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文言文中的古汉语语义、语序等和如今的白话文相差比较大,所以学生们往往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容易遇阻。目前,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错误和困境,如何合理且高效地开展文言文教学活动理所当然地成了本文的重点。基于一定的教学实践,本文从“加强理解方面的指导”“增强文言课堂的趣味性”“挖掘文言文中的情感”三方面论述了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展开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群体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理解;情感
中图分类号:R361,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3-0164-01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言文就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结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学习文言文是学生感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培养文言理解能力的途径之一。然而,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手段、方法僵化,学生兴趣不高,文言文学习活动正逐渐偏离它的本来轨迹。基于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教师必须思考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初中文言文教学。本文在此也对文言文教学活动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加强理解方面的指导
在时间上,文言文是千百年前时代的产物,其语言、语序、语义等与现代汉语都有很大的出入,这样就使学生在理解方面有很大的困难,学生难以切身感知文言文的魅力。而且在空间上,文言文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有的时代背景,就如同流行音乐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一样,如果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难免让学生学习文言文增加了难度。这种时空的不同或者说隔断,造就了文言文独树一帜的特色。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应注重加强理解方面的指导。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中的《孙权劝学》这篇文言文时,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这一史料整理改写而成。学生都简单知道三国时代的一些故事和人物,在这一背景下学生有了探究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自主读一读这篇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一些理解方面的障碍,并将自己不能理解的画出来,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讲解。在《孙权劝学》这篇文言文中,很多学生都通过注释理解了一些字词,如“见往事”意为“了解历史”,但是学生对于语句的翻译还稍显不足,这是因为文言文中有很多省略句,需要补充,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将各句联系起来,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增进学生的理解。
二、增强文言课堂的趣味性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带领学生单纯地探究文言文的每句话的意思是非常枯燥的,令学生的兴趣不大。对此教师应思考如何增强文言文课堂的趣味性,使學生爱上学习文言文。增强趣味性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师可以利用如今已进入大部分教室的多媒体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视听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言文所描述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在文言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如角色扮演活动、游戏活动等。
例如,还是以《孙权劝学》这一课为例,在讲解了这篇文言文的大致背景,并带领学生初步理顺了文意之后,教师可将相关内容的图文资料发送到班级群中,然后让学生根据文言文内容将文章中的人物进行整理。然后在接下来的课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内容中涉及的角色人物,并展开讨论进行排练,教师在一旁做好指点和纠正工作,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在规定时间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进行演绎,其余学生可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教师通过这样的方法,可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从而使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三、挖掘文言文中的情感
文言文中蕴含了十分丰富的人文价值和哲理,是作者一定的情感表达。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其中的情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通过诵读和想象让学生感受文言文描绘的景物,体味文言文背后的情感,感悟文言文隐喻的哲理和志向,从而让文言文真正融会于心。总之教师要将情感作为激发点,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发现文言文的情感魅力。
例如,在《桃花源记》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向学生阐述了当时作者的意境是怎样的,之后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学生在笔者流露真实的情感中,感受到了田园风光的美,并理解了作者所寄托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而且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多媒体将当时陶渊明所提到的“桃花源”真实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与陶渊明当时的心情产生共鸣,让学生体会到世外桃源就是如此,激发起学生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之情,进而学生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为什么陶渊明向往世外桃源般的理想社会。这样情感教育在学生心中也实现了一定的渗透。
总之,文言文体现了古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人们思想智慧结晶。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与渠道引导和帮助学生体验文言文之美,为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长胜.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J].甘肃教育,2019(19):165-166.
[2]艾运平.简析如何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学周刊,2019(22):65-66.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理解;情感
中图分类号:R361,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3-0164-01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言文就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结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学习文言文是学生感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培养文言理解能力的途径之一。然而,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手段、方法僵化,学生兴趣不高,文言文学习活动正逐渐偏离它的本来轨迹。基于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教师必须思考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初中文言文教学。本文在此也对文言文教学活动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加强理解方面的指导
在时间上,文言文是千百年前时代的产物,其语言、语序、语义等与现代汉语都有很大的出入,这样就使学生在理解方面有很大的困难,学生难以切身感知文言文的魅力。而且在空间上,文言文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有的时代背景,就如同流行音乐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一样,如果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难免让学生学习文言文增加了难度。这种时空的不同或者说隔断,造就了文言文独树一帜的特色。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应注重加强理解方面的指导。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中的《孙权劝学》这篇文言文时,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这一史料整理改写而成。学生都简单知道三国时代的一些故事和人物,在这一背景下学生有了探究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自主读一读这篇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一些理解方面的障碍,并将自己不能理解的画出来,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讲解。在《孙权劝学》这篇文言文中,很多学生都通过注释理解了一些字词,如“见往事”意为“了解历史”,但是学生对于语句的翻译还稍显不足,这是因为文言文中有很多省略句,需要补充,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将各句联系起来,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增进学生的理解。
二、增强文言课堂的趣味性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带领学生单纯地探究文言文的每句话的意思是非常枯燥的,令学生的兴趣不大。对此教师应思考如何增强文言文课堂的趣味性,使學生爱上学习文言文。增强趣味性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师可以利用如今已进入大部分教室的多媒体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视听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言文所描述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在文言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如角色扮演活动、游戏活动等。
例如,还是以《孙权劝学》这一课为例,在讲解了这篇文言文的大致背景,并带领学生初步理顺了文意之后,教师可将相关内容的图文资料发送到班级群中,然后让学生根据文言文内容将文章中的人物进行整理。然后在接下来的课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内容中涉及的角色人物,并展开讨论进行排练,教师在一旁做好指点和纠正工作,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在规定时间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进行演绎,其余学生可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教师通过这样的方法,可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从而使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三、挖掘文言文中的情感
文言文中蕴含了十分丰富的人文价值和哲理,是作者一定的情感表达。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其中的情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通过诵读和想象让学生感受文言文描绘的景物,体味文言文背后的情感,感悟文言文隐喻的哲理和志向,从而让文言文真正融会于心。总之教师要将情感作为激发点,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发现文言文的情感魅力。
例如,在《桃花源记》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向学生阐述了当时作者的意境是怎样的,之后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学生在笔者流露真实的情感中,感受到了田园风光的美,并理解了作者所寄托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而且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多媒体将当时陶渊明所提到的“桃花源”真实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与陶渊明当时的心情产生共鸣,让学生体会到世外桃源就是如此,激发起学生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之情,进而学生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为什么陶渊明向往世外桃源般的理想社会。这样情感教育在学生心中也实现了一定的渗透。
总之,文言文体现了古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人们思想智慧结晶。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与渠道引导和帮助学生体验文言文之美,为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长胜.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J].甘肃教育,2019(19):165-166.
[2]艾运平.简析如何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学周刊,2019(2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