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沁水下川遗址小白桦圪梁地点2015年发掘报告

来源 :考古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1137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沁水下川遗址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包括水井背、棠梨树圪梁、小白桦圪梁、富益河圪梁、牛路圪梁和黑龙池等地点。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现以来,备受国内外学术界关注,下川遗址发现了当时被认为中国最早的细石器文化〔1〕。但是,由于目前公布的材料把在上述范围内采集或发掘的材料混合在一起〔2〕,故对下川文化的内涵和年代,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虽然也有学者按照不同地点采集了大量标本,但因这些标本均出自地表〔3〕是否能反映各地点的真实情况,也有待进一步工作。
其他文献
为配合云冈石窟窟顶防渗水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云冈石窟研究院、大同市考古研究所组成云冈考古队,于2011年5月1日至11月10日,发掘了云冈石窟第五、六窟窟顶佛寺遗址。
为弘扬中国音乐文化的优秀传统,促进中国音乐史学科的建设,繁荣学术研究,提升学科教育水平,同时也为发现和培养优秀的青年人才,特举办此论文评选活动。
侯家寨遗址发现于1977年春天,是安徽淮河流域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85至1986年先后进行两次共375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取得一批考古新材料。
201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四川大学考古学系筹划于嘉陵江中上游地区共建考古实习基地,旨在培养考古人才的同时,推进对该区域考古学文化的探索与研究。在前期调查和钻探的基础上,经双方协商并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选定苏家坝遗址为实习基地。
期刊
期刊
“房中之乐”是对周礼中以《诗经》“二南”为歌词的某类音乐的俗称或别称,其内容来源十分古老,其音乐形式则随周代礼乐的演化而发生转变.周代至少存在两种形态的房中之乐,它们异态而同名.琴瑟伴歌而无钟磬的房中之乐是其“本来形态”,管弦钟磬合奏的是其“乡乐形态”.至迟到汉代,二者皆可笼统称为房中之乐.汉末郑玄虽未必能对二者进行精确分辨,但其在注《仪礼》《周礼》时,确有意识地对不同形态进行了区别.周代燕乐、乡乐、房中之乐的关系可简单描述为:乡乐是房中之乐的一种变化形态,它们同属于燕乐而用于宴享的不同阶段.
土山屯墓群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土山屯村东北的岭地上(图一),地表原存封土十五处(图版壹,1)。2011年,为配合公路建设,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胶南市博物馆对其中三处封土、十三座汉墓进行了发掘〔1〕。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为配合基础工程建设,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黄岛区博物馆,对土山屯墓群部分区域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采用探沟法解剖封土,即先在封土上布“十”字形探沟,对探沟剖面进行分析,根据发掘需要再布设小探沟,以求全面厘清封土形制及各遗迹之间的关系。
郭沫若先生首倡西周奴隶制,在其多部著作中,郭老对这一关乎中国历史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广泛利用商代甲骨文和西周金文史料,对商周时代的奴隶考辨分析,特别是所撰《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的多篇论述,系统揭示了商周奴隶的基本史实。诚然,西周奴[1]彭裕商、韩文博、田国励:《商周青铜盉研究》,《考古学报》2018年第4期。
辛店文化因1924年甘肃临洮大石镇(时称洮沙县)新店甲址的发掘而得名,其前身即瑞典学者安特生命名的新店期〔1〕。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随着永靖莲花台、张家咀和姬家川等遗址的发掘,人们对辛店文化的认识逐步深入。学术界对相关遗存的看法颇不一致,导致命名繁多,如辛店文化、唐汪文化,辛店文化甲组、辛店文化乙组、张家咀组、姬家川组、辛店组、四时定组,如辛店期、山家头期、姬家川期、张家咀期和山家头类型、张家咀类型、姬家川类型。二十一世纪初,《民和核桃庄》的出版标志着辛店文化的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