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走进了我们的历史课堂,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历史教学也由此精彩起来,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历史图片不可或缺,本文就多媒体环境下历史图片的运用谈一些浅见。
一、培养兴趣,感知历史
历史教材的很多内容是用文字表达的,但文字具有抽象的特点,无法向学生直观地反映出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课堂上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跨越时空,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规律。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对形象、生动、具体的图片更感兴趣。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课件中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对过去的事产生兴趣。初一学生对成语故事很感兴趣,有相关基础,教师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表达看法。以《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为例,笔者在课件中展示《重耳流亡》《楚成王的礼遇》《晋军“退避三舍”》《晋文公终成霸主》这四幅图。笔者在课堂上提出看图说史,请学生先观察、后思考、再叙述,鼓励学生大胆地解释画面,讲述这一段历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图引思,培养能力
历史图片将历史发展的某一瞬间“锁定”在画面上,比文字更生动,也蕴藏着众多的信息。学生在观察画面时其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运转,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上《重庆谈判》一课时,笔者先播放抗战胜利的资料视频,并引导学生思考:抗战结束后国内形势如何?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中共的对策是什么?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之后在课件中出示了几张图片,包括《蒋介石的〈剿匪手本〉》《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图》《美军飞机空运国军》等,问学生“蒋介石为什么敢于发动内战”,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很快找到了答案。因此恰到好处地运用图像资料,极大地拓展了教与学的时空界限,有效地揭示了历史的变化发展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媒体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推动了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增强。
三、以图育情,激化情感
历史学科得天独厚的情感教育优势,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影响发挥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历史图片能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比如笔者在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时,在课件中加入介绍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人的图片与反映先进事迹的影片等视频资料,然后设问:我们应向这些模范人物学习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向英雄人物学习的要点,培养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典型感人的资料,能很好地引起感情上的广泛共鸣,一旦提到英雄人物学生都能快速地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事迹。
四、图说历史,创新教学方式
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图片的使用已被创造性地应用到活动课中。以“图说”为活动的主题,以历史图片为媒介,与其他活动形式结合,增强了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活动的可操作性,使学生通过图片认识历史、感受历史,从学生的视角对历史事件进行个性化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找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活动,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他们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比如笔者在八年级开展了主题为《图说红军长征》的活动课,设计了四个板块内容:一是图说红军长征路线,二是介绍长征中的英雄团体,三是再现长征中的某一重要事件,四是展现长征中指挥员的风采。确定活动主题板块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每个组负责一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围绕板块题目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交由小组负责人进行整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突出“图说”特点,用图片说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再现历史情景,表达自己的情感。课堂上学生依据课件充满激情地进行了演讲。在讨论环节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发表个人观点,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气氛热烈。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最终把长征精神内化为自身的品格和素质。这样的活动课还开展过《图说丝绸之路》《图说新中国的国防建设》等等。活动中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通过主题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眼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历史图片以其独特厚重的时代感,将其应用到多媒体教学中,不但具体形象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学生通过图片资料获取了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图片资料的运用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责任编辑庞丹丹)
一、培养兴趣,感知历史
历史教材的很多内容是用文字表达的,但文字具有抽象的特点,无法向学生直观地反映出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课堂上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跨越时空,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规律。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对形象、生动、具体的图片更感兴趣。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课件中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对过去的事产生兴趣。初一学生对成语故事很感兴趣,有相关基础,教师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表达看法。以《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为例,笔者在课件中展示《重耳流亡》《楚成王的礼遇》《晋军“退避三舍”》《晋文公终成霸主》这四幅图。笔者在课堂上提出看图说史,请学生先观察、后思考、再叙述,鼓励学生大胆地解释画面,讲述这一段历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图引思,培养能力
历史图片将历史发展的某一瞬间“锁定”在画面上,比文字更生动,也蕴藏着众多的信息。学生在观察画面时其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运转,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上《重庆谈判》一课时,笔者先播放抗战胜利的资料视频,并引导学生思考:抗战结束后国内形势如何?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中共的对策是什么?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之后在课件中出示了几张图片,包括《蒋介石的〈剿匪手本〉》《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图》《美军飞机空运国军》等,问学生“蒋介石为什么敢于发动内战”,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很快找到了答案。因此恰到好处地运用图像资料,极大地拓展了教与学的时空界限,有效地揭示了历史的变化发展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媒体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推动了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增强。
三、以图育情,激化情感
历史学科得天独厚的情感教育优势,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影响发挥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历史图片能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比如笔者在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时,在课件中加入介绍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人的图片与反映先进事迹的影片等视频资料,然后设问:我们应向这些模范人物学习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向英雄人物学习的要点,培养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典型感人的资料,能很好地引起感情上的广泛共鸣,一旦提到英雄人物学生都能快速地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事迹。
四、图说历史,创新教学方式
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图片的使用已被创造性地应用到活动课中。以“图说”为活动的主题,以历史图片为媒介,与其他活动形式结合,增强了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活动的可操作性,使学生通过图片认识历史、感受历史,从学生的视角对历史事件进行个性化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找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活动,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他们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比如笔者在八年级开展了主题为《图说红军长征》的活动课,设计了四个板块内容:一是图说红军长征路线,二是介绍长征中的英雄团体,三是再现长征中的某一重要事件,四是展现长征中指挥员的风采。确定活动主题板块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每个组负责一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围绕板块题目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交由小组负责人进行整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突出“图说”特点,用图片说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再现历史情景,表达自己的情感。课堂上学生依据课件充满激情地进行了演讲。在讨论环节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发表个人观点,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气氛热烈。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最终把长征精神内化为自身的品格和素质。这样的活动课还开展过《图说丝绸之路》《图说新中国的国防建设》等等。活动中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通过主题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眼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历史图片以其独特厚重的时代感,将其应用到多媒体教学中,不但具体形象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学生通过图片资料获取了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图片资料的运用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