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6对受分次照射的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及其调节的保护效应

来源 :中国肿瘤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123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IL-6对受分次照射的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及其调节的保护效应,探讨IL-6辐射防护与肿瘤增敏作用方法:将荷瘤小鼠活杀,无菌条件下取脾脏,立即制备脾细胞悬液后Pallrling直接法、间接法分离脾淋巴细胞亚群,3H-TdR掺入法检测睥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亚群转化功能及其调节结果:IL-6提高了睥淋巴细胞和亚群的辐射抗性,照射+IL-6组与对照组比较,3H-TdR掺入量有明显差异(P<0.05和P<0.01)l3T4与B细胞,Lyt2与B细胞混合培养时3H-TdR掺入量与两者单独培
其他文献
不锈钢烘筒运转4~5个月后爆炸.爆炸原因是因焊接质量不合格,主要是虚焊,虚焊处的强度不够,在热循环应力作用下,产生疲劳裂纹并扩展,导致蒸汽泄漏;同时,烘筒内有水,当蒸汽泄漏
目的:总结鞍内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发病因素。方法:13例鞍内非垂体腺瘤性病变患者,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33-36岁,其中Rathke‘s囊肿9例,垂体腺炎2例,原发性垂体脓肿1例,原发性垂体乳头状瘤
探讨垂体腺瘤侵袭及复发与抑癌基因p16蛋白表达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7例垂体腺瘤中P16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对比研究。结果:垂体腺瘤组织中P16蛋白性率为31.6%,侵袭性组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及其临床与预后的意义。方法:对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PCNA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L:Ag)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
目的:探讨胃癌浆膜浸出的对策。方法:对100例进展期浸出浆膜面积3-5cm^2,并给予“治愈性”切除的胃癌患者,分为术中注药组及对照组各50例。术中用药CDDP80~100mg/m^2,术后两组均随访3年、5年。结果:注药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临床T1~2NoMo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5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微淋巴管浸润、肿瘤大小、肿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a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2例肝癌患者和25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GF-a的水平,并与AFP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TGF-a为13.24&#177;4.10ng/L,肝硬化组为12.10&#177;3.1ng/L,与
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是新一代半合成的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抗瘤谱广.为观察吡柔比星与其它抗肿瘤药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自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吡柔比星
目的对黑色素瘤患者进行精准的分组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建立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的miRNAs风险评分模型。方法通过收集TCGA数据库中黑色素瘤患者的miRNA表达谱和临床资料相关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