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隐私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来源 :软件和集成电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7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文明是基于信任协作发展起来的.在原始部落中,人们分工协作,照顾亲人.在互联网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类的信任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强信任的合作模式,演化到弱信任,甚至是无须信任的协作关系.rn在新的信任协作关系背景下,要构建利用数据要素的公共基础设施比较难.传统的数据交易就是简单的交换数据,而在新一代分布式隐私人工智能环境里,我们向用户交付的不仅是数据,而是数据的价值,换句话说,交付的是AI模型.为了利用数据,隐私人工智能技术必不可少.而这一技术的应用必须克服隐私安全、数据的权属和收益等问题.无论是个人隐私数据还是企业的商业隐私数据,如果没有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使用数据,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必须解决数据安全、数据使用权、数据所有权、数据交易等问题.
其他文献
以碳基纤维材料为刷丝制备一种新型非金属刷式封严,搭建专门装置评估该刷式封严的封严性能和流动特性;采用多孔介质模型模拟刷丝束区域,并仿真计算获取该封严的泄漏和内部流动特性。试验与仿真研究均表明,压差增加导致泄漏增加,转速对泄漏影响不明显;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压差主要发生在刷丝束区域,压差越大,后腔射流形成的旋涡强度越大;耐久性试验表明,经初始磨合过后,刷式封严性能较稳定,满足封严要求,但经更长时间的耐久性试验后,碳基纤维刷丝刷式封严性能出现严重下降,表明其耐久性仍有待提高。
为探索液压元件在高水基乳化液介质中的摩擦学规律,采用Rtec摩擦磨损试验机模拟不同载荷、不同频率等工况下,液压元件内部接触副在不同体积分数高水基乳化液作用下的摩擦磨损变化情况。通过测得的摩擦因数和借助白光干涉三维表面轮廓仪所测出的磨痕,分析了其润滑行为及摩擦磨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基乳化液介质作用下的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均较纯水介质下大幅下降;摩擦因数随着高水基乳化液体积分数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体积分数为5%时摩擦因数最小;磨损量随着高水基乳化液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且达到8%体积分数后其磨损量降低幅度
以Hertz弹性接触理论为基础,推导出对数修形圆锥滚子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变形公式,依据弹流润滑理论,建立对数修形圆锥滚子轴承滚子-滚道接触副等效刚度分析模型,通过实例对对数修形圆锥滚子轴承进行有限元静力学接触分析,得到滚子、滚道接触变形分布。结果发现:接触变形随滚子有效长度和等效曲率半径的增大而减小;等效接触刚度随着接触载荷的增大而增大,等效接触刚度随着滚子有效接触长度增大而呈线性增大,随着修形量增大变化很小。
利用Jason-3星载GPS观测数据,采用简化动力学方法和运动学方法对Jason-3卫星进行精密定轨研究.通过载波相位残差、重叠轨道对比、参考轨道对比和卫星激光测距(SLR)轨道检核四种方式评定轨道精度.计算相位残差均方根(RMS)值,简化动力学轨道的RMS值在0.7~0.8 cm,运动学轨道的RMS值在0.50~0.55 cm;简化动力学轨道重叠部分径向RMS值达到0.32 cm,运动学轨道重叠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了观测噪声中高度角和信噪比(SNR)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精化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随机模型,并验证了基于此随机模型的高纬度测站精密单点定位(PPP)效果.结果表明:在高纬度地区精化随机模型相比于仅顾及高度角或SNR的传统随机模型效果更佳,定位精度较高度角模型提高约30%,较SNR模型提高约20%.在高程方向上精度提高最为明显,对比高度角模型和SNR模型分别
回顾历史,文明之间的交流对文明本身的发展十分重要.地处美洲大陆的玛雅文明几乎没有和其他文明产生过接触,直至消亡也没有进入青铜器时代,耕作方式也极为原始.与之相对,造纸
期刊
2016年小米开始大力投入AI,2018年开始大力推动AIoT.2019年初,小米将“手机+AIoT”双引擎定为小米未来长期发展的核心战略.2020年,该战略正式升级为“手机×AIoT”.rn近几年,
期刊
2021年6月17日-18日,由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COPU)主办,赛迪传媒、《软件和集成电路》杂志社联合承办的为期两天的“第16届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在北京万寿宾馆成功举
期刊
我的演讲主要想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人类如何走到今天,二是人类如何走向未来.rn在很长一段时间,人类和其他动物相差无几,智人的诞生有很多偶然因素,其中语言功能的产生功不可没
期刊
以弧面分度凸轮机构为研究对象,研究弧面分度凸轮机构在分度期啮合过程中的润滑状态及产生的弹流润滑油膜厚度。利用空间包络面共轭原理和旋转变量法建立机构的数学模型,根据Hamrock-Dowson最小油膜计算公式,分析得出机构稳态工况下卷吸速度、诱导主曲率以及接触应力是影响润滑油膜形成的关键因素。通过空间共轭原理提出机构接触应力的新算法并进行可行性验证。对不同转速下机构的接触应力、油膜厚度和膜厚比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机构低速传动过程中,啮入段和啮出段极难形成弹流润滑油膜,为优化机构润滑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