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前那条小河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60423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邸三家”是生我养我的老地名,估计有几百年历史了。据说来这里最先居住者姓邸,后来又来了一家李姓人,再后来又来了石姓人家。于是三姓长者一商议,小村便被命名为“邸三家”了。
  小时候,我不止一次地听爷爷讲“邸三家”的故事。他说他的爷爷在100多年前,从祖籍山东出发,带着一家人逃荒至此。祖爷爷放下箩筐和行李后,一眼便喜欢上了邸家门前的那条小河。小河丈余宽,河床并不深,曲曲弯弯,水流潺潺。祖爷爷爱恋地一直追看到小河的源头——七八里地外的一个山麓脚下。只见大山石峰下有几个泉眼,水咕咕地往外冒着,掬一口清澈甜润。祖爷爷看到闪着亮光的小河一直绵延二十多里,汇入到朝阳县根德乡才喘了一口气停下来。祖爷爷说山泉是大山的卧龙,小河是发人的龙脉,“水”能生“金”,“金”能生“木”,这村子是藏龙卧虎的福源之地啊!
  小河围绕着西高东低的小村流着,真有斜卧沐阳之美,不仅空气清新,土地湿润;而且还喜了居民种植浇地,喜了鸡鸭鹅狗的游玩,因此人们把绿色的希望栽植在河边,希望小河成为心中的爱河。
  迄今为止,我所在的小村又增加了五六个姓氏,已有100多户人家。从我记事时起,村前的小河就滋润着十几代祖祖辈辈的村民们多彩地生活着。春季,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小河两岸的绿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小河从酣睡中苏醒过来攒足了劲儿,卷着浪花欢快地流淌着,为岸边的土地灌溉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每当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下地回来,经过小河边,总是不约而同地蹲下来,歇歇脚,捧上几捧清水喝一口,擦擦脸,退灭一天的心火,冲洗掉一天的疲劳。村民们坐在小河边有说有笑的,各抒己见,美美地憧憬着一年的墒情。那惬意的笑容倒映在河水里,荡起层层波纹,惹得小河儿也笑出了声,一路欢歌着……
  夏季的小河,成了孩子们嬉戏的乐园。70年代的山沟沟里,小河是孩子们娱乐的主要场所。但为了记住这条祖母河,因此,老人们都乐意给孩子们起个与河有关的名字:“梅呀,燕呀,芝呀,花呀的”等等。有的也按“河丫,河妹,二丫,三丫”出生次序排列命名,我们并不觉得俗气,反倒多了几份自豪与亲昵。那时社会经济稳步前进,国家提倡人口发展,所以这代人兄弟姐妹众多,玩伴也特别多。在我们小村,与我同龄的姐妹就有十多个。二丫,燕子都是我形影不离的玩伴。我们一起在河边捡树枝、摘野花、割猪草、捡牛粪,在小河里摸鱼、扎猛子、学狗刨,互相嬉戏着……就这样,小河的哗哗流水陪伴着我们长大,我们也把多情的小河水捧在掌心,栽成一棵棵小树,一片片花草,美丽着小河。
  秋季的河水越来越沉默。傍晚,几条不谙世故的小鱼终于忍不住,调皮地露出水面跳跃着,偷览岸边的花花草草。夜晚,一些资历颇深的青蛙打破了寂静,抑扬顿挫,有节奏地欢唱着,像极了在为秋收的村民唱赞歌。我与小伙伴们静静地坐在河边,夜暮拉沉却迟迟不肯回家,默默地凝视着一轮明月倒映在河底的笑脸。遐想着水底深处是否有座童话般的龙宫?想象着了美人鱼公主是什么模样?痴迷的眼神融化在河水里,给童年披上了一件梦幻般的彩衣。
  盼望着,期待着。奔波了一年的小河终于睡着了。孩子们便两个一伙,三个一群地作伴儿,拿着央求大人给做的冰车,在冰面上哧哧哧的划来划去。休闲下来的女人们怀抱着年幼的孩子也来到河边,观看着,望着一群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孩童们,玩得那么热火朝天,不时地发出啧啧啧的赞叹声……小河的无私奉献,温暖了小村的冬天。
  小河,村前的小河,它是深藏在我心底的一首歌,它记载了我童年的快乐时光。上了初中后在外求学,虽然身在他乡,但每每得一丝空闲,便思念起小村前的那条小河——那条养育我赋予我快乐的母亲河。每逢寒暑假,放下书包,首要的事就是飞奔去小河边,蹲下身来,与小河低低细语,用目光传递着游子那颗赤诚的思念之情。


  小河的涓涓细流,抚育了村子人才辈出。早在1961年,我的老父亲就进入了“松树咀速师班”学习,毕业后成为小村教师的骨干;邸族中的邸艳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边务农,一边苦读,成为文革后根德乡第一名大专生;80年代,堂姐石桂茹考入锦州师范学院,成为小村第一个本科生;2002年,我小妹石巍攻读大连理工硕士学位……如今,每年都有大学生、各种专业技术人员走出小村深造,为这条小河的两岸镶嵌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时光荏苒。我这个白衣天使与小河结下了近半个世纪的情缘。经年踏入小河的每一个脚步,每一句话语,每一个笑声,都沉淀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成诗,成画,成一帘幽梦。
  去年国庆假期,我与姑娘一起回家探望。抽得一丝空闲去河边走走。远远看上去小河儿清瘦了许多,两岸的白杨却成了绿海。我猜测,也许是小河儿供给的太多了吧。我打开了话匣子,开始滔滔不绝地给姑娘讲述我童年的趣事。正說得起劲儿时,迎面开过来一辆农用三轮车,从车上跳下一个人,仔细一瞧,竟是燕子。燕子拉着我的手,连珠炮似的告诉我这些年小村里的新鲜事儿:“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儿时的小伙伴儿没有几个人留在村里了。现在种地有机器,不像我们小时候用牛、驴等牲畜犁地,又要点种、施肥、培土等一大帮人。节省下来的劳动力都进城打工去了。咱班的柱子儿刮大白,二小搞建筑,一天就挣好几百块。他俩早就盖起了楼座子。二丫的儿子大学毕了业,留在城里买了楼房,二丫也进城看孩子去了。我在家养了几百只鸡,又卖蛋又卖鸡,还栽了枣树,光大枣儿一年就收入1万多呢!哈哈!现在都富裕了。不像我们小时候,一手大饼子,一手咸菜疙瘩,逢年买身新衣服乐得到处显摆。现在啥都不缺,吃的喝的啥也不比城里差呀!晚上村部那还跳舞扭秧歌呢,可热闹了!晚上你也去瞧瞧!听说现在城里人都往农村跑,喜欢上了农村的笨鸡蛋,玉米面等土特产……”
  谈笑间,邻家二婶,李家嫂子,邸家大叔也下地回来,把我们娘俩围在了中间,争先恐后地向我们讲述着:二婶的儿子儿媳科技兴农,多亏喝了墨水,盖起了二层小楼;李家大哥买了小轿车,暑假时带领全家旅游,去了避暑山庄;陈家出了人才,今年考上了两个大学生……
  村民们脸上都洋溢着甜甜的笑容,看得出,如今的他们,小日子过得都是美美哒!
  燕子哈哈哈地笑着,村民们也幸福地笑了,笑声感染了白杨树,感染了小河,感染了整个“邸三家”!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岁月走过了,若父母没有给他们留下更多的回忆,将是一种遗憾。大女儿小时,天资聪颖,口齿伶俐,但随着女儿的长大,我对她童年的印记,她小时候讲过的话,做过的事,渐渐模糊,不是不爱,而是时光不停地打磨著久远记忆,心绪不免有些许慌张。陪伴孩子成长,有辛苦更有甘甜,尤其是童言的无忌,童趣的纯真,让我忍俊不禁,甚至还会令人深思回味。小儿今年十一二岁了,也即将告别缤纷的童年,为此,我点开了大脑
期刊
时光在生命里的苍桑幽幽淡淡,生长在心里的希望、温暖、暖念、美好变得越越平淡。当一种恬淡温馨的感觉在初冬的况远里,生成文字里的清婉疏影,那些只有影子才懂得的叹息,便也会还原为最初的素心清尘,微笑着在时光的岸边轻轻眺望。  这红尘,无论是亲情、爱情、友情、师徒、同事之缘,只要生命交汇,似乎都是天意,冥冥中无法预知。某个路口,因着某个契机,我们就相识了,穿过岁月的风铃,如暖流馨香了孤寂的心。这个世间,也
期刊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一年一度的四大节日(除春节之外的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民间把这天叫五月五,官方管它叫端阳、端午或端五节。据说,我国第一位有名有姓的伟大诗人屈原遭贬流放,经汨罗江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天当做盛大的节日,隆重地纪念。  端午节的来历是真是假,至少如此沿说了一两千年,早已约定俗成,人们便按照传统习惯那样过就是了,谁也不想作训诂考证工作。即使有人愿意那样
期刊
江寒雪,原名黄建南。先后在《奔流》《西部散文选刊》《参花》《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太湖》《姑苏晚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散文诗、小说等文学作品60余万字。出版有散文集《一川烟草》《落花人独立》。曾获全国第四届“中华情”诗歌散文大赛金奖。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风水宝地  姑苏城内,观前街西北约一里地开外的一条陋巷内,留存有一宅千年古迹,乃北宋名臣范仲淹的
期刊
当一阵春风吹过金房古道旁的重镇长安时,那一片片山垭间和坝子里原生的富硒茶树已经蠢蠢欲动。春雨在前夜润泽大地,旭日暖阳唤醒了茶树间沉睡的芽宝宝,迫不及待的悄悄竖起耳朵探听春天的声音,急切的伸出小手牵上河柳的绿丝,共享春的浪漫。  朝阳升上关垭,就没有阻挡的奔腾而来,穿过“中国美丽田园”之称,延绵十里茶园的整个长安坝子,气势磅礴。一路上青山、绿水和着白墙黛瓦的传统徽派建筑,时而似泼墨重彩,时而又如淡抹
期刊
岳母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2年了。  岳母生前活着的时候,我们没有见过面。那个时候,我和妻子还只是同学关系,也没有和岳母见面的条件。  我和岳母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她的葬礼上,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在那口杏黄色的棺木里。此时的岳母已经因病去世。  我和妻子是高中时期的同班同学。念书的时候,我们只是同学关系,从来也没有谈过情,说过爱,更没有想过以后会成为夫妻。结婚之后,同学们都以为我们是在读书
期刊
父亲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那時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更别提给父亲过生日了,何况父亲三岁丧父,六岁丧母。一个没爹没娘的孩子,生日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淡忘了。对于自己的生日,父亲也不太清楚,后来还是我和母亲经过询问本家几个长辈才得知大概是6月13日,至于是农历还是阳历就分不清了。  2003年我工作后,每年阳历6月13日都会给父亲简单过个生日,说是过生日,其实也就是全家人在外面吃个便饭而已。古人说,父母之年
期刊
在江南水乡住了二十余载,同样是江南的秋天,我更喜欢故乡的秋天。恰株洲房产交付,又逢家父生辰,更想回湘展业,于是匆匆踏上回湘的高铁。  久晴的江南水乡淅淅沥沥的下了一场秋雨,秋风微凉,好友驱车送我,倍感轻松,不需在雨中行,可赏窗外一路烟雨迷濛的风景。站台上静静地等候,不似春节熙熙攘攘,有些许安静,随着轨道声,“和谐号”宛如一条长龙缓缓入站。进入车厢入坐,我旁边坐着一位老奶奶,相互寒暄,才知道老奶奶快
期刊
弹指一瞬,不觉已是黄叶从秋风中飘落的的第十三个秋天。虽然秋风吹黄了草地,凋零了百花,带走了夏日的苍翠葱笼,但却带不走我无尽的思念与祝福。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每每想起这句诗,我的心里总涌起一种莫名的惆怅。是生活的艰辛,还是命运的无情,我一直琢磨不透。  刘婶在我有能力感恩的时候勿勿而去,我连夜急急忙忙赶回去,可还是没能赶上看她最后一眼,只得从厚厚的挂历上无奈地撕下那个漆黑的夜晚。
期刊
看到标题,您是否想到海子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我想到了这首诗,但我丝毫没有模仿的意思。我不是诗人,也不会写诗,海子的才情和诗的内涵及意境也不是我能读懂和模仿的。  今夜,我确实在群科新区,感受了它的妩媚和宁静,真实记录了我的所思所想。  刚到群科新区,已是夜幕降临。街道两边的商铺和宾馆依然是迎来送往的样子。灯火通明的办公大楼矗立在街中心,与黑漆漆的广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曾经,这里是我熟悉的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