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俘

来源 :小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迪克是二战时期的一名英军士兵。在夏季攻势时,他不幸被俘。和许多战俘一样,他被押上火车,送到了一座集中营,那里关押的全是英军战俘,有近千名。战俘涉及的兵种有许多,其中不乏技术人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被迫忍受着非人待遇,天天像牲口似的从事沉重的劳动。
  被俘前,罗迪克是一名汽车兵,开过四年贝德福德卡车。二十二岁的他,已经开口闭口以老司机自称。
  集中营的纳粹兵里缺少汽车兵。纳粹便以较之一般战俘优越的条件,在战俘中招募司机。
  战俘中汽车兵不少,面对诱惑力不小的条件,却没人愿意为纳粹开车,因为开车的任务是专门运送每天被饿死或被杀害的战友。不知为何,罗迪克对此却有很高的热情。当纳粹指派他担任驾驶员时,他非但没有拒绝,还表示自己很乐意干好这件事。
  罗迪克当了司机后,性情变得粗暴残忍。不仅对战俘们吆五喝六,拳打脚踢,甚至,有的战俘明明还没死,他竟也会扔他们上车。罗迪克这样的变化令战俘们无法忍受。愤怒的他们以各种方式警告罗迪克。罗迪克听后依然我行我素。战俘们恶狠狠地骂他:“卖国贼,走狗。”
  战俘们越憎恨,纳粹越喜欢。罗迪克得到了集中营方面的信任。一开始,罗迪克驾车出集中营的时候,纳粹兵一定会押车,监视他的举动。后来,出于对其与日俱增的信任,纳粹索性由他一个人出入了。
  对纳粹忠心耿耿的罗迪克遭遇了战俘们暗地里的严厉制裁。好几次,他险些被昔日战友打死。
  一次被疯狂地殴打之后,罗迪克永远失去了一只手,同时也失去了利用价值。再也无法继续开车的他,像扔破麻袋似的,被纳粹抛弃了。没有了纳粹的保护,罗迪克陷入了战俘们无情的报复之中。一个雨天,他在孤独凄惨的境况下,死在了集中营一个阴湿的墙角里。
  几十年过去了,罗迪克家乡的人们似乎早已不记得他了。罗迪克家族的族人,好像刻意在回避着关于他的一切。于是,那个名叫罗迪克的年轻司机,那个名叫罗迪克的年轻汽车兵,就这样被淹没在了岁月的尘埃里。
  忽然有一天,英国一家发行量不小的报纸在其显著位置上登载了一篇题为《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的文章,描述的故事首先让二战老兵震撼,同时也震撼了许多英国人:
  集中营里有一个叫罗迪克的叛徒甘愿为纳粹卖命。那天,生病的我并没有死,他却强行把我扔上卡车,对纳粹说准备把我埋掉。
  可令我震惊的是,车到半路,罗迪克停了车,扛起奄奄一息的我,放到一棵大树的隐蔽处,并留下了几块黑面包和一壶水,急促地对我说:“如果你能活着,请来看看这棵树。”然后,他就急匆匆地开车走了。
  登载这则篇幅很短的故事不久,报社陆续接到不少电话。无一例外,打电话的人都是二战老兵,而且是曾经不幸成为战俘的老兵。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来电话的老兵都来自同一座集中营──罗迪克所在的集中营。
  老兵们叙述的故事几乎都是报上登载的那个故事的翻版:他们被罗迪克放在一棵大树下,因此而死里逃生。
  尤其令人注意的是,每当罗迪克驾车离开时,对每一个战友说的都是:“如果你活着,请来看看这棵树。”
  编撰并推荐登载这篇稿子的是一位从战争中走过来的老编辑。凭职业嗅觉,敏感的他判定,这棵被罗迪克反复提到的树一定大有内容。老编辑立即组织了13位老兵,沿着当年死里逃生的路线去寻找那棵无法判定是否还存在的大树。当一行人来到目的地,山谷依旧,大树依旧。
  一个老兵率先扑进大树的怀抱,啜泣中,他突然发现了一个树洞,不禁往里探去:树洞里有一只早已锈蚀了的铁盒子。人们七手八脚取出并打开了盒子。一本破损的日记本和很多張泛黄甚至发霉的照片赫然呈现在大家眼前。这些东西转到老编辑手里后,他小心翼翼地翻开了日记本:
  今天我又救出了一位战友,这已经是第28个了……但愿他能活下去……今天又有20位战友死去……昨天深夜,战友们又一次狠狠地打了我……可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无论如何也不说出真相,那样,我还能救出更多的人……亲爱的战友们。我只有一个希望,如果你活着,请来看看这棵树。
  老编辑的声音早已哽噎,老兵们早已泪流满面。站在树下的每一个头发花白的人直到此时才完全靖楚,罗迪克一共救了36名英军战俘。当时仍然活在世界上的也许还不止眼前的13个。留在树洞里的关于战俘集中营的日记和照片,是罗迪克留给世界揭露控诉纳粹罪恶的铁证。与老兵们分手不久,老编辑所在的那家报纸很快登载了罗迪克的感人事迹。
  那处沉寂的山谷和那棵不倒的大树周围,因为报道而热闹了起来。许多人纷纷自发地来到这里祭奠罗迪克,表达对他的敬仰。理所当然地,罗迪克成为一名国民英雄。
  一个作家来到这座山谷,用不知名的野花扎成花束,放在简朴的纪念碑上,并在大树下坐了许久。后来,他在自己的一本书里写过一段话。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告诉人们,完成崇高的使命需要代价,没有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的精神,绝对做不到。
  选自《军事故事会》
其他文献
甘城的这个夏天,确实热得古怪。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稀奇事:在甘城小学旁的一条小巷内,来了个卖热面的,卖的是普通的葱花肉丝面,可人人都说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面的香味儿。常常凌晨两三点了,还有很多人坐在那里吃的吃等的等,像好久没吃东西了。随后再有人来,就找个地方,或站或坐,边聊边等。  卖汤面的小摊主,推着板车,每天晚上十点准时到来。板车篷架上挂着一张旧招牌,写着三个并不漂亮的毛笔字:草帽面。小摊
期刊
那天,我蟄伏在一处偏僻处,等待着形单影只的人经过。  不一会儿,有个身着西服,一副业务员打扮的小个子年轻人出现在我的视野。  他手里好像攥着一部苹果手机。好极了!  我蓄势待发。  他刚走过我眼前,我就蹿出去一把扯过他手机,紧接着掉头跑人。  跑出一小会,我掉头一看他在后面紧追着。  我拐进一条冷清的小巷,他也拐进这条小巷。  我随着小巷七拐八拐乱拐,他也紧跟着七拐八拐乱拐。  我蹿上围墙逃到围墙
期刊
我们的一生总要为几个不曾爱过的人流几滴眼泪。  ——秦柔桑  “我并不曾爱过你,可是你的离去却让我满心疼痛。”  2017年12月23日的研究生考试考场上,主监考秦柔桑这样写道。  秦柔桑知道,这句话是写给洛小陌的,可是洛小陌再也听不到看不到了。想到这些,秦柔桑无法遏制眼泪从眼眶里倔强的迸出。她把那句“我不曾爱过你”读了一遍又一遍,是的,她不曾爱过他,可是,十几年过去了,她的心还是疼痛不已。一  
期刊
起初她只是想在出租屋里种一小盆牵牛花,那种紫色的喇叭状的小花总能慰藉她思乡的情绪。  可是那盆花却发了疯,绕上只有巴掌大的窗台,缠住单人床的床脚,占领了挂衣服的架子……它铆足了劲儿掠夺一切可掠夺的地方,实在没地方了,干脆爬上墙面,很快,四面都成了绿墙。她非常惊讶,你可是牵牛花呀,怎么学爬墙虎?!  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她上网查,去图书馆翻阅《园丁手册》、《花卉百科》,可上面都只教她怎么修剪,没有说
期刊
母亲一共有八套嫁衣。听说还是当年父亲借钱置办的。  那时的公社文艺队,母亲是腰鼓手,父亲是唢呐王。母亲敲的腰鼓节奏铿锵。父亲吹的唢呐高亢激昂。没有甜言蜜语,也没有花前月下,母亲便嫁到了高山上。  母亲极少穿嫁衣。可是,一身的粗布衣着依旧遮不住她的美丽。当蒲公英漫舞在秋天时,抬木喊山的父亲便回来了。只有在这个时候,母亲才在父亲的跟前穿起了嫁衣。不久,母亲不能穿她的嫁衣了,是因为我在她的肚里疯长。母亲
期刊
包间里,宾客满座,酒菜飘香。  张三给众人倒满酒,然后指着对面一个有些谢顶的胖老头对李四说:“我给你介绍—下,这位曾是咱县财政局的赵局长。”  “哎呀,赵局长,失敬!失敬!”李四听了,脸上瞬间堆满笑容,连忙起身,双手举杯敬酒。  张三接着说:“赵局去年退居二线,搞了一年调研工作,呵呵。”  “是吗?”李四听了一愣,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他望着眼前的胖老头,慢慢地收回酒杯直起腰,“原来赵……赵师傅…
期刊
没有月亮,幾块厚厚的云层,把几处最亮的星星遮住了,地面黯淡无光。夜已深,到处一片死寂;只有更夫的梆子声远去,还在若有若无地响着:梆梆,梆梆。一阵车轮碾过石板路的声音,轰轰,轰轰。到雍府大门,车声停了。雍纠喷着满嘴酒气,回到府邸。卧室里透出朦胧的光亮,妻子祭氏还没有睡,正在等他。  祭氏乃郑国大臣祭足之女,相貌美丽,闻名于郑国,当年王公贵族子弟多为之着迷,她也有了自己的意中人。可是父亲祭足,为了跟宋
期刊
冷。  琪琪往身上加了一件衣服,又加了一件衣服。  寒假第一天,琪琪久久賴在床上。被窝里暖和,永远不用起床就好了。  厨房里锅碗瓢盆一阵闹腾,奶奶躬着腰,一步一挪把早餐端上餐桌。  一小碗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热气快要散尽时,琪琪洗漱完,端起属于她的大碗。  “琪,快点吃,吃完了,去你妈那儿。”奶奶凝视着埋头吃面的琪琪,叹息一声。  琪琪囫囵吞下嘴里含着的几根面条,放下大碗,扔了筷子,冲进自己的房
期刊
唐朝诗人王湾的诗不多,名气却不小。  王湾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公元712—713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主簿是县里掌管文书的佐吏,是个很小的官。掌管文书的王主簿每年替县令写“考绩表”呈报到朝廷吏部。王湾一笔好字,又一手好文章,让吏部考官看了无不称赞,常常呈报到皇帝案上,让皇上御览。皇上也是赞不绝口。这时候朝廷要编辑一套官府藏书《群书四部录》二百卷。王湾就被招进宫里,做编撰辑集工作。  与王湾
期刊
它本是骊山脚下一只孤独的狼,因为年老体衰,它被狼群驱逐了。但它的心中没有怨恨,一直以来,它们的种群一直遵循着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它徘徊于骊山脚下,寻找一些残羹冷炙充饥,努力摆脱着死亡。其实死亡对于它而言并不可怕,它之所以这样顽强地活着,是因为它心中始终萦绕着对狼群的不舍,一种难以割舍的亲情苦苦折磨着它。  那一天,它突然嗅到了狼群的气息,让它兴奋不已。当它嗅出那气息来自于骊山之巅时,它不顾一切向山
期刊