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小史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hm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在公元前460~375年,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就在《内科疾病》中提及“流行性黄疸”。我国的《黄帝内经》中也有黄疸记述。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将黄疸分为5种类型,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又增补了“湿黄”。宋代则将黄疸分为“阴黄”和“阳黄”两大类。古代所描述的黄疸大多为病毒性肝炎的黄疸型。
  1858年Bambecga认为总胆管开口处炎症阻塞是病因,称之为“阻塞性黄疸”。1868年Virchow发现是为总胆管黏液栓塞引起,称之为“卡他性黄疸”。1940年始证实是肝脏炎症引起。随后苏联医生首先认为是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感染,命名为“包特金病”。1939-1945年二次大战期间,发生因注射器消毒不严格的血清性肝炎大流行,怀疑为滤过性病毒所致。1973年Feinstone等用免疫电镜从病人粪便中发现甲肝病毒,通过粪便传染,当时称之为传染性肝炎(甲型肝炎),通过血清传染的则称为血清性肝炎(乙型肝炎)。
  1965年Brumberg发现澳大利亚抗原。1968年认识到该抗原与肝炎有关,称肝炎相关抗原(HAA),即现今的乙肝表现抗原(HB-sAg)。HBsAg的发现对肝炎鉴别、血清免疫学诊断、自动被动免疫预防有重要价值。Brumberg亦因此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医学奖。
  1970年Dane用免疫电镜观察到完整的乙肝病毒(HBV)颗粒。乙肝疫苗接种预防乙肝则由KrugMam首先提出,已被广泛运用。
  1979年可检测出甲肝抗体。
  上个世纪70年代发现有一种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直到1989年9月,才将通过输血传染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命名为丙型肝炎,通过消化道传染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命名为戊型肝炎。
  1977年Rizzetto等在意大利发现HBsAg阳性病人肝细胞核内有一种新抗原,称Q因子,1983年被命名为丁型肝炎病毒(HDV)。后来认识到它单独成不了气候,总与乙肝重叠感染,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现今,上述5型病毒性肝炎在许多医院可以检测鉴别。后来又发现在散发性急性肝炎和输血后慢性肝炎中有不少病例,用现有灵敏的诊断技术可排除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因此,可能存在已型和庚型肝炎。1996年Linnen等正式报道了庚型肝炎病毒(HGV)。
  除上述之外,还有一些病毒感染可引起肝脏炎症病变,不过多以全身症状为主,肝脏炎症多为继发性,不典型。如肠道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腺病毒、HSV、VZV、EB病毒等均可引起病毒性肝炎。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商业银行网络系统,探讨商业银行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出以机器学习的方式,从商业银行网络系统已采集到的指标数据中,不断反馈学习各指标的特征与规律,而后分
她是一个大三的女生。她说她很害怕见人,总感觉别人在背后议论她,而且还向她吐痰。这种情况从15岁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有7、8年了。最早是害怕看别人,现在连自己的亲人都害怕了,妈
期刊
麻风菌(ML)的多形性是其重要特性之一。人们历来将其作为评价疗效及生活力的重要指标。前人曾对ML的多形性有过简要的描述,但缺乏比较全面、详细的报道。笔者在多年临床查菌
为探讨龟鳖粉在治疗皮肤粘膜创伤和溃疡愈合中的作用,我们观察了龟鳖粉对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
提起口疮,可能大家会觉得这算不了什么大病。可是,倘若真是生了口疮,那可是寝食难安,百般受折磨呀。那一年我就是因为口疮被折磨得整整瘦了6斤。
本文阐述了美丽中国建设与“一带一路”推进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提出要破解生态困局,就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实践:加强生态治理国际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完善生态法律治理
用麦胚凝集素(WGA)对61例麻风皮损中的郎格罕氏细胞(LC)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显示两极型麻风的表皮中该细胞的密度有显著差异,活动期麻风皮损中的LC对WGA的反应有特异性;TT和L
期刊
去年由荷兰麻风救济会出资、中国麻风防治基金会等请周幼马设计并负责印制了10000份宣传麻风防治的大型挂历(1992),年前已分发完毕,许多单位和个人仍争相索取。得到者均感到
本文对30例经MDT方案治疗3年的多菌型麻风患者,连续进行了5年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在沼疗期间和停药后,BIG、GF及HI均稳定下降,其中BIG下降较明显。疗后第5年BIG阴转19例,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