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DF/PA11交替多层原位微纤高介电复合材料的形态及性能

来源 :塑料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boss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微纳层叠多层共挤技术,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聚酰胺11(PA11)交替多层原位微纤复合材料,研究了PA11微纤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A11含量的增加,微纤含量增大,微纤直径变小,直径在2~4μm之间,微纤彼此缠结的倾向增大,尺寸倾向均一;PA11微纤是PVDF异相成核剂,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微纤含量低于5%时,PVDF相有双熔融峰现象,微纤含量不低于5%时,PVDF相的双熔融峰现象消失.PA11微纤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且PA11含量为7.5%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最大,达到59.46,提高了77.17%;复合材料介电损耗略有提高;PA11微纤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但是对弹性模量的提高意义不大.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种塑料编织袋的折角封袋机,包括传送台,传送台的顶部设置有封袋机,所述传送台的左侧设置有固定框,固定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块,移动块的顶部开设有扇形槽,扇形槽的内部设置有推动装置,固定框的内部设置有动力装置.转动轴在摆动的同时通过对扇形槽后表面进行挤压,从而带动移动块固定框的内部进行往复运动,当移动块进行往复运动时,通过连接杆带动防护外壳进行往复运动,转动辊在编织袋的表面进行滚动,从而使得编织袋与传送台平整的贴合,保证了编织袋表面的平整性,在传送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避免编织袋表面不平整导致的封边不整
本文介绍了一种塑料扁丝拉丝机的水冷装置,包括水冷机构、位于水冷机构上方的吸水机构、位于吸水机构上方的风干机构.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薄膜先通过多个第一导向轴输送到冷却水箱内进行水冷;再通过冲洗组件对附着在薄膜表面的杂质进行冲洗,冲洗水通过挡水板重新流入到冷水水箱内;继而通过两个环形吸水海绵接触薄膜的两个表面,吸收薄膜两表面的残留水滴,环形吸水海绵上的水通过挤水组件挤出后落在倾斜板、冷却水箱内;最终通过风干机构对薄膜两表面进行风干;因环形吸水海绵具有良好的吸水效果,从而能够提高对薄膜两个表面的除水效果,
本文介绍了一种塑料编织布防褶皱覆膜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缸,所述第一伸缩缸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上端面转动设置有升降调节辊,所述底板上端面靠近后侧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顶板,所述上顶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缸,所述第二伸缩缸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下端面转动设置有整平辊,所述整平辊远离升降调节辊一侧设置有上料装置.本技术公开了塑料编织布防褶皱覆膜装置,
从静电纺丝技术出现至今,越来越多的纳米纤维都被广泛的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尤其中空多孔结构的纳米纤维有更突出的应用.介绍了中空多孔结构成孔机理,并且通过选择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AT)、聚乳酸(PLA)、聚乙烯醇(PVA)等三种可生物降解材料来介绍它们通过静电纺丝技术来制备出的中空多孔纳米纤维的进展情况,并且指出它们分别在生物医学方面的潜质.最后对这三种材料的中空多孔的纳米纤维的前景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聚氯乙烯(PVC)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但它也存在增塑剂迁移和生物相容性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医用PVC材料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当前几种新型环保增塑剂(环氧植物油、柠檬酸酯、环己二羧酸酯、聚酯、偏苯三酸酯)的研究进展,综述了 PVC表面改性的研究现状,如表面涂层,表面交联和表面接枝.同时,也介绍了几种医用PVC材料替代聚合物(聚氨酯、聚硅氧烷、聚烯烃)的研究概况.
纳米材料填充改性对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可以在保障基体自身的优点的同时又利用了复合效应克服其缺陷.综述了常见的纳米材料SiO2、SiC、Al2O3、TiO2和碳纳米管(CNT)填充改性PTFE复合材料后对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摩擦学和力学性能两个方面,介绍了纳米微粒的改性处理对其在复合材料中分散效果的影响,并总结了目前该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技术难点,最后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通过低含氢聚硅氧烷与烯丙基聚醚进行硅氢化反应合成了聚醚改性聚硅氧烷(PESO),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仪及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PESO与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可膨胀石墨(EG)复配后用于阻燃聚氨酯泡沫塑料(PUF)的制备,通过极限氧指数(LOI)、热重分析、扫描电镜(SEM)、压缩强度和表观密度对PUF的阻燃性能、热性能、泡孔结构、炭层形貌以及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PESO可提高PUF的压缩强度,但是进一步加入DMMP-EG使得PUF的压缩强度减小,表观密度增大.PE
研究了聚苯硫醚(PPS)生产过程中新的催化剂回收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了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对脱色率和催化剂回收率的影响,得到了活性炭用量的最佳范围为2.0~4.0 g/100g,脱色时间的最佳范围为30~50 min,脱色温度的最佳范围为40~60℃.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构建了各个因素分别与脱色率、催化剂回收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活性炭用量为3.8g/100g,脱色时间为50min,脱色温度为60℃.在该条件下,测得脱色率为97.10%,催化剂回收率
刺激响应型生物基聚氨酯是智能聚合物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以生物基多元醇蓖麻油(CO)为软段、天然色素芦荟大黄素(AE)为pH敏感基团,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反应制备了生物基pH响应变色聚氨酯(AE-CO-PU).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了该聚氨酯的分子结构、颜色特征及pH响应变色性能.结果表明,芦荟大黄素已成功键合到聚氨酯高分子中;相比于芦荟大黄素,AE-CO-PU溶液呈现明亮的黄色,但最大吸收波长发生了约20 nm的红移,且其光稳定性稍有提高.当溶液pH值≥7时,芦荟大黄素中的酚羟基发
通过熔融共混法和超分散技术制备了氧化锆改性聚氨酯基复合材料,研究了氧化锆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微相结构、摩擦性能及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锆粒子的加入可以使复合材料微相分离程度增加,从而使材料阻尼温域显著增加,材料的摩擦去除率也随之提升.当氧化锆质量分数达到3.0%时,材料的阻尼温域达到69℃,与纯聚合物基体相比去除率提升了 19.5%,且抛光稳定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