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责任担当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a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大附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推广的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发挥家庭引导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注重发挥社会平台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社会活动中。
  学校充分考虑到传统文化内容的“适切性”和“阶段性”,让传统文化教育以“有趣”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个性类(探究类)课程和隐性课程四大类别。
  一、基础类课程
  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作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学科,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内容所占比重较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在传授学科知识、培养能力、指导方法的同时,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素养、家国情怀、道德情操和民族精神等进行深入挖掘和拓展,渗透中华文明成果和传统美德教育。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学科,则需要结合教学环节,适当渗透和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比如,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通过鉴赏品读,引领学生学习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仁爱共济;学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学习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学习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豪迈;学习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取义。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学习古代圣贤高洁伟岸的品格、报国安民的情怀。
  又如政治老师在民主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以百姓心为心”,追溯中国民主观念的源头;运用“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突出法治的必要性;运用“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讲解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在文明与家园教学中,运用愚公移山的故事讲解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品质;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在和谐与梦想教学中,运用“人不走不亲”,强调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的重要性;运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描绘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景。
  二、拓展类课程
  学校开设传统文化专题的校本选修课程,如经典名篇赏析、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等,赏析《弟子规》《论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史记》等经典篇目以及古典诗词,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例如,在阅读赏析《西游记》时,通过对唐僧师徒四人组成的西天取经团队进行剖析,教师引领和点拨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坚定的理想信念,勇敢坚毅、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对生命成长、个体和集体成功的重要性。学校还结合“世界博物馆日”,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建筑和钱币的知识,以“品古钱币文化,赏古建筑风貌”为主题,开展传统文化普及社区活动;运用自然地理学知识,与地质博物馆联合,以“地质学之美”为课程主题,开发“点石成画”“精石古书”等微課;用挖掘到的古生物化石制作书画拓片,在向公众传播自然科学技术的同时,展示我校师生对文化传承的革新技艺。
  在研学活动中,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航空博物馆等,打造“名人故居系列”“名胜古迹系列”“博物馆系列”“文化游学之旅系列”等研学课程,就人文、历史、地理、建筑、饮食、兵器、乐器、瓷器、书画等多领域开展研究,了解中国人丰富多彩的生活样态、高雅的审美情趣、高尚的理想追求。学校先后组织学生开展烟台和威海两地、西安和延安两地和甘肃“一带一路”丝路文化等研学旅行活动,在探寻当地华夏文明起源和背景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家园的热爱。
  三、个性类(探究类)课程
  学校为有个性和特长的孩子开设了字印、石膏板画、布艺手工、青花瓷、书法、泥塑、国画、剪纸、民族舞、茶艺、古筝、中阮、快板、十字绣、草编、空竹、武术、棋类等二十余门传统技艺课程。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一方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动手能力,丰富了人生体验;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全面、直观地体验民族文化,点燃了他们对传统民俗、民间手工艺的兴趣。
  学校还在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比如元宵节开展“猜灯谜、做元宵”等活动,春节开展“写春联、剪窗花”等活动,清明节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等活动,端午节开展卫生健康知识普及宣传和“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中秋节开展以“喜迎中秋,梦圆中华”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国庆节开展以“感恩祖国,感恩亲人,感恩老师”为主题的网上寄语活动,重阳节开展以“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教师节开展以“尊师重教”为主题的拜师礼活动。
  四、隐性课程
  1.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开展墨香校园—书法比赛,使学生感悟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精神之美;开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配画比赛,使学生走进诗的意境,创造文字与绘画之美;进行魅力端午节、浓情中秋节、九九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介绍,带领学生走进有声有色的中国节,了解节日习俗、文化渊源、思想精粹。此外,学校以“经典诵读”为抓手,让学生利用每天早读的时间诵读和背诵古诗词、古文等。通过感受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经典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2.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活动及社会实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比如,从“诚信”教育入手,在德育管理上探索诚信品德、诚信集体、诚信自律、诚信生活、诚信学习为主线的“五诚信”教育。在全校范围内发出“诚信考试”的号召,设立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建立诚信水站,开展以诚信考试、作业、卫生、公物、服装发型、课间操、文明礼仪、节水节电、诚信使用手机等为主题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此外,学校还先后开展了校内职业体验、“三爱三节”活动、一二·九合唱比赛、拜师礼、经典诵读比赛、诗文书画比赛、读书节、红五月诗歌朗诵比赛、“读经典、悟经典”征文比赛、课本剧表演,并实行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
  3.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充分利用校园环境的设计与布景这一重要课程资源,对道德经纬网、长廊、六角亭、文化墙、校史馆等用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进行设计,静心苑的“静”字可以引申为“静、竞、净、敬”四重境界。让每一个走进图书馆的学生一眼就能看到水幕墙上诸葛亮的《诫子训》。树蕙学堂、致远楼、博艺楼、沁心阁、静心苑等主体建筑名称的含义均来自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楼道里随处可见学生的书法、国画、泥塑、脸谱、剪纸、十字绣、传统手工艺等作品。走廊橱窗里陈列有20余种民乐乐器,每种乐器都配有详细的介绍。学校还建有古筝、书法、茶艺、泥塑、手工等多间传统文化专业教室。
  4.在师生行为文化建设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通过面向师生征集制定的《矿大附中教师师德铭》《儒雅教师的十项修炼》《儒雅学生的十项修炼》《教师雅教十条》《学生雅行规范》等师生行为公约,通过弘扬儒雅之风、建设儒雅校园、培养儒雅少年、成就儒雅教师,让“儒雅”文化成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主旋律,让“儒雅”气质成为师生行为文化建设的主特征,让“儒雅尚德”成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色调。
  总之,矿大附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推广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授牌“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推广项目实验校”;学校被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百佳实验学校”“北京市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推广项目实验校”以及“海淀区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策略研究”先进学校;在北京市教科院和什刹海书院召开的全国“国学课程建设研讨会”和海淀区教科院举行的“海淀区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策略研究”会议上发言;全校教师“在中学教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集—《成长的底色》一书,于2018年9月出版。
  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后,我们将继续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广大师生在充满“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走进校园,还要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本文基于相关的教学研究发现,通过围绕更新教学观念、巧设教学过程、加强学习指导和丰富课堂教学这四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 自主学习 教学研究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4.054  学生是学
近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发并带动了教育领域的一场变革: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紧密结合。随着平板电脑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它来进行阅读、上网,平板电脑大有取代电脑之势。国外的许多国家,如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开始将平板电脑引入课堂教学中,并开展了相关研究。  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也开始尝试在教学中使用平板电脑。2010年,北京市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丰
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开始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2017年出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又进一步强化了语文素养的概念,将其贯彻为“语文核心素养”,并且细分到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相辅相成,虽然是层层深入的关系,但绝不可厚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明确了学生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开始运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引导初中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进行自主探究,锻炼了初中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深化了初中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的掌握,有效提高了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主探究 突破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2.044  初中语文教师为了
2017年的高考结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今年亦是如此。笔者仔细分析今年高考作文,发现现在的作文对于时事的关注变得越来越多。毕竟我们需要的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人才,而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因此,学生必须要了解社会的变化,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学生们将时事很好地融入到作文中去,从而提升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
新课改背景下,情景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并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阅读教学形式化严重,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学生没有阅读兴趣等等,这都影响着情境教学法的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和特点,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小学语文的小说阅读教学中。  一、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1.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
自古以来,谁可离开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行,指人的出行。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习俗——交易运输习俗。为此,我们选定了“交易运输民俗”这一探究课题。整个课题分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交流阶段,采用分组搜集资料、本组分析、分组交流的形式来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  1.确定探究具体内容:⑴市、商的民俗;⑵市、商民俗标志;⑶交通运输的民俗;⑷高中课文中出现的交易运输民俗。  2.分四个兴趣组,推
主题出版类  国家相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家国记忆  新华社“国家相册”栏目组 编  商务印书馆  深圳报告:改革开放40年前沿记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见证:中国改革开放40年40人  李舫 主编  商务印书馆  微观深圳  胡野秋 主编  商务印书馆  春天的画卷——纪念改革开放40年连环画集  尤劲东等 绘  连环画出版社  变迁与启示:改革开放四十年化解社会矛盾
初中部编新教材语文课本的文言文较之苏教版而言,在数量上有了显著的提升,为的是充分发挥文言文的文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此,笔者以《桃花源记》一课为例,结合部编教材的新体系思想,谈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文言共生,从而能够有感有悟,得能得法。  一、兴趣为先—文言共鸣  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普遍印象是晦涩难懂。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以字带文,死记硬背,
摘 要:后进生在班级里得不到班主任的关注、关心和引导,就会导致后进生难以转化成优秀的学生,所以,班主任要想使后进生越来越少,应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时,提高对后进生的成长、学习和发展的重视程度,付出足够的耐心,对后进生进行赏识教育,耐心教导,使后进生在成长中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引导和教育,由此感化后进生,并且通过运用后进生转化策略,使后进生积极听从班主任的管理和教导,从而推动后进生更好地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