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明确要求中职教师要积极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发展。而一些中职院校在响应教育部门要求过程中,通过一些教学方案的策划和改进,对理论性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了一系列综合调整,但在具体的调整策划环中,却并未达到预期理想。为此,本文重点分析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建筑结构课程建设内容,以求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结构课程建设;研究
引言
中职院校在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建筑结构课程进行调整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对自身课程的理论性知识进行了一定删减,在此环节中,反而会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很多理论知识是职业能力的基础依据,一旦删减在课程之外,则会让学生的实践能力缺少基础依据,不利于学生的职能力的充分掌握。为此,中职学校要充分把握课程建尺度,合理对其进行改进和提升,避免对课程质量造成消极影响,更好的提升学生课程学习效果。
1、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现状
1.1社会与学校现状
受到教育部门的理念影响,中职学校对建筑专业程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积极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受到改革初期的理念阶段性影响以及部分教学条件不到位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依旧并未达到预想目标要求。同时,在近几年以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呈现出来逐步下滑局面,随着建筑市场发展节奏的降低,中职学生对自身未来发展有了一定的担忧,在此情况下,则会为学生的知识学习造成了社会压力,让学生产生压抑的心理,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断降低。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合理调整,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就业分析,并向学生们呈现出社会中的良性现象,借此促进学生提起对自身专业的学习动力。对于建筑结构课程来说,在社会中一直以来都是属于重点课程,充分培养学生对此课程的掌握能力,对于社会则产生较大帮助,利于我国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2建筑结构课程教育现状
现阶段,在中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对建筑结构课程的理论学习内容较为重视,教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基本上会让理论知识讲授占据学生的所有学习时间,这则使得在教师知识讲述过程中,给学生带来极其枯燥、乏味的消极情绪,致使学生难以进入状态学习,而且教师在课程分析过程中,会将课程重点知识内容进行反复讲解,尤其是结构计算知识,这则导致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很难在课堂上消化教师讲述的知识内容,使得学生容易在听课过程产生低沉心理,并且受到课程讲述特点的影响,即使觉生努力理解,也难以充分理解与掌握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内容,让上课气氛相对较为沉闷,缺少一定的活跃性。同时,受到结构类和力学类课程的特点影响,很多教师在选讲阶段,会对其进行规避,这是因為此类课程难以达到显著的授课效果。众多中职院校在职业能力提升与培养中,虽然充分强调了岗位技能的训练,然而对于理论性相对较强的大部分课程,仍旧占据主要授课时间。
1.3学生学习现状
受到中职院校的自身的特点影响,在教学规划和授课规划上,还存有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导致学生对自身的专业难以充分了解,无法确定自身的未来职业规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动力,并且受到自身的文化基础的薄弱影响,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会存有诸多困难,难以对理论性的知识进行快速掌握,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难以理解课程的重点、难点知识内容。在众多的中职学校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极其容易产生偏科现象,这就导致学生对自身喜欢的科目非常愿意学习,而在自身难以掌握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基本上就会产生放弃心理,让学生的综合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将所有知识内容进行融会贯通,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学生在后期整体职业能力的发挥效果。
2、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优化措施
2.1优化课程内容
中职院校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的环节,要想在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优化课程的知识内容,将课程中枯燥的概念性知识和复杂的计算过程,形成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的展示效果,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容易理解。由于建筑结构课程中包含非常广阔的知识内容,能够体现出建筑施工过程的多种结构具体功能,不但在学生的工作岗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还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一定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在整体教学过程,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结构体系,让学生对建筑结构的整体知识内容有一个宏观概念,再将结构体系分成具体的学习区域,让学生有一个逻辑性的学习思维,逐步掌握知识内容的重点、难点,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更好的加强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2.2优化教学方法
在建筑结构课程讲述过程中,由于所涉及到的施工过程内容相对较少,为此,难以使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教师要根据课程的自身特点,这则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讨论教学法,对建筑结构课程的开展较为适合,能够显著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大量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并且将结构力学一类高难度的知识内容以生动、形象的视频向学生进行展示,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让课堂整体气氛更加活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能够更加认真;而讨论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效果,通过互相讨论,能够最大程度开发学生的思维水平,将大量理论性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形容表述,让学生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深度,促进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建筑结构课程知识内容。
2.3增加实践教学
在建筑结构课程开展过程中,以课程中的大部分理论知识,结合少部分的实践内容,能够促进学生提升理论理解深度,横向扩张课程知识范围,尤其是部分对于建筑施工接触较少的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体悟具体的建筑结构理论知识应用效果。为此,教师要利用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对建筑物进行实地考察,以实际建筑结构部位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展开一些实践模仿活动,将一些模型当做建筑结构材料,让学生进行建筑结构知识内容应用,通过完成教师的安排的课程任务,来发挥自身的理论知识应用方法,促进学生能够更加完善的掌握建筑结构知识内容。
3、结束语
建筑施工专业知识内容会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而不断提升,因此,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岗位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节奏进行同步加强。学校需要积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落后知识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有效革新,积极定义学生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就业后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职业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多杰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春龙.BIM技术在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6):138-140+143.
[2]林玉章,余瑜,李卫琴.产业转型背景下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四川水泥,2020(05):274+258.
[3]刘潇文.探析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20,18(07):85+87.
[4]谢艳华.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导向,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为例[J].广西教育,2019(34):42-43+106.
[5]张可启. 等比例建筑模型在某中职学校《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中的实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金超,1983年4月7日,女,满族,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职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