【摘 要】 通过对兰茂《滇南本草》中水生动物的性味、功效、主治、药用部位、毒性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将该书所载18种水生动物分为螺类3种、虾类2种、蟹类2种、鱼类11种共四类进行分析,发现相关生物成分临床运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其运用体现了兰茂药食同源,就地取材的用药特色,以期能为后续《滇南本草》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 滇南本草;兰茂;水生动物;药用价值  【
【摘 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感冒疏风片中芍药苷的含测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SB-C18 (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2∶88),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HPLC法测定芍药苷在0.19694~3.938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4%,RSD为1.26%。
【摘 要】 目的:探析中醫乌发专利方药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 以“乌发”“中医”“白发”“黑发”“药”“组方”为主要检索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专利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根据制定的标准筛查和提取处方,得到相关处方,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乌发专利方药的用药组方规律。 结果:共筛选出相关处方779条;使用频次排名前10的中药为:何首乌、芝麻(黑)、枸杞、熟地黄、黑豆、当归、桑葚、女贞子、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