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祛湿解暑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mmmmmmmmmmmmmmm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月份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小暑和大暑,天气炎热起来,特别是进入大暑之后,高温潮湿的气候让人感觉不舒服,民间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的说法。
  盛夏之时,天气酷热潮湿,老人、儿童及一些体质虚弱的人容易中暑,出现全身乏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口渴、大量出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一旦发现自己或其他人出现中暑先兆,要立刻离开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喝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头和太阳穴处涂一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入伏之后,天气开始炎热,在使用空调避暑降温时,一定要注意温度不要设定过低,一般不应低于27℃,不要长时间开着空调,室内要经常通风。
  中医历来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期,一些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反复感冒、风湿痹痛、慢性腹泻等,此时如果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养和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季节暑湿之气易入侵人体,在饮食方面应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暑、化湿健脾作用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绿豆、茯苓、山药、南瓜、冬瓜、西瓜、乌梅、番茄等。
  这个月为大家介绍的杂粮是绿豆、蔬菜是冬瓜、水果是西瓜,并介绍几款美味解暑的食谱。
  绿 豆
  绿豆又称为青小豆,是一种传统的豆类食物,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了。绿豆可以用来煮粥作为主食,也可以做成小食品,如绿豆糕。同时,用绿豆发芽也可做成非常好吃的菜肴。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喜欢用绿豆煮成绿豆汤来消暑,具有清暑益气、止渴利尿的作用。绿豆还有很好的解毒作用,对药物中毒和食物中毒都有很好的疗效,不管是医家,还是民间,人们都很注重绿豆的解毒作用,对于经常接触有毒物质的人,可以将绿豆汤作为日常的保健饮品。
  中医认为,绿豆甘、寒,入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暑的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疮毒痈肿、口舌生疮、水肿尿少、药物及食物中毒等。现代研究发现,绿豆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降血脂、抗菌、抗肿瘤、抗过敏、增强食欲、保肝护肾的作用。因绿豆具有较好的抗过敏、抗菌、解毒的作用,所以爱美的女士们经常用绿豆粉制成面膜用来改善肌肤问题,对汗疹、痤疮、色斑等有较好的效果。
  进入盛夏,绿豆汤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消暑饮料,经常饮用不仅能补充人体因出汗而损失的水分,还能补充无机盐,有助于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
  绿豆性寒,脾胃虚寒、素体阳虚、泄泻者不宜多吃。
  1.绿豆海带薏仁汤
  原料:绿豆150克,海带、薏仁各60克,冰糖适量。
  做法:海带洗净,切丝,与绿豆、薏仁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至绿豆开花后,改小火煮至烂熟,加入冰糖调味,再煮两沸即成。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开胃。适用于暑热烦闷、食欲不振、水湿肿满、小便不利等症。
  2.绿豆红枣汤
  原料:绿豆250克,红枣100克,白糖100克,糖桂花少许。
  做法:绿豆洗净,加清水浸泡2~3小时,捞出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绿豆熟烂,备用。红枣洗净,放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煮沸后,改小火煮至枣熟,备用。白糖放入锅中,加水100毫升,煮沸,待糖化后将绿豆、红枣、糖桂花放入调匀,煮沸即可。待凉后分次食用。
  功效:适用于体虚汗出、口渴,或夏季暑热伤身、烦渴,或脾胃虚弱等症。也可作为夏季预防中暑的保健品。
  3.绿豆决明子汤
  原料:绿豆50克,决明子10克,红糖适量。
  做法:绿豆与决明子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同煮至绿豆烂熟后,用红糖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明目。适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羞明多泪、心胸烦热、口渴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冬 瓜
  冬瓜又称为白瓜、枕瓜,是夏秋之际重要的蔬菜之一,我国各地都有栽培。
  中医认为,冬瓜味甘、淡、性凉,入肺、大肠、小肠、膀胱经,具有润肺生津、化痰止渴、利水消肿、清热解暑、解毒排脓的功效,适用于暑热口渴、痰热咳喘、水肿、小便不利、脚气、胀满、消渴、痤疮、面斑、脱肛、痔疮等症,还可解鱼、酒毒。现代研究发现,冬瓜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冬瓜中富含丙醇二酸,能有效控制体内的糖类转化为脂肪,还能将多余的脂肪消耗掉,对防治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肥胖症有良好的效果。冬瓜中维生素C含量较多,且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低,适合高血压、肾病、水肿等人群食用。冬瓜中的膳食纤维含量很高,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还能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冬瓜有较好的美容作用,《本草纲目》认为冬瓜瓤“洗面澡身”,可“祛黑斑,令人悦泽白皙”。
  冬瓜性寒凉,夏季天气炎热,感觉到心烦气躁或口干烦渴时,可以食用冬瓜来解暑热。但脾胃虚寒易泄泻者慎用,久病及阳虚肢冷者忌食,女性朋友在月经来潮期间及寒性痛经者不要生食冬瓜。
  1.冬瓜粥
  原料:冬瓜60克,大米30克。
  做法:冬瓜去瓤,连皮洗净,切成小块,大米淘洗干净,同放入锅中,加水1000毫升,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煮至瓜烂米熟粥稠即可。
  功效:清热利尿,减肥。适用于暑热烦闷、水肿、肺热咳嗽等病症。
  2.冬瓜荷叶汤
  原料:鲜冬瓜约500克,鲜荷叶1张,调味料适量。
  做法:鲜冬瓜去皮、瓤,洗净,切片,荷叶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炖汤,放入盐等调味料即成。
  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等症。
  3.素烧冬瓜
  原料:冬瓜250克,食油、盐各10克,香菜5克。
  做法:冬瓜去皮,洗净,切成长方形。将香菜洗净,切成小段。油锅烧热后下冬瓜煸炒,待稍软时加盐,并可略加水,盖上锅盖,烧熟后加入香菜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生津。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肝炎、糖尿病、肾炎等症。
  西 瓜
  西瓜又称为水瓜、夏瓜、寒瓜,是夏季主要的水果,具有生津止渴、祛暑热的功效,有“天然白虎汤”之称。
  西瓜味甘、性寒,归心、胃、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主治胸膈气壅、满闷不舒、小便不利、口舌生疮、咽喉疼痛、暑热烦渴、中暑、酒醉等症。
  西瓜除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外,几乎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西瓜有降血压、利尿、助消化、促代谢等作用,适宜于高血压、肝炎、肾炎、黄疸、水肿及中暑、汗多口渴者食用。西瓜皮具有清热解暑、泻火除烦的作用,对咽喉干燥、唇裂、肾炎水肿、糖尿病、肝病黄疸等疾病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此外,西瓜皮富含维生素C、E,用来擦肌肤,或切成薄片贴敷15分钟,可使皮肤清新细腻、洁白。
  1.冰糖西瓜
  原料:新鲜西瓜1个,冰糖50克。
  做法:西瓜用小尖刀开一个小口,取出部分瓜瓤,放入冰糖,以瓜皮封口,隔水蒸90分钟,待凉后,吃瓜饮汁,每日1个,连食7天。
  功效:清热润肺。适用于咳嗽少痰、痰黏稠不爽等症。
  2.西瓜番茄汁
  原料:西瓜瓤(去子)适量,番茄数只。
  做法:番茄用开水烫一下,去皮,与西瓜瓤分别榨汁,将等量的两种汁混合饮用即可。
  功效:清热利湿。适用于夏季风热夹湿感冒。
  3.翠玉条
  原料:西瓜皮、白糖、米醋各适量。
  做法:西瓜皮洗净,刮净瓜瓤,刨去外皮,切丝,加白糖、米醋浸数小时后食用。若改用盐、醋腌制,则更松脆爽口,食时稍加香油、味精调味。
  功效:清热利湿,解表祛暑。
其他文献
传统零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rn(1)实体零售商的运营成本较高rn一方面,对传统零售商来说实体门店的房屋租金是重要的成本支出.而近些年,伴随着房价的上涨,房屋租金也在逐年
期刊
期刊
本文对北斗系统和物联网进行了简要概述,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并研究了北斗系统在物联网中的电子商务、智慧交通、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导弹制导的具体应用,旨在促使我国的城市管理朝智慧型方向发展。
引言  现阶段,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开,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营业税彻底从地方税种中退出。这不仅打破了地方原有的税制结构,导致地方税主体税种缺失;还减少了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支管理压力倍增,进而影响到地方公共服务的提供。地方政府为了维持地方的发展,积极寻求新的财政收入来源,但目前看来,只有税收收入可以为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性提供保障。因此,地方政府只有不断完善地方税体系,才能保障地方政府职能的正常
期刊
挫折教育的内涵.所谓挫折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育者给受教育者创设某种不利于受教育者发展的情景,或者取消受教育者原来拥有的某种优越条件,时受教育者亲身去投入实践,体验生
期刊
近期,层出不穷的牛奶安全事件让消费者把目光投向了散装鲜奶,散装鲜奶因其方便、快捷和原汁原味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这些没有正规厂家生产的散装鲜奶,究竟是否安全卫生,营养价值是否比其他牛奶要高呢?  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生牛乳  业内人士指出,市售散装牛奶存在着极大的卫生隐患。饲养场产出的牛奶,温度差不多在30℃左右,牛奶在这个温度下很容易繁殖致病菌。按常规是要在10~20分钟之内将之冷却到5℃以下
期刊
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政策 金融融资  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重慶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接点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这一背景有利于重庆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中国内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作为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快速发展。2016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重庆市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十
期刊
期刊
<正>"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用狄更斯这句名言形容当下中国传媒业,或许是贴切的。一方面,信息爆炸,林林总总的新闻资讯如影随形般围绕着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