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liu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赏和识,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激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这是新课标努力实现的教育理念。教育者要通过巧赏学生,巧识学生,让学生在不断获得赏识的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自信心,勇于探索、创新,逐步完善,超越自我。
  关键词:赏识;发现;探究;误区;生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19-2
  一、巧赏,发现美
  (一)赏学生,和孩子做一个知心的朋友
  赏的教育是一种人性化、人文化的教育理念。一种正确的积极的赏,会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某一方面的天赋。正确开展赏识教育,首先要摆正教师的心态。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想法很多,自尊心也特强,如果我们能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大朋友”的角色,蹲下来去看学生,会发现原来我们和学生之间有很多的话题可以去讨论,很多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赏学生,让孩子说“我能行”
  赏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在2011新版《美术课程标准》中第二条评价建议中提到:“美术学习表现评价”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它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发展,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判断。所以及时地肯定、巧妙地启发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有时真诚的鼓励、由衷的表扬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教学多年,我发现教师在课堂交流时鼓励的话语能使学生更加活泼地学习,不会再因为回答问题而惧怕,不会因为不会创作而感到灰心,不会再感到上课枯燥乏味。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积极参与。例如:在上二年级《瓜果的想象》一课时,我出示几张范画,说:“同学们,你们都认识上面哪些食物,他们都长得什么样?”
  学生的回答充满幻想,充满童趣,富有个性,富有创意,是我们成年人所望尘莫及的,学生的想法是最纯真,最具有新意的,我们教育者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去评价学生、鼓励学生,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信心,让他们沿着这份自信,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想象。
  (三)赏学生,让孩子有深度地探究
  赏,是一种看,一种观察,一种思索,在这种观察和思索中达到再次创造。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赏析作品,赏析事物。在赏的过程中再次创造,使美再次生成。
  在教《会说话的手》一课时,教师面对大师罗中立《父亲》这张作品的局部抛出问题:“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经验,发现了手的一些表面的特点。面对如何解决这些表面发现的问题时,我不断地引导,加深问题的研究,孩子们顿时思维活跃,最后学生画出来的作品,是带有感情的,是生动而深刻的。
  没有人会教我们孩子赏的规则,所以孩子们只能从经验中学习,而这种经验也是在自身的不断实践和积累中,在教育者正确的引导下获得的。而此时视觉上的再一次观察,使我们的大脑不仅注意了图案、对比、色彩上的造就,更多地研究了必要的品质。这些品质不仅增强了我们对图像的察觉能力,而且增进了对人的生活状态的了解,增进了个人对整个世界的广泛认知和探索。想象是需要人脑两侧半球的共同参与,而产生形象也需要依靠左、右半脑,此时的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就能更深入地理解了手的含义,了解了不同的手的背后的故事。在大脑中创造了一个个新的形象,而这种呈现出的由个体大脑加工的一个概念化的印象,虽不是一个具象的能随即表达出来的,但也正是我们教育者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因为此时的赏,已经在大脑中进行了创造。创作和观看艺术作品似乎可以增强我们唤起甚至传达情绪反应的能力。艺术让我们学会有差别的看,正如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艺术家,问题在于当他长大后,如何始终保持艺术家的灵性。”其实内在意义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个视觉艺术来发现和创造不同的美。
  正确的观察,积极地观看作品和一些事物的微妙变化,从赏中发现,从发现中创造,这正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最终的目标之一。
  (四)赏学生,鼓励学生“要进步”的意识
  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批评多于鼓励,甚至经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以致引起学生的反感。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认识自我,从容面对生活,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扬长避短,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巧识,探究美
  识,有辨别、识别之意。赏识教育贵在“赏”,同时也要“识”,只有了解才能赏和识都在点子上。在赏识教育中我觉得识更多的是指教师能在识别中给予学生肯定和认可,能够认识学生的不足之处,发现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及亮点,识别学生发展的方向和能力,有了这个识别的能力,我们就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寓教于乐。
  (一)识已有经验,走出为了夸奖而夸奖的误区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于是就会出现不管学生的表现如何,一味给予表扬这个误区。对于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迷恋夸奖对学生的发展无益;过多的夸奖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也起不到鼓励的作用。
  (二)识差异,走出“只表扬,不批评”的误区
  1.准确指出孩子的优点
  比如,孩子在完成一幅美术作品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认真地赏和识,把孩子在作品构图、立意、色彩、技法和创新上所做的努力一一说出来,这时愉快自信的笑容就会洋溢在孩子的脸上。
  2.正确说出孩子的不足
  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孩子不断进步。针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要多提新要求,克服不良习惯。一旦发现问题我们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有效表扬或正确批评。
  3.给予孩子一定的期待感
  教师要以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作品,要因人而异、避免用统一标准评判学生。作为老师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表扬、鼓励。
  赏识教育不是不要批评,而是批评的态度、语气要真诚,方法要巧妙,要在适当的氛围中恰如其分地提出批评,使孩子能够接受、愿意接受。要把批评与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正确赏和识,在纵横中创造美
  赏和识是一种横向的平行关系,正确运用赏和识的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并发现自己的不足;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激励与反馈;可以激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进行创造,在创造中发现美、感受美。赏和识也是一种纵向的递进关系,我们可以因赏而识别美与丑,可以因识而辨别审美中的需求,从而生成一种新的需要,一种新的美。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赏识教育”也是承认差异,挖掘闪光点,允许失败的教育,是让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教育者只有正确运用赏识这个方法进行有效教育,我们的孩子才会更加愉快、轻松、正确的在原本就属于他们幼年、童年、少年、青年的道路上成长。我相信,赏识的天空在孩子们的眼中会是更加湛蓝的,而他们会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这湛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其他文献
东方明珠里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个悬在259米高空中的神奇玻璃走廊。玻璃走廊是透明的,我走在上面既害怕又新奇。两年前,我和表哥来到走廊,我只在上面站了一会儿,就慌张地跳了下
我有幸生在这么个波澜壮阔、云谲波诡的时代,一生中经历过世界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多种多样的政治运动,其中大都是史无前例的。回想我的父辈和祖辈,并不是每人都
日寇施放毒瓦斯民夫无辜致死残丁金堂等口述我们是丁金堂、梁永利、董万福、张学成、梁永光、周庆德、王喜才、陈清林,我们8个人都是被日本鬼子迫害,死而复生的人,当然,我们都落下
如今,在电子邮件地址中,我们总是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特殊的符号,但是,你知道它的来历吗?先前,@在英文中曾含有两种意思,即“在”或“单价”。它的前一种意思的发音类似于
有一位歌手,有一次她唱完歌,竟没有一个人鼓掌。于是她在开会的时候说道:“掌声究竟能说明什么问题呢?难道掌声是美?是艺术?是黄金?掌声到底卖几分钱一斤?被观众鼓了几声掌就
抢渡淮河险关尹萍五十三团在刘伯承、邓小平首长直接指挥下强渡了汝河险关,经过两昼夜行军作战,于1947年8日26日黎明时挺进到了淮河渡口大埠口。渡口无船也无人。看着宽宽的河面,既不知
随着我国能源资源利用的紧张以及我国人民环保观念的加强,绿色节能建筑的建设逐渐蓬勃。绿色建筑的建设对于我国节约能源资源以及降低单位能源能耗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绿色
1960年,14岁的我就读于望花区建设街小学。同年10月10日,雷锋叔叔被聘请为我们学校校外大队辅导员。从那天起,雷锋叔叔把满腔心血倾注在我们这些孩子身上。在雷锋叔叔担任辅
牢记历史八年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歼灭日军81万多人,受降日军128.3万人,击毙日军陆军中将5人,陆军大将1人,海军大将1人。收缴各种炮1.2446万门,各种军用车辆1.6319万辆,各种炸弹6千吨,各种枪支77.6096万挺
我的老家在河北省徐水县。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鬼子南侵,很快就攻到徐水县。高各庄是徐水县铁路西边的一个村子。自从日本鬼子来了之后,这个村子的老百姓就再没安生过。三天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