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圆形纳米板的面外振动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fe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结合非局部尺度和应变梯度效应的Mindlin板理论对轴对称旋转纳米圆板进行建模.考虑纳米圆板的剪切变形,应用非局部应变梯度理论推导出描述纳米板面外自由振动行为的控制微分运动方程.应用微分求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求解,从而得到旋转纳米板面外振动的固有频率.在数值算例中考虑了实际工程中常见的两种边界条件,即固定约束和简支约束.分析了固有频率随厚径比、角速度、非局部特征尺度和材料特征尺度的变化.特别地,旋转纳米圆板是否稳定的临界角速度是数值获得的.本研究对当前纳米技术和纳米器件中旋转圆形纳米结构的动态设计和控制具有参考意义.“,”A rotating axisymmetric circular nanoplate is modeled by the Mindlin plate theory. The Mindlin plate theory incorporates the nonlocal scale and strain gradient effects. The shear deformation of the circular nanoplate is considered and the nonlocal strain gradient theory is utilized to derive the govern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motion that describes the out-of-plane free vibration behaviors of the nanoplate. The differential quadrature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the governing equation numerically,and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of the out-of-plane vibration of rotating nanoplates are obtained accordingly. Two kinds of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commonly used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namely the fixed and simply supported constraints,and are considered in numerical examples. The variations of natural frequencies with respect to the thickness to radius ratio,the angular velocity,the nonlocal characteristic scale and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 scale are analyzed in detail. In particular,the critical angular velocity that measures whether the rotating circular nanoplate is stable or not is obtained numerically. The presented study ha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dynamic design and control of rotating circular nanostructures in current nano-technologies and nano-devices.
其他文献
采用非演化型和演化型非关联Hill48塑性模型对TC1钛合金板建立了本构模型,并采用新的各向异性指数r值确定方式以及特定的r值-塑性应变拟合函数,得到在两种模型下的屈服轨迹.结果表明:采用非演化型非关联Hill48塑性模型对描述TC1钛合金板应变的各向异性行为产生较大影响,其中采用流动势函数得到的屈服轨迹等双拉点应力相比于采用塑性位势函数的屈服轨迹时增加21%.而演化型非关联Hill48塑性模型同样对于描述TC1钛合金板应变的各向异性行为产生较大影响,其中采用演化型非关联Hill48塑性模型的流动势函数得
采用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拉伸试验等技术,研究了不同挤压比制备出的Mg-2.5Nd-0.5Zn-0.5Zr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初始材料为近似等轴晶粒,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3.8μm,沿晶界析出大量离异的共晶Mg12Nd相,在晶界处共晶相呈连续网状分布.挤压之后合金组织明显细化,E1(挤压比为7.65)和E2(挤压比为12.56)合金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8.1和6.3μm,力学性能显著提高,E1合金沿挤压方向的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31 MPa、152 MPa和18.9
对蜂窝、 内凹和正方形的多孔柱以及加固后的多孔柱在准静态单轴压缩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和吸能特性进行了实验和仿真研究.通过实验结果和有限元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基于实验和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了不同构型多孔性的最大承载力、 弹性模量和吸能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孔隙率的降低,蜂窝构型的最大承载力逐渐增大,3棱加固的蜂窝多孔柱承载力最大,无加固的蜂窝多孔柱弹性模量最大.而对于内凹构型,十字加固的多孔柱承载力最大,竖直加固的多孔柱弹性模量最大.对于相同质量的蜂窝、 内凹和正方形多孔柱,蜂窝多孔柱的承载力最大
为降低一种复合型预制破片在脱离预制破片战斗部时的损伤率,基于实际某井字形圆柱形预制破片尺寸设计了十字形、 米字形和同心圆复合形结构.利用LS-DYNA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对预制破片断面结构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和结构优化.结果表明:预制破片加强筋之间的外壁上发生了较大变形,距离加强筋越近的位置变形越小.增加加强筋数量和将加强筋沿冲击载荷方向排布利于提升预制破片外壳的整体刚性,井字形断面结构在非径向爆炸载荷时抗爆强度较好,同心圆复合形断面结构抗损伤性能较好且易于加工成形.综合考虑性能和重量条件,采用5片加强筋径向布
针对铝锂合金室温下塑性变形能力差、 成形精度低等问题,进行了不同温度和加载速度条件下2195铝锂合金弯曲工艺研究.通过单向拉伸和V型弯曲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成形温度及加载速度对2195铝锂合金的力学性能以及弯曲过程中的弯曲力、 弯曲回弹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形温度为140℃时,可以实现零件的无破裂V型弯曲成形,加载速度对2195铝锂合金力学性能及弯曲性能影响较大,加载速度越低抑制弯曲回弹的效果越好;成形温度为200℃时,由于温度较高材料出现了动态回复现象,加载速度对2195铝锂合金力学性能及弯
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及民居研究对于维护民族多元文化生态,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和保护的紧迫性,讨论了文化地理学对于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适用性,从文化生态与景观、文化扩散与整合、文化源流与区划、地方文化与制度、综合演变机制等方面阐释了文化地理学对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方法与优势,探讨了文化地理学对于揭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特色文化内涵与特质的路径,为深化学科研究和保护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提供了较好的研究范式与应用基础.并以瑶族为例,初步提出了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框架,旨
对声波耦合水雾消除火灾烟雾的声团聚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且深入探究了声团聚的作用机理及微观团聚体结构的样貌,通过改变声波频率、声功率、水雾浓度和初始烟雾浓度等参数比较其对消烟效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声波耦合水雾技术提高了气溶胶分散性,并且水雾产生的液桥力保证了团聚体结构的稳定性,团聚效率得到提高.在初始烟雾浓度为50 g·m-3、水雾浓度为30 g·m-3、声功率10W和声波频率1.5 kHz的条件下,烟雾颗粒数目减少了80%以上.添加水雾后颗粒间的相对挟带系数增大,相对运动增强,最佳团聚频率范围得到扩大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发展,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短缺等问题使得最具活力却拥挤的城市中心区亟需扩张.城市中心广场逐渐向下发展,而地下空间早期粗放型开发模式导致城市中心广场上下割裂.出入口空间在其中承担沟通上下的重要作用,且目前仍存在空间使用效率低下、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文章以城市中心广场地下街出入口行为活动为导向,总结不同类型地下街出入口空间的上下联动行为需求及现状问题,从形态组织、文化功能、通行效率、安全可达四个方面提出城市中心广场地下街出入口空间上下联动设计策略.
“城市人”规划理论是“人”在自存共存的平衡原则下创造的最优空间,而民族村寨作为一种“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一种人类聚居形式,具有典型“城市人”匹配典型人居的空间属性.因此,基于“城市人”规划理论,结合鄂西南地区土家族民族村寨典型案例,归纳民族村寨的空间特征,从传统的传承与现代性调整,塑造典型“城市人”匹配的典型人居、民族文化的还原与功能再造,促进典型“城市人”与文化活态关系的建立、关注多方利益主体,实现典型“城市人”自存-共存需求的最优平衡三个维度探讨“城市人”视角下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路径,为民族村寨的保护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昆明以其对外交通枢纽的地位成为了抗战大后方重镇.随着抗战西迁来的人口、工业、金融业与建筑业在短时间内涌入昆明,这些要素加快了昆明城市的近代化进程,推动了新城市规划的产生.1939年民国《都市计划法》颁布后,昆明市工务局局长丁基实提出了“大昆明”设想,同年年底该局技士沈长泰根据设想绘制了“大昆明市设计草图”.至此,昆明市的规划及营建开始以建设大昆明市为指导,昆明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及定位就此确立.1940年,《昆明市政府中心工作计划书》颁布,其工务部分指出了建设大昆明市的几项系统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