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教育学院汪潮教授曾对语文味有过这样的阐述: “语文”包含“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其核心是“语言”;“味”是有滋味、意味、趣味、情味、韵味等之义:“语文味”是一种具有语文学科个性色彩的、富有文化特色的整体审美感受。
语文课程是以发展学生言语能力为本位的。语言不仅有“语形”,而且还有“语意”。“言”源于“意”,取决于“意”。只有感受了“意”,才能理解“言”,才使“语形”和“语意”统一起来。正如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上站着读者,那边的桥上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语文味表现在扎扎实实的字词教学之中,表现在恰到好处的语言切入点处,表现在语言背后的意蕴之中,表现在语言的表达和转换中,表现在语文学习方法的习得中,也表现在让学生用笔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过程中……课堂中,孩子们的心灵被语言文字的魅力所深深感染,他们的情感之弦奏出悦耳动听的生命乐章。前段时间,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她的课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我深深地为吉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学艺术、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所折服。
一、扎实有效的字词教学体现语文味
吉老师在揭示课题时,先指导学生读准课题中多音字“监”的读音,认真区别“监察”、“监生”的读法。接着,她向学生提问:“知道‘监生’吗?”一个学生读注释:“监生是指明清两个朝代的时候,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吉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学生:“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王举人、张秀才之类。严监生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
在初步检查学生朗读后,吉老师又对文中易读错的字词进行指导。如“挑掉一茎”中“挑”是多音字,学生知道了每一种读音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后,自然就明白了并能选出正确的读音。
字音词义的教学对整个课堂来说似乎是细枝末节,而吉老师就是通过这些细节让学生学好汉字,展示她字词教学的扎实功底。
二、恰到好处的点拨体现语文味
在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时,两位学生都没有说清楚。这时吉老师先引导学生注意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并把相关人物板书在黑板上,再指名学生借着板书把课文主要情节说一说。这一次孩子概括得好多了。接着,她又及时点拨:“尽量简洁些,如这么多的亲人用‘诸亲六眷’代替就可以了。再请一位同学根据板书说一说。”为了让每个孩子的语言都得到训练,她又让同桌互相说了一遍。孩子们在吉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中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得很准确。
在品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时,吉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头摇了两三摇”“狠狠摇”“闭着眼摇”“伸出两个手指头”“指得越发紧”“指着不动”等深入品读、理解、感悟,同时展开想象(即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学生揣摩难免不到位。这时,她就用三言两语给学生指点,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吉老师不满足于学生思维的“点”状,还要求学生吸收同学发言的优点,补充自己的表达。学生妙语连珠,精彩不断,对严监生的吝啬形象有了较深的印象。如果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像吉老师这样做,学生阅读的能力就自然会得到提高。
三、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体现语文味
严监生的意外举动和诸亲六眷不解其意的这段描写可以说是文章的精华之处。吉老师指名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先来小试牛刀。在学生没有读出感情时,吉老师亮出了她声情并茂的范读。随着她的朗读,课文里的人物形象就像放电影般一个个从我们的眼前闪过。尤其是读到赵氏的话时,吉老师竟也带起了哭腔来。吉老师读完课文,听课的师生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吉老师何以能将人物形象朗读得栩栩如生?她向学生传授了朗读的方法:因为她读了整本《儒林外史》,深刻地揣摩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走进了他们的心里,并且注意了人物的每一个细节。吉老师用自己的朗读带动学生的朗读,学生也读得惟妙惟肖。
四、静心思考练笔体现语文味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吉老师以“例”教“法”、以“例”练“能”。在课堂中她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笔。“请同学们选择一处,用刚才的方法,抓几个关键词,把他越来越气愤或越来越绝望的心理活动写一段话。想象临死前的严监生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学生在写话的同时也不断积蓄内心的情感,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创造性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从呈现的表达情况来看,学生妙语连珠,精彩纷呈,掌声不断。
听完课,我不禁感叹:名师就是名师,听她的课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品味了名师的教学使我感悟到:语文教学就要务本求实,浓浓的语文味就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我们教师要将浓浓的语文味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浓浓的语文味充溢课堂、充溢每个孩子的心田,使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吉春亚老师将语文味课堂浓缩为“品语言魅力、走运用主线、促情感共鸣、有文化积淀”短短20个字。阅读吉老师大量的课例实录、教学片段、教学设计,发现她将这样的教学策略运用得恰到好处。正如余小刚所说:“我以为吉春亚老师的课,蕴涵着教者对当代教育的清醒认识,强调以语文素养的丰富提升生命质量;注重通过言语的实践,达成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课味醇正浓郁,课境清新醇厚,精致中显典雅,清逸中藏健丽,淳正雅丽是其主要的教学艺术特色。”
语文课程是以发展学生言语能力为本位的。语言不仅有“语形”,而且还有“语意”。“言”源于“意”,取决于“意”。只有感受了“意”,才能理解“言”,才使“语形”和“语意”统一起来。正如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上站着读者,那边的桥上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语文味表现在扎扎实实的字词教学之中,表现在恰到好处的语言切入点处,表现在语言背后的意蕴之中,表现在语言的表达和转换中,表现在语文学习方法的习得中,也表现在让学生用笔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过程中……课堂中,孩子们的心灵被语言文字的魅力所深深感染,他们的情感之弦奏出悦耳动听的生命乐章。前段时间,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她的课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我深深地为吉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学艺术、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所折服。
一、扎实有效的字词教学体现语文味
吉老师在揭示课题时,先指导学生读准课题中多音字“监”的读音,认真区别“监察”、“监生”的读法。接着,她向学生提问:“知道‘监生’吗?”一个学生读注释:“监生是指明清两个朝代的时候,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吉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学生:“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王举人、张秀才之类。严监生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
在初步检查学生朗读后,吉老师又对文中易读错的字词进行指导。如“挑掉一茎”中“挑”是多音字,学生知道了每一种读音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后,自然就明白了并能选出正确的读音。
字音词义的教学对整个课堂来说似乎是细枝末节,而吉老师就是通过这些细节让学生学好汉字,展示她字词教学的扎实功底。
二、恰到好处的点拨体现语文味
在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时,两位学生都没有说清楚。这时吉老师先引导学生注意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并把相关人物板书在黑板上,再指名学生借着板书把课文主要情节说一说。这一次孩子概括得好多了。接着,她又及时点拨:“尽量简洁些,如这么多的亲人用‘诸亲六眷’代替就可以了。再请一位同学根据板书说一说。”为了让每个孩子的语言都得到训练,她又让同桌互相说了一遍。孩子们在吉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中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得很准确。
在品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时,吉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头摇了两三摇”“狠狠摇”“闭着眼摇”“伸出两个手指头”“指得越发紧”“指着不动”等深入品读、理解、感悟,同时展开想象(即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学生揣摩难免不到位。这时,她就用三言两语给学生指点,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吉老师不满足于学生思维的“点”状,还要求学生吸收同学发言的优点,补充自己的表达。学生妙语连珠,精彩不断,对严监生的吝啬形象有了较深的印象。如果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像吉老师这样做,学生阅读的能力就自然会得到提高。
三、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体现语文味
严监生的意外举动和诸亲六眷不解其意的这段描写可以说是文章的精华之处。吉老师指名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先来小试牛刀。在学生没有读出感情时,吉老师亮出了她声情并茂的范读。随着她的朗读,课文里的人物形象就像放电影般一个个从我们的眼前闪过。尤其是读到赵氏的话时,吉老师竟也带起了哭腔来。吉老师读完课文,听课的师生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吉老师何以能将人物形象朗读得栩栩如生?她向学生传授了朗读的方法:因为她读了整本《儒林外史》,深刻地揣摩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走进了他们的心里,并且注意了人物的每一个细节。吉老师用自己的朗读带动学生的朗读,学生也读得惟妙惟肖。
四、静心思考练笔体现语文味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吉老师以“例”教“法”、以“例”练“能”。在课堂中她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笔。“请同学们选择一处,用刚才的方法,抓几个关键词,把他越来越气愤或越来越绝望的心理活动写一段话。想象临死前的严监生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学生在写话的同时也不断积蓄内心的情感,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创造性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从呈现的表达情况来看,学生妙语连珠,精彩纷呈,掌声不断。
听完课,我不禁感叹:名师就是名师,听她的课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品味了名师的教学使我感悟到:语文教学就要务本求实,浓浓的语文味就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我们教师要将浓浓的语文味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浓浓的语文味充溢课堂、充溢每个孩子的心田,使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吉春亚老师将语文味课堂浓缩为“品语言魅力、走运用主线、促情感共鸣、有文化积淀”短短20个字。阅读吉老师大量的课例实录、教学片段、教学设计,发现她将这样的教学策略运用得恰到好处。正如余小刚所说:“我以为吉春亚老师的课,蕴涵着教者对当代教育的清醒认识,强调以语文素养的丰富提升生命质量;注重通过言语的实践,达成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课味醇正浓郁,课境清新醇厚,精致中显典雅,清逸中藏健丽,淳正雅丽是其主要的教学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