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与园区协同创新的江苏大学生创业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国际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52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的人才是创新创业型人才,高校创业人才协同培养需要突破学校、大学科技园、政府、企业等不同社会主体间的壁垒,形成一个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的网络系统,以达成人才培养的协同效应。构建高校与园区协同创新的大学生创业机制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科技成果尽可能转化为有效的现实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与园区协同创新的大学生创业机制包括战略协同机制、平台机制、培养机制、环境协同机制、管理与评价机制等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协同创新;创业机制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基于高校与园区协同创新的江苏大学生创业机制研究”
  (2016SJD630156),主持人:陆芳。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政府作出的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创新型国家的成功建设,关键是拥有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大学科技园为支撑、企业支持,各社会组织实现联动,多方协同培养,为国民经济的活力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近年来,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无法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各社会组织在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尚未形成合力。因此,如何构建协同创新的大学生创业机制,成为当前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现阶段江苏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创业教育成效不明显
  相比较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适合国情特色的创业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成效不显著。目前,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教育体系在江苏高校发展的尚不成熟,大部分高校虽然已普遍开展了创业教育与创业指导工作,但大多只是走形式,没能从根本上重视和有效实施创业教育与创业指导。学生创业主体因素缺失,缺乏对创业的正确认识,缺少创业能力;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活动偏少;政府、大学科技园、企业等社会组织对创业人才培养与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支持力度不足,导致创业教育发展缓慢。
  (二)高校创业教育资源整合度不高,实践教育不充分
  目前,政府、高校、大学科技园及企业对创业教育尚未形成良性多元共赢格局,缺乏高校创业教育活动的整合联动。江苏多数高校校内资源整合度不高,高校未能提供足够的配套政策,难以真正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业教育形式单一;高校的外部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尚未有效整合大学科技园、企业及社会资源,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高校、大学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青年学生创业基金、创业者协会等资源基本处于独立或分散状态,没有形成一个联动协同作用系统,不利于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的开展,阻碍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目前,江苏高校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不足,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校内的实训基地不配套,资源严重缺乏;校外实训基地大多挂靠在企业,由于种种现实原因没有发挥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实际作用;学校自身的实践活动内容单一,活动形式不够丰富,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多停留在社会调查和对企业进行考察上,很少能学到真正有用的实践经验。
  (三)高校校园创业文化不浓厚
  校园文化对创业素质的提升具有整体引导、塑造和培养的功能,具有耳濡目染的效果。把创业教育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学生思想行为可以产生持久的影响。然而,目前江苏多数高校尚未形成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学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培养目标、激励导向、评价体系都未能向创业素质倾斜[1]。因此,学校内部的文化氛围不利于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
  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文化环境,除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阶段,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也未形成支持与鼓励的氛围。社会上往往以高校的就业率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同时,整个社会对创业风险性不能认同,对创业的认知不足,相较于稳定安逸的工作岗位,众多的家长和学生都不会将创业作为毕业后的选择,社会明显缺失与创业有关的意识形态及文化氛围,不利于大学生发挥进取精神与创新创业精神。整个社会过多鼓励成功,不提倡对失败的容忍。社会创业文化氛围对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支撑作用并没有达到最大效益。
  二、协同创新对构建大学生创业机制的作用
  根据协同论原理,所谓协同是指进入系统的各方围绕同一个目标,能力互补,需求匹配,相互耦合,共同作用。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就是在政府、大学、大学科技园、企业的系统配合下,通過协同来提高各社会组织自身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各自的创新潜力,促进创新的整合和创新资源的无障碍流动,更好地进行创业人才培养活动,产生多方共赢的协同创新效应。201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的实施,为探索协同创新的大学生创业机制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一)协同创新符合高校的发展需求
  大学在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是学科建设。这种传统的发展策略更注重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是经济的增长点,大学的社会职能的内容增加了,不仅表现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在社会服务职能方面需要大学依靠自身的知识优势,将新知识迅速转化为产品和知识型企业,促进大学丰富的智力资源与其他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在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建设发展的中心应当转移向系统创新方面,坚持学科与专业并重、产业与专业结合、教学与科研协同,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使高校建设需要符合国家及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协同创新促进了创新要素和资源汇聚方式的转变
  协同创新的创业机制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素质、综合能力和竞争能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大学科技园、企业等多种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自在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制度、文化、平台、经费等支持,建立将传统的学校课堂教育同以积累实际经验,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紧密结合的新兴合作模式。协同创新不仅可以改革现有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创业教育体系,发挥产学研联合教育功能;而且也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现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与园区协同创新的创业人才培养汇聚高校与大学科技园的力量,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制定各类优惠政策,吸引高校高新技术项目与人才,最终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科技创业人才,这些优势和效果是高校通过封闭式办学方式所无法达到的。
  (三)协同创新促使高校转变组织管理方式
  协同创新要求高校组织管理方式要从院系为单位的小型封闭方式,转变为以任务为纽带,以团队为单元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发展,这种组织管理方式的转变符合建设创业团队的要求。高校应灵活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校内的创业教育课程、师资、政策等各项事务,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蓬勃开展。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将为创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三、构建高校与园区协同创新的江苏大学生创业机制
  创业机制是指为推进创业而设立的机构、系统和制度以及各因素、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它影响个体创业决策及实施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后果,是创业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的软环境。现阶段高校创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只有通过建立和完善创业机制,才能促进创业教育活动的成功开展。
  纵观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来看,高校与园区在大学生创业机制建设中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高校构建和实施具体创业教育项目、培训创业师资、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毕业后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离不开创业实践平台的支撑。大学科技园借助其资源和环境优势,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和实践基地,通过大学科技园和依托大学之间的政策协议,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吸引高校师生入园创业,吸引大批科技成果到园区孵化,利用低成本的创业网络,以科技成果为核心创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孵化企业,使实验室技术向生产技术转变,使高校的科研成果商业化、产业化,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的转化,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在大学科技园的创业环境中,高校学生在“干中学”,接受真实的案例教学,提升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提高了人才的社会适应性。
  大学是教育的主体,大学科技园是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人才的孵化器,将二者协同创新,联动开展工作,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才能共同建设大学生创业的良性机制,有效地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
  (一)构建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战略协同机制
  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的战略协同机制需要通过制度安排和顶层设计,构建包括创业理念、创业导师、创业平台、创业实践、创业政策等在内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2]。政府、高校、大学科技园、企业应多组织联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及创业实践方面形成合力。
  政府应发挥以下方面的主体作用,即制定创业教育规划,支持高校实施创业教育项目;制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税收与融资政策,简化繁杂的法律、行政等方面的程序;建立多渠道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加大创业融资支持,采用贴息贷款和专项资金扶持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问题,完善创业投资政策和担保体系,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贷款和风险投资机构支持大学生创业;建立大学科技园,设立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创业孵化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与技能;建立创新创业服务咨询机构,借助政府门户网站,汇聚科技局、工商部门、银行等部门的相关职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项目扶持、风险评估、融资服务等咨询与服务;提供相关创业指导,营造社会创新创业氛围。
  高校需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构建创业教育项目,培训创业师资,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发展合适的创业教育评价工具,提升创业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通过创业教育课程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理论知识,提供大学生创业指导;组织专家学者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帮助学生降低创业风险;高校搭建与政府对话的平台,争取政府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高校还可以通过创业计划大赛的形式对获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开展的“5万美金商业计划竞赛”,通过专家评审的团队可以获得5万美元的种子基金;斯坦福大学也设有鸟饵基金等不同形式的种子基金。
  大学科技园将高校的科技创新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综合智力优势与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科技成果转化、高新企业孵化、創新创业人才培养、高科技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撑平台和服务机构。大学科技园应成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要基地平台,鼓励学生将创业计划实施到具体的创业过程中去,通过孵化器平台,提高大学生创办企业的存活率和成功率。
  企业可以通过项目参与高校创业教育,提供创业基金、实习机会以及担任创业实践导师[3]。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可以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把行业用人标准与企业人才培养标准逐步引入人才培养方案。
  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活动仅依赖高校的自身力量显然力不从心,有必要通过建立政府、高校、大学科技园、企业行业等各方各维协同联动的充分发挥,政府、高校、大学科技园和企业行业要从国家创新战略高度出发,明确各自职责,发挥各方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构建支撑大学生创业的平台机制
  高校应构建平台机制,把创新资源与创新要素融合于平台中,实现创新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资源和要素,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大学生创业。为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可以应用大学科技园。高校应与大学科技园、企业合作,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当地企业生产,使区域高等教育的生产力转变为企业的生产力,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大学科技园是大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重要基地,是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基地,对创业人才培育,形成多元化的创业活动体系也产生重要的作用。大学科技园提供了一个学以致用、创新实践的平台,开设创业实践课题,吸纳具有发展前景的科研项目,依托大学科技园良好的知识和实践环境,在孵化企业的同时,也能孵化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才干的人才。   大学科技园是以大学为依托,利用大学在科技、人才、实验设备等方面的综合资源优势,建立从事科学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辐射的基地[4]。大学科技园要提供给创业基地和大学生软硬件资源,通过提供基本的商务服务、中介增值服务和资本运作服务等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针对进驻科技园的大学生企业,设立专门机构研究提出并落实准入考核、日常管理、业绩考核等各项政策。通过对入园项目的审批、考核、种子资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入手,注重加快创新要素聚集,激发创业活动。在创业基地实际运行与大学生創业实践过程中,他们需要来自政策解读、法律咨询、信息资源、风险评估等方面的配套支持,因此大学科技园应为入园企业提供工商注册、技术转移、项目申请、政策咨询、知识产权保护、财务税务、投融资、创业培训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优质服务。组织专家、学者组成创业指导小组针对创业企业进行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和培训。构建创业教育信息网络平台,满足在孵企业对信息的需求,还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实施虚拟孵化,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将各创业企业与创业者积聚在一起,从而充分发挥集群效应。这样能吸引高校中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师生来开拓创业,也可以帮助他们在创业过程中解决各种困难。
  江苏的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南京加上毗邻的上海,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大学和大学生,科教资源极为丰富。江苏历来是科教人才辈出的地区,人力资本较为丰富,江苏拥有一批敢于创新的企业家,同时地方财政资源较为丰富 江苏依托大学等禀赋的科教资源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政府推动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大学科技园。例如南京一个城市就有南大、东大、南理工和南工大四个大学科技园。常州市政府建设科教城,无锡建科教园,苏州建独墅湖大学园区,在大学科技园及其周边发展起了一批高科技企业。例如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2015年度江苏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为学生创业提供项目论证、公司注册、投融资担保、财务管理、法律与政策咨询、专利代理、物业管理等“一站式”服务,帮助创业学生落实政府出台的税费减免、一次性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现有在孵企业100多家。已毕业企业500余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0余家,形成了电子信息技术、各类创意设计、工程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等产业的集聚。南京大学科技园积极推荐和帮助一批学生经过双向选择进入园区科技企业上岗实习;组织专题讲座和创业沙龙,建立学士后流动站,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创建科技企业,培育学生组建创业工作室,为其提供基本创业和发展条件。
  (三)构建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机制
  高校应进行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相互融合的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设计。确立分层互动的课程目标,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推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采取普及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创业教育教材,丰富课程内容;探索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法等多元灵活、能力导向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协同,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第一,确立分层互动的课程目标。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应以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依据。不同高校应依据自身的发展现状和院校优势,形成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型大学拥有最优秀的教师和学生群体、最充足的经费保障,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的。这类大学要在发挥自身科研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创业教育整体水平,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促进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教学型大学则要结合当地产业结构,立足区域特色,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大量复合型人才,如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地区,可以结合当地制造业优势培养大量的制造行业创业型人才[3]。
  第二,高校应探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注重创业教育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这是创业教育走向更高水平的必然要求。专业教育中融合创业教育能及时反映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相关行业与产业发展的前沿成果。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背景去寻找创业机会和途径。优化课程结构,设立创业教育模块,将创业课程以必修和限定选修的方式纳入各专业培养计划,使创业课程体系得到优化。即在通识教育平台增设“创业课程模块”,着眼于激发所有学生的创业意识,拓宽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使之具备创业所需的综合素质。设立专业课创业类课程模块,包括开设创业管理、新设企业营销管理、创业企业财务管理、商业计划书写作等课程。创业教育具有适应性,可以在课程和专业两个方面将创业教育整合进来。各学院可开设不同专业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例如斯坦福大学工学院开设科技创业形成、以科技为基础的公司战略、创业工程师等课程。
  第三,要注重课堂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协同。培养创业人才,仅依靠大学内的创业理论课程及环境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要通过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和科技成果转化这样的环节来培养。高校要积极构建大学科技园、创业实践基地协同互动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职业训练环境,充分利用大学和园区企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把学校创业教育与园区生产、科研实践结合于创业人才培养。使大学生获得创新创业氛围和过程的亲身感受和体验。以大学科技园为载体,培养学生与高水平科研能力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提升创业技能。
  一方面大学科技园是创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平台,有效地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建立和完善系统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课程教学是创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平台,大学科技园的创业案例为开展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与理论课形成互补,充实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创业活动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提升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大学科技园有丰富的创业教育专家队伍,汇聚了企业家、孵化器管理专家、科研人员、风险投资专家等,他们的创业实践经验,对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业认知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利用大学科技园作为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使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研究实现有效结合,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整合各项创业资源,向学生团队提供真实的创业环境和平台,提供经营场地、办公设施和各项辅助资源,使创业团队实际管理与运作公司,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下,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创业实践项目使大学生创业团队通过“创业培训课程+实战经营+创业导师及行业资深专家的深入辅导”的创业模式,提升创业能力与经验。   国际上很多成功的大学科技园,都是以其依托高校的优势学科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剑桥科学园是欧洲最成功的大学科技园,剑桥大学和剑桥科技园的联系非常紧密,剑桥大学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到校外兼职,这一措施为教师创办自己的公司提供了现实性条件,并鼓励学生到剑桥科技园中创业。剑桥科学园的许多高新技术企业都是依托剑桥大学老牌学院和优势学科的科研成果而创办,如激光扫描公司(Laser-Scan)、西普数据公司等就是分别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计算机实验室、物理系卡文迪许实验室分立出来的。专业领域与创业领域的衔接,一方面深化与拓展了优势学科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提升其理论知识转化为创业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增加创业阅历,丰富创业经验。
  第四,建立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是创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典型特征,促进自主创业又是创业教育的结果之一。因此,创业师资的培养与选拔必须兼顾创业理论、创业实践、创业指导三方面的内容,建立一支“双师型”创业师资队伍。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当与当地产业相结合,吸引成功的企业家、风险投资商、政府官员等不同领域的人才系统地参与高校创业教育,构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第五,采取普及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方式。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类,进行因材施教。对于一般学生,开展普及教育方式,包括课程设置、创业讲座、创业竞赛;对于创新创业潜质高、开拓意识强、具有领导气质的学生实施精英教育,鼓励他们探索新知识、新技术,为作出突破性成果奠定基础,并引导他们参与创业实践,建立创业团队,实施创业实践项目,提供创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参与市场竞争。
  (四)构建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协同机制
  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获得需要长期的培植、熏陶和积淀,校园文化的导向性有利于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其广泛性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標和内容的重要途径,可以将创业的目标和内容外显化、物质化和行为化,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在师生的行为中。
  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是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外部推动力,对大学创业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大学校园应当营造一种开放、吸收、创新的创业文化氛围。美国斯坦福大学有着学以创业、学以致用精神,创业已经成为斯坦福大学一种重要文化。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报告,创业设计大赛、创业辅导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邀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来校讲座,宣传创业成功的企业案例和创业大学生典型来调动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1]。
  大学科技园是以文化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并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大学科技园也应当培育一种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敢闯敢干的冒险精神、协作基础上的竞争精神,使创业大学生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并在团队合作中实现1+1>2的群体效应。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大学科技园之一—美国硅谷科技园(斯坦福大学科技园),其成功之处不仅因为它是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地,创造了惊人的财富,更因为它贡献了一个无法量化的因素—硅谷文化。硅谷文化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繁荣学术、不断创新;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平等开放;将就合作,以人为本。”硅谷文化是在高科技产业形成的特殊环境中逐步形成,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创业型新型文化,具有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辅相成、创新的特点。
  同时,优化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创业过程是一种包含机遇与风险,成功与失败的活动过程。因此,社会应当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并能容忍其失败。社会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创业动机、创业行为都会产生影响。政府应通过实施创业奖励措施,对创业或科研作出突出贡献者进行奖励,树立创业成功典范,来改善创业观念和引导社会舆论,营造一种尊重创新人才,崇尚创业,支持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构建推动大学生创业的管理与评价机制
  现有高校教师条例和守则往往不支持教师的创业活动。对于创业教育来说,如果教师本人没有参与过创业活动或对创业持消极态度,那么创业教学就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建立与完善管理与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及大学科技园去兼职,开展创业实践。
  建立机动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在保证解决教师和其他科研人员后顾之忧的前提下,坚定其在大学科技园创办企业的信心,如允许创业科研人员享有科技企业的产权,允许创业人员保留原有人事关系,在决定重新专心从事科研工作时可以随时重返科研岗位,或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返回科研岗位;对于同时在大学科技园创办企业又同时从事原有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学校和个人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相应的福利待遇标准、发放津贴;把创业者企业获得的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以及社会荣誉等计入其绩效考核体系;允许创业者以横向课题完成后的科研经费结余作为注册资金到科技园创办企业等。
  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推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主要表现在工作量安排和绩效评估上。明确教学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制定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质量反馈信息处理系统和质量保障体系分析系统。首先,创业教育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创业实践、参与创业咨询的工作,可以有章可循地折算成教学工作量。其次,把教师创业教育成果与个人报酬标准、晋升等挂钩。再次,在软件方面创造条件支持教师的创业教育工作,如组织教师到同类院校或创业市场进行系列考察活动,建设创业教育教师的的培训基地。从而推进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在高校学生管理与评价机制改革方面,可以通过允许有创业能力的在校学生保留学籍的方式鼓励在校学生创业;在学生创业实践考核评价过程中,给予创业大赛获奖者、创业成功者学分奖励、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奖励在创业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奚国泉.创业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35+90.
  [2]陈伟民.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创业教育机制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06):4.
  [3]徐小洲,梅伟惠.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战略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5:30+151.
  [4]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园区介绍 [EB/OL][2014-01-20] http://zjusp.zju.edu.cn/index_show.php?id=8.
  作者简介:
  陆芳(1973-),女,无锡太湖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与政策、企业管理。
其他文献
虽然有人以自己娇嫩的肌肤为荣,可是如果肌肤太过娇嫩,时不时发发公主脾气,就没人会喜欢。这个春天,我们要做公主,但是不要肌肤患上“公主病”。    1“公主病”症状  先天性敏感肌肤    我们经常所说的“敏感型肌肤”实际上是个相当笼统、缺乏明确定义的一种皮肤状况,一般常指皮肤经常会对保养品、化妆品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大多数女生都感觉自己是敏感肌肤,到底怎么识别和改善这些糟糕的症状,跟我们一起加紧学习
期刊
在国内蓬勃发展的化妆品行业中,潜藏着一些低调的实力型企业,它们不显山不露水,兢兢业业地发展,踏踏实实地做事,逐渐成长为产业基石的中流砥柱。万邦国际化妆品集团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       好心态 成就好业态  从1992年布局华南、缔造色彩生活开始,万邦集团一直在踏实做事,低调前行。而事实上,万邦创造了中国彩妆领域中无可比拟的绩效:1992年“雅邦”口红问世,开创了中国彩妆行业的先河;产品年销
期刊
瑰吐露芬芳,娇颜绽露头角,当舞台上的歌剧幻化成爱的永恒时,浪漫也开始在唇颊间热情释放。2009年,宛若被浣纱漂洗过的柔美色彩再度大热:M.A.C玫瑰情怀系列柔紫微粉的玫瑰色调,赋予整体妆容犹如初夏般温暖却不张扬的唯美情怀——微醺雅致的青草绿、玫瑰粉紫色眼影细腻融于媚眼翕合间,为妆容倍添几分清丽灵动;浅浅的柔粉色于颊间、唇间悄然绽放;魔幻星辰细粉微妙的光芒若隐若现地闪耀,内心的热情开始重生……这个夏
期刊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不仅景色迷人,更是出了名的美人之都。从这里走出来的袁立,肤如凝脂、手如柔荑,典雅中不失灵动、温婉中不失英气……她更是对美、对时尚有着自己的独特感悟。如果你也想做一个像她那样的美人,那就随小编来倾听她的心声吧。       今日目睹传说中的“丝绸肌肤”,真的不得不感叹。那你平日是怎样护理的呢?  袁立 你对肌肤好,肌肤也会对你好。对于护肤,不单单是做足某一方面的
期刊
无论是观赏体育赛事还是名星演唱会,哪个花样年龄的小女子不是天生的FANS呢,只要环境对、气氛佳,就能HIGH到顶点。除了热力美装外,顶上风情也重要呢。在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期间,不要被身边的热力氛围所淹没,让你的HIGH感聚焦他人的目光,才是最重要的。      李健个人小档案  生日6月14日身高 168cm体重46kg毕业院校中央戏剧学院  部分影视作品  《警察故事》女二号岳岚《国家机密2》女
期刊
摘 要:目前会计职业正在经受着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历程,作为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摇篮的独立学院面对这样的现状,必须主动求变,准确掌握未来会计职业发展对于会计从业人员实际能力的需求,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凭借共享思维模式,构建起有效的多维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未来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互联网+;共享  项目来源:陕西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
期刊
雅诗兰黛2009春季妆容,沿袭洋红风潮,以代表爱情的洋红鸢尾花为主题,全球同步推出限量版花颜悦色粉饼与花颜悦色双色眼影。配以精巧的浮雕设计,凝合肉粉靛紫和闪光微粒,凹凸曲线间,点亮了春的浓情气息,予人浪漫,唤起内心无尽芬芳。
期刊
摘 要:自教育部2012年3月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以来,从国家、高等院校、中小学等各个层面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实践,更多的高职院校研究借助信息化技术各种手段,建设相关学习平台,拓展学习的时间、空间维度,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本文拟借助信息化背景,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探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三维一体、多元互动”学习平台构建。  关键词:信息化;三维一体;多元交互;学习平台  一、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于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基础职能,会计管理职业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受到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在当前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还有很多不足,难以更好地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为有效促进会计工作效率的提升和自身长远的发展,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势在必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事业单位
期刊
摘 要:文章简单介绍了财务管理的内涵意义,并简单分析了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几点分析,希望通过分析可以对相关人员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经济效益;功能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公司的融资形式与企业的创业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上的地位在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在短时间内拔地而起,企业要发展就会有竞争,想要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就一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