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域 大视野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z06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别化探索活动是幼儿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可根据主题内容,结合幼儿兴趣需要、发展水平等,提供适应幼儿不同能力的区域内容和多种富有价值的、趣味性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采用独立思考或同伴合作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和创造性表现。在个别化探索活动中,幼儿能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产生很多成人意想不到的精彩表现。
  然而,在组织幼儿区域活动时,教师经常会局限于区域的空间和内容。有时教师准备了很多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操作,但幼儿的作品却令人失望:单一、刻板,缺乏幼儿应有的童真童趣;有时多数幼儿只是重复绘画教师教过的内容,缺少创意。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区域中,为幼儿拓展学习空间,让幼儿个别化的探索更有效,更能体现出幼儿作品的独特和幼儿的童真童趣呢?笔者将以大班美术区域活动“树”为例,分享在区域中引导幼儿个别化探索的策略。
  一、拓展观察视野,引导幼儿自我探索
  区域活动因为是由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操作,所以必须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为此,教师不能急于要求儿童达到某一活动目标,或过多过早地干预、参与幼儿的活动,但也不能袖手旁观,任凭幼儿随意活动。教师既要尊重幼儿的自由,又要有意识地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进行自我探索。教师要通过拓展幼儿观察的视野,使其获得更丰富的体验,以形成对事物的有效认识。
  以大班美术区域活动“树”为例,为了让幼儿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对树的深入认识,形成自己对树的独特经验,并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树,笔者采取了以下方法。
  1.利用散步,有意观察。平时,幼儿对幼儿园内的花草树木已经非常熟悉了,但是要让他们画树,他们都画得大同小异:一个树干,几个树杈,没有幼儿特有的童趣。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幼儿们没有真正地认识树,对树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于是,在散步时,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树的形态。“所有的树都是一样的吗?”“树有几个树杈,有几个树干?”“树的枝条是直直的,还是弯弯的”“树的枝干、枝条、枝叶是否一样大小,有什么规律吗?”随着问题的深入,幼儿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慢慢地对树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认识到:有的树有粗粗的树干;有的树干分出一个树杈,有的分几个树杈,每个树杈都不一样;有的树干长得很特别,歪歪的、斜斜的、弯曲的,各种样子都有;有的树干上还有一个个粗粗的结;有些树的树皮有漂亮的花纹,有些树皮摸上去粗粗的……幼儿们经过自己的有效观察,再进行自由探索后,对树的形态就有了自己的认识。在这之后,让幼儿们来画自己看到的树,他们的作品就会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各具特色,其中也充满了童真童趣。
  2.环境创设,多样观察。在美术区域活动中,环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它能引发幼儿的创作兴趣,激发其创作欲望。在“树”的主题活动中,笔者特意在区域的角落放上几盆形态各异的盆栽树;在架子上挂了形形色色的树的照片,书架上摆放了有关树的绘本。墙面上的树林里只有稀稀拉拉的几棵树,仿佛在说:“孩子们,快画吧,让小树林的树越来越多。”而环境中的多样盆栽树,也给幼儿再次观察树提供了方便。在区域中创设丰富的环境,幼儿们可以自由地探索,无拘无束地绘画他们认识的树。
  二、拓展创作材料,丰富幼儿创作层次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使用。”美术活动中单一工具的使用,容易使幼儿产生偏爱,有利于幼儿更好地掌握工具,但也会使他们的创作活动趋向单调。而各种新奇、独特的作画工具和方法,不仅能吸引幼儿,还能让幼儿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体验自由表达和创作的快乐。而且幼儿的能力和喜好也各不相同,丰富的材料能让幼儿有更多自由选择来创作,使每个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都得到满足。
  在区域活动“树”中,笔者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作画工具和材料,供幼儿选择。其中包括布团球、笔刷、棉签、记号笔、各种颜色的颜料及油画棒等作画工具,然后问幼儿们:“你觉得大树妈妈该穿上什么样的衣服才漂亮?”“你觉得树叶宝宝又该穿上什么样的衣服最合适?”以此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创作。丰富多样的工具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纷纷给“树妈妈”“树叶宝宝”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有的用记号笔采用黑白相间的图案装饰;有的用笔刷蘸上各种色系的颜料画出形态各异的树;有的用布团在树干上拍出漂亮的花朵……一棵棵别具特色的树出现了。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工具,表现出了不同的绘画效果。
  在色彩的运用上,幼儿也凸显了自己的个性。有的采用黑白配,有的采用混色搭,还有的尝试运用渐变色等。教师通过让幼儿对这些工具的自由操作,使其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绘画方式,更激发了其参与热情,使其乐意去美术区域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们轻松愉快地绘画,发挥着他们的创造性,并不断提升着自己的能力。
  三、拓展示范方法,支持幼儿创作表现
  为了遵循让幼儿自主学习的原则,有些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表现出不敢“教”的现象,担心自己的“教”会束缚幼儿的手脚。为了不“教”,教师有时采取放任的态度,结果在幼儿需要引导和帮助时错过了“教”的好时机。其实,时机合适时,教师可以适当地介入,运用示范讲解的方法,有效地指导幼儿绘画,使幼儿通过感受和借鉴提高绘画能力。
  1.局部示范。主要是指在新的绘画中,教师重点示范对幼儿来说有难度的部分,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技巧,以保证幼儿顺利完成作品。如在绘画“树”时,如何画树杈是难点。教师就引导幼儿用手摸盆栽树的树杈以及树干和树杈的相接处,通过触摸、观察,感受到可以用拐弯的曲线来连接两个树干,形成树杈。再用手指在树杈、树干上描轮廓或手指空描等方式积累经验,并将这一经验迁移到用画笔对树的绘画,从而顺利完成作品。
  2.欣赏示范。即教师提供多角度的示范画或图片,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来感受作品的美,从而产生绘画的意愿。比如:在装饰活动“树的衣服”中,教师提供了许多树的图片供幼儿欣赏,引导幼儿发现树上有规律的花纹,再辅以收集到的一些装饰线条、图案的范例,供幼儿参考。幼儿可以选择其中的线条与图案,结合已有的绘画经验,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充分发挥自主性。   3.幼儿作品的示范。每个幼儿的美术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有的极具借鉴意义。因此,笔者尝试让幼儿欣赏、评价同伴的作品,以此获得间接经验,提高自身的绘画能力。如在“树的衣服”活动中,幼儿欣赏了各种装饰树的图片,被那些树上规律的线条和图案折服,纷纷发出赞叹,并用自己的方式画出“树的衣服”。幼儿的作品丰富多彩,当教师把在区域中完成的幼儿作品放在展板上,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时,也会请他们说一说自己的画,再评一评哪幅画最漂亮,为什么觉得漂亮。幼儿们兴趣浓厚,七嘴八舌地讲评,引起了在其他区域活动的幼儿们的兴趣,他们也加入到讲评中。经过讨论比较,幼儿们发现了每幅画的优势与不足,也了解了每幅画所表达的意思。这样,让幼儿们在互评中得到了提升,在绘画下一幅作品时就会有意识地避免出现不足的地方,把学到的优点运用进去。这也激发起更多幼儿进入美术区活动的兴趣。幼儿作品的示范可以让幼儿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并在交流中获得共鸣,在实践中慢慢进步。
  四、拓展评价方式,充实幼儿心灵空间
  爱尔维修说:“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只要教师尊重幼儿发展规律,以幼儿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就可以帮助幼儿在画海中心胸舒畅、自由自在地游弋。在美术活动中,要有恰当的评价,使幼儿能够从同伴和教师的欣赏中得到对自我的肯定,得到鼓励、欢乐、信心和进步,使幼儿的心灵得到充实。
  1.重视理解幼儿的作品。美术作品是幼儿自我思想表现的一种方式,包涵着他们的情感,反映着他们的经验和感受,体现着他们与周围事物的情感关系,因此教师要善于倾听、理解幼儿的作品,要从幼儿的角度去欣赏,赞美幼儿的点滴创造,多用心去体会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所蕴含的情感,能够用欣赏与沟通的眼光去评价幼儿的作品。如在“树”的区域活动中,一个幼儿画了清晰的树干、树杈,画面十分干净。教师朝她笑了笑,接着去巡视其它区域了。当教师回到她身边时,大吃一惊,刚才清晰的树干画面已被深浅不同的绿色、灰色破坏。此时,教师带着疑惑问:“这些绿色、灰色是什么?”她指着画说:“绿色的是树的枝条,被大风吹乱了。灰色是雾霾,把树都遮住了。树都哭了,不喜欢雾霾。”教师被她的想法感动了,鼓励她说:“你想得真好,我们把画贴在墙上,让大家都来保护环境,让大树变得漂亮。”至今,她的绘画热情依然保持着,并敢于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愿望和内心的体验。
  2.重视接纳幼儿的进步。每个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喜好不同,有关美术活动的经验和能力不同,教师要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进步,用“你画得真棒”“你进步了”“大胆些,你画得会更好”等激励的语言会使幼儿美术能力不断提高,不断有小成功积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幼儿的自卑感,增强其自信心,形成一种“我会画得更好!我很能干!”的心态,从而激发其内在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有一次,菲菲在区角中画好了树,但害怕同伴说她画的不好,于是,她从口袋里拿出来又放回去,就这样反复了几次,教师看出她的意思后,走到她的好朋友那里小声说:“今天菲菲去画画了,而且树干画得非常好,你们能不能给她一点鼓励呢?”接着教师大声问孩子们:“今天菲菲画了树,你们想看吗?”教师鼓励菲菲把画举起来,顿时得到同伴们的掌声。她的好朋友说:“你的树干画得很漂亮。”菲菲笑了,这是发自内心的笑。教师拥抱了她,并说:“你进步了,画得越来越棒了。”
  实践证明:幼儿在小小的区域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成功,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树立了自信心,激发了创作想象的兴趣。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幼儿在自我表达和表现的天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绘出自己多姿多彩的绚丽世界。
  (责任编辑 张慧籽)
其他文献
“语用”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语用”训练就是立足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训练。通过“语用”训练,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表达能力。因此,从特级教师到普通教师,从展示课到竞赛课,不约而同地把对语言训练点的挖掘作为教师表达对“语用”理念理解的脚注。但是,最近我在《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的四节同课异构的听课中发现,同样的语言
一、田园特色课程背景简介  在郁郁葱葱的“纱帽公山”脚下,在古朴宏伟的杨氏大宗祠旁,有一所用烈士名字命名的学校——杨匏安纪念学校。校内有一个占地四千平方米的果园,山上绿树成荫,有两百棵荔枝树,新教学楼后面有一块近两千平方米的种植园。学校依托这片“希望的田野”,建设具有田园风格的绿色校园,并以生活活动为主线,以儿童发展为基调,着力打造绿色生态课程。  学校给课程起了个诗意的名字——“奏响都市的田园牧
学校德育工作是基于学生成长需求而存在的,德育工作是否有实效,主要看学生成长的合理需求是否得到尊重和满足。有意义的德育工作,所传递的内容恰如春风化雨润人心田;而程式化、成人化的德育工作,往往让学生如坐针毡、味同嚼蜡。现实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推进德育活动的供给侧改革,让德育工作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从现实看,普通高中德育活动至少存在并应反思下列问题。  一、尊崇以往的活动模式,  追求德育
近来,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多措并举,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安全大检查。  一是查安全防范。重点检查校园安保情况,如警示标志、报警装置、视频监控设备设置及消防通道畅通情况。  二是查设备设施。主要检查校车、食堂、仓库卫生情况;学生公寓、电教室、会议室、实验室等用电用水情况及锅炉房、抽水房等设备性能情况,力保校园各种设备设施正常使用。  三是查重点人员。积极走访学校师生及周边群众,深入摸排学校周边可能影响安全
2010年2月29日晚,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虎年元宵晚会,董卿当晚在主持节目时现场背了一首描写元宵节的古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shu)。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是一首欧阳修的诗,本应该是“花市灯如昼(zhou)”,董卿却将昼念成了书(shu)。这个错误被魏明伦首先发现了,或许发现的不只是他,但魏向来对主持人念错别字深恶痛绝,于是立即通报媒体,为董卿纠错。第二天,全国很多家媒体都刊登了董
2015年12月3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召开党组会,学习传达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用心用情用力办好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为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作出积极贡献。一是将教育经费重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倾斜。二是深化职
近日,山东省荣成市幸福街小学举行了首届“永怀教育奖”项目推介展示活动,主题是“三线一体化整合,走向语文大天地”。学校两位项目负责人分别对“‘三线一体化’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借助幸福纸艺促进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的成果做了简要汇报。  骨干教师执教的《巧做衍纸画》课例,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幸福地学,是幸福课堂基本模式的最好诠释。幸福纸艺校级社团、各班级的幸福纸艺主题创作、幸福纸艺故事推介
摘要:在技术时代信息化社会中,家庭学校并不能够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教育依旧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在一如既往加强直接德育实效性的同时,我们也应发挥间接德育在学校德育过程中的重要价值。一方面,强化学科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发挥“隐性德育课程”的巧妙功能。  关键词:家庭学校;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道德教育  “技术时代”开端于17世纪的英国产业革命,是以科技迅速发展为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经常遇到如何选择材料的问题。低龄段的学生对各种材料的不同性质已经形成了一些感性认识,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仔细观察各种材料,辨析材料间的异同。  摩擦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不同材料的表面性质不同,所产生的摩擦力也不同。因此,通过观察和测定不同材料的摩擦现象,可以锻炼学生形成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认识世界。  一、课程重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玻璃球滚下坡”这一简单物理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实验小学秉承“尊重生命成长,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宗旨,恪守“在快乐中成长,在幸福中绽放”的办学理念,为学生打造幸福、快乐成长的摇篮。在德育工作中有效地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探索,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战略,制定了《宁阳县实验小学五年一贯制德育整体规划》,构建了小学阶段连贯制“星级式”德育课程评价体系,放长视角、拓宽范围,使德育工作更具连续性、目的性,力求达到“1 1>2”的目的,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