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隐喻理论将语言视为一种语言现象,而现代隐喻理论将其视为一种思想方式.隐喻可作为一种认知机制用于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词汇的学习和教学.根据这一理论,指出中国学生和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揭示该理论在英语词汇学与教方面的效果.其在教学中运用概念隐喻,可为中国教师提供一种认知思维方式.该理论有助于培养师生隐喻意识,提高其隐喻运用能力.
其他文献
赵国思想家荀子为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明代开国功臣刘伯温所著《郁离子》以“稽考先王之典,以待王者之兴”为追求的目标,其作为寓言体文集,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郁离子》中《楚王好祥》有珍贵的荀子史料,虽为寓言,但内涵丰富;与荀子思想进行对比研究后,可见刘伯温对于荀子理解之深切,用心之良苦.明清以来,荀子之所以越来越成为儒家道统“孔孟”之后不可或缺的圣人,刘伯温塑造的荀子寓言形象功不可没.
思政课在青少年的每个成长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学时期是学生个体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关键阶段.但目前乡村中小学的思政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教学手段拘泥于传统形式、学科地位不高等.为了提升乡村地区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乡村中小学校需要重视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并建立起同高校的合作.
摘要:在高层建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深基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于建筑性能和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关系着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同样是意义重大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人员要加强对于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管理和控制,  确保建筑施工的稳定进行。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意义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
期刊
高职院校开展资产管理,必须大力加强、改进绩效评价工作,以使资产管理更科学、更有效能性.当前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整体运行还存在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理念缺乏创新、指标不够完善、模式比较传统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创新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理念、完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优化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模式的对策.
学习词汇是学好语言的基础,学好英语的关键时期是在初中阶段,良好的学习策略及语言基础在这一时期养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英语词汇与阅读均提出了相应要求,词汇与阅读相互促进,阅读是学习词汇知识的最佳途径.克拉申等语言学家提出的窄式阅读策略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词汇知识.初中英语教材各单元话题不同,每个单元从对话到阅读,难度具有层次性,较符合克拉申“i+1”理论,窄式阅读用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具有较好的价值.
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学生课前看教师上传的教学视频内容,预习新知识.但是,学生间的学习水平和进度存在差异,给学生完全相同的学习内容和任务,会影响学习效果,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翻转课堂与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具有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学习动机良好,学习者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状态面对学习,进而促使学习语言的效率提升.教师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掌握学生的需求及动机,使教学策略更合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因此,研究国外经典动机模式,分析构建语言学习动机的各个因素,可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参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高等教育的需求.从以生为本的理念出发,阐释推进大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的内涵,以山东华宇工学院为例分析目前大学生事务中心的运行现状,提出构建高校大学生事务中心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全员化的“四化”发展运行机制.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国内外的很多学者致力于词汇的习得研究.词汇学习可以分为刻意性词汇学习和附带性词汇习得.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模态的输入方式也成了附带性词汇习得新的方式.视觉模态输入方式下的二语附带性习得占优势地位,特别是文字—声音—图像同时呈现时.由于模态本身的限制或测量方法等原因,听觉模态输入方式下的二语附带性习得效果较差,但输入频率可以提高词汇习得和保持的效果.视听双模态输入方式下二语附带性习得效果由于受语言水平、学习材料等因素影响有待继续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需求日益凸显.高等外语教育有其特性和优势,理应承担起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重任.语言测试在外语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北京外国语大学研发的国际人才英语考试为例,探析外语测试对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所产生的积极反拨作用,从而助推我国国际传播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