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转化治疗模式探索与思考

来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xf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囊癌病人预后不佳.如何进一步精确评估手术可行性、提高外科根治性手术比例,是改善胆囊癌治疗效果的关键.以病人是否能从外科手术中获益为标准,可将处于局部进展状态而尚未发生远处转移的胆囊癌病人,进一步细分为临界可切除胆囊癌和局部进展期胆囊癌两种类型,并应对局部进展期胆囊癌开展转化治疗.随着综合治疗手段的进步,有望通过系统性治疗联合外科手术的转化治疗模式,提高此类病人的R0切除率,从而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正中弓状韧带(median arcuate ligament,MAL)是连接两侧膈肌纤维脚的纤维韧带,构成主动脉裂孔的前缘.通常MAL位于腹腔干上方,约10%~24%病人该韧带可位于腹腔干前上方,少数情况下压迫动脉或神经可引起腹痛等临床症状,称为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me-dian arcuate ligament syndrome,MALS)[1].MALS罕见,国内外报道不多[2-3].引起的腹痛症状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了解MALS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作者于2017年6月和2021年2月各收治1例MA
目的 探讨高位胆管损伤的术区的显露,胆管对端吻合联合胆管空肠吻合术的安全性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4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80例因胆囊及胆管手术并发的高位胆管损伤病人资料.胆管损伤病人均为Strasberg—Bismuth分型中对应为E2、E3、E4型损伤.结果 术中发现并修复5例,治疗成功率60.0%;早期修复(≤2周)34例,治疗成功率79.4%;延期修复(>2周)41例,治疗成功率73.1%.胆管对端吻合联合胆管空肠吻合术(A组15例)与传统的胆管空肠吻合术(B组
目的 探讨机器人在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5月至2020年8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胆胰外科行机器人辅助保留脾脏远端胰腺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转归情况.结果 共有46例术前拟行机器人辅助保留脾脏远端胰腺切除术的病人入组研究,其中男性15例、女性31例,中位年龄42(32~56)岁.最终39例病人完成机器人辅助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保脾成功率为84.8%;另有6例病人行机器人辅助联合脾脏切除的远端胰腺切除术;中转开腹1例,中转率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四氯化碳(CCl4)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药理作用.方法 购买SPF级健康昆明种雄性小鼠50只,体质量18 ~22 g,随机分为5组,通过腹腔注射CCl4致使小鼠肝急性炎症损伤,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给予治疗,2周后,收集小鼠静脉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表达量;适量肝组织匀浆后,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肝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的表达差异.肝匀浆后对丙二醛(MDA)含量及超
胃癌是指发生在胃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难以治愈,预后较差,发病率和致死率常年居高不下.近年来,通过调控细胞自噬防治胃癌成为研究的热点.自噬是指细胞利用溶酶体消化降解自噬体中多余或受损的胞质、蛋白及细胞器,以实现细胞成分再循环使用的过程.低水平自噬对癌细胞有杀伤作用,当处于应激状况下可促进癌细胞增殖,因此自噬被喻为一把“双刃剑”,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宏观上可针对胃癌病机辨证论治,微观上可通过干预自噬相关基因、信号通路及蛋白活性,进而调控胃癌细胞的自噬过程,
针对爆炸箔起爆系统(EFIs)用脉冲高压源体积大、电路转换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单管谐振逆变和倍压整流电路的两级升压拓扑结构的小型脉冲高压源.利用PSpice仿真对小型脉冲高压源电路关键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对输出参数和关键波形进行仿真分析.在仿真分析基础上选择小型化元器件,对印制电路板(PCB)进行布局设计并调试.经过反复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新拓扑的小型脉冲高压源能够满足EFIs对升压的要求,与现有的脉冲高压源相比,变压器体积减小50%,高压源体积减小35%,变压器功率大幅度降低,逆变效率得到了有
目的 对比妙手机器人系统(Micro Hand S)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在机器人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R-TME)的短期疗效,探讨Micro Hand S在R-TM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前瞻性纳入连续68例接受直肠癌的病人,均接受了 Micro Hand S或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R-TME治疗.主要评价结果为直肠全系膜切除(TME)标本的完整性.次要评价结果是环周切缘(CRM)和远端切缘(DRM)、清扫淋巴结数目、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中转率、
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相对罕见,多发生在急性肝炎后2~3个月[1-2].对于不适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一线治疗推荐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CsA)组成的强化免疫抑制疗法(IST)[3].HAAA发病常常急而重,由于肝功能异常不能耐受HSCT,或缺乏合适供体,需要选择IST.阿伐曲泊帕是一种小分子血小板受体激动剂(TPO-RA),能促进血小板增生,无明显肝脏毒性.我们使用IST联合阿伐曲泊帕治疗2例严重型HAAA,报道如下.
妊娠期乳腺癌(breast cancer in pregnancy,BCP)和哺乳期乳腺癌(postpartum breast cancer,PBC)发生于女性特殊生理时期,诊疗过程需要兼顾母亲疗效和子代安全,是临床处理的难点.随着我国女性生育年龄的增长和生育政策的改变,BCP和PBC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为规范BCP和PBC临床诊治流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乳腺外科专家在《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妊娠相关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1]的基础上,参照GRADE (Gr
中心静脉作为一种安全的输液途径已经获得共识.临床常用的中心静脉血管通路(central venous access,CVA)包括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完全置入式静脉输液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等,这些CVA在乳腺癌临床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规范CVA在乳腺癌治疗实践中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