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地区洪涝灾害

来源 :水土保持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p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寻陕西黄土高原地区洪涝发生规律,进而对该区的历史时期气候恢复及灾害预测防治提供帮助,搜集整理洪涝灾害历史文献记录,运用数理统计、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明代洪涝灾害等级、频次、周期和形成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在明代277年内共发生洪涝灾害73次,平均3.78年1次。轻度洪涝、中度洪涝、大洪涝、特大洪涝分别占发生总次数的19.18%,61.64%,16.44%和2.74%,以轻度洪涝和中度洪涝为主。(2)可将明代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洪涝灾害划分成6个阶段,第1阶段到第6
其他文献
利用8个差异化植被配置野外规模化径流小区的构建,探索自然降水环境下差异化植被配置给面源污染所形成的制约作用,其中主要参考5个指标,一是总氮(TN),二是总磷(TP),三是化学需氧量(COD),四是生物需氧量(BOD5),五是总有机碳(TOC),从而可为库区水土流失的治理防控供给一定借鉴作用。结果表明:(1)植物对于面源污染有着显著的控制效果,天然降雨条件下,减流作用最好的是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苦参(Sophora flavescens)小区,平均减流作用为70.58%,板栗+雀
为定量研究天山北坡牧场放牧干扰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基于Biome-BGC模型及落叶方程模拟放牧干扰前后生物量,采用“生物量—植被覆盖度”模型估算生物措施因子,结合中国土壤流失方程探索构建放牧干扰对土壤侵蚀定量评估模型,空间显式表达2019年天山北坡牧场放牧干扰前后土壤侵蚀空间特征及对土壤侵蚀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1) 2019年天山北坡牧场平均放牧强度为8.11羊/hm2;其中昌吉市(12.24羊/hm2)最高,玛纳斯县(1.87羊/hm2
随着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作为反映生态质量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应用于生态监测。为探究2001—2018年锡林郭勒草原生长季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CASA模型对锡林郭勒草原NPP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过去18年,锡林郭勒草甸草原NPP显著性增加,4种植被类型的NPP年际变化较大;NPP东西差异明显,从东向西递减,与区域的植被类型高度吻合。温度和降水是导致NPP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整体上NPP与温度呈显性著负相关(r=
基于1959—2019年海流兔河流域周边的鄂托克旗站、横山站和榆林站的降水量资料,采用小波分析、DEM分析,holt-winters模型讨论了该区域的降水量周期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预测,并通过泰森多边形法加权,对海流兔河流域的降水量进行了模拟预测分析,明晰了以流域为单位的降水量变化规律及未来降水量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夏秋季降水集中的海流兔河流域在1959—2019年的61年期间内,干湿周期变化以6年和12年为主,其中未来2~3 a的短期降水量展望呈下降趋势,未来6~12 a以上的长期降水量趋势呈显著增加态势
以黔中地区为研究区,利用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探究其纯喀斯特、亚喀斯特及非喀斯特地貌类型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整体上有相似的地形梯度特征,农村居民点、水田、园地、道路、基础设施用地、城镇建设用地、水浇地和水域等在1~3地形梯度优势分布显著,有林地、灌木和草地及未利用地在7~10地形位有分布优势,而旱地的优势分布主要集中于低和一般地形位。(2)不同地貌类型区相同景观类型地形梯度特征差异显著,非喀区有林地地形分布范围最广(地形位5~9范围)、纯喀区次之(4~8),
探究河南省地表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区域的生态水源保护研究与生态需水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基于2001—2019年河南省的MOD16 ET时序数据、MOD13 DNVI时序
流域自然水文物理过程的研究对于保障流域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西江为研究区结合陆面水文模型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 VIC)对流域自然水循环的水文模拟过程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适用性情况进行了分析,无论是日尺度还是月尺度上,VIC模型在西江流域径流模拟过程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适用性,都达到或者超过NS>0.6同时BIAS的绝对值小于0.15的标准要求;其次对VIC模型进行更深层次应用,从模型输出的众多基于栅格的水文要素中,提取地表径流(R)、地下基流(B)、降水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对于推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并最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长三角城市群的2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异系数法测算地均国民生产总值等15
基于城镇扩张强度系数、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地统计分析和GWR模型,分析了袁州区2000—2018年城镇扩张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袁州区城镇扩张与生态
探究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因此,以MOD13Q1数据和气象数据作为数据基础,研究了2001—2018年重庆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基于偏导数的方法定量评价每个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DVI年际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 2001—2018年重庆植被NDVI变化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近18年来重庆植被覆盖和恢复状况较好,呈极显著增加、显著增加区域占总面积的85.15%,其植被大面积恢复显著与生态工程建设有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