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薄似纸 莹润如脂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llwu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碗、盏系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但以玉材雕琢而成的碗、盏却让人更觉珍稀。因为在古代,是大多权贵人家所拥有,一般百姓只能是望碗兴叹。所以说,玉雕碗、盏,受到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就自不待言了。下面介绍几件清代玉雕碗、盏,供同好欣赏。
  玉碗(图1)高6.1厘米,口径12厘米。青白玉质。撇口,尖唇口沿,矮圈足,弧腹,器壁较薄,外壁浅浮雕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桃树和石榴树各一株,两只绶鸟,一只立于枝头,另一只立于山石之上,遥遥相望,似有一种亲昵之态,生动可爱,妙趣横生。
  玉碗(图2)高10厘米,口径11.5厘米。白玉质。撇囗,尖唇口沿,矮圈足,弧腹,薄壁无纹,洁白莹润,光滑透亮,制作精美,典雅大方。
  玉碗(图3)高12厘米,口径13.4厘米。青玉质。敞口,圆唇口沿,腹微鼓,大圈足,口沿下琢有一圈回纹,腹上阴刻一圈花卉纹,壁薄,温润光滑,制作精细。
  玉盏(图4)高4厘米,口径21厘米。白玉质,菊瓣形口沿,斜浅腹,壁薄无纹,浅圈足,洁白凝润,光亮透影,制作精湛无比。
  从以上几件清代玉雕碗盏的质地、造型、制作工艺等方面看,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玉材优良,作工精细,壁薄似纸,莹润如脂,显现出玲珑剔透之感,这也正是清代玉雕绝艺的生动体现,无怪乎有人这样称颂,在我国古代玉雕发展史上,清代玉雕的工艺水平,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同时从这些精美绝伦的玉雕生活用品上,也折射出清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笔者推想,像这样一些精美的玉雕碗盏制作过程,第一步得选好一块坚韧而优质的玉材,笫二步要具有高超技艺的工人操作,不知要经过多少时间、流多少汗水,才能雕琢出如此壁薄似纸,莹润如脂的玉碗、盏来,其难度,其珍贵,可想而知。
  这几件清代玉碗、盏,论玉质,有天生丽质之美;论工艺,有巧夺天工之美;论造型,有典雅和谐之美。把玩之余,不禁令人为之赏心悦目,视为珍宝。(责编:蔚蔚)
其他文献
陈设用玉  陈设玉器是专门用来观赏的玉器,是玉器品类中的佼佼者。各种陈设玉器雕琢精湛,构图变幻莫测,纹饰繁复华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工艺水平。两汉中山王墓出土的陈设玉器,采用圆雕、透雕、游丝毛雕等工艺,设计新颖活泼,纹饰超凡,整体形象充满动势和灵气,充分显示了汉代自由浪漫的时代风貌,弥足珍贵。  凭几坐白玉人(图1、图2)高5.4厘米,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现藏于河北省博
期刊
目前学术界对于初创期的浅绛彩瓷器的认识比起几年前已大大深入。大量实物证明早期浅绛彩瓷器深受大批官员、士大夫、社会上层知识分子的喜爱,他们相互持赠甚至亲自参与其中。笔者认为造成早期浅绛瓷器风行的重要原因是早期浅绛蕴含非常丰厚的文化因子,作者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如早期浅绛瓷器上作者题写了许多古典诗词。笔者珍藏光绪八年小蘅创作的轿盆(图1),题句选自唐人王昌龄《采莲曲》:“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期刊
民国时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较为活跃和较有特色的一个时期。它的发展既有晚清的“痕迹”,又有新文化的展现,还有西方文化的渗透,产生了许多有时代背景特色和创新的艺术品。在这一时期的陶瓷彩绘艺术中,刷花瓷绘艺术脱颖而出,成为民国时期具有鲜明的风格和文化特征的新时尚彩绘艺术品之一。刷花把中国文化的气韵和诗情元素糅合为一体,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外来技法相融合,亮丽而不妖艳,淡雅中显现着高贵,柔美中彰显着灿烂,而
期刊
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1881-1936年),毕生辛勤耕耘,奋笔勇往直前,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受广大民众的爱戴。鲁迅虽非职业书法家,但他的艺术功底同样不凡,堪称近现代文人书法之翘楚,可惜长期以来为其文学成就的光环所遮掩,造成人们对此关注不够。因此,尽可能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的书法艺术及其作品的市场流通状况,对广大读者朋友来说不无裨益。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
期刊
八大山人生平与艺术都极富神秘色彩,是中国历史上最瞩目的艺术家之一。关于他的书法,清代文人撰写其传略曾有评述,如邵长蘅云:“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龙科宝云:“山人书法尤精,少时能悬腕作米家小楷,其行草深得董华亭意,今不复然。”陈鼎云:“至于书法,则胎骨于晋魏矣。”以上为人熟知的数则资料,文字都十分简略。近几十年学界对八大山人资料之收集、考证和研究渐趋全面,但论及书法的
期刊
几年前,有四川成都藏友在雅昌艺术论坛上贴出一件署名曾熙的浅绛彩瓷人物帽筒,同时认为这只帽筒是清末民初大书法家曾熙所作。因对浅绛彩瓷的喜爱,2012年春节,经多方联系将这只帽筒收入寒宅。帽筒为六棱形,高28厘米,釉面为光绪典型的橘皮釉,开窗硕大,应为光绪早期胎体。三面绘通景人物,三面为书法。  《绘采芝寿世图》帽筒(图1、2),画面上一高士、一小童从山上采药归来,高士神态祥和,彰显隐士之风,小童天真
期刊
神话人物故事图是瓷器装饰中人物纹样之一,多为佛、道等宗教人物,如观音、八仙、麻姑、财神、福禄寿三星,以及传说中的神仙人物,如刘海、仙女、牛郎织女、和合二仙、钟馗等。神话人物在瓷器上的出现不早于魏晋时期。两晋时期,飞天最为常见,多贴饰在青瓷莲花尊的颈部。唐代瓷器装饰艺术高度发达,人物题材得以初步发展,宗教人物及传说故事等开始出现在瓷器上。明清两代是我国瓷器装饰中神话人物盛行时期。民国神话人物以传统题
期刊
一锤子买卖  又到了北京电视台的“天下收藏”节目的高潮—王刚三分胁迫,七分挑衅般,用全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的声音,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退不退?”藏家咽了一口唾沫,“不退!”台下观众个个都像被人提着颈子的鹅,围观跳楼般地喊着“退!退退退!”或者“不退!”“这也能退!?”“你可别后悔!”每期的“天下收藏”节目,都有这样电击人神经的高潮。藏家的一句“不退”,虽然想换来的是金牌,但最终很可能就是自以为价值
期刊
吴暑中,号无极,祖籍无锡,1956年生于上海。“文革”时期被分配在建筑工地工作,那时的他每天都是高空作业,条件非常艰苦,理想也很渺茫,画画成了他唯一的乐趣。  往往老天总是垂青那些勤劳、踏实且有准备的人,一次吴暑中在报纸上看到上海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国画高研班招生的消息,于是很快报了名,凭着自己的实力,面试顺利通过,从此便踏入专业的绘画领域学习。后来国家美术馆给吴暑中单位致函,准许吴暑中在中国美术馆举
期刊
从本月起,《收藏界》又有了新的变化,《收藏界·红木家具》正式出刊了。熟悉《收藏界》的读者会注意到,它的风格与以往的《收藏界》不同,或许老读者们由此会产生一些疑惑或联想,但相信爱我们、关心我们的读者朋友们会对我们的这种变化抱以乐观和支持的态度。作为一本专业媒体,《收藏界》一直在摸索中前进着,一本艺术品收藏杂志到底是艺术文玩精品画报?还是收藏行业指南?我认为两者都是其中的功能,却不是唯一,正如很多伟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