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是时代赋予正在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的神圣使命。本文试从方法论角度对领导者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问题做点探讨。
一、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灵魂
科学发展理念是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每位领导者努力追求的目标。领导者的发展理念是否科学,是领导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一)领导科学发展是领导者的神圣使命
领导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但领导科学发展则是领导者的永恒主题。因为发展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既是解决社会矛盾、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也是解决当今中国各种问题的关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虽然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问题仍然错综复杂,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必须靠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靠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要靠发展;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也要靠发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还是要靠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依然要靠发展。所以,每一位领导者都必须把发展作为自己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全力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正是在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成果和世界其他国家经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揭示了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坚持了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毛泽东在发展理论上的艰辛探索。早在1956年,当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华大地上诞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在努力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揭开了探索的序幕。1956年9月,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新的概括以及当前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出,是对中国发展基本问题的正确判断。从1956年提出探索任务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2年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发展道路问题上取得了积极的思想成果。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发展走了弯路,但这些探索与思考弥足珍贵,对中国后来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形成了以发展为主题的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坚持一切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一切从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出发,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在人民群众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事关全局的根本问题,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与挫折,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邓小平理论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的发展问题,诸如“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根据论、“台阶式”和“梯度式”的发展规律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发展动力论、稳定和发展的发展条件论、“社会主义整体发展”的发展模式论等等。他把发展问题提到时代主题的战略高度,把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到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发展的根本价值标准,从而将发展升华到一个新视野、新境界。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领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问题上,作出了许多新的概括,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提出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诸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发展环境、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的领导力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些思想,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正确的回答。
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发展理论的新飞跃。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总结了我党关于发展的思想成果,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而实现了我党在发展观上的理论创新。这一思想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是核心,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性原则在发展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不仅科学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发展”,而且科学地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一)“以人为本”坚持了历史主体性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体性原则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社会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统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又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来实现的。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并不在人的活动之外,而是在人的活动之中。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正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论还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主体,而且也是社会财富的享有主体。坚持以人为中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把发展的出发点、着眼点、落脚点放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生活资料无一不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还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还以革命时期的历史主动性,推动了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飞跃。在阶级对抗社会的历史上,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新旧更替,都是通过阶级斗争,由人民群众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来实现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依然是改革的主体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纵观人类几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广大人民群众用辛勤劳动的汗水和智慧谱写的创业史。
(三)人民群众是领导者的智慧之源。领导者领导科学发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事物、新矛盾层出不穷,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哪里?不是天上掉下来,也不是领导者头脑里固有的,而只能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来。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涌起的以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大潮,不就是安徽小岗子村几位农民的发明创造吗?谁能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善于向群众学习,谁就有智慧,有力量。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一定要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虚心向群众求教,善于总结群众智慧,勇于担当起领导科学发展这一伟大历史重任。
三、掌握科学发展的辩证方法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唯物辩证法思想在科学发展中的具体运用。领导科学发展必须准确把握科学发展中的辩证思想,正确处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样才能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
(一)坚持重点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领导者在领导科学发展过程中,必须努力做好“重点”与“全面”相结合这篇大文章。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理论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可以防止工作中的片面性和形而上学。领导科学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发展中的重点,又兼顾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重视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也要重视促进社会发展的投入,增加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投入;不仅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而且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社会发展的指标、人文指标和资源环境指标。这样的发展才是科学发展,才能真正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坚持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辩证统一。在领导科学发展中,既要防止只强调经济发展,而忽略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全面发展,使经济发展失去目的和方向,见物不见人;也要防止只强调人的主体地位而放松或忽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否则,人会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所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始终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根本目的;而坚持以人为本,则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最重要的手段。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应该围绕人的需要和自由发展来全面规划发展的内容和道路。需要指出的是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的“人”,不能理解为单个的“人”,而是广大人民群众,这个“本”也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单个人的利益,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坚持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的辩证统一。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与自然又是对立的。人是生命发展的最高形式,但人的发展和进化的过程却是以自然界为基础,以其他生命形式为中介的。所以,破坏自然,谋求一时的发展,无异于人类的自我毁灭。科学发展观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把发展作为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强调发展中的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领导者要领导科学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坚持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徐建秋
一、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灵魂
科学发展理念是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每位领导者努力追求的目标。领导者的发展理念是否科学,是领导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一)领导科学发展是领导者的神圣使命
领导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但领导科学发展则是领导者的永恒主题。因为发展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既是解决社会矛盾、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也是解决当今中国各种问题的关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虽然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问题仍然错综复杂,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必须靠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靠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要靠发展;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也要靠发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还是要靠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依然要靠发展。所以,每一位领导者都必须把发展作为自己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全力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正是在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成果和世界其他国家经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揭示了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坚持了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毛泽东在发展理论上的艰辛探索。早在1956年,当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华大地上诞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在努力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揭开了探索的序幕。1956年9月,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新的概括以及当前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出,是对中国发展基本问题的正确判断。从1956年提出探索任务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2年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发展道路问题上取得了积极的思想成果。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发展走了弯路,但这些探索与思考弥足珍贵,对中国后来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形成了以发展为主题的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坚持一切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一切从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出发,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在人民群众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事关全局的根本问题,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与挫折,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邓小平理论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的发展问题,诸如“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根据论、“台阶式”和“梯度式”的发展规律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发展动力论、稳定和发展的发展条件论、“社会主义整体发展”的发展模式论等等。他把发展问题提到时代主题的战略高度,把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到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发展的根本价值标准,从而将发展升华到一个新视野、新境界。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领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问题上,作出了许多新的概括,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提出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诸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发展环境、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的领导力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些思想,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正确的回答。
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发展理论的新飞跃。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总结了我党关于发展的思想成果,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而实现了我党在发展观上的理论创新。这一思想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是核心,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性原则在发展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不仅科学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发展”,而且科学地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一)“以人为本”坚持了历史主体性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体性原则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社会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统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又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来实现的。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并不在人的活动之外,而是在人的活动之中。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正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论还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主体,而且也是社会财富的享有主体。坚持以人为中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把发展的出发点、着眼点、落脚点放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生活资料无一不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还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还以革命时期的历史主动性,推动了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飞跃。在阶级对抗社会的历史上,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新旧更替,都是通过阶级斗争,由人民群众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来实现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依然是改革的主体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纵观人类几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广大人民群众用辛勤劳动的汗水和智慧谱写的创业史。
(三)人民群众是领导者的智慧之源。领导者领导科学发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事物、新矛盾层出不穷,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哪里?不是天上掉下来,也不是领导者头脑里固有的,而只能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来。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涌起的以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大潮,不就是安徽小岗子村几位农民的发明创造吗?谁能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善于向群众学习,谁就有智慧,有力量。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一定要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虚心向群众求教,善于总结群众智慧,勇于担当起领导科学发展这一伟大历史重任。
三、掌握科学发展的辩证方法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唯物辩证法思想在科学发展中的具体运用。领导科学发展必须准确把握科学发展中的辩证思想,正确处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样才能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
(一)坚持重点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领导者在领导科学发展过程中,必须努力做好“重点”与“全面”相结合这篇大文章。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理论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可以防止工作中的片面性和形而上学。领导科学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发展中的重点,又兼顾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重视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也要重视促进社会发展的投入,增加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投入;不仅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而且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社会发展的指标、人文指标和资源环境指标。这样的发展才是科学发展,才能真正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坚持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辩证统一。在领导科学发展中,既要防止只强调经济发展,而忽略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全面发展,使经济发展失去目的和方向,见物不见人;也要防止只强调人的主体地位而放松或忽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否则,人会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所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始终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根本目的;而坚持以人为本,则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最重要的手段。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应该围绕人的需要和自由发展来全面规划发展的内容和道路。需要指出的是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的“人”,不能理解为单个的“人”,而是广大人民群众,这个“本”也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单个人的利益,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坚持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的辩证统一。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与自然又是对立的。人是生命发展的最高形式,但人的发展和进化的过程却是以自然界为基础,以其他生命形式为中介的。所以,破坏自然,谋求一时的发展,无异于人类的自我毁灭。科学发展观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把发展作为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强调发展中的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领导者要领导科学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坚持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徐建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