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蕉剥笋论道史 层层求进必至头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sl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刘雄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四川成都 610071。
  “道家以开山立派为宗”。就道教宗派之地域性分判而言,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出现过寇谦之之所谓“北天师道”的改革和南方陆修静之道经整理与教团的建立。而真正以道教 “南宗”、“北宗”之谓者,当于有宋一代。其中,以王重阳所创立之全真道被称做道教金丹派“北宗”,而以白玉蟾所创立之教团则被冠以道教金丹派的“南宗”之称。盖建民教授的新作《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道派、历史、文献与思想综合研究》(上、下两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就是对金丹派南宗——这一在道教历史上具有深远和广博影响的道教宗派,进行了系统而又深入细致地研究的鼎力之作。
   作者在对南宗前四祖作出考证的基础上,对于白玉蟾之身世之谜,则从关于其生年的“绍熙”、“绍兴”二说入手,引用了丰富而详实(包括地方志和田野调查)的资料,并以大量(近60页)的篇幅,对当前国内外学术界之观点逐一进行了分析、对比和辩正;同时,作者还广泛搜罗各种地方史志、笔记小说以及藏外文献,结合亲身的田野调查实践,广征博引并认真仔细分析稽核,考证出白玉蟾之入室弟子實乃41人的新的结论。这无疑是“最大限度地破解了长期以来笼罩在白玉蟾创立的道教南宗学术纷争与谜团”。亦正是在这一论点之基础上,作者得出和坚定了道教金丹派南宗之实际创立者非白玉蟾莫属的论断。反之,这一论断亦证实了作者关于白玉蟾之生于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卒于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享年96岁之推论的可信性。
   在分别对南宗之初祖张伯端、二祖、三祖、四祖和白玉蟾及其后学的相关之文献作了梳理的同时,作者还对非白玉蟾系统类文献和元代以降南宗文献史料亦进行了考述。通过将白玉蟾的著述同前四祖相对比,白玉蟾显然是占有优势的,而且就其著述以及后学和其他非白玉蟾类而言,以足以说明白玉蟾及其后学对整个金丹派南宗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将白玉蟾作为道教金丹派南宗之实际创立者是恰如其分的,亦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就白玉蟾之金丹派南宗的丹道思想而言,历来多有研究。但作者并未对前人之成果人云亦云,而是在此基础上,以大量翔实的史料和细致严谨的考辨,对南宗金丹派的丹法思想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进而总结出其丹法思想之特色,即以命功入手、性功了道,力辟“独修一物”的偏修行为,“清双交修”、“内外丹合炼”,内功与外法兼用。从而使我们明白了道教金丹派南宗之丹法并非像人们过去一致认为的就是“性命双修、先性后命”的单纯的内丹修炼,而实际上其中包含者十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而又独特的程序。同时,作为内丹修炼方法,这种丹法又不是封闭的、凝固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吸取道教其他思想诸如符箓和雷法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的。
   综上所述,盖建民教授的这部新著《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以对道教金丹派南宗系统深入的探讨,从道派、历史、文献和思想四个方面,为我们展现出了一部道教金丹派南宗的生命发展史,其以对众多史料(典籍文献、地方史志、笔记小说、碑刻资料等)的详尽占有和细致的稽考,传统文献学、据学与现代人类学、哲学的有机结合和应运,从地域道教的视阈,实现了道教历史和宗派研究的跨越和创新,将现代道教研究的“本土化”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作者皓首穷经,花费十年的功夫所取得的这一重大成果,无疑是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的,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亦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上述这些赞颂溢美之词,亦并不意味着该书是十全十美、无懈可击的。然而,瑕不掩瑜,它恰恰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学术研究同样是没有止尽的,需要像抽蕉剥笋那样,当层层求进,盖建民教授亦就是这样去做的。
  (责任编辑:颜 冲)
  社会科学研究 2014.1.
其他文献
〔摘要〕 1935年初,蒋介石以发表《敌乎?友乎?——中日关系的检讨》为契机,推动国民政府转变对日政策,并首先由王宠惠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对日关系的“三原则”。早已确定对华政策的日本,专注于发动“华北事变”而对此冷淡,待中国政府由驻日大使明确提出“三原则”之后,才于10月4日阁议决定了“广田三原则”,并要求中方首先予以接受。此后中日双方在1935、1936年的下半年,围绕“三原则”和调整国交问题,进
期刊
〔摘要〕旧《环境保护法》在罚则编重“企业罚”而轻“政府罚”导致的环境执法监督不力,饱受学界诟病与指摘。新法不仅加大了生产经营主体的环境责任,更加大了地方政府环境责任,尤其以“区域限批”罚、“越级罚”和“引咎辞职”罚吸引公众眼球。然而,由于体制和机制等深层次的法律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尤其是中央对地方政府依法问责机制缺失、政出多门和多头执法、对监管者的有效监督机制缺位,使得新法较之旧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
期刊
〔作者简介〕马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成都 610064。  在女性主义的历史上,对“女性”这一范畴的每一次重新阐释,往往都会触发理论的突破。这也是我读到王虹《“近女性”与“流”的艺术哲学实践》(民族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一书,觉得耳目一新之余,更认为她提出的“近女性”概念大有理论潜力可挖的原因。   “理论”是人类在实践中,借助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表达出来的关于
期刊
〔摘要〕 家庭农场是不同于种田能手、大户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从种田能手、大户到家庭农场,是经营规模和资本投入不断增加,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升级的过程。以松江楠村的经验看,家庭农场需要的支撑条件有: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应的城市适度规模需求;活跃的在地非农就业;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地方政府和农村集体组织在农业功能区划、田间管理和服务方面的积极作为;村集体所有权、小农承包权和家庭农场经营权的制
期刊
〔摘要〕高质量的政府始终是各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评估政府质量一直以来都偏好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且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本研究以瑞典哥德堡大学政府质量所2009年面向全球58个国家所做的政府质量调查为基础,经SPSS180和AMOS180统计分析获得了评估政府质量的微观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12个可观察指标及“公平参与感”、“高效执行力”、“绩效问责制”、“人文关怀度”等4个因子,它们共
期刊
2010年5月13日至15日,“后悲剧时代的灾难叙事与人文关怀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在宜宾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后悲剧:多重语义所指的厘析与拆解     在本次会议上, “后悲剧时代”这一关键词成为诸多学者竞相探讨的热门话题。李天道教授等认为,以现实生活中实存态的“悲剧”为参照,“后悲剧”指涉现
期刊
全球学术团体“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教授的文集,近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以《程恩富选集》形式问世。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系列文集之一,《程恩富选集》既是程恩富教授个人学术思想的珍结凝珠,同时也是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典著。该书从程恩富教授20多年来所发表的400多篇文章中,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107篇,其中近半被《新华文摘》《中国社
期刊
〔摘要〕 1898年至1919年间中国首次出现了一个本土女性译者群体,她们突破传统性别秩序对女性进入文字世界的种种限制,以翻译为路径,走入公共领域的书写场。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近代启蒙思潮对新女性的塑造和文学消费兴起的角度,以中西历史中女性译者境遇的比较为视野,探讨促成中国近代女性译者身份在公共领域凸显的历史条件,以及其身份彰显的意义。   〔关键词〕 女性译者;翻译;启蒙;文学消费
期刊
〔摘要〕 明初,泉州盐课为本色盐,作为盐课缴纳盐场的食盐主要借助“开中法”,由盐商运销,但因官盐运销成本高、利润低,盐商不愿报中,导致泉州盐课积压严重。福建相关官员为了避免盐课亏折阻滞仕途,于正统三年制定了让盐商在福建境内各盐场搭配支取盐引的政策。不过,新法不仅没有解决泉州食盐运销的实际问题,而且加重盐商运盐成本,难以真正缓解食盐积压现象。正统八年,在福建沿海卫所粮仓管理体制改变、卫所缺粮的情况下
期刊
《四川通史》,历时4年,重修面世,此乃四川史坛之盛事!  《四川通史》说的是历史。历史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述兴衰之替、明治理之道的学问。“历史的发展像自然的发展一样,有它自己的内在规律”。历史是由已经过去的众多人、物、事及活动构成的,纵横交错,纷繁复杂。史学家们把历史上看似分散的、孤立的人、物、事联系起来,揭示其相互间的内在逻辑;在阐述“如何而来”的基础上,标示出“现在何处”的时空坐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