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福建筝的传承——以福建八闽筝团为例

来源 :黄河之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d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筝,又称闽筝,中国古筝九大流派之一.主要流行于福建闽西南的诏安、云霄、南靖一带.但其知名度不及陕西筝、山东筝、潮州筝、河南筝等,在各类乐谱集、教材中也较为少见,因此其流传性不广.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背景下,任何一种传统文化形式,都应得到继承和发扬,这样才能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福建筝的传承也应得到重视.
其他文献
“得木”①(占卜)仪式是布拖县彝族阿都人最为重要的占卜仪式活动.本文描写了“得木”仪式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所需物品、时间及禁忌等;之后详细描述出仪式活动开始后主持人苏尼、主人家、以及协助者之间是如何互助完成仪式的;最后对苏尼音乐“仪式音声”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并总结了“得木”仪式给布拖彝族阿都人带来的意义.
《渭水情》是任鸿翔先生感慨于家乡之景而创作的一首琵琶独奏曲,任鸿翔先生音乐创作上以表三秦大地的风土人情为主,无不反映着西北的精神内涵与音乐形态,并以陕北传统音乐为素材进行新的创作与改编,其最本质,最终极的目标其实就是表达“秦风秦韵”.本文就以通过对作曲家力求想表达的“秦韵”为研究点,文章首先对整体陕西音乐风格特色的形成做出了大致的归纳探讨与概述,包含地域特征因素与方言特征因素两个大方面,其次对乐曲创作上陕西音乐元素特征的运用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
唢呐由波斯传入我国,在我国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变化,已经深深扎根于人民的生活当中.尤其是建国后,唢呐事业呈现了一片繁荣景象,新的音乐作品和青年演奏家层出不穷,为我国唢呐演奏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建国以后,唢呐与其他民族乐器一样,无论是在表现形式、演奏技巧、音乐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唢呐在时代快速发展的道路上,探索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才能够推动唢呐音乐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重点研究唢呐音乐作品的各个创作时期特点以及传统作品与现代作品各自的创作特色.
宋代古琴的演奏者突破了士人阶层的桎梏后,在演出场所、演出内容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改变,最终使得宋代古琴艺术呈现了“雅与俗同在、心与物相间”这种多样的音乐美学思想形态.以《全宋词》中的相关记述为参照,厘清宋代古琴音乐中的美学思想变化对于研究宋代古琴音乐发展和窥探宋代音乐面貌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
黄自是中国近现代一位知名的作曲家,他所创作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后文也称《卜算子》)是中国早期的一部可以成为精品的艺术歌曲,作品中既包含传统的人文精神,又蕴涵西方成熟的创作技法,是历史性与现代性的统一.艺术家是“文人”阶层的一部分,黄自艺术创作中“士”人格精神内涵充斥在他作品的每个音符中.本文拟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音乐本体和艺术审美两个角度尝试品析,探寻其中的艺术风格,有助于启发歌者对这首作品的艺术风格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在对这首作品进行演唱时能够更好的理解歌曲本身的内涵,并且可以更好
长笛是一门典型的西方音乐艺术.在传入中国后,中国音乐工作者随即开始了对这门乐器的民族化改造,旨在推动其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夕阳箫鼓》正是其中的一首佳作,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可以获得对当代长笛艺术民族化发展更加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双簧管作品《g小调协奏曲》由德国作曲家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于1704年至1705年创作,具有浓郁的巴洛克风格,但体现出亨德尔音乐创作的主观色彩,即善于用简单的作曲手法达到宏伟的效果,音乐简单、透亮但不失浑厚,以清晰的主题与时而穿插的复调段落奠定或欢快洋溢,或华丽凄婉的基调.文章以亨德尔音乐成就为切入点,简要阐释巴洛克时期双簧管音乐风格,探究双簧管作品《g小调协奏曲》的演奏技巧.
十九世纪的欧洲乐坛,曾先后涌现出了意大利、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多个小提琴学派,不同学派各有特点,不仅成为了这门艺术高度发达的标志,并为本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小提琴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多个学派的特点,并对给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带来的启示进行了思考与总结.
“十四五”开局之年,河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借助信息技术全面的拓展民间戏曲音乐文化传播途径也成为了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在本文的研究中,结合信息化背景,对河北民间戏曲音乐文化的传播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对民间戏曲的文化宣传和传播进行了策略性的探讨,以期推进信息化和民间戏曲的良好融合,开辟河北民间戏曲音乐文化传播新阵地.
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历史上,出现了非常多的乐器种类,具有传统性历史意义的数不胜数,藏族的代表性乐器扎木年就是其中的一种.目前学术界对于扎木年遗产历史的研究仍然是比较匮乏,对于其的了解和历史意义知之甚少.通过相关的资料研究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扎木年和丹布热、古布这一类弹奏型乐器有关系;同样也有学者认为,其来源可能为当地民族火葬习俗.本文拟从称谓、形制、传承历史等方面对其进行更详细的调查和探讨,梳理藏族传统乐器扎木年的历史演变及发展,从而能更加全面的认识这一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