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大熵模型的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栖息地预测

来源 :中国水产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t356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一种高度洄游的中上层鱼类,其分布受环境影响明显,利用海洋环境的变化对其栖息地分布进行预测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采用2015-2017年盛渔期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渔船在南太平洋140°E~130°W, 0°~50°S区域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捞日志数据,结合同时期海洋环境数据,使用最大熵模型获得了2015-2016年盛渔期(5-8月)长鳍金枪鱼渔获率对各环境因子的反馈曲线以及各环境因子的贡献率,并据此计算出2017年盛渔期其潜在栖息地分布,然后叠加同年真实渔业数据对各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1)由渔获率对各环境因子的反馈曲线发现,25°S以北区域最适宜长鳍金枪鱼栖息的海表温度为28.4~30.6℃,300 m水深温度为13.2~17.6℃,海表面盐度为35.6~36.7,海表风场南北分量为-1.6~5.8 m/s;25°S以南区域最适宜长鳍金枪鱼栖息的海表温度为17.8~23.4℃,300 m水深温度为12.2~16.9℃,海表面盐度为35.2~36.0,海表风场南北分量为-0.7~4.9 m/s,总体相似.(2) 25°S以北区域环境因子的重要性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海表面温度(因子平均贡献率3 1.3%)、海表面盐度(30.1%)、300m水深温度(29.2%)、海表风场南北分量(9.4%);在25°S以南区域依次为海表面温度(60.7%)、海表面盐度(22.4%)、海表风场南北分量(10.6%)和300 m水深温度(6.3%);在25°S以南区域,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为海表面温度(平均贡献率大于60%),且显著高于以北区域的31%;在25°S以北区域,3个主要环境因子的重要性差异较小,平均贡献率都在30%左右.(3)模型的综合预测准确率在30%~85%,具体以中适生区的预测准确率较高,高、低适生区预测准确率相对较低.
其他文献
期刊
为了探讨桑叶黄酮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32±0.01)g的凡纳滨对虾9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
为全面了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可食率和品质差异,对秋季不同时期上市的中华绒螯蟹可食率和品质进行了比较.在种植了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的池塘中,按照生态
期刊
期刊
期刊
为了解长江口盐沼湿地优势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种间关系,采用插网调查,利用2019年5-10月的调查数据,基于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对长江口崇明东滩(31°27′N,121°56′E)
为查明我国沿海不同地理群体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外部形态差异,采用传统形态学测定和几何框架度量法对8个龙头鱼群体共计199尾个体的29个可量性状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
为研究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对西北太平洋海域柔鱼(Ommastrephes bartarmii)资源量变动的影响,并分析柔鱼栖息地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根据上海海洋大学鱿钓科学技术组提供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短生命周期的大洋性浅海种,是西南大西洋重要的经济头足类,其年间产量差异明显,波动较大.西南大西洋马尔维纳斯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区复杂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