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示范是教师的一项专业技能,也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教师恰当的示范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能唤醒学生的艺术意识,而教师示范的即时性与针对性更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和尊重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师示范表演即时性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93
教学改革初期,由于许多教师对学生主体观的偏见,导致教师的示范曾经一度饱受质疑,在教学中得不到重视,教学效果自然倍受影响。好在人们经过理性反思后,音乐教师示范的作用再次得到重新认识,且针对如何开展示范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那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针对该学段学生的特点,发挥教师有效的示范作用呢?
一、恰当地进行示范表演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就是学习的榜样,其举手投足,甚至一个表情都会对学生产生效应,尤其是教师自身的动作表演、演唱技能,更能让学生对教师的角色充满敬意。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恰当地进行示范表演,将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产生激励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激发。
还清晰记得曾经的一节学唱课,内容是富有浓郁的江苏民风的《茉莉花》,一开始教师并没有播放这首歌的原唱,而是在导入“展现少女热爱生活,爱花、惜花、怜花,想采花又不敢采的羞涩心情”的歌曲含义后,用乐器自伴自唱。教师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表演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他们感受到了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到了教师现场演唱的魅力,那种渴望而专注的表情分明传达了一种信号——他们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紧接着,教师带领他们学唱该首歌曲的时候,学生优美的歌声响彻整个教室。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要想学生的审美意识在音乐中得到体验,那么首先要获得音乐的熏陶,不断聆听与欣赏内容丰富的优秀作品,音乐美自然就会感染着他们,音乐的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而教师到位的示范表演正是促进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记忆力,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催化剂。
二、根据教学进程所需即行示范
德国音乐家门德尔松曾经说过:“一首我所喜爱的乐曲所传达的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这不是因为音乐不够具体,而是因为它太具体了。”每当笔者试图用文字或语言来说明一段音乐时,好像是说过了,但又好像说得不那么令人满意。的确,对于音乐课而言,教师的示范从一个音符、一个节奏、一个表情甚至一个眼神都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对于那些不适合用语言表达的,学生又难以体会的内容或环节,即时进行示范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的尴尬,而且可以及时改善学习效果。教师的示范应随着教学进程的需要随时开展,哪个环节或哪个时机需要,就在哪里出现,随时做到所需即行。
比如,在一次音乐欣赏课《青春舞曲》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乐曲节奏和旋律的变化,教师在聆听前形象地表演起各种动作,学生从视觉上发现了乐曲节奏的变化。然后教师单放音乐,让学生以刚才视觉的印象为基础仔细聆听音乐,感受与判断音乐节奏变化的部分。教师的示范随着课堂进程的需要而出现,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尊重学生个性开展针对性示范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对音乐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而这又恰恰影响着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态度。比如热情外向的学生就喜欢开放性的音乐或舞蹈,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就喜欢轻缓的乐曲,他们展示个性的形式方法也可能各有特点。为此,教师应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出发,教学中的示范应该有针对性地调整。
不同学段的学生发展特征也有所区别,初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的示范要以直观的声行结合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让示范成为学生学习的一根绳,始终牵引着他们的学习方向,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如歌的行板》教学中,教师根据作品所体现的忧郁、悲伤、压抑、不安进行表情与动作的不断变换,而在聆听音乐时学生不断模仿教师的动作,视唱练习时教师声情并茂,动作优美,总结的时候引领学生伴着《如歌的行板》走出教室。整个教学贯穿示范表演,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记忆深刻,依依不舍。但是,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尊心较强,既愿意表现又羞于表达,教师的示范作用就主要体现在形象感染上,以准确到位的动作、深情饱满的声音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感受到作品的文化内涵中激发起情感和情绪。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针对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示范,教师都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现,从学生学习状态中得到反馈,随机应变,不断调整示范的形式或方式,让示范达到预期的效果,引领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总之,音乐教师的示范具有集直观性、艺术性于一体的重要作用,它能帮助学生在音乐的自由空间中畅想着自我,发挥着潜能,在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体验到不同的音乐感性语言,从而纯净的情感世界不断受到感染,心灵也不断受到新的洗礼。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有效发挥示范作用既是新时期课堂教学的一种必然,也是教师面临的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师示范表演即时性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93
教学改革初期,由于许多教师对学生主体观的偏见,导致教师的示范曾经一度饱受质疑,在教学中得不到重视,教学效果自然倍受影响。好在人们经过理性反思后,音乐教师示范的作用再次得到重新认识,且针对如何开展示范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那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针对该学段学生的特点,发挥教师有效的示范作用呢?
一、恰当地进行示范表演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就是学习的榜样,其举手投足,甚至一个表情都会对学生产生效应,尤其是教师自身的动作表演、演唱技能,更能让学生对教师的角色充满敬意。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恰当地进行示范表演,将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产生激励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激发。
还清晰记得曾经的一节学唱课,内容是富有浓郁的江苏民风的《茉莉花》,一开始教师并没有播放这首歌的原唱,而是在导入“展现少女热爱生活,爱花、惜花、怜花,想采花又不敢采的羞涩心情”的歌曲含义后,用乐器自伴自唱。教师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表演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他们感受到了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到了教师现场演唱的魅力,那种渴望而专注的表情分明传达了一种信号——他们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紧接着,教师带领他们学唱该首歌曲的时候,学生优美的歌声响彻整个教室。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要想学生的审美意识在音乐中得到体验,那么首先要获得音乐的熏陶,不断聆听与欣赏内容丰富的优秀作品,音乐美自然就会感染着他们,音乐的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而教师到位的示范表演正是促进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记忆力,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催化剂。
二、根据教学进程所需即行示范
德国音乐家门德尔松曾经说过:“一首我所喜爱的乐曲所传达的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这不是因为音乐不够具体,而是因为它太具体了。”每当笔者试图用文字或语言来说明一段音乐时,好像是说过了,但又好像说得不那么令人满意。的确,对于音乐课而言,教师的示范从一个音符、一个节奏、一个表情甚至一个眼神都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对于那些不适合用语言表达的,学生又难以体会的内容或环节,即时进行示范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的尴尬,而且可以及时改善学习效果。教师的示范应随着教学进程的需要随时开展,哪个环节或哪个时机需要,就在哪里出现,随时做到所需即行。
比如,在一次音乐欣赏课《青春舞曲》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乐曲节奏和旋律的变化,教师在聆听前形象地表演起各种动作,学生从视觉上发现了乐曲节奏的变化。然后教师单放音乐,让学生以刚才视觉的印象为基础仔细聆听音乐,感受与判断音乐节奏变化的部分。教师的示范随着课堂进程的需要而出现,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尊重学生个性开展针对性示范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对音乐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而这又恰恰影响着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态度。比如热情外向的学生就喜欢开放性的音乐或舞蹈,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就喜欢轻缓的乐曲,他们展示个性的形式方法也可能各有特点。为此,教师应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出发,教学中的示范应该有针对性地调整。
不同学段的学生发展特征也有所区别,初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的示范要以直观的声行结合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让示范成为学生学习的一根绳,始终牵引着他们的学习方向,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如歌的行板》教学中,教师根据作品所体现的忧郁、悲伤、压抑、不安进行表情与动作的不断变换,而在聆听音乐时学生不断模仿教师的动作,视唱练习时教师声情并茂,动作优美,总结的时候引领学生伴着《如歌的行板》走出教室。整个教学贯穿示范表演,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记忆深刻,依依不舍。但是,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尊心较强,既愿意表现又羞于表达,教师的示范作用就主要体现在形象感染上,以准确到位的动作、深情饱满的声音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感受到作品的文化内涵中激发起情感和情绪。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针对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示范,教师都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现,从学生学习状态中得到反馈,随机应变,不断调整示范的形式或方式,让示范达到预期的效果,引领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总之,音乐教师的示范具有集直观性、艺术性于一体的重要作用,它能帮助学生在音乐的自由空间中畅想着自我,发挥着潜能,在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体验到不同的音乐感性语言,从而纯净的情感世界不断受到感染,心灵也不断受到新的洗礼。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有效发挥示范作用既是新时期课堂教学的一种必然,也是教师面临的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