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寨卡综合征及其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科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a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寨卡病毒起初一直被看作传统的虫媒病毒,在其发现后的60年时间里仅导致零星散发病例而一直未受重视.但在2015年南美洲暴发的寨卡疫情中发现,该病毒也能经性传播.更令人震惊的是,其感染孕妇后可导致大量的以新生儿小头畸形、脑膜炎和视力障碍为特征的先天性寨卡综合征病例,引发全球高度关注.世界卫生组织也因此宣布此次寨卡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科学家通力合作,对先天性寨卡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动物模型和致病机制等开展了系统研究,不仅极大加深了我们对该疾病的认识,同时为研发有效的抗病毒手段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研究工具.本文主要对先天性寨卡综合征及其致病机制领域的重要进展作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作了展望.
其他文献
In this paper,we construct the Darboux transformation (DT) for the reverse-time integrable nonlocal nonlinear Schr(o)dinger equation by loop group method.Then we utilize the DT to derive soliton solutions with zero seed.We investigate the dynamical proper
质量是原子核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是理解核子间相互作用、揭示壳结构演化和确定滴线位置的关键,是研究核反应和核衰变的基本信息,同时也是探索元素起源等问题必需的核物理输入量,对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等学科至关重要.尽管短寿命原子核质量的测量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在可预见的将来,大部分远离稳定谷的奇特原子核质量仍依赖理论模型预言和计算.本文介绍了原子核质量模型的重要发展历程、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描述原子核现象的成功、基于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理论构建的目前唯一考虑连续谱效应
电动汽车和消费电子器件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提高电池体积能量密度[1]、显著降低成本,一直是电池产业界和学术界非常重要的发展目标.为了替代石墨负极,发展高容量负极材料,本研究团队1997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高容量纳米Si负极材料[2,3];2004~2005年,进一步提出了元宵结构纳米硅负极的综合解决方案[4].纳米硅基负极过去20年在质量比容量以及循环性能、倍率性能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逐步在电动工具、消费电子和电动汽车上开始使用.但是在纳米硅基负极材料中,纳米硅的制造成本较高,均匀分散技术不容易实现
期刊
早期的科学研究通常属于个人的业余爱好.到了19世纪,科学研究主要表现为在大学进行的社会性活动.然而,科学研究在20世纪中叶转变成为一种国家主导的建制化活动.这种转变的主要推手是1945年美国科学研究发展局主任Bush提交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份科技发展战略报告“Science,the Endless Frontier”(《科学:无尽的前沿》,以下简称“布什报告”).2021年,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了含有美国科学促进会前首席执行官Holt长篇导读的“布什报告”的中文译本[1].在该中译本所附的一篇中文评论中,吴军
期刊
手性胺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在合成化学和生物医药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近20年来,伴随着过渡金属催化不对称合成研究的发展,高效高选择性合成手性胺的方法越来越多.其中,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卡宾插入反应已经成为合成各种手性胺,尤其是非天然手性氨基酸的一种最为有用的方法.近年来,以铜、铑、钯为代表的过渡金属卡宾对芳香胺、酰胺、咔唑、亚胺等底物的不对称N-H插入反应研究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最近对脂肪胺类底物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结果为结构多样的手性胺合成提供了重要方法,也为过渡金属催化下芳香胺、脂肪胺的不对称转化
陆地植被生态水文过程是生态学、水文学和全球变化研究关注的前沿领域,更是生态水文学的关键理论基础之一.近年来围绕植被生态与水相互作用的研究范畴涵盖了从植物细胞到大陆尺度的几乎所有空间尺度,在不同尺度上分别在生态学和水文学各自视角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从生态水文学交叉学科角度,迫切需要整合生态学与水文学多尺度相关研究进展,系统性地归纳和总结跨尺度理论和方法进展,梳理理论前沿热点问题.为此,本文从近年来关于陆地植被生态水文过程与模拟研究进展中,系统提炼和总结了以植物水分利用与调控机制、碳氮水耦合循环过程与模拟、水循
最近几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温度升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今年夏天美国高温天气造成多地火灾,阿联酋甚至出现70多摄氏度的极端高温天气,我国部分地区超出正常气温的天气也常有发生.因此,开发极端炎热天气环境中的绿色低碳的降温技术,对于解决气候变化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个人热管理(personal ther-mal management)对人体周围微环境的高效调控能力,可以帮助人类应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户外极端气候条件.特别是对于高热区的户外工作人员来说,开发一种能够隔热降温的可穿戴装备,
期刊
截至2020年12月24日,全球已有22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逾76858506名确诊病例,其中逾1711498人死亡(https://covid 19.who.int/)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这一疫情,举国家之力,预防与治疗结合,中医与西医并重,各个行业齐心协力,医疗卫生健康通力合作,成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抗疫成果全球瞩目.
期刊
最近十余年,由于手征有效场论和量子多体理论的发展以及计算机能力的提升,原子核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另外,由于加速器设备和探测技术的发展,实验研究接近越来越多的滴线核,观测到一些新现象、新规律.这些实验新结果为理论模型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回顾我们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原子核结构,概述我们发展的手征有效场论三体力、含共振与连续态的第一性原理Gamow量子多体理论方法,讨论滴线位置、滴线区原子核壳演化以及三体力在滴线核区的作用.
反向电渗析热机技术通过“热能-化学势能”和“化学势能-电能”两个转化过程完成电力生产,是一种新型的低品位余热利用技术.热机由发生单元及反向电渗析电池单元构成,分别对应上述两个转化过程.其中,发生单元对系统性能有显著影响,故本文从提升发生单元效率和系统性能出发,系统地综述了发生单元工质和发生方法的研究进展.通过探究溶剂和溶质特性对发生单元及系统性能的影响机理,凝练出工质筛选原则:反向电渗析热机适合于低汽化潜热、低沸点、高活度系数和高电导率的工质.调研发现,现有发生方法主要有蒸馏法、膜蒸馏法和热分解法,其中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