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6年12月12日,中国爆发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值此一年一度“双十二”之际,更加缅怀张杨发动西安事变促成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丰功伟绩。张学良将军能有此伟大壮举,绝非一时之义愤,乃和其平日注重道德修养,厚德载物,大有关联。
这里仅举一例。那是上世纪20年代,为争夺京津地区及北洋政府的领导权,各路军阀纷纷进军中原,张作霖的奉系、吴佩孚的直系、段祺瑞的皖系、阎锡山的晋军、冯玉祥的国民军等,他们或为争夺自身利益,或出于某种考虑,经常大动干戈,搞得民不聊生,甚至危机到眷属的生活。
1926年,张作霖的奉系和冯玉祥的国民军闹翻。4月15日,因无法抵挡奉军的强大攻势,冯玉祥率国民军退出北京,坚守南口。后冯玉祥通电下野,赴前苏联考察,由鹿钟麟出任国民军总指挥。国民军在南口战败,遂退往绥远(今呼和浩特一带)。
转眼到了1928年2月,年关将至,寒冷异常。想当年冯军匆忙退出北京,考虑到战争的无常和行军的困难,其部下多将眷属遗留京中。两年来,该军穷处绥远,交通不便,对留京眷属已无法赡养。平日稍有积蓄者,尚可勉强敷衍度日,绝大多数平素少有蓄藏者,则生活日益拮据,入不敷出难以维持。
此前,奉军三四方面军团长张学良、韩麟春就曾在保定电请在京将领陈兴亚、王琦等,调查侨居北京之敌方阎锡山、冯玉祥军的眷属,户口清册,以便予以接济。1928年2月23日,得知此情的张学良颇动感触,特派秘书携巨款,亲赴冯、阎各部在京眷属的寓所,向敌方眷属表明来意,按其家庭状况,各赠二三百元不等,且转达张学良的接济初衷及态度。张学良说,两方作战,虽有敌我之分,但眷属绝无牵连。敌方眷属对于这种大公无私的举措,感到非常满意。
上述情事,对张学良来说并非偶然。1927年1月,奉军三四方面军攻克郑州,进入河南。吴佩孚自郑州西逃,直军仓促退走,其眷属亦大多潜留在郑州,未能随军撤退。加之直军欠款积年,其眷属生活已极困难。现又无人赡养,生活更是陷入绝境,退去数日,眷属中就有三餐无计之家。张学良听说后,于心不忍,也曾派员调查,按其人口,每家给予面粉五六袋,以维持生计。
两军交战,死伤在所难免,残酷且惨烈。然而张学良将军能够襟怀宽广,重视人道,接济敌方眷属,实在令人心生敬仰。联系西安事变后,为抗战大局着想,张学良将军不顾个人安危,亲送蒋介石回南京之举,当可理解其良苦用心和博大胸怀。
这里仅举一例。那是上世纪20年代,为争夺京津地区及北洋政府的领导权,各路军阀纷纷进军中原,张作霖的奉系、吴佩孚的直系、段祺瑞的皖系、阎锡山的晋军、冯玉祥的国民军等,他们或为争夺自身利益,或出于某种考虑,经常大动干戈,搞得民不聊生,甚至危机到眷属的生活。
1926年,张作霖的奉系和冯玉祥的国民军闹翻。4月15日,因无法抵挡奉军的强大攻势,冯玉祥率国民军退出北京,坚守南口。后冯玉祥通电下野,赴前苏联考察,由鹿钟麟出任国民军总指挥。国民军在南口战败,遂退往绥远(今呼和浩特一带)。
转眼到了1928年2月,年关将至,寒冷异常。想当年冯军匆忙退出北京,考虑到战争的无常和行军的困难,其部下多将眷属遗留京中。两年来,该军穷处绥远,交通不便,对留京眷属已无法赡养。平日稍有积蓄者,尚可勉强敷衍度日,绝大多数平素少有蓄藏者,则生活日益拮据,入不敷出难以维持。
此前,奉军三四方面军团长张学良、韩麟春就曾在保定电请在京将领陈兴亚、王琦等,调查侨居北京之敌方阎锡山、冯玉祥军的眷属,户口清册,以便予以接济。1928年2月23日,得知此情的张学良颇动感触,特派秘书携巨款,亲赴冯、阎各部在京眷属的寓所,向敌方眷属表明来意,按其家庭状况,各赠二三百元不等,且转达张学良的接济初衷及态度。张学良说,两方作战,虽有敌我之分,但眷属绝无牵连。敌方眷属对于这种大公无私的举措,感到非常满意。

上述情事,对张学良来说并非偶然。1927年1月,奉军三四方面军攻克郑州,进入河南。吴佩孚自郑州西逃,直军仓促退走,其眷属亦大多潜留在郑州,未能随军撤退。加之直军欠款积年,其眷属生活已极困难。现又无人赡养,生活更是陷入绝境,退去数日,眷属中就有三餐无计之家。张学良听说后,于心不忍,也曾派员调查,按其人口,每家给予面粉五六袋,以维持生计。
两军交战,死伤在所难免,残酷且惨烈。然而张学良将军能够襟怀宽广,重视人道,接济敌方眷属,实在令人心生敬仰。联系西安事变后,为抗战大局着想,张学良将军不顾个人安危,亲送蒋介石回南京之举,当可理解其良苦用心和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