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区域协同发展破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lo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内国外双循环战略既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当前,国内面临城乡二元格局发展不平衡的发展现状,国际上也面临新的经济全球化挑战,转危为机的关键在于“双循环”战略。本文梳理了“双循环”战略的历史逻辑与发展背景,并探讨了将区域协同发展作为抓手,从挖掘内需潜力、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三个方面实现国内、国外“双循坏”的具体实践路径。
  关键词:区域协同发展;双循环;一带一路
  一、“双循环”战略的历史逻辑与背景
  将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有机结合并相互促进,以更开放的姿态促进改革,通过改革扩大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的重要历史经验。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到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一直处于外部军事包围与经济封锁中,国家通过限制城乡流动与工农产品交换的剪刀差使得军事重工业快速发展,但遗留下许多城乡二元格局发展不平衡的弊端。[1]
  在长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当前中国的区域发展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东南强西北弱”的空间构局,中西部地区在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劣势严重制约了其在经济外循环的生产力提高。在“十四五时期”恶劣的外部环境下,“双循环发展格局”的一大关键即为对失衡和不可持续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收入分配、区域产业结构、城乡关系以及产业部门的再平衡。
  在全球经济两个长周期的交替期,世界各国宏观经济呈现低增长、低通胀、高波动的经济特征。美国当局采取向“冷战”回摆的全球战略,挑起国际社会的撕裂倾向。在全球性的贸易保护政策下,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竞争日益激烈,全球债务危机持续恶化,旧产业工人等失落群体得到转移支付减少,民粹主义出现抬头趋势,进一步促进了逆全球化趋势,使得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被破坏,经济与贸易活动受到进一步冲击。
  中国是世界唯一的深度融入了全球价值链之中的全要素全产业链工业国,核心竞争力在于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然而从产业结构转型的角度看,我国关键创新仍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在诸如精密仪器、芯片等高精尖领域同发达国家仍存在较高差距。尽管建设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到尖端科技的全产业链从单纯的经济角度来看是低效率的。
  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变化,如何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实现破局?由于建国以来的优先发展重工业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沿海优先开放发展等诸多历史原因,中西部和北部地区经济略微落后。“区域协同发展”不仅是落实双循环的一种解法,从社会发展公平的角度来说,这一政策亦有着非凡的人文关怀意义。
  二、从“区域协同发展”政策角度落实“双循环”
  (一)通过区域协同发展挖掘内需潜力
  双循环战略的核心在于確立国内经济循环的主导地位,完善内需体系,实现国内市场供给需求的有效循环。目前中西部、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可以从区域协同、城乡融合等领域入手,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发展战略中挖掘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与市场。原有的空间规划难以满足原有需求,应当进一步采用顶层设计,拓展诸如北部湾等中西部区域化大规模城市群。此外,应当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聚焦东西全面开放格局建设,挖掘区位资源优势,破解城乡间、区域之间存在的流通环节障碍,尽快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让广大的中西部人民可以享受到安全、放心的消费市场,实现海、陆双向,东西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以外循环反哺内循环的功能互相促进发展新格局。
  (二)通过区域协同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重构与外部势力封锁的外部环境下,我国应着重强调本地化,通过政策因势利导,推动产业部门复杂化、全面化,通过产业部门的复杂化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层次化发展,建立健全完整的产业链以及由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高科技产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将更多的产业链环节与终端留在或靠近本国市场,加强对产业链的控制力,从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的角度进行顶层设计,形成多增长极、多支点的内陆城市经济带,通过产业链关联的方式使让中国东、中、西部资源与技术上的流动更加频繁。
  (三)通过区域协同发展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以内循环为核心的“双循环”战略布局并不代表着以内循环完全替代外需,自给自足,将“三链”与外界完全脱钩,而是在不断完善自身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与内需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发挥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核心增长引擎的优势。在全球疫情影响下,迫切需要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腾飞,以创新技术与中国制造作为世界经济循环的催化剂,保持开放、包容的对外开放格局。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政策下,中西部和北部地区可以发挥其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产业配套能力等方面的投资潜力,承接东部制造业等产业的转移,形成诸多产业枢纽,盘活国内各区域的内循环。从外循环的角度来看,继续大力支持中部振兴、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经济带的经济循环,通过畅通的经济循环实现落后地区的经济腾飞[2]。“双循环”战略将与“一带一路”互相促进,“双循环”战略为“一带一路”的进一步实施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与推动,而“一带一路”实现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也为“双循环”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3]。在疫情持续蔓延、全球经济低迷的外部局势下,以“区域协同发展”作为扩大开放的抓手,在振兴偏远地区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我国与周边国家与地区睦邻友好的地缘优势,以更自信的姿态实现“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振兴。
  参考文献
  [1]黄群慧.“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刻内涵、时代背景与形成建议[J/OL].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2020-10-17].
  [2]宋维玉,李晓华.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区域教育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教育与区域发展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01): 155-159.
  [3]温灏.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对策思考[J].经济导刊,2020,(08):79-81.
其他文献
摘要: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人的觉醒”开始出现,文学步入自觉时代,《古诗十九首》作为这一时代“文学自觉”的代表,在当时政治腐朽,儒学衰微,佛道盛行的大时代背景下传递出强烈的生命“痛感”  关键词:生命意识;“忧生”;生死观;人的觉醒  受道教崇尚“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自然美学的影响,《古诗十九首》以温厚平实的语言将东汉末年下层文士对待生命的哲理思考、细腻的情感世界、在现实中的沉沦与人生的悲剧娓娓道
期刊
摘要:在世界的绘画历史上,中国画是一颗璀璨且耀眼的明珠,作为我国所特有的画种,要想在当前时代背景之下,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下去,也就必须要朝着民族化的方向不断地前进,升华和塑造民族艺术。本文就对于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元素与当代中国画创作的有关内容,作出了具体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元素;当代;中国画  1少数民族元素中国画的创作特点  首先,写实客观性。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一项常用的
期刊
摘要:唐朝是漫长的封建帝制最为鼎盛的时代。唐代的服饰像一朵绚丽迷人的花朵。点缀在我们五千年上下漫长的历史画卷上。这一切都依赖于唐代政治的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的繁荣以及思想的开放。典雅的服饰继承了魏晋时期崇尚新奇的审美标准,又吸收了异域服饰的风格,形成了唐朝繁荣的服饰文化。唐朝的昌盛是当时各个民族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中心,造就唐代的服饰文化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各个外域文化交融的影响取其精华,掀起了
期刊
《吾国与吾民·中国人民·南方与北方》给我的最大印象是它可以被外国人阅读。其实不论从珍惜我国的光辉灿烂的文化的角度,还是从传播中华文化的角度考虑,拥有可以被外国人接受的作品是很重要的。以下我将详细地分解《吾国与吾民·中国人民·南方与北方》。  “研究任何一时代的文学或任何一时代的历史,其最终和最高之努力,往往用于觅取对该时代之‘人物'的精详的了解。”这句话中对于历史研究方向的描述,非常贴合实际。但我
期刊
摘要: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一直是学术研究绕不开的话题。而秦汉时期和古希腊罗马时期都产生出了极为璀璨的艺术,尤其是在雕塑艺术方面。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角色。兩者共处同一时期却表现出极为明显的差异。本文将从两者地域经济、艺术特征、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各自雕塑艺术所处的创作环境和艺术特点。通过对两者之间的差异化探究,试图寻出一条东西方文化沟通的纽带和路径。  关键词:秦汉雕塑;古希
期刊
摘要: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根本,我国戏曲艺术发展中,舞美设计应充分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一方面要充分体现戏曲舞美设计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另一方面也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舞美设计的视觉效果。在保留舞台原貌的前提下,灵活地应用不同元素,树立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合理运用设计技术全面提升舞台设计的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戏曲舞美设计的新思维及创新意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戏曲舞美设计;新思维;创新意识  进入新千年后,我
期刊
摘要:我国有着沉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羌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所保留的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璀璨的一部分。羌族的旅游文创产品成为了解羌族和发展羌族文化的一种形式,但当今的羌族文创产品形式趋同,不利于其发展,所以羌族的旅游文创产品面临创新的挑战。把羌族优秀民族元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巧妙结合,设计出具有羌族特色的文创产品,是羌族文创创产品的一次創新的挑战。  关键词:文创产品;羌族元素;创新  
期刊
摘要:歪梳苗服饰作为苗族服饰的一个分支,其服饰纹样承载了歪梳苗妇女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探索。通过大量的文献采集,本文以贵州省纳雍县歪梳苗女装服饰纹样为主,就其服饰纹样的分类、造型特征等方向进行研究分析,归纳出歪梳苗女装服饰纹样的艺术风格,以及服饰纹样的构成形式、制作工艺等韵律美特征。通过对歪梳苗女装服饰纹样的调查分析,更能理解和挖掘其中所寓含的文化意蕴与传承价值。  关键词:歪梳苗;女裝服饰;纹样;造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法国作曲家埃里克·萨蒂一生重要生活事件的考察,探究其人生经历对音乐创作产生的影响。  埃里克·萨蒂(1866-1925),法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20世纪初法国音乐的革新者,其一生都在追寻音乐的创新,在德彪西之前首先用印象主义的创作方法反对学院主义,但萨蒂也是第一个放弃印象主义创作方法的音乐家;他反对“瓦格纳”主义笼罩下的法国音乐,首先举起了反叛瓦格纳、保卫法国音乐的民族主义大旗
期刊
摘要:手工艺的本体是手艺人的技艺,施展技艺的主体是人。笔者以保定铁球为个案,深入分析手艺人身份多样性和能动性,了解手艺人在自然结构、社会结构、符号结构中的位置关系。手工艺的原始生态环境随着发展,手艺人这一群体从创造者、传承者的身份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例如手艺工人、手艺商人等身份,同时手艺人的角色变化代表着手工艺文化的变迁,借由对手艺人身份的建构,为推动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承,保持传统手工艺生命力添砖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